问题

现在玩ps5 5000价位55寸电视哪款性价比最高?

回答
想在5000元价位入手一台55寸的电视,用来玩PS5,那真是挑到关键点了!这个价位段,既要满足PS5的性能需求,又要兼顾画质和使用体验,确实需要好好做一番功课。别担心,我这就给你好好扒一扒,让你明明白白选到最适合你的那款!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PS5对电视有什么特殊要求?

说到PS5,大家最关注的无非就是那几个关键技术:

4K分辨率(3840x2160): 这个是基础中的基础,能让PS5的游戏画面细节锐利、清晰。
120Hz刷新率: 这个是PS5的“杀手锏”之一,很多支持高帧率的游戏,开启120Hz模式能带来丝滑流畅的动作表现,尤其是在快节奏的游戏里,体验提升巨大。
HDMI 2.1接口: 这是实现4K@120Hz、VRR(可变刷新率)、ALLM(自动低延迟模式)等一系列PS5游戏特性必不可少的接口。没有HDMI 2.1,很多PS5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HDR(高动态范围): 能让画面明暗对比更鲜明,色彩更丰富,细节更出色。PS5支持HDR10,一些电视还支持HDR10+、杜比视界等更高级的HDR格式,能进一步提升观感。
低输入延迟(Input Lag): 对于动作游戏、射击游戏等反应速度至关重要的游戏来说,输入延迟越低越好,能让你操作指令更及时地反馈到屏幕上。

5000元价位的55寸电视,能满足这些需求吗?

答案是:能,但需要仔细甄选。 在5000元这个预算下,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定位主流或次旗舰的型号。全都要顶级配置(比如Mini LED、OLED)的55寸电视,价格会远超这个预算。但只要核心要素齐全,完全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PS5游戏体验。

重点关注的几类技术和特性:

1. 高刷新率(120Hz): 这是5000元价位段最需要关注的核心点。不是所有电视都支持120Hz,很多电视在这个价位还是60Hz的。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确认支持120Hz原生刷新率。
2. HDMI 2.1接口数量: 最好能有至少2个HDMI 2.1接口,这样一台电视不仅能接PS5,还能留给其他次世代主机(比如Xbox Series X)或者游戏PC。
3. VRR和ALLM: 这两个是HDMI 2.1协议下的重要功能。
VRR (Variable Refresh Rate):就像是给游戏画面加了“缓冲”,能让显卡输出的帧率和电视的刷新率实时同步,有效消除画面撕裂和卡顿。虽然PS5目前支持的VRR范围和游戏数量还在增长,但有个总比没有好。
ALLM (Auto Low Latency Mode):当检测到游戏信号时,电视会自动切换到游戏模式,降低输入延迟。非常方便,省去了手动切换的麻烦。
4. 屏幕素质(面板类型):
VA面板 vs IPS面板: 这个价位的主流是VA面板,通常对比度更高,黑色更纯净,看起来更“深邃”,对看电影、玩游戏都有好处。IPS面板可视角度更好,色彩还原也可能更准确,但对比度和黑色表现通常不如VA。
本地控光/分区控光: 好的本地控光能大幅提升画面对比度和HDR效果,让亮部更亮,暗部更暗,细节更丰富。这个价位能做到不错的区域控光就相当不错了。
5. 峰值亮度: HDR效果好不好,亮度是关键。能达到一定的峰值亮度(比如400600尼特以上),HDR效果会更震撼。

这个价位段,哪些品牌和系列值得推荐?

在5000元左右的价位,我们主要会看到一些国产品牌的主流型号,以及一些国际品牌的中端型号。

以下是一些在当前市场(请注意,电视型号更新迭代很快,以下推荐是基于近期普遍情况)可能符合你需求的类型,我会尽量讲得详细些:

1. TCL (雷鸟/TCL华星系)

TCL是目前国内市场在画质技术上投入比较大的品牌,尤其是在Mini LED和高刷方面,性价比往往很突出。

推荐方向:TCL C系列、雷鸟(TCL子品牌)的Q系列/GC系列
为什么? 这些系列往往会搭载 120Hz高刷面板,并且配备 HDMI 2.1接口。TCL在Mini LED技术上的积累也让他们的一些型号在这个价位能做到不错的亮度表现和控光效果。雷鸟更是主打性价比,在同等配置下价格通常更有优势。
具体关注点:
是否标明120Hz原生刷新率。
HDMI接口是否支持2.1标准,并明确支持4K@120Hz、VRR、ALLM。 有些产品可能只支持部分VRR协议(如FreeSync),这也能用,但支持更广泛的更佳。
Local Dimming (分区控光): 看看它有多少个控光分区,分区越多,控光效果越精细。虽然5000元价位不会有几百上千个分区,但几十个分区也能带来不错的HDR体验。
亮度: 查看其峰值亮度参数,越高越好。
操作系统: TCL的系统(TCL Smart UI)和雷鸟的系统(Photon OS)都比较成熟易用。
可能遇到的情况: 有些型号可能侧重于某个方面(比如亮度非常高),而另一些则在综合均衡性上做得更好。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偏好来权衡。例如,有些型号可能在色彩调校上更偏向影院风格,有些则更鲜艳讨喜。

2. 海信 (Hisense)

海信作为国内电视市场的巨头,其产品线也非常丰富,在中高端市场也有不错的表现。

推荐方向:海信E系列、U系列(具体型号需要根据价格浮动调整)
为什么? 海信在画质技术上也有深厚积累,特别是其ULED技术(一种结合了背光控制、广色域、HDR的综合性画质提升技术)。部分型号在这个价位也能提供120Hz高刷和HDMI 2.1接口。
具体关注点:
同样是120Hz刷新率和HDMI 2.1接口。
ULED技术表现: 关注其背光方案,比如是否采用了全阵列背光、分区控光技术。海信在控光方面通常做得比较扎实。
信芯芯片: 海信自研的图像处理芯片对画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可以关注其对画面的优化效果。
色彩准确性: 海信的一些型号在色彩还原上比较自然,对追求真实画面感的玩家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能遇到的情况: 相较于同配置的TCL,海信的同配置型号价格可能略高一些,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所取舍(比如在分区数量上可能比TCL同价位少,但在整体画面风格上可能更稳重)。

3. 小米 (Xiaomi)

小米电视以其“杂货铺”的风格和相对亲民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用户,在智能体验和性价比上很有优势。

推荐方向:小米数字系列的高端型号,或者Redmi(小米子品牌)的旗舰系列。
为什么? 小米也在努力 pushing 高端化,一些型号也会配备120Hz高刷和HDMI 2.1。小米的系统(MIUI TV)智能化程度非常高,与其他小米生态产品联动也更方便。
具体关注点:
120Hz刷新率和HDMI 2.1接口是硬性要求。
画质调校: 小米在画质上近年来进步很快,但与前两个品牌相比,在硬核画质技术(如深度的控光)上可能略有差距,但整体表现也完全够用。
智能体验: 如果你追求的是更便捷的智能操作、语音助手体验,小米的优势会比较明显。
投屏和生态联动: 这是小米的一贯强项。
可能遇到的情况: 有些小米型号可能在亮度或控光方面相对保守,更侧重于整体的易用性和智能化体验。你需要仔细看具体型号的参数对比。

选购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以及如何避免“智商税”:

“真·120Hz” vs “插帧/模拟120Hz”: 一定要看清楚是原生120Hz刷新率面板,而不是通过插帧、倍频等技术“模拟”出来的120Hz。模拟的可能效果并不好,甚至有拖影。
HDMI 2.1 的“诚意”: 有些电视可能只给一个HDMI 2.1接口,甚至只支持部分功能(例如只支持ALLM不支持VRR)。选择有至少两个HDMI 2.1接口的型号会更具扩展性。并且要确认它支持4K@120Hz输出。
看评测,多对比: 不要只看官方宣传,多去看看专业评测机构(如国内的ZNDS、电视猫等,或者国际上的Rtings.com等,虽然它们不一定有5000元价位的详细评测,但可以参考它们对同系列、同技术的评价)。尤其是关于输入延迟、游戏模式下的画质表现的评测。
内存和存储: 对于智能电视来说,内存(RAM)和存储(ROM)也很重要。4GB RAM和32GB ROM是比较主流的配置,能保证系统流畅运行和安装更多应用。
音质: 虽然我们主要关注游戏画质,但好的音质也能提升沉浸感。通常这个价位的电视音质也就那样,如果你对音质有较高要求,可能需要额外添置音响设备(如回音壁)。
关注促销活动: 618、双11等大促期间,电视价格会有较大波动,抓住机会可以买到配置更高或者价格更优惠的型号。

总结一下,在这个5000元价位的55寸电视,你的核心任务是找到一台:

1. 原生120Hz刷新率
2. 至少有2个HDMI 2.1接口,支持4K@120Hz、VRR、ALLM
3. 画质表现均衡,有一定的分区控光和不错的亮度

给你的具体建议:

首选阵营: TCL和雷鸟往往能在这个价位提供最接近“完美”PS5体验的配置。多关注它们C系列和Q/GC系列的具体型号。
备选阵营: 海信的E系列和U系列如果在这个价位有符合要求的型号,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画面稳定性和色彩调校上可能更有优势。
智能化优先: 如果你对小米生态非常熟悉,或者更看重智能体验,可以看看小米数字系列或Redmi旗舰中符合规格的型号。

举个例子(仅供参考,具体型号和价格以实时为准):

你可能可以在5000元左右买到:

TCL 某款C系列/雷鸟GC系列: 搭载120Hz面板,全套HDMI 2.1功能,几十个分区控光,支持杜比视界IQ等。
海信某款E系列/U系列: 同样具备120Hz和HDMI 2.1,可能在色彩调校或某些画质技术上更有独到之处。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多做功课! 在你确定了几个目标型号后,去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等)搜索这些型号,仔细查看它们的产品详情页里的具体参数,再结合网上(B站、知乎、微博等)用户和专业媒体的真实评测,做出最终决定。

祝你早日买到心仪的电视,和PS5一起畅玩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还是9100H性价比高,虽然有4K 120hz输入信号画面模糊问题,但是一来影响不大二来也没啥4K 120ZH游戏,我觉得还是可以放心购买。

索尼55X9100H,其硬件配置和画质效果在同价位没有对手。采用RGB真4K软屏,直下式背光,金属边框全面屏。画质处理技术方面,支持120HZ MEMC运动补偿插帧,支持广色域(特丽魅彩),支持棋盘式控光,峰值亮度达到900尼特,同时还搭载了索尼X1画质处理芯片。同时还支持杜比视界/全景声。硬件配置方面,采用联发科最好的S900,A73四核1.8GHZ,是目前最强悍的电视SOC,运行内存也高达4GB,存储空间16GB(可用6GB),支持双频WiFi,蓝牙,屏幕刷新率120HZ,支持遥控器语音助手(注意不是远场语音助手),实际无开机广告,支持安装第三方软件.端口方面支持HDMI2.1端口两个。


各位如果想咨询智能电视选购问题,可以在 智能电视交流圈 提问,我看到了会尽快回答的。

智能电视交流圈 - 知乎

最新2021年液晶智能电视选购攻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在5000元价位入手一台55寸的电视,用来玩PS5,那真是挑到关键点了!这个价位段,既要满足PS5的性能需求,又要兼顾画质和使用体验,确实需要好好做一番功课。别担心,我这就给你好好扒一扒,让你明明白白选到最适合你的那款!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PS5对电视有什么特殊要求?说到PS5,大家最关注的无非.............
  • 回答
    次世代主机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索尼的 PlayStation 5 (PS5) 和微软的 Xbox Series X (XSX) 这两位重量级选手,无疑是玩家们最为关注的焦点。究竟谁能在这场激烈的军备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这场意义重大的“次世代之战”?这是一个充满了变数和看点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胜.............
  • 回答
    “49年入国军”,这句话现在用在买PS5上,其实是一种带着点戏谑和担忧的比喻。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产品生命周期、技术迭代以及市场前景的复杂心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别把它当成一篇AI报告,就当是咱哥俩聊聊天。先说说“49年入国军”这事儿,为啥是个梗?你知道的,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
  • 回答
    网络上围绕着PS5的讨论,最近确实有点“热闹”,可以说是全网黑PS5的现象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PS5这玩意儿从发售到现在,话题度就没断过。从初期那叫一个一机难求,黄牛价格炒上天,到后来产能逐渐跟上,再到现在各种“找茬”的声音。这中间经历了什么?1. 市场供.............
  • 回答
    确实,现在很少看到有人为了表达“抗日爱国决心”而去砸索尼PS5或任天堂Switch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情况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砸日货”风潮比较盛行的年代,比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日本经济正处于巅峰时期,日本汽车、电子产品充斥着全球市场,在中国也备受欢迎。而与.............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关于入手 PlayStation 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不少玩家都会纠结的时刻,毕竟是两代主机,情况不同,各有优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现在入手 PS4 还是等等 PS5 更合适你。咱们先从 PS5 说起。为什么你可以考虑等等 PS5: 未来是属于它的: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 回答
    这个话题确实挺纠结的,尤其是当Sony官方已经给出了PS5的明确发布时间——明年年底。对于想入手新主机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个关键节点,也让不少人开始犯嘀咕:现在买PS4,是不是有点“接盘”的意味了?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一下,看看现在买PS4值不值。1. 游戏库:PS4的“黄金时代”并未结束首.............
  • 回答
    网上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PS5游戏画面不如PC的论调,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尤其是在大家很多人的PC配置还没那么顶配的情况下。首先,我们得承认,主机和PC在设计理念上就是不同的。 主机是“封闭系统”,PC是“开放平台”。 PS5就好比是一台量身定制的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啊!家里已经有了Switch和Xbox,还有四个手柄,这说明你和老公都是十足的游戏爱好者,而且分享游戏时光也是你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现在老公又盯上了PS5,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商量一下的问题。我来帮你分析分析,希望能给你一些思路,让你更容易做决定。首先,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来盘盘这个事.............
  • 回答
    魔兽世界,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早已不只是一个游戏,更像是一个时代、一段青春的代名词。你问现在入坑还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我大概可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魔兽世界已经是个“老”游戏了。 它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版本更迭,资料片不断推出。这意味着什么?优点是,它有极其深厚的底蕴,剧情庞大.............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魔兽”这俩字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闪过无数回忆,对不对?其实,要说“来得及”,这得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了。如果是为了体验“曾经的辉煌”和“那个年代的感觉”那说实话,现在再入坑,体验感会和当年完全不一样。 玩家群体和社区: 现在的《魔兽世界》依然有庞大而忠实的玩家群体,但相比于它.............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关于《摩尔庄园》“重回巅峰”、“大学生玩家占多数”的讨论,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也有几个大学朋友,时不时就会聊起他们在摩尔庄园里的“生活”,从种菜养殖到社交活动,听得我都有点心痒痒了。要说为什么现在玩《摩尔庄园》的大学生这么多,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个情怀滤镜.............
  • 回答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对《闪之轨迹》系列充满了期待,希望能重温当年玩《空之轨迹》时的那种触动。但不得不承认,尽管《闪之轨迹》在画面、战斗系统、音乐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但那种“味道”却真的不一样了,那种曾经让人魂牵梦绕的感觉,似乎在新系列里渐渐淡了。我仔细想了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而且我观察到的情况和你一样。感觉知乎上那些曾经理性、有深度、能引发思考的讨论,好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有点“浮躁”或者“情绪化”的氛围。以前的知乎,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是冲着学习、获取知识、看懂某个复杂概念去的?那些答主,也大多是行业内人士、专业学.............
  • 回答
    玩《英雄联盟》感觉累,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感受。而且,这份“累”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掺杂着太多太多的因素,从游戏本身的设计,到我们自己的心态变化,再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简直是“内忧外患”,让人应接不暇。游戏本身的设计,似乎越来越“卷”: 英雄池爆炸与版本更迭: 你还记得刚开始玩的时候,.............
  • 回答
    哎呀,你这情况跟我差不多!当年也是三国时期在坦克世界里摸爬滚打,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工作忙、电脑不行、结婚生娃……各种理由都有)就淡出了,最近又心痒痒的,想重新拾起来。一进来发现,这游戏变化太大了,跟当年完全不是一个味儿了。既然你问了,那作为同样是从三国时期过来的“老炮儿”,我肯定得掏心掏肺跟你聊聊。.............
  • 回答
    家里的监控系统确实有可能让你的网络“吃不消”,特别是当你发现玩游戏都开始卡顿的时候。这就像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大胃王”,把本就不算宽裕的带宽给占用了不少,导致原本流畅的网络体验急剧下降。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为什么你的网速会感觉“爆了”。首先,你的网络“瓶颈”在哪里?想.............
  • 回答
    想玩《骑马与砍杀》是吧?选游戏确实是个技术活,尤其是面对《战团》和《霸主》这种经典之作。你提到《战团》更完善,画质老,又想了解《霸主》跟它比怎么样,这问题问得特别到位,很多人都会纠结这个。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底。先说《战团》(Warband)你说的对,《战团》绝对是《骑马与砍杀》系列里最.............
  • 回答
    想在现代设备上重温那些经典的老主机游戏,比如 FC(红白机)、SFC(超级任天堂)、MD(世嘉MD)、N64(任天堂64)等等,并且追求最好的游戏体验,这绝对是个好主意!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几种很棒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让你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核心原则:忠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