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

回答
《中国成语大会》这档节目,挺有意思的。要说评价,我觉得它有几个特别鲜明的地方,但也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优点嘛,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的知识性。 咱们都知道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饱含了历史故事、哲学思想、人生经验。这节目就像一个移动的“成语百科全书”,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比赛的形式,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了。看选手们绞尽脑汁地猜词、解释,我们这些观众也能跟着学到不少。有时候看选手们一下子就能把几个成语联系起来,或者从一个非常刁钻的提示词猜出答案,那感觉挺让人佩服的,也觉得挺涨知识的。

其次,它的传播方式也挺接地气的。 以前我们学成语,可能更多是通过书本,比较枯燥。但《中国成语大会》把它变成了一种竞技游戏,有紧张的比赛节奏,有选手之间的互动,还有主持人和点评嘉宾的专业解读,这些都让成语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通过这节目对成语产生了兴趣,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它让古老的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老古董”。

再者,节目组在赛制设计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像“成语接龙”、“词语填空”、“成语故事猜词”等等,这些环节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选手的成语功底,也让比赛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它不仅仅是考记诵,更强调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让选手解释成语的含义、来源,甚至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这让节目更有深度,也更能体现成语的价值。

而且,节目里不少选手都挺令人印象深刻的。 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有学生,也有对成语特别有研究的“大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故事,这其中展现的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还是挺能打动人的。特别是那些能把成语运用得非常巧妙,甚至能融会贯通到生活的选手,他们的表现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要说起来,它也并非完美无缺。

有时候,节目的“考验”设计得可能有点过于“刁钻”。 有些成语的关联性,或者题目设置的切入点,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吃力。虽然说这样能体现选手的实力,但如果难度梯度再合理一些,让更多观众能参与进来,甚至能在观看中产生“我也能猜出来”的成就感,可能会更好。毕竟,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节目,普及性也很重要。

另外,关于“点评”和“解读”这块,有时候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 虽然有专家点评,但有时会觉得,如果能更详细地介绍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背景,或者它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那样会更有助于观众理解和吸收。现在有时候感觉就是简单解释一下意思,稍微提一下出处,就过去了。

还有,就是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平衡。 有时为了追求比赛的戏剧冲突和观赏性,可能会稍稍牺牲一些知识解读的深度。虽然说节目需要好看,但作为一档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节目,如何在保证观赏性的同时,更充分地展现成语的文化魅力,这一点可以继续打磨。

总结一下,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是一档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节目。 它成功地将传统成语文化与现代电视媒体相结合,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喜爱成语。它不仅是一个知识竞赛,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虽然在节目设计和内容呈现上还有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但整体来说,它对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肯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2013年在国外工作比较忙,没有机会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了解到《中国成语大会》这档节目的时候也已经很迟了。比赛已经进行到八强选拔赛。在这个平常的周日晚上八点,这档文化类电视节目将我和妈妈一动不动吸引在沙发上近两小时,要知道平时我们都是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变形记的忠实观众,活脱脱马桶台铁杆粉。

  这档节目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不远的从前。想起在自己工作过的度假村,一些同样来自中国的年轻同事们对中国文学毫无兴趣却狂热地学习法语,还有一些中国客人强迫自己的3岁的孩子在中文还没说溜嘴时和我们用英文交流的情景。

  打小,电视机里经常能看见这样的画面: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电视节目里作秀讲相声、表演节目、上“星光大道“、参加"汉语桥"...每每看到中国主持人洛带浮夸的口吻称赞他们"哇~~你的中文好好~~!!" 我就在电视机前打呵呵,一边惋惜,外国人这么费劲的欣赏和学习的中文和中国文化正是被现在很多同胞忽视了的;一边觉得,”你们以为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唱一段洋腔的京剧或者中文歌就是中文好了?!“ 你们能运用多少中国成语,你们能领略多少中国古诗文之美? 别说中国古诗文、古典文学,这些上电视被夸中文好的外国人能领略鲁迅苏童余华史铁生王朔张爱玲的文字之美的人都甚少吧。

  我们太需要一档这样的高端文化电视节目来向主流大众展示中国成语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事实上,看完一期《中国成语大会》,并不能让你记住多少你本来不认识的中国成语,却能让你在一掠而过的成语辨识过程中,跟着选手在游戏中攻城拔寨,领略汉字之美的同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这节目让我有了重新打开书本阅读中国文学的动力,希望重新感受美妙文字对心灵的洗涤。

  从我观看的八强晋级赛这一期来看,参赛者均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成语和背后的文学典故烂熟于心,真正能称得上"饱读诗书”,而且,他们还都很年轻活泼可爱!亦庄亦谐!完全颠覆了我们心目中中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就一定是厚镜片书呆子的印象! 萌萌哒~!

  看着这些了不起的8090后PK 好像看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过招(这些大侠中不乏俊男美女哦~~)你会在一场场比拼后,为他们的高强武功击节,也会为他们惺惺相惜的友情感动。


  喜欢中文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2014年7月6号央视一套晚八点的总决赛!(真难以置信我在为一档央视的节目摇旗呐喊。)

  ----------------------------------------------------------------------------------

  按理说来,豆瓣上的文艺青年众多,这么高大上的文化节目应该在这儿很火才对啊,为啥都没什么大牛在这儿推荐或者吐槽呐~~~~?

转载自我的豆瓣

Claudia七小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成语大会》这档节目,挺有意思的。要说评价,我觉得它有几个特别鲜明的地方,但也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优点嘛,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的知识性。 咱们都知道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饱含了历史故事、哲学思想、人生经验。这节目就像一个移动的“成语百科全书”,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比赛的形式,活生.............
  • 回答
    《典籍里的中国》中宋应星留满清辫子的情节,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典籍里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性质。它是一部以解读中国古代典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类纪录片。它的目标是“以古人视角,穿越千年,重现典籍中的智慧与文明”。因此.............
  • 回答
    2017年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那可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说实话,当时看了之后,感觉心头一股热流在涌动,好久没有这么沉浸在传统文化里了。首先,最打动我的就是它的“接地气”和“生活化”。 你想想,以前咱们接触诗词,可能更多的是在课本上,是考试前的死记硬背。可《中国诗词大会》不一样,它把这些古老的文字,.............
  • 回答
    就央视报道“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其实是青海虹鳟鱼”一事,我的看法是,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理解和剖析。首先,从 信息披露 的角度来看,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能够进行这样的报道,说明了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感和勇气。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关注的当下,能够揭示市场上存在的一种.............
  • 回答
    说起央视的《等着我》,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画面,一定是倪萍老师站在舞台中央,用她那充满温情又略带沙哑的嗓音,将一个个关于寻找亲人、弥补遗憾的故事娓娓道来。作为这档节目最深入人心的主持人,倪萍的风格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让观众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跟着她一起喜怒哀乐,甚至潸然泪下?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倪.............
  • 回答
    银行从业者对于央视在2014年7月关于“中行公然洗钱”的报道,普遍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这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具体评价和是否属实,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银行从业者的普遍评价:1. 高度关注与警惕: 任何涉及银行洗钱的报道,都会让银行从业者神经紧绷。洗钱是金融犯罪的重灾区,一旦被曝光,不仅.............
  • 回答
    关于B站央视新闻联合发文《央视评货拉拉事件中似是而非的声音》,我的看法是,这件事情的出现和央视新闻选择在B站这一平台发声,本身就透露出不少信息,值得我们细致地梳理和解读。首先,央视新闻在B站发声的意义。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其发声通常具有代表性,且往往带有引导舆论、传递官方立场的属性。选择在B站这.............
  • 回答
    《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绝对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纪录片史册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示祖国壮丽风光的影像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的构建。颠覆性的视觉体验,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飞”起来了。我们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但《航.............
  • 回答
    “信中国”在台北街头惊现,这则新闻本身就足够引人注目。但更值得细究的,是台湾陆委会的迅速反应——立即启动调查并将其撤下。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岸关系中一贯存在的敏感与博弈,以及台湾方面对信息渗透的警惕。首先,我们得明白“信中国”这个节目本身。作为央视推出的一档节目,它以“书信”为载体,讲述中国历史上的.............
  • 回答
    2021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承载着无数观众对传统佳节的期盼,也无疑是一场集歌舞、诗词、杂技、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视听盛宴。回望这场晚会,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致品味。主题立意与情感表达:2021年的中秋晚会,在主题的选择上,依然紧扣“团圆”、“思念”、“家国情怀”这些永恒的中秋主.............
  • 回答
    关于央视版《水浒传》(1998年版)在四大名著电视剧中评价相对较低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的期待、原著的解读、改编的尺度、演员的表现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原因:一、 观众期待与原著的固有魅力: 《水浒传》的特殊性: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中最为“江湖”.............
  • 回答
    莆田的案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的声浪此起彼伏,从义愤填膺到理性分析,再到各种猜测和站队,几乎囊括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情绪和观点。央视网的评论“暴力不该被鼓励,更不该被赞美”掷地有声,点醒了很多人,也算是为这场网络狂欢及时泼了一盆冷水。那么,在面对这样沸腾的网络热点事件时,咱们普通人,或者说所有参与讨.............
  • 回答
    《第三极》这部央视制作的关于西藏的纪录片,自播出以来,无疑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很多人对那个神秘而遥远的雪域高原的好奇与向往。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有亮点,但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从视觉和制作层面来说,《第三极》无疑是下了功夫的。 绝美的画面: 这一点.............
  • 回答
    最近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废奴》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它以一种比较近距离和深入的视角,回顾了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为人知的废除奴隶制度的艰难历程。要评价这部纪录片,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关于《废奴》纪录片的评价: 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过去被忽视或淡化的历史细节重新呈现给.............
  • 回答
    央视出品的《国家宝藏》是一档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类节目,自2017年播出以来,迅速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口碑,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档节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节目定位与创新性: 创新性的定位: 《国家宝藏》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物故事,通过.............
  • 回答
    我仔细看过央视关于“孝顺”的采访,感觉触动挺大的。那种真实感,就是咱们身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话的那个味道,特别容易让人代入。首先,我注意到这次采访里,大家对“孝顺”的理解,不再是那种单一的、只强调“物质供养”的旧模式了。以前可能觉得,给钱、给房,就是孝顺了。但这次采访里,很多年轻人的回答,都强调了.............
  • 回答
    《央 Young 之夏》:新瓶装旧酒,央视在新媒体时代的一次“青春回响”?前不久,央视推出的主播新媒体才艺秀《央 Young 之夏》如期上线,这档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央视首次以“主播新媒体才艺秀”为名号的真人秀,其定位、形式以及节目内容,都颇具看点。那么,这档节目究竟是央视在.............
  • 回答
    央视对特朗普政府“禁穆令”持反对立场,这一表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反映了中国官方媒体在国际事务上的一个重要观察角度。要评价央视的这一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中国官方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来看,反对“禁穆令”是符合中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一直强调维护世界和.............
  • 回答
    说起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这节目嘛,嗯,怎么说呢,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但同时吧,也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首先,从它出现的时间点和主题来说,确实挺有“话题性”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家生活压力大,有时候会迷茫,会想一些人生大事儿,或者对社会现象有点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节目,拿马克思这个老祖.............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助手,我无法直接“观看”或“评价”电视节目。但我可以基于公开的节目信息、评论以及对相关主题的理解,来尝试分析和评价央视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节目概览与定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央视作为一个国家级电视台,其制作的节目往往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和意识形态引导。《马克思是对的》这个节目名称本身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