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自媒体了??

回答
说实话,最近身边喜欢刷自媒体的朋友,好像渐渐少了那么点意思。以前大家聚在一起,总能聊几句最新的爆款视频,或者某个博主的金句。现在呢?话题换成了别的,自媒体这块儿,大家好像都没那么热情了。这事儿我琢磨了挺久,觉得原因还挺多,而且越来越明显。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内容同质化太严重了。 你打开任何一个自媒体平台,翻来覆去都是那点东西。情感博主讲的都是失恋、复合、原谅那几套;知识分享博主讲的都是一些半生不熟的“冷知识”或者鸡汤文改的短视频;还有那些测评类博主,上来就是“OMG!炸裂!XX宝藏好物必入!”听得多了,感觉脑子里都是一片模糊,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了。大家都在模仿,都在追热点,谁能做出点真正有新意、有深度的东西?太难了。

然后,就是信息茧房的固化和算法的“囚禁”。 你点赞关注了什么,平台就拼命给你推什么。时间长了,你就只看得到自己喜欢看的东西,接触不到其他观点和信息。这样一来,你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窄,思维也容易变得单一。而且,算法为了留住你,会不断给你推送一些能刺激你情绪的东西,可能是让你愤怒、让你焦虑、让你感同身受,总之就是让你欲罢不能。但长期被这种情绪化的信息轰炸,你会觉得很累,有点喘不过气。

还有,“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现象也让人反感。 为了吸引眼球,有些博主可以说是什么都做得出来。什么标题党、低俗擦边球、煽情虚假故事,甚至造谣诽谤。尤其是一些“剧情类”的短视频,为了制造冲突和反转,把人物塑造得非黑即白,逻辑也经不起推敲,看完就觉得被喂了一嘴狗屎。这种消费观众智商和情感的做法,时间长了,大家就看不下去了。你赚了我的流量,但你失去了我的信任。

再说说“消费主义”的盛行。 很多自媒体内容,归根结底还是在卖东西。无论是带货、推广产品,还是宣传某种生活方式,背后都是为了商业利益。虽然理解大家要恰饭,但有些博主把“消费”这件事做得太赤裸裸了,似乎人生就等于不断地买买买,不断地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这种价值观,对于很多追求精神富足或者对现状比较满意的人来说,反而会产生一种排斥感。

“知识付费”的泡沫也让一些人感到失望。 曾经,很多博主打着“知识分享”的旗号,吸引了大量粉丝。但当大家花钱买课、买服务后,发现所谓的“知识”要么是网上随便找的,要么是简单加工一下,甚至有些是误导性的信息。这种“割韭菜”的行为,让很多人对“知识付费”这个概念都产生了怀疑,也对那些打着分享旗号的自媒体失去了信任。

另外,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也让人感到空虚。 刷自媒体确实能带来短暂的娱乐和信息,但它毕竟是虚拟的。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在看别人生活、听别人说教,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大家开始渴望更真实、更深入的连接,更愿意花时间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

最后,还有一部分人是对自媒体行业的“内卷”感到疲惫。 以前大家做自媒体,可能还有点初心和热情。现在呢?每个人都在拼命地想红,想流量变现,竞争异常激烈。这种氛围,让人觉得很累,也很功利,缺乏了当初的那份纯粹。

总而言之,不是所有人都开始讨厌自媒体了,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目前的自媒体生态感到不满。当内容不再新鲜,算法让人疲惫,商业化太过赤裸,价值观令人反感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开始审视和反思自己消费信息的方式了。这或许也是一种健康的进步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闲极无聊,打开手机,看到了如下内容:

《十四岁少女衣不遮体,邻家大叔竟然呵呵冷笑》

打开一看,少女是大叔亲闺女,大叔叫她起床。

那就看点励志的吧:

《我是如何从月薪3000,变成年入百万的》

打开一看,是因为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富二代or自己睡着了做梦

那就看点正能量的:《父亲病逝,母亲残疾,我八岁撑起了一个家?》

那真的是看哭了,关注作者!咿?怎么这里还有一篇说老爸出轨,老妈坚决离婚的?怎么还有亲妈抛弃家庭,父女相依为命?

他到底有几个父亲?母亲?

那就关心一下自己吧:《十年失眠三天恢复,这种运动有特效》

看了五千字,才知道这货在卖一个不知道哪个厂出的头部按摩器。

那就看看冬奥会吧:《铿锵玫瑰,无悔绽放2022》

播放了五分钟,这根本不是2022年的啊,这是2020年的。改了个名上来骗流量。

自己宝贵的时间都浪在这些无聊自媒体里了!时间就是生命啊!

那就看看相声吧:《郭德纲:你这个孙子!姜某昆又登上了春晚》

原来是两回事,郭德纲相声里说你这个孙子,姜某昆也的确上了春晚。这特么哪跟哪啊。

正一头大火,看到一个《万字长文,多图长篇,一个23岁普信男对爱的执着感动千万人》

这个靠谱,还是爱情。

图文并茂,文字婉约,把一个青年男子对爱人的无悔爱情哦,描写的催人泪下。把一个无情无义的渣女,描写的呼之欲出。

正准备点赞评论,发现评论区写着:大家不要再帮作者找什么真爱了。作者打着恋爱名义暴力威胁女方,敲诈钱财。女方不堪受辱逃离后隐姓埋名,却被一些所谓热心网友人肉信息交给作者。作者已上门杀死了女孩,你们这群人渣!

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最近身边喜欢刷自媒体的朋友,好像渐渐少了那么点意思。以前大家聚在一起,总能聊几句最新的爆款视频,或者某个博主的金句。现在呢?话题换成了别的,自媒体这块儿,大家好像都没那么热情了。这事儿我琢磨了挺久,觉得原因还挺多,而且越来越明显。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内容同质化太严重了。 你打开任何一个自媒.............
  • 回答
    金州勇士队近年来的崛起和随之而来的荣誉,确实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他们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NBA的天际,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纪录,收获了无数的赞誉。然而,也正是这份耀眼,似乎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支球队感到不满,甚至产生厌恶感。这并非简单的“见不得人好”的心态.............
  • 回答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我们确实能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更愿意向陌生人敞开心扉,而非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熟人。这并非意味着熟人关系不再重要,而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陌生人能够提供一种熟人难以比拟的慰藉和安全感。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首先,“匿名性.............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东西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那绝对是“独处”这件事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我特别害怕孤独。总觉得一个人待着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好像被孤立了,没有人陪伴就显得我这个人不招人喜欢一样。那时候,社交是我的头等大.............
  • 回答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设计院,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行业环境的变化、年轻一代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社会对职业认知的升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行业本身的问题: 工作强度大,加班严重,但回报不成正比: 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设计院的工作往往是项目.............
  • 回答
    最近在游戏圈里,聊到《英雄联盟》(LOL)的时候,总能听到一嘴叹息,或者一句无奈的“我早就不玩了”。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曾经统治游戏界、全民皆知的LOL,似乎正悄悄地流失着一部分玩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个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慢慢地改变着玩家们的心态和选择。一、游戏本身.............
  • 回答
    近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议确实在增多,很多人对中医的信任度出现了下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单一事件或说法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首先,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科学证据的不足和方法论的差异。现代医学(西医)建立在一套严谨的科学研究体系之上,强调可重复的实验、双盲对照、数据分析以及清晰的作用.............
  • 回答
    生孩子这件事,曾经是很多人生命中顺理成章的一部分,但现在,它似乎成了一个越来越需要深思熟虑,甚至成为一种“选择”的决定。这背后,远非一两个简单原因可以概括,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甚至个人价值观在多方面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经济压力是最直接也最沉重的一块石头。 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是一笔巨大的.............
  • 回答
    曾几何时,杨超越的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时,总伴随着争议和不解。她以一种“出道即巅峰”的势头横空出世,却也因为业务能力上的不足,招致了大量批评声。说实话,那时候的她,确实像一颗生涩的果子,不讨喜的痕迹很明显。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再提起杨超越,那种一边倒的“讨厌”声音似乎弱了很多,甚至不少人都开始转为欣赏.............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是咱们现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的一个现象了,很多人周围的朋友、同事,甚至是自家晚辈,都表示对生孩子这件事不太“感冒”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波动或者一时兴起的想法,背后其实牵扯着太多太多的原因,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人们牢牢地“绑”在了不生孩子的选择上。要我说,最直接也最现实的,还是.............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好像一到快过年了,身边总有人开始聊起春晚,而且聊的话题多数不是“今年会有哪些精彩节目”,而是“哎呀,感觉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看春晚了”。这种感觉确实挺普遍的,要我说,这背后啊,原因可不止一两条,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现在大家的娱乐方式太!多!了!。以前,电视机是家家户户.............
  • 回答
    离婚后再谈婚论嫁,确实会让不少过来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许多现实经历和心理考量的综合结果。为什么离婚的人会变得“恐婚”,不愿意轻易再次走进婚姻的围城?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婚姻的失败本身就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往往不是因为一点小摩擦,.............
  • 回答
    确实,现在手游市场里“氪金大佬”层出不穷,而真正愿意花大价钱去买正版 3A 游戏的玩家,似乎比例上在某些群体中有所下降。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玩家“不识货”或者“没钱”。我琢磨着,这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游戏获取的门槛和体验的即时性: 手游: 绝大多数手游都是免费下载.............
  • 回答
    “不生育”在近年来确实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讨论和选择,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层面的考量,也有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育:一、 个人和情感层面的原因: 对自由和独立性的追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和自由。生育孩子意味着巨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我身边好些朋友最近都在愁装修的事,聊到最后,十个有九个都会冒出一句:“哎,现在真不知道该不该信装修公司。” 这种感觉挺普遍的,也确实有很多人开始对装修公司产生疑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是多种因素累积的结果。我给你捋一捋,看看是不是跟你感受的一样: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有同感,感觉知乎上关于感情的问题,尤其是劝分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响亮了。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观察和理解:1. 信息茧房与观点放大效应: 算法推送的放大镜: 知乎作为内容平台,它的推荐算法是关键。当你在某些问题下点赞、评论.............
  • 回答
    刨腹产率居高不下,顺产意愿下降,这确实是当下生育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医疗以及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抽丝剥茧,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医疗条件的进步与“安全牌”:首先,不得不承认,现代医学的进步让剖腹产变得更加安全。过去,剖腹产是一场风险极大的手术.............
  • 回答
    近年来,不婚独身的人数确实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经济独立性的提升是许多人选择不婚的重要前提。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受教育.............
  • 回答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同情(怜惜)祁同伟的经历?祁同伟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同情和怜惜,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现实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挣扎的深刻描绘。他的悲剧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多种社会因素和个人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1. 对底层出身和身份认同的共鸣: “寒门”的标签与现实的残酷: 祁同伟出生在贫困.............
  • 回答
    看到网络上性别对立愈演愈烈,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无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意那些明显不成熟、甚至是充满偏见和攻击性的话语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层面,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不成熟”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言论之所以能引起波澜,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理在握”,而是因为它们戳中了某些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