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综艺《奇葩说 第六季》第十四期?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四期,这一集可以说是看点十足,尤其是两位辩手带来的“打工还是创业,哪个更‘有种’?”这个题目,真的戳到了很多观众的心窝子。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题目,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就是:“创业肯定更有种啊!”毕竟,那是一条充满未知、风险和挑战的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闯。但随着辩论的深入,尤其是反方(更偏向打工)的辩手们,比如詹青云,她那种娓娓道来的论证方式,一点点地瓦解了我最初的固有印象,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有种”这个概念。

正方,像小黑,他一开始就把创业描绘得热血沸腾,充满了“敢为天下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用了很多非常具象化的例子,比如那种“九死一生”的创业过程,失败了就一无所有,但一旦成功,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说法确实很能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让人觉得创业者就是那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命运的勇士。尤其是一些创业失败的例子,被他们讲得惊心动魄,更能凸显出创业的“有种”。

但反方,特别是詹青云,她的辩词就显得更加“细腻”和“有深度”。她并没有否定创业者的勇气,而是把“有种”的定义延伸到了另一个维度:在体制内,在既定的规则下,依然能够坚持自我,追求卓越,甚至去影响和改变规则,这同样是一种“有种”。她用“螺丝钉”的比喻,但又强调了螺丝钉在巨大机器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当螺丝钉足够优秀时,它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核心”,能够带动整个机器的方向。这个比喻非常巧妙,把打工人的价值重新定义了。

她还讲到了“被动”与“主动”的区别,以及“赋能”与“被赋能”的关系。创业是主动去创造,打工是被动去接受任务。但如果打工者能够主动去思考,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去为公司带来新的可能性,那么这种“主动性”和“价值创造”同样体现了“有种”。她引申到“改变世界”这个更大的命题,认为打工者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某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从而“改变世界”,这难道不“有种”吗?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反方还提到了一种“隐藏的创业”——在公司内部进行创新、推动改革。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创业就是离开大公司自己单干,但其实在体制内,通过内部的推动和改变,同样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要对抗既有的思维模式、既定的流程,甚至是要冒着被排挤的风险。这种“内部创业”的观点,把“有种”的边界拓展得更宽广了。

整个辩论过程中,双方的选手都展现了非常高的辩论技巧和知识储备。正方的激情和感染力很强,反方的理性与思辨也让人信服。尤其是他们之间的交叉火力,比如当正方说打工者没有承担最终责任的“种”,反方就会回击说,打工者承担的是“责任链”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承担的是“专业性”和“稳定性”的责任。

另外,导师们的点评也很有价值。薛兆丰老师依旧是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但总能点到问题的核心。他可能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稀缺性”的角度去解读“有种”。而马东老师,他更多的是从情感和人生哲学的角度来引导大家思考,他会适时地抛出一些引发共鸣的问题,让观众在情感上有所连接。

总的来说,这一期《奇葩说》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谁更‘有种’?”的答案,而是让我们看到,“有种”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它不是非黑即白,不是只有创业才是唯一的“有种”。打工也可以“有种”,关键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面对你的工作,去创造你的价值。

它促使我们反思,我们究竟是被社会舆论定义的“有种”所裹挟,还是真正理解了“有种”在不同人生选择中的不同体现?这才是这期节目最值得细品的地方。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开阔的视角,让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看奇葩说,每次黄执中出场,弹幕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说:

完全听不下去,看到黄执中就烦,又偷换概念了,自己走下神坛吧,之类之类。

真的真的非常有趣,我还清楚地记得看第三季的时候,黄执中每次出场,弹幕上基本是一片崇拜的声音。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是他退步了吗?还是观众审美疲劳了?

个人感觉,黄执中没有退步,他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几乎每道题目,都在尝试给出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这些角度有些很成功,有些很失败,但不平庸。

那是审美疲劳吗?可能有一些。即便在正式辩论中,黄执中的论辩也是以风格化著称的,这导致看多他的比赛后,有时有一招鲜之感。

但这无疑不是最重要的。说实话,要说审美疲劳,整个奇葩说都有这个情况。老辩手们就不说了,甚至新辩手,你都可以明确看到谁在学谁,反而,在这里面,黄执中的风格几乎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

说穿了,现在对黄执中的反感更像是一场毁神运动。一些观众有多崇拜他,另一些观众就有多讨厌他。

事实上,黄执中在奇葩说一直有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人设,那就是神。与胡渐彪陈铭等人相似,他是辩论圈内真正的大神级人物,但和上面两位不同的是,他一登上奇葩说的舞台就获得了满堂彩,直接拿下第三季的奇葩之王(陈铭要到第四季才开始找到感觉),很自然地成了奇葩说里的神。看看他每次出场前选手和现场观众夸张的欢呼以及导师们谈论他时的分寸感,你就知道他在这个舞台上的地位。但神是光环,也是诅咒。特别是对于辩论缺乏圈内人的敬畏感的观众来说,砸烂这个神,其实是非常能体现自己力量感的一件事。毕竟,追随着舞台上的奇葩们吹捧黄执中,并不能得到多少创造的快乐,但踩黄执中,却能得到非常多破坏的快乐。更何况,黄执中本人有完全不加掩饰的精英姿态,这更冒犯到现在越来越有主人公意识的观众。饭圈泛化的结果,就是只要你干了文艺这一行,就得把观众当爹(这和之前文艺工作者说的衣食父母并不一样)。我不能说这有什么不对,但说实话,这是我作为一个大众文艺爱好者最终却选择进入象牙塔的重要原因。

这里没有为黄执中鸣不平的意思,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观众心理观察。就这一季来说,黄执中确实没有打出有统治力的的题目。今天对羊葛莉的表白已经算比较好的了,部分跳出了掌心,但他的辩论一直是一个论点打深打透,这次选的角度太偏,等于直接把题目打成了留下记忆,爱人AI都被轻轻带过,与其他辩手的内容有点脱钩,很难形成全面的说服力(个人认为,黄执中打得最好的是那种既能和其他选手的论点形成交流又能独出机杼的题目,通常不是感情题)。

然后还有一个事儿,现在的奇葩说基本已经定型为金句+故事(搞笑的或生活的)+煽情的模式,讲究接地气(也是反讽,以奇葩脑洞题标榜的节目最后的导向是接地气),讲究要打动人,真正辩论的内容其实越来越少。这可能也是黄执中没有前几季受欢迎的原因吧。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是第三第四季,那时候高手最多,而且大家还保持着刚见面时的拘谨和客气,不会一言不合就开始赚你的眼泪。现在的奇葩说应该叫奇葩哭。相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四期,这一集可以说是看点十足,尤其是两位辩手带来的“打工还是创业,哪个更‘有种’?”这个题目,真的戳到了很多观众的心窝子。说实话,一开始听到题目,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就是:“创业肯定更有种啊!”毕竟,那是一条充满未知、风险和挑战的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闯。但随着辩论的深入,尤其.............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二期,是总决赛下半场,主题是“人工智能是不是人类的进化?” 这一期,可以说是为整个赛季画上了一个相当有分量且引人深思的句号。辩论内容方面,议题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性和前瞻性。 “人工智能是不是人类的进化?” 这个题目,直接触及了我们当下社会最热门、也最令人不安的科技话题。它不像一些辩.............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这一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的。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选题,这一期辩题是“是不是越‘作’越吸引人?”。这个辩题可以说相当有普适性,也触及了很多人在感情中,或者在社交关系中的一些模糊地带。它不像一些辩题那么宏大,而是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接着是辩手们的表.............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二期,给我的感觉是,它依旧保持着那个熟悉的“奇葩”味道,但又在某些方面显露出了一丝新意,或者说是…嗯,更像是老朋友们又聚在一起,玩着老游戏,但加入了点新道具。辩题的“奇葩”感与现实共鸣:这期节目的辩题挺有意思的,“年轻人要不要在25岁前做好人生规划”。一开始听着就挺“奇葩说”的。规.............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七期,是一场充满火药味又引人深思的辩论,尤其在“老板是否应该给自己放一个‘大长假’?”这个议题上,将职场中的痛点与人生哲学巧妙地结合,让观众在嬉笑怒骂中,也忍不住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辩题的触碰点:普遍的职场困境与“逃离”的诱惑这个辩题简直是为无数在职场中“内卷”到窒息的人量身.............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这一期节目给我的感觉相当复杂,有点像一场混合着惊喜、一丝丝失望,以及时不时被戳中笑点和思考点的奇妙体验。论题依旧“奇葩”,但切入点更显现实“该不该把老板的‘死亡通知’发到群里?”这个论题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不得不说,《奇葩说》的选题能力依旧在线,总能找到那种既能引发激烈辩.............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第一期,也就是海选,给我的感觉就是,老朋友们回来了,还有好多新面孔,但整体上,有点……“还行”吧。先说说那些熟悉的面孔。像肖骁、如晶、柏邦妮、臧鸿飞这些老司机,一出场就自带气场,虽然依旧是那个熟悉的风格,但也看得出来,经过这么些年,他们都有点“收着”了,或者说,他们也找到了自己在这.............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六期,作为一档以辩论为核心的综艺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在观点的碰撞、辩手的表现以及话题的引发上,都展现出了相当的水准。话题与立意:直击当代人痛点,引发共鸣本期节目辩论的主题是“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是不是不孝?”。这个话题简直是戳中了太多人的心窝。当下社会,很多.............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的第二十二期,对我来说,是一次相当有嚼劲的体验。这一期辩题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是不是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屁话?”,老实说,这辩题本身就带着点儿刺,很容易激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也为辩手们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首先,辩题的设置就非常“奇葩说”。 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非黑即白.............
  • 回答
    《11 点睡吧》是一档很有意思的综艺,它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探讨了“睡眠”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重要议题。关于《11 点睡吧》的评价:总的来说,我认为《11 点睡吧》是一档非常有价值且值得推荐的综艺。以下是我对它的详细评价:优点: 话题的普适性和重要性: 睡眠是每个人都会经.............
  • 回答
    综艺《天赐的声音》作为一档音乐竞技类节目,每季的音乐合伙人和选手阵容都备受关注。在本季节目中,孟美岐作为音乐合伙人,周传雄作为参赛选手这样的组合,确实会引发不少讨论和评价。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评价这一组合的亮点、槽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孟美岐作为音乐合伙人作为曾经的唱跳偶像,孟美岐转型担任.............
  • 回答
    《平行时空遇见你》第五期,可以说是让我最为触动的一期。之前的几期,我更多的是被嘉宾们之间新奇的互动模式所吸引,那种仿佛闯入恋爱游戏的感觉很新鲜。但第五期,尤其是在看完了李斯丹妮和付辛博这对组合的表现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个节目核心想要传达的那份“遗憾”与“错过”的重量。新意与“遗憾”的碰撞:李斯丹妮.............
  • 回答
    话说那《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期,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舞台。看完之后,脑子里仿佛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画面,有惊艳的,有搞笑的,也有让人忍不住槽一句的。首先,舞台呈现这块,依然是那个“砸钱”的姐姐们系列。 舞美灯光没话说,绝对是国内顶尖水准。能看到那么多成熟的女性,在这么华丽的舞台上挥洒汗水,这本身就很有.............
  • 回答
    《毛雪汪》第四期,嗯,怎么说呢,就像你平时参加一帮哥们儿姐们儿的聚会,有笑有闹,偶尔也有点小冷场,但总体来说,还是让人挺舒服的。这一期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它那种“什么都没发生”的真实感。不像有些综艺,恨不得把每分每秒都塞满“爆点”,《毛雪汪》的真实反而成了它的卖点。看他们几个(毛不易、李雪琴、汪苏泷.............
  • 回答
    要说《野生厨房》,这档综艺可真是各有千秋,有人爱得不行,有人看得一头雾水。我zelf看过几季,感受也挺复杂的。首先,它最抓人眼球的点,绝对是那个“野生”的概念。把一群平时生活在光鲜亮丽环境下的明星,丢到野外,让他们自己动手生火、找食材、做饭。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有戏剧性,充满了未知数,观众就像看着一群“.............
  • 回答
    《初入职场的我们 法医季》第一期:一场关于专业、成长与真实的碰撞第一期节目给我的整体感受,就像一场在宁静又带着一丝肃穆的法医实验室里,突然被注入了青春活力和现实压力。它不是那种让你哈哈大笑的娱乐综艺,但绝对能让你在观看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别样的紧张、好奇和思考。专业的震撼与人性的触动:节目开场就直击法.............
  • 回答
    《中餐厅3》里黄晓明的表现,说实话,确实是让人挺五味杂陈的。要说评价,那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他在这档节目里,承包了太多话题和争议。先说他最突出的几个标签吧——霸道总裁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大概是他整个第三季的核心人设了。一开始,大家对晓明哥的期望值挺高的,毕竟他有经营企业的经验,也算是见.............
  • 回答
    《见字如面》第二季停播:一声叹息,一场未竟的告别《见字如面》第二季的突然停播,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引发了无数观众的讨论与不解。作为一档以“读信”为核心,用文字连接古今、触碰人心的文化类综艺,《见字如面》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核,俘获了一众忠实粉丝。第二季的停播,无.............
  • 回答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是《offer》系列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季,也是我近几年看得最投入的职场观察类综艺之一。看完之后,那种被真实的情感触动、对职场规则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成长路径的探寻,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要说评价,《offer》第二季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把“真实”做到了极致。不像有些职场.............
  • 回答
    《拳力以赴的我们》第九期,可以说是把“燃”和“虐”两种情绪拿捏得死死的,让人看得酣畅淋漓,又忍不住心疼。节目亮点: “五彩斑斓的黑”式对决,高燃! 这一期的赛制设计,尤其是那个“命运抽签”环节,简直是把悬念感拉满了。你知道他们会打,但不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遇到怎样的对手。当那些平时看起来温文尔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