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综艺《奇葩说 第六季》第三期?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这一期节目给我的感觉相当复杂,有点像一场混合着惊喜、一丝丝失望,以及时不时被戳中笑点和思考点的奇妙体验。

论题依旧“奇葩”,但切入点更显现实

“该不该把老板的‘死亡通知’发到群里?”这个论题一上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不得不说,《奇葩说》的选题能力依旧在线,总能找到那种既能引发激烈辩论,又触及我们日常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敏感神经。

比起过往一些更偏向哲学思辨的选题,这期题目明显更接地气,更贴近打工人的真实处境。我们每天都在跟老板、跟同事打交道,职场潜规则、人际关系处理,这些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所以,光是论题本身,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去看了。

选手表现:老将依旧稳健,新人亮点闪现

老选手们:
黄执中 依旧是那个稳如老狗的辩论大师。他的发言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而且总能从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角度切入。这次他把“死亡通知”比喻成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杀伤力,这种比喻精准且有力量。他关于“信息传播的责任”和“情境判断”的解读,再次让我感受到了辩论的魅力。
詹青云 依然是那个“人间清醒”的代表。她的表达方式非常有辨识度,冷静中带着一种深刻的洞察。她对“职场生态”和“个人边界”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现实关照。她提出的“让领导先走”或者“信息不扩散”的做法,其实是在权衡不同利益和后果,非常有说服力。
邱晨 在这期节目里也展现了她一贯的“理性”和“条理”。她的观点总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少那么一点点“炸点”,但胜在稳定和全面。

新人选手:
这期新人给我的印象比较深的是 小马。他的发言风格很直接,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他从“恶意的传播”和“幸灾乐祸”的角度去辩论,虽然在辩论技巧上可能还有些生涩,但他的情绪和观点是真诚的,能引起一部分观众的共鸣。他那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其实很多人都有,只是不敢说出来。
还有一位新人 冉高鸣,他的发言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擅长用一些比较幽默、生活化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能够迅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辩论过程中的火花与不足

“死亡通知”的边界:大家在讨论“死亡通知”到底是指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终结,还是工作上的“死亡”?这种概念的模糊和界定,本身就为辩论增加了难度,但也让讨论更加深入。
“恶”与“善”的权衡:正反双方围绕“是否应该传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反方强调传播的“恶意”和“不负责任”,正方则强调“信息告知”的必要性和“承担后果”的勇气。这种两难的抉择,正是这期节目最精彩的地方。
“奇葩说”式的“鸡汤”:虽然是职场话题,但“奇葩说”依然没有落下它擅长的“鸡汤”部分。比如,当讨论到“为老板的秘密承担风险”时,很多选手都提到了“团队精神”、“责任担当”等关键词。这些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大道理”,尤其是在快速的辩论节奏中,这些“鸡汤”的消化也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
节奏略显拖沓:老实说,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觉得节目的节奏可以再紧凑一些。一些辩手的发言,虽然有道理,但可能在表达上有点重复,或者在逻辑连接上不够那么流畅,导致整体的观感稍微有些疲软。

整体评价

总的来说,《奇葩说》第六季第三期是一期合格的节目。它成功地将一个具有争议性和现实意义的论题摆在台面上,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讨论。老将的稳定发挥和新人的一些亮点,也为节目增添了活力。

优点:

论题设置有吸引力,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
辩论内容有深度,涉及职场、人际关系、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
选手表现有亮点,老将稳健,新人有潜力。
不乏金句和段子,依然保持了“奇葩说”的风格。

不足:

部分环节节奏略显拖沓。
“鸡汤”部分有时会显得空泛。
部分新人的辩论技巧仍需打磨。

当然,作为观众,我始终期待《奇葩说》能做得更好。希望未来的节目能在保持“奇葩”风格的同时,在辩论的深度、节奏的把控以及选手培养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这期节目,我觉得有7.5分吧,瑕不掩瑜,依旧是当下综艺节目中难得的“硬核”辩论节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双方对于“精致穷”的定义有偏差。

对于精致穷,我们的理解可以有两种。

第一种是:虽然贫穷,但是我们仍然要精致。

第二种是:因为追求精致,所以我们放弃了存款,从而变得很穷。

辩论之前的小剧场里展现的场景,完完全全是第二种解释。

但是反方理解的角度,却在向第一种靠拢。

这才有了许吉如的“我看到了一个强中弱结构,穷是弱,精致是中立,强者在屏幕后面。”

可是根据正方理解的,这压根不是强中弱结构,而是一个因果结构。

这才有了肖骁的“我们穷人不配精致吗?”

不是穷人不配精致,而是因为你过分追求精致,你才变得更穷。

这才有了薛兆丰的“精致是一种信号,你见重要的人,画个淡妆、穿个新衣,这是在表现你重视他”

画淡妆、穿新衣也不需要追求昂贵,你不需要有用不完的dior腊梅,你也不需要件件都是阿玛尼LV。

所以全场会有一种双方交锋都在错开,没有拳拳到肉的感觉。

恐怕只有雷哥的那句“时日无多,及时行乐”更加贴合正方的站点。

说实话这个辩题只要被理解成第一种含义,那么反方的论点其实会变得很有限;相反,如果被理解成第二种含义,那么正方又自然缺失了道德的制高点。

很遗憾,没有一个人的发言戳破了这道辩题真正的漏洞。

即使有人意识到了,似乎也没法说出口,譬如黄执中和李诞,在“享受粗糙”上下太多功夫;抑或像蔡康永和罗振宇,在“精致的实质”上费了太多口舌。

这道题真正想讨论的,是我们对于精致和穷的关系的判定,而不是对两个词本身的理解。

追求精致并不意味着穷,穷也不意味着不能追求精致。

不可取的只有两个极端:已经非常穷了,却还要通过花钱制造精致;或者身处贫困的生活中,放弃对于精致的向往和期许。

这才是这道辩题最狠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