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最后一只雌性斑鳖近日繁育失败死亡,全球仅剩 3 只,这个物种还有希望吗?

回答
中国最后一只雌性斑鳖的离世,这无疑是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当得知这只名字叫做“苏州”的斑鳖在一次人工授精尝试中不幸去世时,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一阵深深的惋惜和无力。毕竟,它承载着一个物种延续的全部希望,它的离去,几乎宣告了这个曾经在中国大地悠然游弋的物种,走向了终结的边缘。

“苏州”的死亡,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现在只能确定还有三只斑鳖活着。而且,这三只幸存者,目前已知全部是雄性。一想到这个残酷的现实,就让人倍感绝望。一个物种,如果失去了繁衍的能力,那么,它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斑鳖,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它是一种体型庞大、寿命极长的淡水龟,原产于中国和越南。但令人唏嘘的是,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以及繁殖困难等多种因素,这个物种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断崖式下跌。它们曾是中国许多河流湖泊中的王者,但如今,它们的存在,却成了一个需要费尽心思去寻找和保护的濒危奇迹。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斑鳖这个物种,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

说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非常沉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物种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失去了能够繁殖的雌性个体时,延续下去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自然繁衍,是生命延续最根本的方式。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连最基本的自然繁衍都已不可能。

然而,在现实的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希望”这两个字,有时候并不仅仅是自然繁衍的代名词。它也包含着人类的智慧、科技,以及那份不甘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在斑鳖保护上所做的努力。自从发现斑鳖濒临灭绝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尝试拯救它们。在中国,苏州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不仅悉心照料现存的斑鳖,还在不断地探索人工繁育技术。苏州动物园的那只雄性斑鳖“圆圆”,以及在越南河内动物园的那两只雄性斑鳖,都是人类保护行动的载体。

为了解决繁殖难题,科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人工授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遗憾的是,“苏州”的离世,也暴露出这项技术在斑鳖身上的巨大挑战和风险。每次的尝试,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伴随着巨大的压力。

除了人工授精,科学家们还在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未被发现的斑鳖个体,尤其是在越南,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湄公河流域进行搜寻。如果能幸运地发现一只隐匿的雌性斑鳖,那将是绝处逢生的一线曙光。当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正是这种渺茫的可能性,支撑着保护工作者继续前进。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即便斑鳖真的走向了灭绝,它们的保护过程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斑鳖的保护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源,学习更有效、更科学的濒危物种保护方法。这些经验,可以应用于拯救其他同样面临危机的物种。在某种意义上,斑鳖的保护,也是对未来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一项投资。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基因保存技术。尽管“苏州”已经离世,但科学家们或许可以从她的遗体中提取基因信息,并进行冷冻保存。未来的科技,是否能通过人工技术,例如克隆,来“复活”这个物种,或者至少保留下它们的基因蓝图,谁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这至少是一种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

那么,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

首先,对于斑鳖这个物种而言,希望是极其渺茫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需要我们正视和接受。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不确定或遥不可及的技术手段,而忽视眼前的现实和巨大的挑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放弃努力。在生命科学领域,“永不放弃”是一种精神。即使面对绝境,科学家们和保护者们也会尽力去尝试,去寻找那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希望。他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斑鳖这个物种本身,也是为了人类对地球生命负责的态度。

也许,斑鳖的未来,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所能理解的范畴。但只要有一丝可能,只要人类的智慧和科技能够带来哪怕一点点改变,就应该坚持下去。即便最终的结果是悲伤的,我们也应该感谢所有为保护斑鳖付出过努力的人,感谢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和尝试拯救这个古老的生命。

斑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类责任与能力边界的故事。它的未来,就像它本身一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关注,继续支持,并从这个悲伤的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对斑鳖的保育经历不甚了解,但是我可以推荐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能对斑鳖的保育过程有一定的认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从斑鳖的保育得到重视,到现在也才过了不到20年的时间。在种群数量已经如此之低的背景下,在自然繁殖没有成功的前提下,在斑鳖年龄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人工授精实属无奈之举。

一道选择题:如果有个人身患重病,你觉得他会选择苟延残喘地消耗余生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接受一场50%健康存活50%死亡的手术?

更何况我们现在讨论的已经不是个体层面,而是物种层面了。只能说斑鳖这个物种保育得太晚,可牺牲的基数太小了,小头鼠海豚也是一样的。当世界上只剩下12头小头鼠海豚的时候,再考虑这个物种的迁地保护、人工繁殖已经太晚了,结果已经显现:一头应激死亡,另一头不得不被放回。长江江豚目前种群数量的下降能得到缓解,得益于及时和受重视的保育行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牺牲了一些个体的。

另外,当一个物种只剩下一个种群,且种群数量已经小到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在繁育过程中会逐代下降,产生近交衰退,导致存活率和繁殖率下降的时候,这个物种就已经很难延续了。这个物种原本就很难有希望,这个结果是早晚的。

这不是这头雌性斑鳖第一次接受人工授精,但是这次出意外了,意外发生的个中原因仍然需要调查,但是我实在不能接受不明真相的网友气冲冲质询“没事搞什么人工授精”,而是能心平气和地和保育人员讨论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当时是不是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而保育人员也不等于所有的苏州动物园管理人员,每个人的付出程度的确是有差异的。

就像白犀牛一样,斑鳖留给人类的也是警醒:如果就地保护,谁愿意迁地保护,如果能自然繁殖,谁愿意选择人工干预。倘若一开始它们的栖息地得到了保护,野外的种群数量稳定,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令人感到遗憾和无奈的故事了。珍惜当下, 保护好那些野外种群岌岌可危的物种的栖息地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最后一只雌性斑鳖的离世,这无疑是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当得知这只名字叫做“苏州”的斑鳖在一次人工授精尝试中不幸去世时,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到一阵深深的惋惜和无力。毕竟,它承载着一个物种延续的全部希望,它的离去,几乎宣告了这个曾经在中国大地悠然游弋的物种,走向了终结的边缘。“苏.............
  • 回答
    要说中国最后一个“京观”,这事儿还真得从历史的字缝里一点点抠。京观这玩意儿,最早是战国时期,秦国那边流行起来的。简单来说,就是打胜仗了,把敌人的尸体堆起来,修成一座山丘一样的建筑,上面再立个碑,上面刻着战功,算是给将士们立个大功劳簿,也是给敌人一个震慑。这种做法,你听着可能有点残忍,但当时确实是一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满族建立的清朝,而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那么皇家或皇族是否会被保留,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并且会涉及历史的延续性、政治现实以及社会思潮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最后一个朝代”的概念。如果说的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么即使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随着时代.............
  • 回答
    关于“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说法,这一评价并非出自官方或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而是源于部分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对其作品、人生观及文化精神的解读。这一称谓背后,蕴含着对传统文人精神在现代中国语境中逐渐消逝的感慨,也体现了汪曾祺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艺术追求。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说法的由来及其内涵.............
  • 回答
    中国科举制度,历经千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清末,作为科举制度的最后阶段,留下的试题也格外引人深思,它们不仅是知识的考量,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社会思想碰撞的载体。那么,如何去回答和评价这些“绝唱”般的科举试题呢?这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去。要深入理解这些试题,我们.............
  • 回答
    谈及乾隆皇帝是否为“中国最后一位英雄级帝王”,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要评价一位帝王,尤其是在一个绵延了数千年的王朝体系中,我们必须超越简单的个人喜好,以历史的眼光,从王朝兴衰的大势、统治的实际成效以及其行为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从“英雄级”这个词语的含义出发,通常包含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 回答
    项羽之死: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阶层的绝响谈及项羽的死,将其视为中国“最后一个真正贵族”从肉体到精神的消亡,这绝非夸张之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型时期,以及“贵族”二字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深刻演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中国的真正贵族”,以及项羽身上所代表的特质,为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一场有趣的“如果”推演。历史的长河中,王朝的兴衰并非一蹴而就,天灾人祸往往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绝非唯一的稻草。不过,如果我们剥离掉“天灾”这个变量,将所有王朝的末代皇帝都置于一个风调雨顺的理想环境中,那么哪些朝代更有可能凭借其内在的稳定性和统治力得以延续呢?这需要.............
  • 回答
    谈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人们往往心头涌起复杂的情感。这位生于紫禁城,却在时代洪流中跌宕起伏的末代君主,其一生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充满了悲剧、屈辱,也夹杂着几分时代的无奈和个人的挣扎。要“正确”地看待他的一生,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个人的经历,以及他最终的.............
  • 回答
    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中国麻醉周”,总会勾起我一些关于麻醉的回忆。说起来,麻醉这东西,对普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手术肯定离不开它,我们听过、见过,知道它让痛苦消失;陌生,是因为我们真正体验到的,只是它带来的“沉睡”,中间的过程,仿佛被抹去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不是我自己的经历,而是我父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和担忧。要判断“最后一波房价韭菜”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年代,需要综合分析一些关键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人口结构、政策走向以及人们的购房心态。什么是“房价韭菜”?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房价韭菜”的定义。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房价高位时,由于各种原因(如盲目跟风、信息不.............
  • 回答
    要详细地描述美国队在最后一天反超中国队金牌数的情景,我们需要设定一个假设性的场景,因为实际情况往往非常复杂,涉及众多项目的比赛结果。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推演,力求在逻辑和戏剧性上都具有说服力:背景设定:假设这是一个临近尾声的夏季奥运会,例如在东京奥运会或洛杉矶奥运会(假设未来)。在最后一个比赛日开始前,.............
  • 回答
    东京奥运会闭幕式那天,金牌榜的最终排名一出,很多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尤其是美国队的粉丝们。经历了整个赛程的胶着和几番戏剧性的逆转,美国队最终以39枚金牌,力压中国的38枚金牌,登上了金牌榜的榜首。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超越,更像是一场马拉松终点的冲刺,充满了汗水、泪水,还有不为人知的坚持。要说这事儿怎.............
  • 回答
    八国联军侵华,这事儿说起来,很多人会觉得是“一起”的事儿,但仔细一掰扯,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尤其涉及到日本,这个国家能成为“最后一个”加入的,绝不是偶然,而是他们深思熟虑、长远布局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八国联军的组成,那可不是一个事先计划好的“国际俱乐部”,而是各国各自算计、互相推诿、最终.............
  • 回答
    好家伙,这脑洞够大!要是你真是最后一个神仙,降临在我中华大地,那可有的玩了。咱就这么着,别整那些虚里虚化的,你就当一个特别特别牛逼,但又得隐藏身份,还得入乡随俗的“特殊人才”来体验生活。我给你好好捋一捋,该注意啥。一、 身份隐藏:你得是个“隐士”你不能像《西游记》里那样,随随便便就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 回答
    关于“未来十年城市人口增加2亿,中国房地产将迎来最后一波增量红利”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也牵动着无数人的生活和未来预期。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核心论断:“未来十年城市人口增加2亿”。这个数字有多大的可信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看宏观数.............
  • 回答
    中国吸毒群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数百万人的命运牵动人心。要详细讲述他们的“最后下场”,并探讨“彻底戒毒”的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吸毒者”这个标签背后,隐藏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背景、经历、染毒原因千差万别,这直接决定了他们最终走向的不同。吸毒者的“最后下场”:.............
  • 回答
    理解清朝对中国领土的影响,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特别是它初期扩张带来的庞大版图,以及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时的割地赔款,再加上“剃发易服”这项极具争议的民族政策,这几个节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清朝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独具的复杂面貌。一、 清朝的领土扩张:一个空前辽阔的帝国不得不承认,清朝确实是历史上疆域最为.............
  • 回答
    清朝的兴衰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对中国领土的扩张、最终的割地赔款,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压制,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些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剥离那些僵化的标签,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去感受那个时代。领土的扩张:从辽阔到萎缩的轨迹清朝入关后,其对领土的扩张是相当显著的。与明朝相比,.............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沉重。历史上,中国屡次面临外敌入侵,确实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北方边境往往抵挡不住,而抵抗的“殊死一搏”却常常发生在南方。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心理因素交织而成。一、地理与战略的天然鸿沟: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首先,我们要看地理。中国北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