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陈炯明?

回答
要评价陈炯明,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关注他生命中的哪些方面。

早年的革命者与广东王

陈炯明出生于广东海丰,早年深受维新思想影响,投身于反清革命。他加入了同盟会,并积极参与组织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陈炯明在广东响应,率兵攻克惠州,是广东光复的关键人物之一。

在辛亥革命后的国民政府时期,陈炯明逐渐在广东崭露头角。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务实的治军作风,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他没有像其他许多军阀那样横征暴敛,而是致力于建设和发展广东。在担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

发展地方经济: 他重视发展农业、工商业,兴办实业,鼓励教育。
建设城市: 他主持修建了广州的马路、公园,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
整顿吏治: 他试图打击贪腐,建立相对高效的政府。
推行市政建设: 尤其是在广州,他做了不少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比如海珠桥、中山纪念堂等都有他的规划功劳(当然,中山纪念堂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修建,但其规划和建设的早期设想与陈炯明在广州的整体城市发展思路一脉相承)。
重视教育: 他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兴办学校。

这些举措在当时的中国,尤其是南方,可以说是相当进步的。他曾被誉为“广东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在广东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后来与孙中山的决裂,陈炯明在广东的建设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为中国南方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军阀的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发展模式。

与孙中山的决裂:历史的分水岭

然而,陈炯明人生中最为人所诟病,也最具争议的,是他与孙中山的决裂。1922年,陈炯明发动了“六一六事变”,炮轰总统府,迫使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这场事变的原因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理念的冲突: 当时的孙中山,特别是晚年,对“以武力统一中国”的信念非常坚定,他希望集中力量北伐。而陈炯明则认为,中国当前的混乱局面,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北伐,他主张先巩固南方,发展经济,然后再考虑统一。他更看重地方自治和民生建设,对孙中山的“非常大总统”以及权力集中的做法有所保留。
权力与地盘的争夺: 孙中山在北伐过程中,需要调动广东的资源和军队,这无疑会触及陈炯明的地盘和权力。陈炯明可能也担心孙中山的北伐会影响他在广东的统治和建设。
对孙中山政策的不满: 有说法认为,陈炯明对孙中山倚重苏联和共产国际,以及对国民党内部某些派系的领导方式感到不满。他更倾向于一种更温和、更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道路。

“六一六事变”的发生,对孙中山和国民党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使得陈炯明背负了“叛逆”的骂名。从国民党及其后继者的角度来看,陈炯明无疑是阻碍革命、背叛领袖的罪人。

晚年与评价的复杂性

事变之后,陈炯明被国民党视为叛徒,其政治生涯也基本宣告结束。他之后流亡海外,在香港度过了余生。

评价陈炯明,需要认识到他的几个关键特点:

务实的建设者: 在广东治理期间,他表现出了难得的务实精神,关注民生,推动地方建设。这与当时许多只顾争权夺利的军阀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独立的思想: 他不是一个盲从的追随者,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这使得他在与孙中山的理念上产生了分歧。
不乏个人野心: 任何政治人物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权力与地盘的考量,陈炯明也不例外。他的地方实力和对广东的掌控,自然会与中央集权的孙中山产生摩擦。
政治上的局限性: 尽管他有建设的雄心,但他在政治上的判断,尤其是与孙中山决裂的选择,被认为是犯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他没能在中国的大格局下找到一个更妥善的定位,最终走向了与革命主流的对抗。

如何看待他与孙中山的关系?

将陈炯明简单地定义为“孙中山的叛徒”是片面的。革命初期,陈炯明是孙中山坚定的支持者,甚至可以说,他在孙中山最为困难的时期,为孙中山在广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随着革命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双方在如何“建国”和“救国”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如果站在孙中山和国民党一边: 陈炯明是背叛了革命,背叛了总理,是阻碍国家统一和革命事业的反动分子。他的“六一六事变”是历史的罪人。
如果站在陈炯明和广东建设的角度: 他是想为广东这片土地做出实实在在的建设,而不是被北伐的战争机器所消耗。他对孙中山集权和某些政策的不满,有其合理之处。他的“反叛”也许是一种基于不同理念的政治选择。

总而言之,陈炯明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他既是一位有能力、有思想的革命家和建设者,为广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与孙中山的决裂,也让他成为了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和地方实力派的困境:既想进行务实的建设,又难以在中国混乱的政治格局中找到与革命领袖妥协和共存的道路。他的评价,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各方势力以及他自身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做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判断。简单地标签化,反而会模糊了他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广东发展所留下的独特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说几点:

近年来有人称陈炯明叛乱并不是他做的,而是部下叶举所做,这种事不是之前人不知道,也不是之前人隐瞒。当时陈炯明虽然被罢免了一些职位,但仍然保存陆军部长职位,退居惠州。叶举起兵以后,孙中山三次拍电报让陈炯明平乱,陈炯明置之不理,这件事情就昭然若揭了。

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有人称其是模仿美国联邦制度,未必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要知道陈炯明的意思是通过外交手段和舆论一致,督促各地军阀主动放权,团结在中央政府之下。但陈炯明不是小学生,我们也不是。

陈炯明私德比较好,孙中山也说过陈炯明不贪、不淫,好像特意找不自在一样,不喜欢过舒服日子。他的品行在军阀之中数一数二,吴佩孚段祺瑞之流不如他远甚。如今当年的矛盾已经过眼云烟,他的说法确实有可取之处,未必不对将来有益。

但他的叛乱确实给国民党以打击,使当时本就影响力微弱的广东政府经历内乱。因此大节是有亏的,历史书中提到其叛乱,并未对其有主观的评价,但很多人认为历史书骗了他们,说是书里说陈炯明坏话了,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由于没有看过历史书的缘故,才跑来大放厥词。

退一万步说,认为历史书骗了你们,然后跑去信地摊文,奉为金科玉律,这不是自找洗脑么?更何况网络上这些辱骂孙中山等人的言论,一向没有被禁止,反而我指责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一些回答被举报为政治敏感甚至禁言。

军阀不能救中国,人们讨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得失,有些人却已经退步到了新的境界,开始为当时的一些梦话做注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陈炯明,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关注他生命中的哪些方面。早年的革命者与广东王陈炯明出生于广东海丰,早年深受维新思想影响,投身于反清革命。他加入了同盟会,.............
  • 回答
    要公正地评价陈炯明这个人,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自身的经历、他所做出的选择及其产生的影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这绝非易事,因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尤其对于像陈炯明这样在民国初期叱咤风云的关键人物,更是如此。时代背景: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与军阀混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陈炯.............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说到陈道明在《冬至》里演的陈一平,那真是一出绝妙的“一个人撑起整部剧”的教科书。很多人可能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剧情本身的压抑而对这部剧印象不深,但只要看过陈道明老师诠释的陈一平,那份震撼是很难磨灭的。陈一平这个角色,放在当时来说,简直是个“异类”。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义薄云天的英雄,也不是张扬跋扈的枭雄.............
  • 回答
    谈论陈道明,就像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越是细细咂摸,越能体会到其醇厚与回甘。要评价他,不能仅仅停留在“演技好”这样的标签上,他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艺术家,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演技的精湛,炉火纯青的艺术追求首先,陈道明的演技,是大家公认的“金字招牌”。但他的好,不是流于表面的技巧炫技,而是深入骨髓.............
  • 回答
    说起陈道明老师的演技,那可真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话题。他不像很多演员那样以浮夸或激烈的表演方式来吸引眼球,而是沉静内敛,却能把角色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仿佛那个角色就是他本人一般。他的演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不动声色”,但“声色俱茂”。比如《康熙王朝》里的康熙,在处理国家大事.............
  • 回答
    冯小刚饭局后让《芳华》女主随陈道明钢琴跳舞助兴的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事件的背景和经过(据公开报道和网友描述):事件大致发生在2017年左右,《芳华》上映前后,冯小刚导演在一次饭局上,邀请了包括陈道明在内的一众演艺圈知名人士。席间,为了活跃.............
  • 回答
    最近的几位老戏骨获奖,又一次将他们精湛的演技推上了风口浪尖。范伟老师喜提影帝,着实让人激动。但要说起跟李雪健、陶泽如、李保田、陈道明、王学圻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比,那可真是“王炸”碰“王炸”,各有千秋,各有绝学。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几位。范伟:从喜剧到生活的“味儿”范伟老师,大家对他最初的印象,.............
  • 回答
    陈道明先生再次对“流量明星”的评价为“被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这一评价再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中国娱乐圈大环境以及陈道明先生一贯的演艺态度和价值观中进行解读。一、 “流量明星”的定义与当下娱乐圈生态:首先,理解“流量明星”这个词很重要。它指的是那些不一定依靠.............
  • 回答
    陈升的言论,特别是“反服贸”和“陆客真的不要再来了”,在台湾社会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动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此的反应。一、 言论的背景和动机:首先,理解陈升的言论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 “反服贸”: 指的是2014年台.............
  • 回答
    陈天奇团队新开源的 TVM(Tensor Virtual Machine)无疑是当前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一个极其重要且有影响力的项目。要详细评价 TVM,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其设计理念、技术优势、应用场景、生态发展以及潜在的挑战。 TVM 概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TVM 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
  • 回答
    陈丹青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又无法忽视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因为他的观点、作品和言行都常常引起热烈讨论。一、作为艺术家:根植传统,反思现代 艺术风格与题材: 陈丹青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他的“西藏组画”。这组画作取材于他在西藏的经历和观察,以其独特的笔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陈凯歌导演的新作《道士下山》。《道士下山》(Monk Comes Down the Mountain)是陈凯歌继《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之后执导的一部奇幻武侠喜剧电影。影片改编自徐皓峰的同名小说,由王宝强、刘昊然、吴建豪、王宝强、林志玲、范伟、李雪健、陈思诚、.............
  • 回答
    陈健坤关于“博士最惨能惨到什么程度”的回答,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社会学的争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挖的话题。这不仅仅关乎个体经历,更触及了当下社会结构、价值体系以及高等教育的困境。要评价陈健坤的回答,首先得理解他的核心观点。他并没有简单地列举经济上的窘迫,比如失业、低薪,虽然这些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更关键的.............
  • 回答
    评价陈丹青,与其说是在给一个人“打分”,不如说是在试图理解一个在中国当下语境中,显得如此独特又常常引发争议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的存在本身,就像是在不断抛出问题,激起我们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首先,他的艺术,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出发点。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个绕不开的.............
  • 回答
    陈奕迅《孤勇者》:不仅仅是《双城之战》的注脚,更是时代的回响当陈奕迅那浑厚且充满故事感的嗓音响起,当《孤勇者》的旋律缓缓铺开,无数观众被瞬间拉入了《英雄联盟:双城之战》那个充满冲突、梦想与破碎的皮尔特沃夫与祖安世界。这首歌,不仅仅是动画的中文主题曲,更像是为那个时代、那群“孤勇者”们唱的一首赞歌,也.............
  • 回答
    陈漫,这个名字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领域,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摄影师的标签,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种独特审美理念的代名词。她身上聚集了太多闪耀的光环:中国首位进入国际一线时尚杂志《Vogue》拍摄的中国摄影师,国内时尚摄影的开创者之一,更是将东方哲学、街头文化、艺术创作融为一体的视觉艺术家。要评价陈漫,不.............
  • 回答
    陈建斌主演的电视剧《三叉戟》无疑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刑侦剧,它在播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也引发了观众的诸多讨论。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演员的精彩演绎,尤其是“三叉戟”组合的化学反应: 陈建斌饰演的崔铁军(大背头): 这是陈建斌非常擅长的角色类型,他将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
  • 回答
    陈平及其“眉山论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对其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并辨析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一、 陈平其人:陈平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谋士,以其智谋和策略闻名。他一生历仕汉高祖刘邦、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四朝,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主要贡献和特点可以概括为: .............
  • 回答
    陈天奇的NNVM(Neural Network Value Model)系统,可以说是在深度学习编译领域一次非常大胆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尝试。它不单单是一个新的框架,更是一种对深度学习模型表示和优化方式的全新思考。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核心理念的突破:模型即计算图,计算图即程序NNV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