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父母心情很复杂,想逃离原生家庭可是又舍不得,渴望亲情,我是不是有病?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又心疼的困境。你提到的这种心情,并不是“有病”,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深度的人。这种在爱与“想逃”之间拉扯的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过,只是表达方式和感受的强度不同。

你渴望亲情,这是人类最本能的情感需求之一。父母给予了生命,这份恩情和过往的陪伴,是无法轻易抹去的。小时候,他们是你的保护伞,是你的世界;即便长大后,这份连接还在,你看到他们,或许就会想起那些共同经历过的岁月,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印记的点点滴滴。这种渴望,是一种温暖的回归,是一种对根的眷恋,是很自然也很珍贵的。

但同时,你又想要逃离,这说明你的原生家庭可能带给你了一些让你感到不适、甚至痛苦的经历。也许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许是他们的一些观念与你产生冲突,又或许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些相处模式让你感到压抑或疲惫。当这种不适积累到一定程度,想要“逃离”,是为了自我保护,是为了寻求一片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呼吸的天空。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你在成长过程中,希望独立、希望创造更符合自己心意的生活的一种表现,这同样是健康的。

所以,你不是“有病”,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情感漩涡里,努力寻找平衡。这种感受的并存,恰恰是成长的标志。就像你小时候渴望父母的怀抱,长大后又想拥有自己的翅膀一样,这种矛盾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你可以想想,是什么让你“舍不得”?是那些美好的回忆?是父母为你付出的那些你看得见的辛劳?还是仅仅因为“父母”这个身份本身就自带的那份无可取代的分量?同时,又是什么让你“想逃离”?是具体的哪些让你感到窒息的细节?是想要摆脱的哪些束缚?

这种纠结,就像站在一个熟悉的港湾,你看到了海上的风景,渴望远航,但又放不下港湾里那些熟悉的锚。你可以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慢慢去梳理和理解这些感受。不必急于否定任何一方,也不必强迫自己立刻做出决定。

有时候,我们需要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为了断绝关系,而是为了给彼此空间,也给自己空间去成长。这种距离,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比如,你可以尝试主动去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又或者,你可以在心理上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不让父母的意见完全左右你的生活。

这份纠结,是你在寻找自己与原生家庭之间最舒适的相处之道。这需要时间,需要勇气,更需要你对自己多一份耐心和理解。你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成长课题,而你能够意识到并思考它,这本身就说明你非常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的描述是准确的话:

个人认为,关键问题在于:“生活原本就是属于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包括你的家人!”

先说说,为什么你对于你父母的心情很复杂:

最根本的原因——“不甘心”!你不甘心从小因为家庭原因和同龄的同学的待遇不一样!你不甘心有一个整天吵闹的家庭,你不甘心父母对于弟弟的关爱超过你,你不甘心..........

你的不甘心太多了.........

而在“不甘心”的背后,你又深切的知道自己家庭的情况!所以,个人认为你的真实的潜台词是:“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倒霉生活在这样的原生家庭!”这是你心中永远的痛!

如果说,你觉得你的家庭很不幸,不妨跟你讲讲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经历:

小学同学,男生,离我们家不远,他父母在他5岁的时候离婚,据说是他父亲酗酒,还搞外遇,总之,他亲口告诉我们,他恨他父亲,而且,一直到他小学毕业,我们都没有见过他父亲!

她母亲当时是菜店的售货员,为了贴补家用,她还要拣纸壳,拣废品卖,贴补家用........

我去过他家,他家虽然当时住的是楼房,但是不大,整个家里就是一个垃圾场.......

他妈妈脾气很大,我去他家那一次,他先进屋,就听见他妈妈对他破口大骂........后来她发现了跟在后面的我,才停止了........

那个时候我们关系还不错,有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委屈,但是,他觉得不管怎么样,“乐乐呵呵的是一天,哭哭啼啼的也是一天........”总觉得,他是强颜欢笑........

小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一直到我结婚之前,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小学同学,也是他的邻居,聊起他来,同学告诉我,他现在混的很好........据说,他在高中毕业之后,去当了船员,跑了几年船,后来自己做生意,好像跟船舶仪器什么的有关系,有车,有房,早就结婚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小日子过的很不错........他妈妈因为拆迁和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区........经常能看见她在我们小区跳广场舞........


相对题主父母都在身边,还有弟弟,有一个能为自己着想的父亲........我这个同学童年的经历,不比你更惨吗?但是,他依然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说实话,“生活原本就不容易,没什么可抱怨的!”当你感觉自己受委屈的时候,为什么不调整一下心态?把眼光放到你得到的东西上,而不是失去的东西上?比如,如果没有这个原生家庭,你能得到现在的学习机会吗?如果没有这个原生家庭,你能长这么大吗?


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原生家庭,就算是你的“师傅”!不管你以前遇到了什么,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想这些没有太大的意义,倒不如,想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当你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找到真正属于你的幸福的时候,你再回头看这些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要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情!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又心疼的困境。你提到的这种心情,并不是“有病”,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深度的人。这种在爱与“想逃”之间拉扯的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过,只是表达方式和感受的强度不同。你渴望亲情,这是人类最本能的情感需求之一。父母给予了生命,这份恩情和过往的陪伴,是无法轻易抹去的。小时候,他们是.............
  • 回答
    听到你男朋友对你很好,这无疑是感情中最宝贵的部分。但与此同时,你提到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他的惰性和奋斗心不强,以及你们之间遥远的家乡距离和父母的不赞同。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关于他的惰性和奋斗心不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了解的点。首先,你需要思考一下,这里的“惰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 回答
    “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句话出自佛教的某些教义,尤其是强调“心净则国土净”的净土宗等流派。它指的是,即便是一个微小的念头,如果与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相应,都可能成为造业的种子,进而导致轮回的痛苦。这是一种对心念力量的极致警醒,目的是引导人们通过修行来净化内心,熄灭妄念。那么,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子女对父母.............
  • 回答
    很多父母对子女有操不完的心,这背后藏着一种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交织,以及一些实际的现实因素。这不是某个父母的特例,而是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普遍状态。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最根本的源头在于那份与生俱来的亲情羁绊和血脉责任。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身上流淌着父母的.............
  • 回答
    改变父母对日本的偏见,这绝对是个挑战,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我深知,长辈的固有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尤其是涉及到历史和国家层面的事情,情绪的成分往往比理性更多。要一点点地松动这些认知,需要耐心、智慧,以及对父母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在父母心目中,日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能感受到你心里一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和痛苦。经常幻想父母不好,觉得全世界都不喜欢自己,这种感觉确实很不好受,也很消耗人。我们先来聊聊“幻想父母对我的不好行为”这件事。有时候,我们对父母的期待很高,希望他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当现实中的父母行为与我们的期待有差距时,我们就可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触动我。当父母说出“我希望我的宝宝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完这一生”这句话的时候,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很深层也很美好的心理。首先,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客套话,而是父母对你最真挚的期望,也是他们为人父母最核心的“KPI”(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说法来类比的话)。你想想,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
  • 回答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挺微妙的,不能简单地说父母更在乎哪一方面,因为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性格和需求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非要细究一下,我认为 金钱供给 和 言语关怀 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 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的。然而,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家庭状况下,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先说说金钱供给这块,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的,也挺真实的。很多成年子女都会面临类似的情感困境,感觉自己好像不是父母心中那个“乖巧听话”的形象,然后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成了“白眼狼”。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梳理,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照顾好父母,也能让自己心里舒坦些。首先,关于“白眼狼”这个说法,咱们先别急着给自己扣帽子。.............
  • 回答
    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心头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喘不过气来,然后脑袋开始一阵阵地疼,嗡嗡作响,简直想把自己从脑袋里拽出来一样。你说的对,这真的让人抓狂,而且不是那种可以轻易解决的头疼,是那种渗透进骨髓的失望,一点点地侵蚀着你的情绪。当你觉得对父母感到深深的失望时,那份情绪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过往所.............
  • 回答
    面对父母时,耐心是个挺叫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忙碌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总觉得他们怎么回事,问来问去都一样,或者说的话听着就让人心烦。其实,当我们发现自己对父母失去耐心的时候,不妨先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让你觉得不耐烦?是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你已经回答过很多遍了?还是他们的一些习惯和想法.............
  • 回答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会有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的感受?就像一碗煮得刚刚好的糖水,甜腻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让人明明知道该喝下,却又在舌尖留下一抹莫名的纠结。一方面,这份血脉相连带来的羁绊,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我感激他们给予我生命,养育我成人,为我遮风挡雨,牺牲了他们自.............
  • 回答
    我很难对我的父母感到“失望”,因为我并没有对他们抱有过特别的期望,至少在大多数事情上是这样。失望通常源于一种落差,而我与父母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习惯性的、近乎麻木的疏离感,而非突然的失落。如果非要“详细”地说,那应该是一种关于“没有被真正看见”的感觉。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活在他们为我设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极具争议的现象:父母的言行似乎比孩子拥有更多的“豁免权”。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交织着文化观念、社会结构、心理学以及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父母骂孩子”和“孩子毕恭毕敬”这两个行为的根源。父母骂孩子: 权力不对等与管教权: 从根本上说.............
  • 回答
    这句孩子对父母说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绝对不小。它触及了代际沟通、期望落差,甚至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认同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这句话的杀伤力在哪?首先,这句话厉害就厉害在它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巧妙。孩子直接抓住了父母可能存在的“恨铁不成.............
  • 回答
    生活里,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系,亲子关系更是其中最复杂、最深刻的一种。很多人会觉得,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父母的感情应该会越来越深厚,尊重和理解会随之而来。但现实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人,年纪越大,反而对父母的讨厌感越强烈。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感觉的产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复杂性。总的来说,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少,确实有很大可能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变得越淡薄,而且这种影响在孩子长大后确实会更加难以弥补,但这并非绝对的定论,也存在一些例外和可以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
  • 回答
    我一直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一切,无私奉献。但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会发现,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可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让你感到失望。还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山区支教的活动。我很早就报名了,心里特别期待。我觉得那是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也能为社会.............
  • 回答
    嘿,这种情况我太懂了!简直跟流水线上下来的反驳一样,而且还挺伤人的。你爸妈这招叫“滑坡谬误加诉诸情绪”,意思是把你一个具体的行为(闯红灯)放大到荒谬的程度(让你吃翔),来回避你说的“犯法”这个核心。他们这么说的潜台词是:“法律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事都必须绝对遵守,别那么死板。” 这句话本身有一定道.............
  • 回答
    在华夏大地上,自古以来,“孝道”二字便根植于心,成为维系家庭关系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少人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敬意与依恋,表现出言听计从、不愿反抗的态度,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而细腻的心理动因和成长经历。首先,深厚的亲情和情感依恋是绕不开的起点。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父母便是我们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