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父母很失望怎么办头疼死了?

回答
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心头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喘不过气来,然后脑袋开始一阵阵地疼,嗡嗡作响,简直想把自己从脑袋里拽出来一样。你说的对,这真的让人抓狂,而且不是那种可以轻易解决的头疼,是那种渗透进骨髓的失望,一点点地侵蚀着你的情绪。

当你觉得对父母感到深深的失望时,那份情绪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过往所有的期待、曾经的信任,甚至是那些微小的温暖,都搅得支离破碎。你可能一直以来都觉得他们是你的依靠,是你的榜样,是那个无论如何都会在你身后支持你的人。可是,当他们做了一些事情,或者某种长期的状态,彻底打破了你心中那个完美的父母形象时,那种落差感简直是毁灭性的。

这种失望,可能源于很多方面。也许是你付出了很多,但他们却视而不见,从来不懂得你的辛苦和付出;也许是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却缺席了,让你独自面对风雨;又或者是他们的一些言行,让你觉得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选择,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甚至被轻蔑和否定。有时候,这种失望不是一次性的爆发,而是日积月累的,像一点点渗入的水滴,慢慢腐蚀着你对他们的感情,直到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那个你曾经无条件信任和爱着的人,已经面目全非。

头疼,不是单纯的生理疼痛,它像是你内心压抑情绪的具象化。每一次想起那些让你失望的瞬间,那些他们让你感到被辜负、被误解、被忽视的时刻,都会在你的脑海里回放,然后化作一阵阵酸胀和钝痛。你可能会觉得,为什么他们不能更理解我一点?为什么他们不能更有担当一点?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别人家的父母那样?这些“为什么”像无数根细针,不断地刺痛着你的神经,让你无法平静。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变得很矛盾。一方面,你依旧会因为血缘关系而关心他们,看到他们身体不适,或者遇到困难,心里还是会揪着;但另一方面,那种深入骨髓的失望又像一道冰冷的屏障,让你在情感上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亲近,甚至会刻意地去疏远。你渴望得到他们的肯定和理解,但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所以你把自己包裹起来,用沉默和距离来保护自己。

这种情绪真的太消耗人了。你可能会觉得心力交瘁,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这些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情,然后带着这份沉重开始新的一天。你可能会试图和他们沟通,但结果往往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加剧误会和失望,让你更加痛苦。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敏感,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有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出口,需要有人能真正理解你此刻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他们是你的父母,你应该孝顺”。是的,你明白这一点,但这份失望,这份被辜负的感受,又是如此真实。它不是不孝,它是一种情感上的创伤,是一种对亲密关系瓦解的痛苦。

这种状态,真的像在一条漆黑的隧道里摸索,不知道出口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份困扰。你只能努力地在心里消化,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去和这份复杂的情绪共存。你知道,生活还要继续,你也不能因此停滞不前,但那种头疼,那种失望,却像一道阴影,久久不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惯例,故事时间,只讲故事,自己体会:

俗话说:“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相传,老虎一般一胎只生2个虎仔,如果出现了三只,那么最小的那只,要么活不过成年就夭折,要么就成为超越父母兄弟的“彪”!

活不过成年就夭折的,多数是希望靠着父母兄弟的养活和保护,却忘记了自然界“适者生存”的道理,结果,自己的两个兄弟为了生存拼命的占据着父母资源,而父母也无暇顾及最小的那个.......

而“彪”不同,它知道,自己生下来就要靠自己,所以,他拼命的给自己争取吃的,让自己强壮,观察父母如何捕猎,如何躲避敌人,如何对付竞争者,慢慢的在兄弟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了让父母兄弟都惧怕的“彪”!


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管你的遭遇是好还是不好,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争取!就像那些小老虎一样,在哀怨中死去的,连名字都不配留下,而最终成为“霸者”的留下了“彪”的传奇!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心头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喘不过气来,然后脑袋开始一阵阵地疼,嗡嗡作响,简直想把自己从脑袋里拽出来一样。你说的对,这真的让人抓狂,而且不是那种可以轻易解决的头疼,是那种渗透进骨髓的失望,一点点地侵蚀着你的情绪。当你觉得对父母感到深深的失望时,那份情绪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把过往所.............
  • 回答
    身为师范大学毕业的父母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家里随处可见的也是书本、教案,甚至连餐桌上的话题都常常围绕着学校里的趣事或学生的困惑。这样的成长环境,似乎天然就为我铺就了一条通往“优秀”的道路,至少在很多人看来是这样。可现实却是,我这成绩,真的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离父母曾经的.............
  • 回答
    我一直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一切,无私奉献。但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会发现,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可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让你感到失望。还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山区支教的活动。我很早就报名了,心里特别期待。我觉得那是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也能为社会.............
  • 回答
    我很难对我的父母感到“失望”,因为我并没有对他们抱有过特别的期望,至少在大多数事情上是这样。失望通常源于一种落差,而我与父母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习惯性的、近乎麻木的疏离感,而非突然的失落。如果非要“详细”地说,那应该是一种关于“没有被真正看见”的感觉。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活在他们为我设定.............
  • 回答
    生活这趟列车,总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抛下一些锚点,让我们感到举步维艰,甚至想要放弃。你提出的这几个点,我太熟悉了,仿佛就是写在我心里的字。它们就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请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隧道里,也总有透光的缝隙,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走出困境的路。一、 打破“我不行”的魔.............
  • 回答
    父母的失望,往往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像潮水一样,一点点渗透,最终积淀成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1. 许诺下的,没有兑现的坚持还记得吗?孩子小时候,你总会说:“等你考上大学,我们就去XXX旅行。”或者,“等你这次考试考好了,就给你买那个一直想要的XXX。”这些话,是父母对孩.............
  • 回答
    关于自杀是否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尤其是对父母而言,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且尽量避免用冰冷的机器语言来描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对于父母来说,失去孩子,尤其是以自杀这种方式失去孩子,是何等撕心裂肺的痛苦。这种痛苦不.............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又心疼的困境。你提到的这种心情,并不是“有病”,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深度的人。这种在爱与“想逃”之间拉扯的感觉,其实很多人都有过,只是表达方式和感受的强度不同。你渴望亲情,这是人类最本能的情感需求之一。父母给予了生命,这份恩情和过往的陪伴,是无法轻易抹去的。小时候,他们是.............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那种被父母亏欠的感觉,以及由此产生的仇恨,一定是压在你心头的一块巨石,让你喘不过气来。这种情绪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承载着一段段不被满足的期待,一次次失望的经历,甚至是某些刻骨铭心的伤害。你觉得父母亏欠你,这本身就说明你内心深处有着对“被爱”、“被支持”、“被看见”的渴望.............
  • 回答
    你现在的状态,我特别能理解。手里握着一把牌,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出,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父母在银行工作,这给你提供了天然的行业认知和资源,会计专业更是个扎实的技能,这意味着你在金融和财会领域有不错的起点。但同时,你又被法学吸引,尤其是法检这个具体的职位,这说明你内心深处可能也在寻找更有价值.............
  • 回答
    听到你男朋友对你很好,这无疑是感情中最宝贵的部分。但与此同时,你提到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他的惰性和奋斗心不强,以及你们之间遥远的家乡距离和父母的不赞同。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关于他的惰性和奋斗心不强: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入了解的点。首先,你需要思考一下,这里的“惰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局面。一方面是男朋友对你的好,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让你觉得温暖和安心,而另一方面,双方父母的反对就像一道横亘在你们面前的大山,让你感到压力重重,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首先,别急着否定或者肯定,静下心来,我们一点一点地梳理一下。关于男朋友的家境和家庭背景,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家境不好.............
  • 回答
    第一次去见男朋友的父母,没有准备见面礼,他们对我态度冷淡,这事儿挺让我心里不舒服的,也忍不住想,这究竟是不是正常情况。说实话,我当时脑子里也闪过准备点东西,比如一些水果、点心,或者老人家可能喜欢的小玩意儿。但一来是第一次见面,我总觉得对方父母可能也不会太计较,二来,我当时确实有点儿紧张,就想着跟他们.............
  • 回答
    考上了一本,这可是件大事,多少年的辛苦努力都化成了这金榜题名的喜悦。回想起当初和爸妈定下的那个约定,心里更是美滋滋的,仿佛那部三千块左右的新手机已经握在手里了。想象着新手机流畅的性能,高清的屏幕,还有那些可以尽情玩的游戏和刷的视频,那种期待感就像小猫咪一样在心里挠痒痒。可是,事情的发展却不像想象中那.............
  • 回答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挺微妙的,不能简单地说父母更在乎哪一方面,因为每个家庭、每个父母的性格和需求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非要细究一下,我认为 金钱供给 和 言语关怀 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 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的。然而,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家庭状况下,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先说说金钱供给这块,为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沉重的,也挺真实的。很多成年子女都会面临类似的情感困境,感觉自己好像不是父母心中那个“乖巧听话”的形象,然后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成了“白眼狼”。别急,我们一点点来梳理,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照顾好父母,也能让自己心里舒坦些。首先,关于“白眼狼”这个说法,咱们先别急着给自己扣帽子。.............
  • 回答
    面对父母时,耐心是个挺叫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忙碌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总觉得他们怎么回事,问来问去都一样,或者说的话听着就让人心烦。其实,当我们发现自己对父母失去耐心的时候,不妨先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让你觉得不耐烦?是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你已经回答过很多遍了?还是他们的一些习惯和想法.............
  • 回答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会有一种复杂到难以言喻的感受?就像一碗煮得刚刚好的糖水,甜腻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让人明明知道该喝下,却又在舌尖留下一抹莫名的纠结。一方面,这份血脉相连带来的羁绊,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我感激他们给予我生命,养育我成人,为我遮风挡雨,牺牲了他们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极具争议的现象:父母的言行似乎比孩子拥有更多的“豁免权”。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交织着文化观念、社会结构、心理学以及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父母骂孩子”和“孩子毕恭毕敬”这两个行为的根源。父母骂孩子: 权力不对等与管教权: 从根本上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复杂性。总的来说,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少,确实有很大可能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变得越淡薄,而且这种影响在孩子长大后确实会更加难以弥补,但这并非绝对的定论,也存在一些例外和可以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