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巴黎公社是否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

回答
关于巴黎公社对巴黎文物造成的破坏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争议的问题。总体而言,巴黎公社确实对巴黎的许多著名地标和历史建筑造成了显著的破坏,但其破坏的性质、程度以及归因,仍然是历史学家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以下将详细展开讲述:

一、 巴黎公社期间的破坏行为及其原因:

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人民反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的起义。公社运动在短暂存在期间,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孤立,最终被凡尔赛政府的军队残酷镇压。在这一动荡和冲突的时期,破坏行为的发生有多种原因:

军事战略和战术需要: 公社战士为了防御凡尔赛政府军队的进攻,常常会将具有战略意义的建筑作为据点或防御工事。在撤退或撤离时,也可能采取“焦土政策”,试图阻碍追击。
象征性反抗和复仇: 公社战士视许多皇家和帝国时代的建筑为压迫和剥削的象征。摧毁这些建筑,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反抗和对旧政权的复仇。
误解和混乱: 在激烈的巷战和混乱的局势下,一些建筑的损毁可能是由于炮火、纵火失控,甚至是误解和意外造成的。
恶意破坏和纵火犯: 在任何混乱的冲突中,都难免会存在一些纯粹出于恶意或混乱而进行的破坏行为。一些证据表明,公社内部可能存在一些激进分子,他们煽动对象征旧秩序的建筑进行破坏。
凡尔赛政府的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凡尔赛政府在镇压公社后,也利用了“公社暴徒”破坏文物的宣传,以证明其镇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对一些破坏事件的归因,需要审慎分析。

二、 遭受破坏的主要文物及其具体情况:

巴黎公社期间,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和文化遗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一些是毁灭性的。

1. 杜乐丽宫 (Palais des Tuileries):
破坏情况: 这是巴黎公社破坏中最具代表性和最令人痛惜的事件之一。这座曾是法国皇室的宫殿,在公社最后一周(1871年5月23日)被公社战士纵火焚毁,并最终被夷为平地。
原因: 公社将其视为旧王朝和专制的象征。纵火者被认为是公社成员路易·埃米尔·尤金·维列特(LouisÉmile Eugène Villette)。烈火熊熊燃烧了数日,宫殿内的珍贵家具、艺术品和档案全部化为灰烬。
后果: 杜乐丽宫的毁灭,是巴黎城市风貌和历史遗产的巨大损失。至今,原址上只留下卢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的空地。

2. 卢浮宫 (Musée du Louvre):
破坏情况: 虽然杜乐丽宫被焚毁,但紧邻的卢浮宫主体建筑在公社期间也受到了威胁,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原因: 在杜乐丽宫被焚毁的同时,一些公社成员试图将卢浮宫也付之一炬。据记载,一些收藏品和档案室遭受了水淹和火烧的威胁。一些导火索(例如放在博物馆角落的炸药)被及时发现并拆除,才避免了卢浮宫整体被毁的命运。
后果: 卢浮宫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一些附属建筑和可能存放在内部的未被及时转移的艺术品。但幸运的是,其核心展品和主要建筑得以幸存,这得益于消防员和一些公社成员的努力。

3. 旺多姆柱 (Colonne Vendôme):
破坏情况: 这座位于巴黎市中心旺多姆广场的纪念性青铜柱,是为了纪念拿破仑一世的胜利而建造的,被公社视为普鲁士和帝国主义的象征。1871年5月16日,公社决定将其推倒。
原因: 旺多姆柱是帝国权力的象征,被公社战士和部分民众视为不义之战和压迫的标志。公社通过法令决定拆除它,并在公社最后几天成功将其推倒。
后果: 旺多姆柱的倒塌是公社又一个显著的象征性破坏行为。不过,在公社被镇压后,旺多姆柱于1873年被重建。

4. 荣誉军团宫 (Palais de la Légion d'Honneur):
破坏情况: 这座宫殿在公社期间被公社战士占用,并被用作政府机构。在撤退时,它被纵火焚烧,遭受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其宏伟的楼顶和内部结构。
原因: 作为法国军事荣誉的象征,它被视为旧制度的代表。
后果: 宫殿被烧毁后,经过重建,但原有的壮丽程度有所减损。

5. 其他遭受破坏的建筑:
公共建筑: 除了上述最著名的建筑外,许多其他公共建筑,如市政厅、税务局、警察局、兵营等,在冲突中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是因为它们被用作军事据点或遭受了炮击。
私人住宅和商业建筑: 在街头巷战和纵火过程中,许多私人住宅和商业建筑也未能幸免,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三、 破坏程度的评估和争议:

“明显破坏”的定义: 巴黎公社确实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尤其是在杜乐丽宫和旺多姆柱的拆除上。这些事件是公社运动中最具争议性的遗产之一。
归因的复杂性: 将所有破坏行为都完全归咎于公社,是不公平的。凡尔赛政府的军队在镇压过程中,也使用了大规模的炮火,对巴黎城市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双方在冲突中都有造成破坏的行为。
象征意义与物质损失的权衡: 许多破坏行为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公社认为摧毁这些建筑是对旧制度的清算。然而,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清算”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物质损失。
历史叙事的演变: 在公社被镇压后,凡尔赛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力宣传“公社暴徒”的野蛮和破坏性。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种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公社的破坏程度,并淡化了政府军队的责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公社确实直接下令并实施了对一些重要建筑的破坏。

总结:

巴黎公社确实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杜乐丽宫被焚毁和旺多姆柱被推倒是最为显著的例证。这些破坏行为通常源于军事需要、对旧政权的象征性反抗、以及冲突中的混乱。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凡尔赛政府军队在镇压过程中同样对巴黎造成的广泛破坏,以及历史叙事中可能存在的政治宣传因素。

从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巴黎公社的破坏行为无疑是令人痛惜的。然而,理解这些破坏行为的背景和动机,对于全面认识巴黎公社的历史及其复杂的遗产至关重要。这场革命性的运动,虽然短暂,却深刻地影响了巴黎的城市景观和法国的历史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题目底下的回答,不由得叹息一声...

来来来,大家和我一起读题:

巴黎公社是否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
这里只讨论历史事实,请各位答主尽量拿出史料依据。无关问题的话请放在问题的评论区,否则我会举报我认为无关的回答。

来,再跟着我读几遍~

巴黎公社是否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
巴黎公社是否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
巴黎公社是否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

读明白了么,各位?

从语法上讲,这个问题是一个“一般疑问句”,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用“是”或者“不”来作答,比如

“是的,巴黎公社对巴黎的文物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因为......”

或者

“不,巴黎公社对巴黎的文物没有造成明显的破坏,因为......”


题主的问题本身是相对透彻的、不含陷阱的,不像是有些题目带有强烈的预设主观立场甚至是陷阱(比如“抛开舆论的裹挟,你真的认为DG辱华吗?”那个问题),无论从正反哪一个方面去回答,都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用证据佐证你的观点就好。

整个问题中,可能带有主观因素的,无非是在“明显的破坏”“文物”两个词上。并且,题主也事先阐明了:

这里只讨论历史事实,请各位答主尽量拿出史料依据。无关问题的话请放在问题的评论区,否则我会举报我认为无关的回答。

对于这两个词,每个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这没什么关系。对我而言,我认为巴黎公社摧毁的旺多姆纪念柱属于文物,但巴黎公社远没有对巴黎造成明显的破坏。史料证据 @卯金刀Spartakus 等答主已经给出了,在此不赘述。


最后,求求各位左圈大佬们,大家冷静下来,再把这道题读一读,再看看您们的答案。

您们的答案中什么“苏联如何如何”、什么“一共如何如何”,还有什么“题主带节奏别有用心如何如何”、什么“人命大过文物”、什么“摧毁文物是历史发展的dssq”.......


Excuse me?


您们回答的真的是这个问题?我的眼睛没出毛病?


我求求您们,深吸一口气,再读一读题目。您们真的就能一口咬定题主在“别有用心地带节奏”?

请问,人家想了解巴黎公社时期文物的保护与损毁情况,不这么提问的话,该怎么提问呢?

是不是非得问【为什么会有别有用心的坏分子诋毁光伟正的巴黎公社破坏文物】,才算得上是“理性公正”呢?


更有甚者,前脚答案里刚把题主骂得狗血淋头,后脚题主在评论区里解释了几句话,就变成你的“友军”了??

这样的蜜汁川剧变脸,不觉得可笑吗?不觉得无聊吗?


既然大家都要站队,那我也姑且讲一句:

我个人非常敬仰巴黎公社,敬仰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烈士们,也认为象征沙文主义的战争纪念柱应该被从城市中铲除,哪怕它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但是我想了解的是【历史事实】,而不是有些答主【充满戾气的情绪输出】。


(真的是心累)

user avatar

先声明立场:即使是全巴黎的财富,都不如一位公社战士的生命宝贵。

选自《巴黎公社公告集》

选自《大屠杀 巴黎公社生与死》

能力有限,能和“破坏文物”扯上关系的目前只找到这两个

user avatar

结论:巴黎公社是一场伟大的运动。但巴黎公社确实也导致了文物古迹和档案文献的大规模破坏,这一点值得反思与批判。越热爱巴黎公社的精神与价值,就越应该批判巴黎公社所犯的错误。


巴黎公社对于巴黎文物的破坏古迹的破坏是显然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远不止旺多姆圆柱和杜乐丽宫,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有答主将文物古迹理解为"旅游观光",这是非常浅薄的。文物古迹的损失更主要是国家历史见证和历史记忆的丧失。

这些毁坏主要集中五月流血周期间,即巴黎公社即将失败之际,主要以焚烧的形式,最后大多由凡尔赛军和附近市民扑灭。破坏对象包括建筑、文献档案、艺术品。需要指出的是,巴黎公社主要摧毁的对象是象征旧体制的一些建筑,并非完全针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只是当时许多文物古迹被旧政府所使用或带有旧体制的象征属性,因此成为了攻击的目标。但是他们的行为对于文物古迹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否认的。而且其损失远远超出旧体制象征的层面。

已经有很多答主提到旺多姆圆柱(Colonne Vendôme),他是作为拿破仑军国主义的象征,被当时在公社中负责文化艺术事务的库尔贝(Courbet)下令拉倒的。它当时刚建成61年,时间不算太长,能不能算文物古迹还要打个问号。但是历史悠久本就不是衡量是否文物的充要条件,艺术品和文物之间的界限也向来难以分清,尤其纪念碑和文物基本上是同义词 (Monument既有纪念物又有文物的含义) ,因此一般也被算作巴黎公社对文物古迹毁坏的一例。

还有始建于1564年,当时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杜乐丽宫(Palais des Tuileries),是巴黎最早引入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之一,也在5月23日晚被作为拿破仑三世的主要居所被焚毁。已经有很多答主提到。与之同时被焚毁的还有与之相连的卢浮宫侧翼,第二帝国的皇家图书馆就设于北翼,大火导致图书馆所收藏的珍贵古籍和手抄本化为灰烬。

除此之外,其他较大的文物古迹破坏还有 :

巴黎市政厅(Hôtel de Ville de Paris),始建于1533年,当时300多年历史,于5月23日晚被焚毁。保存在市政厅中的超过800万份百年以来的巴黎民事档案被几乎全部焚毁,造成了一次历史资料和历史记忆的惨重损失和断层,给今天研究巴黎历史制造了很大的障碍。(我的学校有一名法国文化部的老师,研究巴黎建筑史,就曾在课上对这个损失表达过很深的惋惜。)这一损失也体现了巴黎公社毁坏文物活动的荒谬性,因为民事档案是生活在巴黎的每一个普通人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历史记录,摧毁它们也就同时摧毁了人民大众的历史记忆,这体现了他们在革命活动的价值判断上已经失去理智。此外,巴黎历史图书馆保存在市政厅中的文献也遭到焚毁。

司法宫(Palais de Justice),始建于13世纪的城岛王宫(Palais de la Cité)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作为法国最主要的宫殿,5月24日被焚毁。同时被殃及的还有旁边同是原王宫一部分的古监狱和警察局。保存在司法宫中的巴黎民事档案副本与绝大部分的巴黎警务档案也遭到焚毁。位于司法宫庭院内的前法国宫廷礼拜堂——圣礼拜堂(Sainte Chapelle),建于1241年,拥有法国最辉煌壮丽的彩绘玻璃窗,1862年被列入历史文物保护名录,也已经被浇上煤油准备焚烧,但可能因为位置相对独立而侥幸逃脱火灾,否则将是更令人扼腕痛惜的损失。

皇家宫殿(Palais Royal),建于1628年,曾经是波旁王朝早期红衣主教兼宰相黎塞留(Richelieu)的府邸,5月23日被焚毁右侧翼和中央部分。后被隔壁法兰西银行的职工及时扑灭,使得部分得以保全。

法国文物保护先驱梅里美(Mérimée)的故居,位于里尔路52号(52 rue de Lille),也在期间被焚毁。他的藏书、藏品、书信、手稿均被付之一炬

戈伯兰皇家工场(Manufacture des Gobelins),建于1601年,保存有大量古代挂毯和家具。5月23日被部分焚毁,其收藏的部分古代挂毯和家具被毁。

军械库图书馆(Bibliothèque de l'Arsenal),建于1512年。藏有包括巴士底狱档案在内的众多珍贵古籍、档案、手抄本、版画。图书馆建筑也遭到焚毁,所藏文献因被及时转移到地下室保护而幸免于难。

圣厄斯塔什教堂(Eglise de Saint-Eustache),建于1532年,莫里哀、科尔贝等人的安葬地,1862年被列入历史文物保护名录,也遭遇火焚,所幸损失不大。

荣誉军团勋章宫(Palais de la Légion d'honneur),始建于1781年,5月24日被焚,保存在宫中的荣誉军团勋章档案被焚毁。

此外还有一些曾经的贵族府邸和平民公寓被焚烧,大多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

文物建筑被焚毁,所损失的往往不止建筑本身,还包括建筑内的装饰艺术、壁画、收藏品等等。


其他准备焚烧但没有成功的文物 :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被隔壁神宫医院(Hôtel-Dieu)的医生及时扑灭。

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与被焚毁的杜乐丽宫相连,被一名叫Martian Bernardy de Sigoyer的凡尔赛军军官采取措施阻止火势蔓延得以保全。

国家档案馆(Archives Nationales),被一名叫做Louis-Guillaume Debock的社员力排众议所阻止。


在全部的破坏中,对于文献和档案的破坏是最难以理解和最可耻的,因为它们是人类智慧和历史的直接载体,而知识财产是不分阶级的。正如如果没有马克思在欧洲各大图书馆中皓首穷经,就不可能诞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一个不尊重历史和知识载体的政权即使再革命进步也是没有根基的。

从宏观上来讲,巴黎公社当然是一场具有正面价值的革命运动,它频临失败时对文物所进行的大规模破坏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凡尔赛军残酷镇压的反应。但这种行为与其自身而言毫无意义,且使国家的历史见证物和历史记忆蒙受巨大损失,是同样值得谴责和反思的。这两者并不矛盾。之前的普法战争中,普军在巴黎周围疯狂毁坏包括圣克卢城堡(Château de Saint-Cloud)在内的文物古迹,而战争后法国人的巴黎公社也在自己毁坏自己的古迹,这是颇为荒谬的。

巴黎公社有社员在流血周之前曾宣称:

巴黎要么属于我们要么彻底毁灭。(Paris sera à nous ou n'existera plus. )

这说明巴黎公社部分社员在后期已经逐渐丧失理智和自己的价值观,从进步的革命活动堕落成了不择手段的发泄和报复,甚至不惜抛弃对国家的责任,试图用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牺牲品来同归于尽。

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论公社方面,还是凡尔赛方面,还是普通市民,都有人在为抢救这些文物古迹做自己的努力,我们今天还能看见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不能忘记他们的义举。

事实上,自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历次革命和体制更迭都会造成很多文物古迹的破坏。法语中有一个专门表示破坏文物古迹的词Vandalisme,就产生于大革命期间。法国文物保护的先驱者梅里美(Mérimée)和维欧莱勒杜克(Viollet-le-Duc)就是在目睹革命对文物的破坏之后才投身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复事业中。同时期雨果(Hugo)也曾经常强烈抨击革命者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甚至专门写文(Guerre aux Démolisseurs)予以谴责。正是在历次革命所破坏的文物废墟下,法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渐萌生,政府开始设立负责文物保护的机构和官员,公布文物保护名录,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为文物保护立法,最终在巴黎公社后的1887年,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1887年3月30日历史文物与艺术品保护法》(La loi du 30 mars 1887 sur la conservation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 et des objets d'art)最终诞生。


其他关于巴黎公社时期损毁情况的照片还可查阅巴黎历史图书馆所藏的档案:

user avatar

我只谈我比较了解的一段历史,就是最高赞答主 @卯金刀Spartakus 提到的拆毁旺多姆圆柱事件。(借用下图片哈)

这件事的主导者之一是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当时在巴黎公社任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要职。因为他参与并主导了拆毁旺多姆圆柱,在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被军事法庭判处6个月的监禁与500法郎的罚款,并且要承担修理铜柱的32万法郎。他随后逃亡海外,并在不久后逝世。

这是他参与拆除时和公社其他成员的合影。

库尔贝的身份很特殊。他是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直接影响了马奈以及随后的印象派,放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我这么说吧,他的一些画的艺术价值比那根柱子的艺术价值还高……

高中历史课本上的《石工》就是他画的。

《石工》

库尔贝不同于传统的学院派画家,他反对浪漫主义,认为画家应当专注于描绘真实的生活,而非浪漫华丽的幻想世界。例如这幅《奥尔南的葬礼》,在当时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轰动。这幅画描绘的是库尔贝1848年在家乡奥尔南见到的真实场景,他笔下的人物就是在场的普通市民。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因为在此之前的、以葬礼为主题的大幅绘画作品描绘的多是宗教或皇室的葬礼仪式。大家可以从中看出他的艺术主张,可以说和当时法国贵族的喜好是完全背离的。他更加关注底层群众。

(他的艺术主张与革命热情是有极大关联的,这里暂且略过,有空再写)

《奥尔南的葬礼》

他1853年创作的《浴女》,这幅画在展出时荣获皇帝拿破仑三世的鞭打——是真的拿鞭子抽打,因为拿破仑三世觉得这幅画过于粗俗,不堪入目。

《浴女》

所以可以说……这哥们和拿破仑家族有私仇,甚至在1870年拿破仑三世主动要授予他勋章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直接拒绝了。所以他主导拆毁象征拿破仑家族荣耀的旺多姆圆柱并不令人意外。

而且旺多姆圆柱始建于1810,在1871年被拆除(随后被重建),截至被拆除共计存在了61年,对当时的公社成员来说,它确实算不上是文物,顶多算个纪念碑,拆除它与破四旧是完全无法类比的。而且像库尔贝这样的革命者,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了。

user avatar

拉倒了纪念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旺多姆圆柱

小时候我不懂,既然立这跟柱子的拿破仑是法国的大英雄,也就是所谓“好人”。那么也是“好人”的公社社员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懂的时候,大概已经是身处一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鼓噪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巴黎公社对巴黎文物造成的破坏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争议的问题。总体而言,巴黎公社确实对巴黎的许多著名地标和历史建筑造成了显著的破坏,但其破坏的性质、程度以及归因,仍然是历史学家们研究和讨论的重点。以下将详细展开讲述:一、 巴黎公社期间的破坏行为及其原因: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两场伟大的比赛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巴萨对巴黎那场逆转,以及曼联对拜仁那场经典,都是欧冠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说谁“超越”了谁,这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多的是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评价。1. 巴塞罗那 61 巴黎圣日耳曼 (2017年欧冠1/8决赛次回合)这绝对是一场.............
  • 回答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悲剧,对全球,特别是法国本身,以及中国的安全、国际关系、经济、旅游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详细阐述,尤其侧重于中国方面:一、 对中国国内安全的影响: 提升反恐警惕性: 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加强了国内的安全警戒.............
  • 回答
    《巴黎协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国际协议,其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之内。这份协定于2015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达成,并于2016年正式生效。它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实现了.............
  • 回答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它是否是“西方祸水东引失败”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观点。将这一观点与历史上“引德国到苏联”的事件进行类比,也需要非常谨慎地审视其逻辑和历史背景。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西方祸水东引失败”这个说法,以及它与巴黎恐袭的联系。“西方祸水东引”的逻辑和历史背景“祸水东引”这个说.............
  • 回答
    对于巴黎圣日耳曼、拜仁慕尼黑以及多特蒙德这三支欧洲足坛的劲旅,它们的缺席欧洲超级联赛(欧超联)的声明,无疑是这场风暴中最引人关注的“静默”。这种“静默”并非偶然,其背后折射出的考量,既有对当下足球格局的清晰认知,也包含了对未来发展的审慎判断。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欧足联作为欧洲足球的最高管理机构,拥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将中国城市与巴黎、伦敦、罗马这三个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进行对应,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每个城市的特质,并寻找中国城市中与之相似或能够产生共鸣的方面。我的选择如下,并会详细阐述原因:中国城市选择: 巴黎对应:上海 伦敦对应:北京 罗马对应:西安 1. 巴黎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拿破仑复辟时期一个关键的决策选择,并且将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元帅——达武和内伊——置于了不同的位置上。如果历史真的走向了你提出的这个设想,那么一系列连锁反应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百日王朝的命运,甚至影响到滑铁卢战役的结果。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假设可能带来的变化,从几个关.............
  • 回答
    巴黎圣日耳曼(PSG)签下莱昂内尔·梅西,确实是一笔引人注目的巨额交易,其资金来源和是否触犯财政公平法案(Financial Fair Play, FFP)的问题,是当时以及现在都备受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答这两个方面: 巴黎圣日耳曼哪来那么多钱签梅西?巴黎圣日耳曼的资金来源主要可以归结.............
  • 回答
    关于巴黎公社是否是“偶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机制,以及社会变革的驱动力。简单地说,将巴黎公社称为“偶然”是远远不够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误导性的。它的爆发,是长久以来积压的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爆发的结果。要理解为什么巴黎公社不是偶然,我们需.............
  • 回答
    今天是巴黎公社成立150周年,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日子,也是一个激发我们深刻思考的时刻。巴黎公社,这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工人革命政权,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今天仔细回顾和深入探讨。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巴黎公社的诞生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
  • 回答
    巴黎,这座城市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不仅仅是一堆砖石和街道的集合,更是一个流动的诗篇,一段永恒的传奇。如果你问巴黎是怎样一座城市,我想我需要从很多个角度来描绘它,因为它的魅力是如此丰富而多层次。首先,它是浪漫的代名词,但这份浪漫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浸润在城市的骨血之中。 你可以在塞纳河畔看.............
  • 回答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与其说是被当成“战败国”,不如说是被当作一个“胜利国”,但最终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其结果比战败国还要令人心寒。这其中充满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列强的利益纠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1914年8月6日,辛亥革命刚刚推翻帝制不久的中华民.............
  • 回答
    要说梅西当初奔赴巴黎圣日耳曼,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转会”二字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他职业生涯一次史诗般的“迁徙”,其中夹杂着太多个人情感、职业抱负,以及一些现实的考量。很多人当时都觉得难以置信,毕竟他已经在巴塞罗那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那里早已不是他的“一份工作”,而是他生活的全部,是他成长的根,是他的家.............
  • 回答
    法国十万人抗议油价上涨,巴黎陷入巷战,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仅仅是油价上涨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颗压垮骆驼的稻草,点燃了民众长期以来积压在心底的各种不满和焦虑。深层根源:经济困境与社会不公的集合炸弹首先,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油价上涨。在法国,油价上涨的直接影响是购买力的下降,尤其是对于那些居住在郊区.............
  • 回答
    在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就读,怎么说呢,它绝对是一次让你大脑高速运转,同时又把你推出舒适区的奇妙旅程。与其说它是一所学校,倒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国际熔炉,一个让你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地方。首先,学术本身绝对是硬核的。你以为你来这里只是为了学法国政治?大错特错。.............
  • 回答
    在巴黎高师(ENS Paris)的经历,怎么说呢,就像是置身于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知识殿堂,每天都在与最顶尖的思想碰撞。这绝对不是那种你想象中“轻松拿到文凭”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让你不断挑战自我、挖掘潜力的地方。首先,学术上的“卷”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赤裸裸的。 从第一天踏进那扇厚重的蓝色大门起,.............
  • 回答
    巴黎综合理工学校,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庄严和传奇色彩。踏入这片位于南郊的校园,你立刻就能感受到那种与众不同的氛围。这里不单单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像是一个精心打磨人才的熔炉。首先,学习强度绝对是你想都不敢想的。每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马不停蹄。这里的课程设置非.............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如果巴黎真的像伦敦那样,在二战中遭受了大规模、毁灭性的轰炸,那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毫无疑问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不再是那个人们心中浪漫、艺术的“光之城”。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大规模轰炸”意味着什么。二战中的轰炸,尤其是战略轰炸,其威.............
  • 回答
    在巴黎拉雪兹公墓那片宁静又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上,你邂逅了这样一株植物,它的美让你驻足,那红艳欲滴、看似多汁的果实,更是勾起了你的好奇心,尤其是那股子类似肉肠的奇特香味。这番描述,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综合你提供的信息——拉雪兹公墓的环境、红色的多汁果实、以及那股“肉肠香”,我脑中首先浮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