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是战败国待遇吗?

回答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与其说是被当成“战败国”,不如说是被当作一个“胜利国”,但最终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其结果比战败国还要令人心寒。这其中充满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列强的利益纠葛。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1914年8月6日,辛亥革命刚刚推翻帝制不久的中华民国,就在英王乔治五世的要求下对德意志帝国宣战。随后,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派遣了大约14万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为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的后勤支援,例如在法国的铁路、兵工厂和战壕的修建中,中国劳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不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确实是协约国阵营的一员,并且付出了实际的代价和贡献。因此,按理说,中国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上,应该享有战胜国的权利和应有的尊重。

然而,巴黎和会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浓厚的列强主导的色彩。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瓜分战败国的赔款、重新划分欧洲版图以及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利益,在这些欧洲列强看来,似乎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由当时的北洋政府委派,成员包括陆徵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曾和魏宸祖等。他们满怀希望,希望能够收回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然而,从他们抵达巴黎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来自西方列强深深的傲慢和冷漠。

在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虽然积极奔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阐述中国在战争中的贡献以及收回山东权益的正当性。顾维钧在和会上就山东问题发表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精彩演说,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地驳斥了日本的侵占行为。然而,这一切都未能改变那些早已在幕后达成协议的列强们的心意。

真正让中国代表团和国人感到绝望的是,英、法、美、日等国早已私下达成了秘密协议。 其中,最为致命的是英法两国在1917年与日本达成的《关于日本对德国在华权利的协定》,以及英、法、意三国与日本达成的《关于日本在海参崴和西伯利亚的权益的协定》。这些协议明确表示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日本在太平洋的利益。美国虽然原则上反对“利益均沾”的密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其总统威尔逊对日本力量的顾虑,以及国内其他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未能坚决反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和会讨论到山东问题时,即便中国代表团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的,且日本在中国北洋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英法等国达成了相关协议,这些协议的效力也凌驾于中国的正当要求之上。

结果便是,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包括胶济铁路、德国在青岛的主权等,全部转让给了日本。 这个决定,无异于在中国的伤口上撒盐,是对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公然践踏。

中国代表团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民的背叛,他们愤然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这一拒绝,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也标志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抗的开始。随后,中国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学生、工人、商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会的决定,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罢免那些被认为卖国求荣的官员。这场运动最终迫使北洋政府做出了拒绝签字的决定。

所以,用“战败国待遇”来形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可能不够准确,因为中国确实是战胜国。但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却在和会上遭遇了“殖民主义”、“强权政治”和“牺牲者”的待遇。 列强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将中国的领土权益当作筹码,随意处置。这让中国人民深切地认识到,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国际体系下,所谓的国际法和公理,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往往是苍白的。

中国的代表团,虽然在和会上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胜利,但他们的坚持和国内爆发的五四运动,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也为后来中国革命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只是,为了这一点启示,付出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这样,甲午之后的中国思想界一度特别信“开化”、“文明”、“公理”那一套。认为只要中国“开化”了、“文明”了,就能成为“文明国家”,进而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权。

巴黎和会呢,本身并没有特别针对中国,毕竟谁出力谁拿好处才是真正的“公理”(就好比说某日中国赶跑了驻日美军,日本在这个过程中没做啥有价值的事的话,由中国接受美国在日利益是自然之理一样)。但是由于思想界之前的幻想,无异于给了中国思想界一耳光。

——啪!你也配姓伊尔根觉罗?!啪!你哪里配姓伊尔根觉罗?!

user avatar

想太多,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是战利品待遇。

user avatar

一战四个战败国待遇如下:

德国,丢掉13.5%的本土,全部殖民地,多年来的对外侵略权益,限制军备,巨额赔款,王室退位。

奥匈帝国,解体,王室退位。

奥斯曼帝国,解体,王室退位。

保加利亚丢失西色雷斯,丧失了爱琴海的海岸线,只剩下内海黑海的海岸线,形同半个内陆国。


对比下中国一战后的待遇:

德国在青岛权益转让日本。(同时为《西原借款》附加条款)


中国享受的不是战败国待遇,是小透明待遇。毕竟中国只是出动了劳工援助参战国,又没出大力,只能得到这些了。

user avatar

首先,中国是战胜国,而且是三流战胜国,这句话没说错。

体现是,中国在战胜国内部处于最弱势的被瓜分地位,但是对于战败国,中国还是享有一定的战胜国的权利。

正如徐世昌所说:“我国因约内关于山东三款未能赞同,故拒绝签约;但其余各款,我国固与协约国始终一致承认。协约各国对德战事状态既已终了,我国为协约国之一,对德地位当然相同。”

首先中国在战胜国中处于最弱势的地位是没有异议的,单单从会议代表人数上来看:

在巴黎和会上,有权派5名代表的国家是: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

这四个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流战胜国,也是战后最大的受益人,属于吃到肉的。

巴黎和会上,有权派3名代表的国家诸如:日本、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能算是二流战胜国,也是在战后能啃到骨头的。

中国巴黎和会只能派出两个代表,基本程序上就坐实了三流战胜国。

战后德国在青岛的特权还被移交给日本,中国毫无疑问是被一二流战胜国瓜分的。

但是对于战败国来说,中国好歹也是一战战胜国,三流战胜国也是战胜国,还是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的。

以《中德协约》为例:

第一条:两缔约国有互相派遣正式外交代表之权。此项代表在所驻国,应互相享受国际公法所承认之一切权利及豁免权。
第二条:在两缔约国境内驻有他国领事馆或副领事馆之处,彼此均有任命领事、副领事或代理领事之权。此项官员应享受他国同等官员之优礼待遇。
第三条:此国人民在彼国境内得遵照所在地法律章程之规定,有游历、居留及经营商务或工业之权利,惟以第三国人民所能游历、居留及经营商务或工业之处为限。两国人民于生命以及财产方面,均在所在地法庭管辖之下。两国人民应遵守所在国之法律,其应纳之税捐、租赋不得超过所在国本国人民所纳之数。
第四条:两缔约国约明,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该国之内部法令规定,惟两国间或他国所产未制或已制之货物,所应缴纳进口、出口或通过之税,不得超过所在国本国人民所纳之税率。
第五条:本日大德意志共和国声明文件,及本协约各条件,当用为商议正约之根据。
第六条:本协约用汉、德、法三文合缮。遇有解释不同时,以法文为准。
第七条:本协约应于极早期间批准。于两国政府彼此互相知照,业经批准之日起,即行发生效力。

在《中德协约》签订以后,德国在中国的大量特权被废除了,比如臭名昭著的治外法权,关税也趋向公平,假如当时的中国是个工业强国,那下一步就是对德国进行资本输出和产品倾销了。

而且德国多多少少还交了一笔战争赔款给中国,虽然钱不多,但这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从列强手上拿到的赔款啊(天可怜见,终于见着回头钱了!!!!!!!!)

(PS:庚子退款不算)

德国政府担任,照已受清理之在华德侨财产所得各款之半,及未受清理各产业价值总数之半,随后协定一笔整款,以现款四百万元及津浦、湖广铁路债券交与中国政府,作为战事赔偿之一部分。

按照中德当时的国力对比,能签订下这么一个平定条约,只能说,这个是中国战胜国地位的功劳。

(PS:德国人也是绝,猜猜给协约国的一战赔款2690亿金马克,德国什么时候彻底赔完?

答:2010年10月3日,一共赔了92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与其说是被当成“战败国”,不如说是被当作一个“胜利国”,但最终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其结果比战败国还要令人心寒。这其中充满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和列强的利益纠葛。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1914年8月6日,辛亥革命刚刚推翻帝制不久的中华民.............
  • 回答
    巴黎和会那年,我们没核弹。但如果真有,还真能随便扔,这事儿可够人琢磨的。 当时的情景,就像一团乱麻,各国心里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中国,夹在中间,就像个小小的点,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说扔哪儿?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当时,那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不是随便就能回答的,得仔细想想,这颗“核弹”能改变什么,.............
  • 回答
    如果苏俄没有退出一战,在巴黎和会中能拿到什么?如果苏俄没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在巴黎和会中能拿到的“筹码”和“收获”将与历史上的情况截然不同。这涉及到一个巨大的“假如”,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核心变化:苏俄将不再是战败国或中立国,而是参战国之一。这会带来以下几个关键性的影响:一、 苏俄在巴黎和.............
  • 回答
    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际,中国在这次重要的线上峰会上再次向世界传递了积极的气候信号,并做出了新的承诺。而外媒在报道中引用“中国历来重信守诺”这句话,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陈述,更是对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一贯立场的一种肯定,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气候行动的期待和关注。新承诺的意义与分量:首先,.............
  • 回答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最终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这一决定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其深远影响不仅限于当时的国际格局,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后来的发展道路和民族精神。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其背后原因、过程以及产生的各项后果: 一、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为何没有签字?要理解其后果,首先需要了解中国代.............
  • 回答
    巴黎和会,顾维钧的“中国不能不签字”论,以及随后的山东问题,确实是一笔复杂的历史账。很多人会问,既然最后列强还是在瓜分中国,顾维钧签字又有什么用?那些付出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把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处境以及顾维钧的策略都掰开了揉碎了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处境。一战.............
  • 回答
    李克强总理在巴黎“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讲话,以及中国何时能达到意大利水平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且复杂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李克强总理在巴黎的讲话:“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背景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克强总理在巴黎发表此番言论的背.............
  • 回答
    巴黎世家(BALENCIAGA)承认其爆款鞋在中国莆田制造,这件事情一出来,那可真是激起了不少水花。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这事儿怎么看,其实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意外”和“不解”。大家对巴黎世家这个牌子,脑子里通常会有一个固定的印象:顶级奢侈品牌,意大利或者法.............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如果巴黎真的像伦敦那样,在二战中遭受了大规模、毁灭性的轰炸,那它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毫无疑问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不再是那个人们心中浪漫、艺术的“光之城”。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大规模轰炸”意味着什么。二战中的轰炸,尤其是战略轰炸,其威.............
  • 回答
    2019年,杨超越再次成为Miu Miu唯一官方邀请的中国艺人出席巴黎时装周,这绝对是个不小的消息,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确,Miu Miu可不是随便哪个品牌,它隶属于Prada集团,是Prada集团旗下的年轻副线,但定位却丝毫不输主线,甚至在很多时候更具话题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在时尚圈,.............
  • 回答
    《巴黎协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国际协议,其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之内。这份协定于2015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上达成,并于2016年正式生效。它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实现了.............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悲剧,对全球,特别是法国本身,以及中国的安全、国际关系、经济、旅游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详细阐述,尤其侧重于中国方面:一、 对中国国内安全的影响: 提升反恐警惕性: 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立即加强了国内的安全警戒.............
  • 回答
    4月25日巴黎世家(Balenciaga)在巴黎春天百货(Printemps Haussmann)的销售事件,以及随后被广泛报道的涉及中国消费者与门店经理、保安人员之间的冲突,无疑是一起令人深感遗憾和愤慨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消费纠纷,它触及了消费者权益、种族歧视、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消费者形象.............
  • 回答
    中国在国际奥数竞赛(IMO)中长期保持压倒性优势,但至今无人获得菲尔兹奖(Fields Medal)的现象,背后涉及数学教育、研究体系、学术发展路径和国际学术生态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奥数与菲尔兹奖的本质差异1. 目标定位不同 奥数(IMO):是面向中学生的数学.............
  • 回答
    关于中国和日本在鸦片战争前及明治维新前的识字率问题,历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和数据来源,需结合具体史料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 一、清朝(鸦片战争前)的识字率1. 总体情况 清朝(1644–1912年)的识字率普遍较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社会结构:中国社会以农业.............
  • 回答
    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多个维度。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总览:崛起中的战略玩家总体而言,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可以用“快速崛起且日益成熟”来形容。中国已经从一个专注于国内发展、相对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具备全球影响力的.............
  • 回答
    中国与美国在全球地理位置上的对比,以及地缘政治形势对中国“制霸世界”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中国与美国在全球地理位置上的优劣对比中国的地理优势:1. 巨大的陆地面积与多样化的地缘环境: 陆地连接性: 中国是欧亚大陆东部的.............
  • 回答
    中国留学生黄若欣在英国失联19天后被找到,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牵挂的事情。在这个事件中,有几个方面的信息非常值得关注,它们不仅关系到黄若欣本人的情况,也反映出在异国他乡留学生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潜在风险。以下是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1. 失联原因与过程: 失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自.............
  • 回答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对北朝鲜进行军事援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支持和反对这一决策的理由。支持中国介入的理由(以及当时中国政府的考量): 国家安全和战略缓冲: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将朝鲜视为“唇齿相依”的国家。如果朝鲜半岛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