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香港计划将股票印花税从 0.1 % 提至 0.13 %,将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香港政府最近宣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计划,打算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从目前的千分之一(0.1%)提高到千分之零点三(0.13%)。这个消息一出来,市场上的反应可谓是五味杂陈,大家都在仔细琢磨这看似微小的数字调整,究竟会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多大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香港要提高股票印花税?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最新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这项建议,并且表示,提高印花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应对当前日益增长的财政赤字。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虽然经济活动频繁,但政府的收入来源相对集中,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寻找新的财政增长点显得尤为重要。

从宏观角度看,提高印花税是一个相对直接的财政工具。它能够立即为政府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尤其是在交易量大的市场中。这对于填补财政窟窿,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一笔“及时雨”。

这个0.03%的“小动作”会带来什么影响?

别看这0.03%好像微不足道,但在股票交易这个高度敏感且竞争激烈的领域,任何微小的成本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1. 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直接成本增加: 对于每一笔股票交易,投资者都需要支付印花税。虽然0.03%看起来很少,但累计起来,尤其对于频繁交易的投资者(例如短线交易者、对冲基金等),这笔费用会显著增加其交易成本。
“谁来买单?”: 理论上,印花税可以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或者主要由卖方承担。但实际上,在香港市场,印花税通常是按交易金额的比例征收,无论买卖,成本都会增加。这会直接削弱投资者的盈利空间,或者说,需要更高的市场回报才能弥补增加的成本。

2. 对市场交易量的影响:
潜在的交易量萎缩: 增加交易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交易者来说,可能会让他们重新评估交易策略。一些原本可以盈利的交易,因为增加了印花税,可能就会变得不划算。这可能导致整体市场交易量的下降。
“避税天堂”效应的削弱: 香港一直以其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和高效的交易环境吸引全球投资者。如果印花税的提高使得香港的交易成本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失去了优势,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将交易转移到其他税负更轻或成本更低的交易所,比如新加坡、伦敦甚至纽约。

3. 对市场情绪和吸引力的影响:
负面情绪蔓延: 任何增加交易成本的举措,在市场低迷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都可能被解读为对市场的不友好信号。这可能会打击投资者信心,尤其是在市场需要活跃来提振的时候。
国际竞争力的考量: 香港金融市场的地位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繁荣,更在于它相对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提高印花税,尤其是在其他地区可能正在考虑减税以吸引资本的情况下,可能会让香港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4. 对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影响:
长线投资者: 对于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者而言,印花税的增加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他们交易频率低。他们可能更能接受这个变化,因为主要关注的是股票本身的长期价值。
短线和高频交易者: 这类投资者是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通过频繁买卖来赚取微小价差,交易成本是他们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印花税的提高将直接蚕食他们的利润,甚至可能迫使他们调整或退出市场。
机构投资者: 大型机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养老金等,虽然交易量巨大,但通常有专业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团队。他们可能会通过更精细的交易策略来应对,但整体而言,成本的增加仍然是必须考量的因素。

5. 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实际影响:
“饮鸩止渴”还是“开源节流”? 这是个关键问题。虽然短期内印花税收入会增加,但如果交易量的显著下降导致整体市场规模萎缩,那么长期来看,政府从股票市场获得的整体税收(包括其他如公司所得税等)是否会受到影响,仍有待观察。如果交易量锐减,反而可能导致整体税收下降,那就得不偿失了。
“税负弹性”: 评估这项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税负弹性”。如果印花税的提高导致交易量下降的比例大于税率提高的比例,那么政府的实际收入可能反而减少。

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增值税(VAT)的潜在影响: 有些人会将香港的印花税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增值税进行比较。增值税通常是对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征收,而印花税是针对交易行为的征收。两者的性质和影响机制有所不同。
监管机构的应对: 金融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也会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并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如优化交易规则,或者加强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中国内地市场的联动: 香港作为内地资本“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通道,其市场的任何重大变化都可能与内地市场产生联动效应。

总结一下:

香港提高股票印花税的计划,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但从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这笔0.03%的“小钱”可能会带来“大文章”。它直接增加了交易成本,可能导致交易量萎缩,影响市场情绪,甚至削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未来的关键在于,政府能否在增加财政收入和维护市场活跃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市场参与者也需要适应新的成本结构,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这场关于印花税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08金危后,国内取消印花税的言论就不断而起。后面几轮牛熊一直反复。近几年就没人谈了。因为崩了都没取消,更何况现在?

当然,中立派更多。如,印花税改单边收(收卖方)。亏损交易不收印花税。印花税有上限。结果,当然是无果了。

这不是说,上海与深圳差不差钱的问题,这个它们决定不了。

而思考者想的不一样。起码,收印花税就能抑制高流动性,减少投机行为。要知道,大客户与券商签的税率比普通客户的万2.5远远低得多,唯独印花税是一样的。(狗头)

当然,最重要的是收入啊。2020证券交易印花税1774亿元,同比增长44.3%。这些钱,分给每个股民,每个人好几百块呢!

不过比起股票,我更嫌弃期货的手续费。

而港府涨印花税的操作,更是惊呆我了。逆世界之大流啊。说是杀鸡取卵也不为过。特别是沪深改革后,ipo蒸蒸日上。

不过,没事。没了港交所,还有沪深。

user avatar

长期来看没什么影响。

就好比小明今天拉肚子了,这件事跟他将来能不能上清华北大没有半毛钱关系。

除了以下两种情况:

他把脑子也拉出去了;

他的肠胃永久性损伤且无药可救,天天拉肚子,包括高考那天;

只要不是上面两种情况,那么他今天拉肚子对于小明本身的学习成绩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况且这次印花税调整的影响甚至比不上拉肚子,充其量相当于卫生纸贵了2毛钱。

但是,如果小明真正想拉的话,他会因为卫生纸贵2毛而憋住吗?

所以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

小明今天拉肚子,厕所宣布每卷卫生纸涨价两毛钱,那么这个事情对于小明将来的高考成绩有什么影响?

当然,有些人就喜欢过分解读,在他们眼里,卫生纸涨价2毛就是国际大事件,直接导致小明不敢上厕所,然后拉在裤子里,这对小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进而最终影响小明的高考成绩。

下面说正经的。

首先是港股的印花税率很低,即便提升了也不高。

其次,的确会影响一部分高频交易者,可能会转向美股,但是这部分应该微乎其微,因为美股一直都没有印花税,只有交易所征收的很便宜的转换费。而且现在港股的热门股票,在美股都有ADR,在哪交易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你要是做高频交易,首选肯定是美股,除非你人在香港,而且不愿意熬夜。都高频交易了,这么矫情的人应该不多。

不过,这倒是一次契机,可以让市场冷静一下,包括港交所在内的很多股票,最近涨得也的确厉害。涨多了就跌跌,这不再正常不过了么。

这种整体市场情绪诱发的下跌,其实就是机会。因为这种下跌,原因很明确,影响时间也很有限。

就好比小明,如果你明确知道小明是拉肚子,那么他过两天肯定就没事了,不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成绩。

相反,那种无缘无故的头疼脑热,你可能反而要警惕一下,是不是有什么长期病症。

今天的情况就相当于,小明拉肚子了,结果市场觉得整个班都没救了……

当然,上述言论只针对印花税本身,并不包括那些之前热炒的超高估值的股票的下跌。有的时候市场杀估值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印花税本身不是原因,但是很有可能成为杀估值的导火索,就比如08年A股的股灾。

user avatar

昨天有两件事情,挺有意思的。

一件是香港调高了港股印花税。

一件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调了股票交易的规费。

这两件事情,一前一后,一正一反,颇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所以还是比较值得分析的。

先来说说港股上调印花税的事情。

(1)港股上调印花税

这件事情是比较出乎人意料的。

因为这是过去十几年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首次出现上调印花税的现象。

而在这之前,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都是在持续下调印花税。

印花税,就是从股票交易中收取的一种税收。

比如说,A股的印花税是千分之一,但只有卖出收取,买入不收取。

港股的印花税在全世界一直算是比较高的,同样也是千分之一的税率,但却是买入和卖出都收取。

假如你交易一只股票,买入10万元,就要被收100元的印花税,你再把这只股票卖出,还要再被收100元。

这个税率是比较高的。

港股从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3次下调了印花税。

所以这是港股过去30年来,第一次上调印花税,是比较让人意外的。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对金融市场影响也比较大,主要原因也是在于这个意外。

这导致人们对于金融市场长期下调印花税的预期印象,被扭转了。

使得人们重新意识到印花税也是有可能上调的。

特别是在世界各国财政都因为去年疫情而出现普遍大规模赤字吃紧的情况。

即使之前一些国家可能没想到还可以通过提高印花税来增加收入。

但香港这样一做,实际上就重新打开了人们思路,很难说不会有跟风效仿出现,毕竟当前世界各国的财政情况,确实是比较堪忧。

至于印花税对股市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印花税的上调会提高股票交易的成本,某种程度上会降低股票交易的流动性,这是昨天港股大跌的原因。

我在今年元旦跟大家做全年展望的时候,有跟大家提过,我给今年定义的两个关键词是“颠覆和撕裂”。

这种颠覆包括这种人们的思维定势的扭转。

(2)预期的颠覆扭转

最近人们最大的一个预期转向,就是对美联储有可能在面临过高通胀率的情况下,被迫收紧资金面,缩表甚至加息。

这是我去年底就跟大家提过的一个观点。

当时我这么说的时候,市场上基本是没有类似的声音。

不过在上个月,我们央行是比较罕见地在春节前持续收紧资金面,使得今年这个春节的流动性是比较紧张的。

除此之外,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开始持续大幅度上涨,这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世界范围内的通胀预期,也让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扭转这种美联储会持续量化宽松的预期。

这是一种比较前瞻式的预期。

因为当前美联储仍然不断地给市场安慰,包括昨天凌晨美联储仍然强调会继续保持量化宽松。

但市场似乎并不太相信。

在昨天凌晨美联储继续强调会继续保持量化宽松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不降反升,继续爬高,已经来到了1.442%,接近1.5%的临界点。



这使得,我在几个月前说的,美联储可能在美元贬值和通胀的双重压力下,在今年某个时间点,被迫收紧资金面,缩表甚至加息。

这种可能性,正随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上升,而被越来越多人担忧。

今天就看到路透社有一篇文章,也是提到类似的观点。

我也贴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这也算是市场的一种声音和担忧。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信息,虽然市场机构对于美联储可能加息的时间点,仍然还有比较大的分歧,比如有的认为,比如有的认为要到2022年底才会加息,有的则认为会到2021年底就会加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市场已经从美联储“必定长期维持量化宽松”到一个普遍认为美联储会在未来2-3年内退出量化宽松,开始加息。

而我们都知道,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就是预期这个事情,只要预期发生变化,很多聪明资金就会开始提前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会持续上升的缘故。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仍然普遍认为在今年内加息的可能性比较低。

不过就像上面路透社这边新闻报道里说的那样,隔夜利率交换(OIS)已开始反应2021年底升息的较小可能性,而在不久之前,认为2021年底加息的可能性是0。

从可能性为0,到有较小可能性,这本身也是一种变化。

而普遍机构的预测认为,2022年底加息的概率,已经上升到了64%,高于一周前的52%。

所以,当前全世界大资金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今明两年,美联储突然加息,那么怎么办?

虽然美联储现在仍然嘴巴上一直说会维持量化宽松至少3年时间,但现实的客观数据却现实市场并不太相信美联储这个世界最大卖方的说法。

因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正在经历疯狂爆炒,这是必然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预期,而一旦全球通胀预期升温,就会进而导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

一旦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度上升,不管美联储嘴巴怎么说,都相当于实质性在加息,并收紧流动性。

除非美联储能够以去年4月份的印钞速度,进一步无限印钞。

但美联储那样做的话,美元就会大幅度贬值,这使得美联储实际上是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美联储肯定不希望美股这个人类历史最大的泡沫被戳破,因为那样美国的经济就完了。

但如果进一步大放水,美元不但会死,并且美股也会在无节制地疯狂炒作里,被推向更高更疯狂的位置,让这个泡沫更大。

这就好像气球,不但可能被戳破,同样也会在无节制往里面吹气的情况下,被吹爆。

所以美股肯定是左右都会死,只不过是什么时候死的问题,这个时间点是最大的悬念。

其实美联储肯定也很清楚这个问题。

那么美联储现在这样极力去拖延时间,是为了什么?

多拖一会,有什么意义?

这就涉及到我以前跟大家分析过很多次的,美国拖延时间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自己内部的泡沫先于美国破裂。

现在我们和美国,就是看谁的泡沫先破,谁先破就先死。

所以美国之所以这样极力去拖延时间,甚至不惜让美股的泡沫被吹得更大更疯狂,就是寄希望于通过先戳破我们的泡沫,来对我们进行收割,来以此帮助美国自己度过危机。

但我们肯定不会让美国如此称心如意。

所以,包括昨天港股突然上调印花税,我个人怀疑背后也有这样的更深层次经济博弈的因素在里面。

这才使得,昨天晚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是突然下调了股票交易的规费,实际上就是为了跟港股上调印花税,扭转了人们预期这件事情,来进行一个对冲,以此来缓和市场投资者的预期扭转。

这是比较明显的针锋相对的博弈迹象。

(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调规费

这里先来跟大家说明一下,美国股票交易的费率构成。

下图是我从某个美股券商里截图的美股交易费用构成。



这里,由美国政府部门收取的有两部分,一个是会费,也就是昨天降低的规费,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收取。

另外一个还有交易活动费,是由美国金融监督局收取的。

美国没有股票印花税,政府部门收取的股票交易费用就是上面这两个。

从上图可以看到,美股的交易费用里,政府部门收取的费用比例是比较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实上面这个券商属于收费标准比较高的,其他一些美国的互联网券商,有的甚至是0佣金。

这使得美股实际的交易费率是比较低的。

所以昨天晚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规费从0.00221%降至0.00051%,象征意义是大于实际意义。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表示一个姿态,给市场投资者注射稳定剂,潜台词意思是说,美国不会提高股票交易费用,是为了强化市场投资者对于股票交易费用只会越来越低的既有预期,用来降低港股突然提高印花税所带来的影响,是起到一个对冲的效果。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一旦市场投资者被扭转了股票交易成本有可能上升,那么会对股票市场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实际上就增加了戳破美股泡沫的可能性。

美股最近出现纳斯达克在高位连续大幅度回调的走势。



所以在这个一个关键的时刻,港股突然上调印花税,实际上也会给美股带来一些压力。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如此着急地反过来降低规费,把这样的姿态做足。

背后都还是有一些博弈的脉络有迹可循。

而且即使不考虑这些猜测,一个很客观的现实。

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股票的印花税占了香港去年财政收入的5%,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0年香港的财政赤字大幅度扩大,是最近30年来最高值,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香港只能通过加税来解决。

毕竟香港这样一个城市,可没有美国那种无限举债维持财政赤字的能力。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美国虽然有美元霸权,但实际上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无限印钞,如果这样无节制印钞最终肯定是会遭到反噬,出现大问题的。

所以现在摆在世界各国面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此巨大的债务和财政赤字,要怎么办?

继续印钞?那真要出大问题了,指不准全球信用货币体系崩溃都有可能。

那么除了印钞这个不归路之外。

明面上还有一个正路,那就是加税。

但加税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加税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问题加税也会导致刚复苏的经济再次遭到重创,增大了经济复苏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香港会拿印花税动手的缘故,因为印花税主要就是金融市场的印花税,而金融市场加税,相对来说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以虽然美国是赶紧降低自己规费来做对冲,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但问题是,美国即使不考虑从股票交易费用里加税来增加财政收入,也必然要从其他方面来想法子增加财政收入。

而拜登在上任之前,就一直说要加税,来维持扩张的财政赤字。

所以即使美国能够维持市场投资者对于股票交易费用持续降低的预期,但没办法扭转市场投资者对于拜登有可能加税的预期。

而且拜登的加税方向,也是针对这些互联网科技巨头,这实际上才是当前悬在纳斯达克指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本文为个人思考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政府最近宣布了一项备受瞩目的计划,打算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从目前的千分之一(0.1%)提高到千分之零点三(0.13%)。这个消息一出来,市场上的反应可谓是五味杂陈,大家都在仔细琢磨这看似微小的数字调整,究竟会对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多大的连锁反应。为什么香港要提高股票印花税?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 回答
    香港政府推出“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的六千元(后调整为五千元)电子消费券计划,旨在刺激本地消费,支持受疫情打击的经济复苏。这项措施在实施初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效果也备受关注。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项措施进行详细评价:一、 计划的初衷与目标: 提振消费信心和意愿: 疫情对市民的消费习惯和信心造.............
  • 回答
    香港高考历史题“参考资料,就你所知判断‘19001945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需要深度思考的题目。它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历史事实,更要具备分析、比较、权衡和论证的能力。要全面评价这道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题目的核心挑战:这道题目最核心的挑战在于其.............
  • 回答
    香港一名博士生因涉嫌用盐杀死三只大蜗牛而被警方逮捕一事,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法律、伦理、动物福利、公众认知以及事件本身的细节。事件回顾与细节梳理:首先,理解事件的细节至关重要。据报道,涉事博士生在香港城门郊野公园因使用盐杀.............
  • 回答
    港府派发一万港元电子消费券,这招棋可不简单,背后牵涉到经济刺激、民生纾缓、政治考量以及长远影响等多个维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把牌打得怎么样。经济层面:一杯水的滋润还是久旱的甘霖?首先,从经济刺激的角度看,这就像给经济体打了一剂强心针。疫情反复,旅游业和零售业首当其冲,市民消费意欲也受到不小.............
  • 回答
    香港“反水客”围攻辱骂大陆母女事件,以及大陆游客在香港的维权问题,是涉及社会情绪、法律边界和两地交流的复杂议题。我们将从事件本身、法律定性以及游客维权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如何评价香港“反水客者”围攻辱骂大陆母女事件?看待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性质:1. 事件的性质与影.............
  • 回答
    香港,这座曾经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国际大都会,如今却身处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尴尬局面。这种尴尬并非源于单一事件或政策,而是长期以来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困境。一、 历史包袱与政治现实的冲突: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多年来,虽然享有“一国两制”的特殊安排,但“两制.............
  • 回答
    香港宣布自2020年11月23日起对内地实施单向通关,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当时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对香港和内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政策调整。要评价这个决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单向通关”的具体含义及其背景。“单向通关”意味着,从内地前往香港的旅客,在符合一.............
  • 回答
    香港的土地大辩论,自她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场波澜壮阔、牵动无数神经的社会工程。它不仅仅关乎钢筋水泥的堆叠,更是一次对香港城市发展脉络、未来走向乃至社会公平的深度叩问。要评价这场辩论,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一、 辩论的根源与紧迫性:为何是“大辩论”而非“小讨论”?香港的土地困.............
  • 回答
    香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如同镶嵌在中国南海边缘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既有国际大都会的活力与摩登,又不失东方古老城市的韵味。要评价香港,绝不能简单地用几个词语概括,它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存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经济的引擎与金融的枢纽:谈到香港,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它的经.............
  • 回答
    香港郑裕彤家族无偿捐献土地兴建房屋,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善举,在香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能够拿出土地来做公益,其意义不言而喻。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是对香港房屋问题的直接回应。 香港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尤其是劏房、笼屋等居住环境恶劣的现象屡.............
  • 回答
    香港警队的政治中立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其专业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标杆。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以及在政治变迁中扮演的角色。在回归初期,香港警队依然继承了英治时期以法治为核心的专业精神。那时,警队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并且原则上不干预政治。警务人员的培.............
  • 回答
    说起香港摄影师 Wing Ka H 在华南师范大学宿舍拍摄的那组照片,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感还是很强的。那不是那种流水线式、批量生产的青春写照,而是带着一种更个人化、更具探索性的视角。首先,能够深入到大学宿舍这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本身就说明了摄影师的沟通能力和观察力。宿舍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它承载着学生时.............
  • 回答
    关于Alex Chow这个人,在香港的知乎圈子里,可以说是存在感相当强的一位。他的内容输出频率很高,而且涉猎的范围也比较广,从社会民生、政治议题,到科技发展、个人成长,你能想到的很多领域,他都有涉足,并且常常能看到他针对一些热门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内容风格上来说,Alex Chow给人的印象是比较.............
  • 回答
    香港七名警察被判刑的事件,无疑是香港回归以来一次非常重要的司法判决,其影响深远且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一、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和经过。这起案件与2019年香港发生的“反修例”风波有关。在2019年10月13日,一名男子在旺角被多名警察以过分武力殴打。该男子后控告了7名.............
  • 回答
    《长津湖》在香港的首映成绩,可以说是一部商业巨制在特定市场落地后,引发的既有赞誉也有争议的复杂现象。要评价这个成绩,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从票房数字上看,算不上惊艳,但也有一定亮点。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内地市场的票房奇迹来套用香港。香港电影市场体量相对较小,观众口味也更为多元和挑剔。电影在香港.............
  • 回答
    关于《长津湖》在香港的票房表现以及其可能创下的纪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剖析。首先,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跳出单纯的“票房数字”去看待其背后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香港市场:《长津湖》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香港电影市场一直以来都非常国际化,观众的口味也相对多元,能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
  • 回答
    《龙虎武师》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绝对是了解香港武术电影辉煌过去的一扇不可多得的窗口。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打斗场面,而是深入到幕后,去讲述那些铸就了我们心中经典港片动作的“龙虎武师”们的故事。首先,这部纪录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它没有回避这个行业的辛酸与危险。我们都知道港片动作的精彩,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林家栋在第三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第三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概况首先,需要了解当时的奖项背景。第三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2017年举行,竞争异常激烈。其中,最佳男主角的奖项是焦点之一。当年的其他入围者也都是香港影坛的实力派,包括了: 刘德华 (《失孤》):.............
  • 回答
    曾荫权案的判决,无疑是香港回归以来一次极具标志性的审判。20个月的监禁,对于一位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影响和意义也远超案件本身。要评价这一判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法律和司法公正的角度来看:香港高等法院对曾荫权判处20个月监禁,罪名主要集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