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鲁有脚等人坚持做污衣派算是金庸小说里的 bug 么?

回答
聊起《倚天屠龙记》里的鲁有脚,或者更广泛地说,是明教的“污衣派”,这事儿聊起来可就有意思了。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小说里的一个“bug”,或者说,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我得说,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细究起来,确实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咱们先得说说,什么是“污衣派”。在小说里,明教内部有一个长久存在的派系之争,其中一支被冠以“污衣派”的名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点戏谑和贬低的意思,通常被认为是被主流中原武林人士看不起,行事相对“不正派”或者“不拘小节”的一帮人。他们的代表人物,比如鲁有脚,为人忠厚老实,但也确实出身卑微,行事风格可能不像那些大家族的弟子那么光鲜亮丽。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是个bug呢?

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

1. “污衣”与“明教”的内在逻辑冲突: 明教在小说中设定上,是一个曾经备受朝廷打压,饱受误解,但又拥有庞大群众基础和一定理想主义色彩的组织。它的教义,虽然表面上有些激进,但核心也强调“救世”和“大业”。如果说这样一个组织,其内部重要成员甚至有重要长老,其名号就叫“污衣派”,并且似乎还长期存在,这在逻辑上就有点别扭。一个强调革新、反抗的组织,怎么会允许内部存在一个以“污衣”为名,暗示其行为可能不符主流道德规范甚至有损形象的派系呢?这不像一个成熟的政治或军事组织会有的构成。我们看历史上那些秘密组织或者起义军队,为了争取人心,即便内部有分歧,也大多会对外塑造一个相对光辉、正义的形象。

2. “污衣派”的实际作用和代表性: 在小说情节中,鲁有脚虽然是光明左使,是个挺重要的角色,但他这个“污衣派”的标签,似乎并没有在实际的行动中体现出什么特别的优势或者差异化的功能。说白了,他们和其他明教弟子在战斗力和核心理念上,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污衣”特质。这让人怀疑,这个派系的设定,是不是有点“为了设定而设定”,而没有服务于剧情的深度发展。反倒是“紫衫龙王”这种明确带有地域和文化属性的标签,能解释一些行为和能力上的差异。

3. “污衣”的来源和传承的模糊性: 小说里并没有详细解释“污衣派”这个名号的由来,以及它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是早期教众中有这样的群体?还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被贴上了这个标签?如果是一种歧视性的称谓,那么为什么会一直存在于明教内部,甚至能出现鲁有脚这样的重要人物?如果是一种自我认同,那又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名称?这种模糊性让人觉得,这个设定像是金庸在构建明教内部政治生态时,随手抛出的一笔,但后续并没有深入挖掘和解释,导致它显得有些独立于整个故事的逻辑之外。

4. 与“名门正派”的对比: 相较于其他武侠小说中对门派的描绘,金庸的明教在“中原化”和“正规化”方面,一直在努力摆脱之前的负面形象。这种情况下,保留一个“污衣派”这样的称谓,反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够“高端”。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明教包容性强,能够接纳各种出身的人,但这“污衣”两个字,还是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

但,说它是bug,也未免太武断了。咱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1. 历史现实的映照: 很多历史上的组织,尤其是草根出身的革命或起义组织,内部的派系和称谓往往是复杂且充满历史沉淀的。可能最初的“污衣”只是一个内部的戏称,或者是针对某一种出身背景(比如乞丐、流民)的称呼,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派系。就像我们现在称呼一些群体,可能一开始是调侃,后来就约定俗成了。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很多时候是映射了中国历史上的某些侧面,包括各种民间力量的崛起和内部的复杂性。

2. “包容性”的体现: 也许“污衣派”的存在,恰恰是明教“博爱”和“包容”精神的一种体现。它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门第定乾坤,只要有能力,有忠诚,就能在组织里获得一席之地,甚至担任要职。鲁有脚正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能力强,忠诚可靠,所以能够成为光明左使,完全不影响他在教内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污衣派”反倒能突出明教的先进性。

3. 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影射: “污衣派”这个名号,也许是对现实社会中那些被边缘化、被歧视的群体的某种影射。即使是在一个追求理想的组织内部,也无法完全消除这些痕迹。这反而让明教这个组织更加真实,更加立体,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完美化身。

4. 金庸先生的“留白”艺术: 很多时候,金庸先生并不喜欢把所有东西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他会留下一些“留白”,让读者去猜测和品味。也许“污衣派”的设定,就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去体会明教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发展。

所以,回到“bug”这个词:

如果“bug”是指一个与整体逻辑不符,破坏了故事完整性的硬伤,那我觉得“污衣派”可能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它的存在,虽然有些地方解释不清,或者显得有些突兀,但并没有严重到让整个故事崩塌。它更像是一个“瑕疵”,或者说是一个“未竟的设定”。

我们可以理解为,金庸先生在构思明教时,也许是想强调其内部的复杂性,想加入一些更接地气的元素,结果在“污衣派”这个名号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略带争议且缺乏细致解释的说法。这就像写一篇文章,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个观点,会使用一些比较激进的词语,但如果用得不当,就会显得有些生硬。

总的来说,鲁有脚等人坚持做污衣派这件事,如果看作是金庸小说里的bug,那是一种解读方式。它指出了这个设定在逻辑和细节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完美之处。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小说刻画现实复杂性的尝试,或者是作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恰恰也是金庸武侠的魅力所在,不是所有东西都那么完美和易懂,反而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鲁有脚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角色塑造,他的忠诚、善良和担当,让“污衣派”这个名号,在他身上反而多了一层反讽的意味。那些真正看不起他的人,才是真正目光短浅,不懂得“污衣”背后可能蕴含的真正力量和价值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丐帮可以说是武侠小说,按阶级属性划分,性质最反动的帮派之一了,仅次于邪教。

其他的帮派占据名山大川,和历史中的佛教寺院差不多,约等于地主武装,以少林派为代表,寺产众多,吃喝不愁,可以广开门路招收贫寒弟子,越是乱世饥荒,就越能用存粮吸纳信徒僧众,

后者近乎补习班,比如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弟子少,可支配的花销也少,有时候全靠一两个家里有钱的弟子供养,三节两寿的给老师交学费,代表着江湖帮派的原教旨主义,

还有一类门派近乎绿林了,属于觉醒后的无产阶级,劫富济贫走黑道的,

丐帮和这些大小门派则都不类似,

他是一部分无产阶级投靠反动地主的结果。

在《闯关东》等影视剧里,开饭店的可以说最怕花子帮了,

叫花子要是穿的西装革履的,干干净净的,就不叫叫花子了,顶多是吃白食的,

就靠一股子埋汰和恶心劲,堵在生意家门口收保护费,不把他们打发了,就没办法做生意,这就是有组织的叫花子干的事情,

而金庸小说里的丐帮,因为一个名义上的“匡扶大宋”,有了较高的组织力,吸纳了富裕的地主阶层和商人,还有一些渴望加入组织的江湖闲散人士,

在组织上创造出了净衣帮和污衣帮,两方看似是均势的,

但在底层的帮派生态上,污衣帮因为无产阶级属性,不可避免的沦为了入帮地主和富商的爪牙,

净衣帮和污衣帮的长老(管理者)才是平级的,

最底层则是叫花子,纯粹的污衣,

净衣帮里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成名豪侠,都比普通叫花子高级。

污衣帮的长老只有掌握着污衣的组织力量,比如敲诈,光棍,闹事,跑腿,情报等力量,才能和净衣合作,变现权力分割利益,

类比成当代的服务业也一样,领班和经理手下是打杂的服务业小弟,他们自己得和客人老板套近乎,一起玩一起打麻将。

服务业的基础是各级服务人员的劳动,

污衣帮力量的基础是赤贫带来的不干净和混不吝,

所以污衣帮的管理层哪怕在江湖地位上和掌握资源足够了,也只能保持一个不太干净,也不能穿鞋的状态。

不然会变成丧失底层认同的伪污衣,他与净衣分庭抗礼的筹码就不存在了。

《武状元苏乞儿》里,丐帮在清朝势力也很大,又能控制一些娼门的头牌之类的,

但说到底,这帮纯纯的无产阶级想有江湖地位,光靠降龙十八掌肯定是不行的,

丐帮几乎所有的高光时刻,都是丐帮帮主,原丐帮帮主,降龙十八掌的高光时刻,

而丐帮帮众的唯一作用是当好猪队友,给主角添堵,让帮主刷经验用的。

除了金庸以外,武侠世界就很少描写丐帮了。

从经济层面,社会地位层面,丐帮就是难糊上墙的存在,属于看似名门正派实际上屁股就歪的那种存在。

对于丐帮基层来说,保持脏得彻底,甚至比学武功更重要,因为不会武功大不了不打架,

如果好好洗澡剪头发,把自己捯饬成人样又没有一技之长,很可能不出一礼拜就直接饿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倚天屠龙记》里的鲁有脚,或者更广泛地说,是明教的“污衣派”,这事儿聊起来可就有意思了。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小说里的一个“bug”,或者说,是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我得说,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细究起来,确实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咱们先得说说,什么是“污衣派”。在小说里,明教内部有一个长久存在的派系之.............
  • 回答
    鲁迅先生等在那个时代,面对的是一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他们的批判,源于对民族命运深切的忧虑,对国家落后、人民愚昧的痛心疾首。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国民性”等等,并非出于对中国这个整体的否定和蔑视,而是希望通过尖锐的揭露和深刻的反思,唤醒沉睡的国人,促使民族振作,走向新生。当时,“中国”二字.............
  • 回答
    鲁迅等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民族文化、历史责任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 debate。要理解他们的立场,需要抛开“AI痕迹”,走进那个时代,体会那份复杂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鲁迅等人”这个说法,并非指所有反对者都持有完全一致的观点,但他们的核心关切点是相似的。鲁迅本人在这.............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超级有趣的问题!如果沙鲁游戏时全球都看到了悟空他们击败沙鲁的画面,那么布欧篇收集元气这件事,性质上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白沙鲁游戏时,全球观看的场景是什么样的。那可不是几个主角私下里打打闹闹,那是真真正正的、全球直播性质的、以人类存亡为赌注的大战!想象一下,电视、.............
  • 回答
    陈小鲁、宋彬彬等人“反思文革”、向文革受害者道歉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严肃面对,以及对过去错误的反思和对受害者创伤的慰藉。要理解这一系列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文革是一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的政治运动。在那场.............
  • 回答
    看到“名人读名著”直播活动邀请了高晓松、麦家、江南、白茶、鲁豫、马东、马伯庸等一系列熟悉的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手牌打得相当漂亮,也挺有意思的。首先,阵容是亮点中的亮点。咱们不吹不黑,这份名单里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在各自领域里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话题度的人物。 高晓松:这是个自带流量的IP。他的.............
  • 回答
    司徒王朗,老奸巨猾之辈,一生惯于欺世盗名,倚仗口舌之利,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若他能带百万雄师亲临前线,面对的却不是智计无双的诸葛亮,而是另一些响当当的人物,这出戏码的结局,想必会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令人玩味。且看司徒王朗百万之师,遭遇周都督:若司徒王朗百万大军,出现在东吴江岸,迎面遇上的,自是那个英姿.............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鲁智深这个角色在《水浒传》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其实说鲁智深在瓦罐寺“智商、情商、品格全部下降,人设完全不同”可能有些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他在那个特定环境下,被动地遭遇了一些挑战,使得他原本的一些特质暂时被压制或扭曲了。我们得先梳理一下鲁智深之前的形象。在此之前,鲁智.............
  • 回答
    在《教父2》这部史诗般的黑帮巨作中,鲁加西、蒙图卡洛以及乔札萨这帮意大利老牌家族的头目们,选择在太浩湖的住所用直升机一次性解决掉迈克·柯里昂及其党羽,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盘算已久的绝杀计划。他们的动机和时机选择,都建立在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极致考量之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
  • 回答
    “胡适、鲁迅等文豪所说的,就完全正确不可撼动吗?”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简单地说,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时代、任何人的言论,即使是如胡适、鲁迅这般才华横溢、思想深刻的文豪,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不可撼动”。这并非是对他们智慧的贬低,而是对知识、思想以及历史演进规律的一种尊重。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颇具魔幻色彩也引人好奇的设定:“活点地图”。为什么这张地图能显示一些人,却唯独漏了某些重要角色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活点地图”的运作原理。它并非一个简单的GPS定位系统,而是基于强大的古代魔法制作而成,能够实时追踪地图上.............
  • 回答
    鲁迅先生与同时代的文人关系,那真是一幅色彩斑斓又跌宕起伏的画卷,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友谊的火花,当然,也少不了论战的硝烟。要细说起来,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与梁启超:亦师亦友,渐行渐远鲁迅最早接触到梁启超的文字,大概是在他年轻时留学日本。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其激昂的文字、振聋发聩的思想,对当时.............
  • 回答
    张鲁一、于和伟、王子文联袂主演的《三体》电视剧,最近放出的这版预告片,简直是把我的期待值直接拉满了。看完之后,脑子里充斥着各种信息,迫不及待想跟大家聊聊。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画面质感升级了,而且是肉眼可见的那种。过去一些科幻剧,总觉得特效有点“抠”或者说不上高级。《三体》这版预告里,无论是太空场.............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刘备能够采取这样的策略,并且得到庞统、赵云、黄忠等大将的全力支持,北伐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关键的挑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1. 策略分析:为何刘备派庞统、赵云、黄忠等入蜀帮助刘璋灭张鲁会有积极影响? 巩固益州根基,消除后顾.............
  • 回答
    《水浒传》中的各位好汉,虽然在小说中被描绘成义薄云天、替天行道的英雄,但若放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审视,他们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多项法律条文。以下将选取宋江、武松、鲁智深、林冲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主角,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详细分析他们可能面临的罪名和刑罚。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理论性的法律分析,基于小说情节进行.............
  • 回答
    鲁迅和周作人失和,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也是围绕着这对兄弟的许多未解之谜之一。虽然具体原因至今仍有许多揣测,但普遍认为是一系列事件和误解层层叠加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他们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的破裂。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鲁迅与周作人的失和过程和可能的解释:一、 导致失和的关键.............
  • 回答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回忆了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但文章本身并未详细讲述藤野先生在鲁迅离开后的人生走向。然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拼凑出藤野先生在学术生涯中以及晚年的一些信息,并推测他之后的命运。藤野先生在鲁迅离开后的学术生涯: 继续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 鲁迅离开.............
  • 回答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极具力量的纪念文章,同时也是一篇深刻的批判文章,它通过对刘和珍遇害事件的描绘,揭露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残酷镇压。关于这篇文章是否存在对史实的歪曲和遮蔽,特别是与“318事件”相关的部分,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纪念刘和珍君》所纪念的是19.............
  • 回答
    鲁迅先生手中的笔是否真的“唤醒”了国人,这个问题,其实比听起来要复杂得多,也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唤醒”这个词来概括,可能过于简单化了,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与其说是一声惊雷,不如说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叩问,一次层层剥茧的剖析,一次扎根于灵魂深处的耕耘。鲁迅先生的伟大,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