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0后,魔兽这一IP陪伴了我这代人整个少年和青年时期。第一次接触魔兽还是看《半兽人》那首歌的MV中魔兽CG的片段,虽然当时还对魔兽的故事不太了解,但是在当时来看“暴雪电影制片厂”的技术就非常厉害,瞬间被画面中那个波澜壮阔的奇幻世界所吸引,后来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网吧都装了《魔兽争霸3》,取代了红警和星际等游戏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即时战略游戏,用3D引擎做即时战略在当时来看是非常超前的,一些网吧还因为配置不够难以运行当时非常吃硬件的《魔兽争霸3》而更换了一批新电脑。我整个初二都沉迷在魔兽争霸3的世界观里,周围同学也都在天天讨论魔兽的剧情和游戏内的战术,暴雪制作的那奢华的过场CG也被大家所津津乐道,当时在战役中看到阿克蒙德在山丘上用沙子做出达拉然的模型然后摧毁真实的城池也应声毁灭非常震撼。后来暴雪又出了《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的DLC,新的剧情也更加的深邃和跌宕起伏,当时我也对恶魔猎手伊利丹这一悲情英雄产生的深深的同情。
后来某一游戏杂志刊登了暴雪正在制作魔兽世界观的第三人称视角MMORPG,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平时的小伙伴们都沸腾了。但是后来国服也是比国外晚了一年多才上线,当时已经看国外玩家的视频流了一年多口水,平时靠看游戏杂志的介绍来解瘾。
后来2005年国服也正式上线,这游戏又是对网吧电脑性能的一次大挑战,当时刚开服的时候也是在我老家某高级网吧排队等机器,几乎每个座椅后面都站了个流口水的玩家在围观。我这时候已经上了高中,高强度的升级推本也只持续了一年,2006——2008年都在准备高考不得不减少上线时间,不过作为出个版本,游戏中大多数内容早已体验了过了,甚至开了2个不同职业的小号来玩,《燃烧的远征》版本国服落后于国外更新速度也让玩家们怨声载道。
高考结束后终于可以开心的玩耍了,不过也都等到大学开学了燃烧远征才更新,当是早在军训的时候同学们就在寻找玩伴了,大家约好了以后在同一个寝室一起下副本。因为我当年读的是美院,文化课的学业并不繁重,主要是画画,授课老师主张放养,所以有大量的时间来打魔兽世界,后来整个大一时间都在奋战在外域,和同学们渡过了一段快乐的刷卡拉赞时光。
当年外域的各种奇幻景观也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新鲜感,当然最引人瞩目还是黑暗之门了,当时在《魔兽争霸——冰封王座》中就带领暗夜精灵追着伊利丹一路穿越黑暗之门跑到了外域,如今不再是用上帝视角,而是以一个魔兽世界中普通部落术士的身份亲身穿越黑暗之门,实在是让震撼。在外域有着超越认知的奇幻生物,这个就如同外星球一样,的当时也是被暴雪想象力所折服,剧情上也比原来的魔兽争霸中拓展了非常多的内容,比如德莱尼这个种族的来源为何出现在外域等等。
《燃烧的远征》也新加入了可选的德莱尼种族。德莱尼这个种族在我看来是非常有神秘感的,比如大反派之一阿克蒙德就是德莱尼人,破碎者失落者也是德莱尼的分支,在游戏没进行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就从宣传片上做出了很多猜测,也让我很困惑,这样一个种族为何同时出现在正反两个阵营中,伴随着游戏的进行,也逐渐通过德莱尼种族揭露出了魔兽世界中更深的主线,这伏笔埋的也够深,当时也非常感叹暴雪编剧【当年】的精妙之处。
实《燃烧的远征》最让人激动还是加入了血精灵种族,作为部落玩家,终于有血精灵这种能让人看得下去好看的妹子角色(相比母牛头人,母兽人,母巨魔,女亡灵这些妖魔鬼怪),当年刚更新的时候,我还特地捏了个好看的血精灵妹子,练了个暗牧小号。
当年国服WOW宣传广告中“我被囚禁了一万年”的伊利丹那句“你们这是自寻死路“给我的深刻印象,这个句英文原文是:“You are not prepared”,却被国服和台服翻译成了不同的中文,台服那句:“你还没有准备好“这种直译给人感觉非常缺乏霸气,也不符合伊利丹的人物特质。
我还是更喜欢国服翻译成“你们这是自寻死路”,感觉话里有话,非常的信达雅。
不知不觉距离当年玩《燃烧的远征》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后面也经历了数个版本的更新,但是都没有当年对《燃烧的远征》的期待和震撼。这十多年间,当年的玩友们早于奔赴五湖四海,结婚的结婚,生娃的生娃。但是自从《魔兽世界》怀旧服上线之后,又把我们这些老家伙给召集在了一起,而我们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打算在怀旧服《燃烧的远征》上线后,再次一起穿越黑暗之门,再次奋战在外域。感谢暴雪给了我重新找到青春的感觉。
哥怀念的不是远征,是从前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