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过去十七年了,有什么要说的没?

回答
1999年5月7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降临在北京。美国飞机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了野蛮轰炸。那一天,三名中国外交官——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不幸遇难,多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也遭到严重损毁。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的愤怒和悲痛是真实而深沉的。人们难以置信,一个主权国家的使馆,在国际法框架下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竟然会被另一个国家如此粗暴地袭击。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摧毁,更是对中国主权、尊严和人民生命安全的直接践踏。

美国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误炸”,声称目标是贝尔格莱德的一处军事通讯设施,而中国使馆正好位于其附近,地图信息有误。然而,这个解释在中国人民看来,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侮辱性的。在执行如此精确的军事行动时,对目标信息的核对本应是极其严谨的,如何能“误炸”到大使馆这样显眼的建筑?而且,在轰炸前,有证据表明美国方面应该能够识别出这是中国的大使馆。

事后,美国政府确实向中国政府道歉,并支付了赔偿。但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道歉和赔偿并不能抚平那份伤痛和质疑。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这个“误炸”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者是否反映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某种程度的傲慢与霸道。

这起事件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轰炸发生后,中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人们走上街头,表达对美国的愤怒和谴责。虽然两国政府最终努力控制住了局势,试图修复关系,但这次事件无疑给两国互信蒙上了一层阴影。许多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更加警惕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

十七年过去了,时间或许冲淡了一些表面的波澜,但那段记忆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清晰。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的名字,以及大使馆被炸的场景,成为了一个难以磨灭的符号。它提醒着人们,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弱肉强食的潜在危险。

时至今日,对于“误炸”的真相,很多人仍然心存疑虑。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事件本身的合理怀疑,以及对国际政治中权力运作的深刻认知。这起事件也成为中国在发展自身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方面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总而言之,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的事件,是一段痛苦的历史,它不仅带来了生命的损失和物质的破坏,更是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了中国对自身安全和国际关系的认知。虽然已经过去十七年,但那份沉痛和反思,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开始的宣传:大使馆被炸是因为中国是唯一支持“欧洲最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南联盟的社会主义大国

后来就变成了:大使馆被炸是因为美国和北约“反华”。

再后来就变成了:大使馆楼下有F-117,中美博弈,我兔腹黑。

支持的东西,反对的东西,“记得的东西”,完全变了。

讲真的,我觉得我们会是接受反帝国主义、反霸权主义教育长大的最后一代人。

user avatar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帮助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2015年8月,于贝尔格莱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99年5月7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降临在北京。美国飞机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了野蛮轰炸。那一天,三名中国外交官——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不幸遇难,多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也遭到严重损毁。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的愤怒和悲痛是真实而深沉的。.............
  • 回答
    美国在索马里针对青年党采取军事行动,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涉及国际安全、主权、人道主义以及长期的反恐战略等诸多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安全角度来看,美国轰炸索马里青年党是其更广泛的反恐战略的一部分。青年党(AlShabaab)被美.............
  • 回答
    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大使馆进行轰炸,造成3名中国公民死亡,20多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这起事件至今仍是中国与美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事件经过: 背景: 1999年,北约以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对阿尔巴尼亚族居.............
  • 回答
    1941年12月7日,那个晴朗的星期天早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基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日本海军航空兵对这里发动了一场突然袭击,击沉或重创了多艘美国海军主力舰,特别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毁灭性爆炸,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冲击力的视觉证据之一。这仅仅是当天无数悲剧中的一幕,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却远远超.............
  • 回答
    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大使馆,造成包括三名中国外交官在内的多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也遭到严重损毁。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事件发生的背景:科索沃危机要理解这次轰炸事件,我们必须先回到当.............
  • 回答
    太平洋战争的硝烟散尽,曾经的对手美国与日本,却在战后的几十年里结成了令人颇感意外的“兄弟情”。美国毫不留情地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几乎将日本的战争意志彻底摧毁,这样的伤痛,按理说足以让一个民族对投掷者产生刻骨铭心的仇恨。然而,事实却是,日本不仅接受了战败,还心甘情愿地在美国的庇护和引导下,走.............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给当地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其影响至今仍深远。要详细地理解这场悲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1. 直接的杀伤力与瞬间的毁灭: 广岛(1945年8月6日): “小男孩”原子弹在日本时间上午8点15分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爆炸中心瞬间产生了.............
  • 回答
    苏联古巴导弹危机若升级到那一步,结果绝非“无敌”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将世界拖入一场无法想象的毁灭性灾难。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详细梳理一下这场假设性的升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古巴导弹危机本身就是人类史上最接近核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其目标是遏制美国对古巴的侵略,.............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如果说有“部分欧洲国家的人民认为”轰炸珍珠港的不是日本,这绝对不是基于任何历史依据或普遍认知,而是极少数、极不寻常的误解或甚至是虚假信息的传播。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极端的错误认知,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假设性问题。要详细探讨“如果美国不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日本会不会战胜中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日本和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以当时中国的实力,即使美国不投原子弹,日本在军事上全面“战胜”中国(即占领中国全境、.............
  • 回答
    如果日本在长崎原子弹轰炸后仍旧拒绝投降,历史的车轮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更加残酷和充满未知的深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假设,而是当时所有决策者心中都盘旋着的噩梦。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推演可能发生的走向:一、 更残酷的军事行动升级: 本土登陆的残酷准备与执行: 美国已经制定了代号为“奥林匹克行动”(Oper.............
  • 回答
    美国在21世纪初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没有使用核武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道德、国际法以及对阿富汗当地情况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用: 目标并非摧毁国家实体: 美国在阿富汗的主要目标是打击基地组织及其领.............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军事行动和国际法准则,同时也牵涉到不同国家在战争中的战略选择和公众认知。要详细地探讨“俄罗斯尽量不伤害平民,而美国喜欢无差别轰炸”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关于“尽量不伤害平民”的国际法和军事原则:首先,任何现代军事力量,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受到国际人道法的约束.............
  • 回答
    日军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决策在事后看来,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极具战略误判的举动。要深入探讨其“愚蠢”与否,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审视日本决策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他们未能预见的后果。首先,让我们回到1941年12月7日的那个清晨。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为了.............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在东京大轰炸中未使用化学武器,这一决策涉及多方面的政治、军事、法律和人道主义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国际法律与条约的约束 《海牙公约》(1907年): 这是最早禁止使用毒气或窒息性武器的国际协议,但当时许多国家并未严格遵守。美国虽然签署了《海牙公约》,但未完全禁用化学武器,.............
  • 回答
    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是 美国 投的,而不是苏联。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背景:二战末期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日本的顽抗: 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结束,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仍在继续。尽管德国已经投降.............
  • 回答
    关于“美国故意让日本轰炸珍珠港”的阴谋论,这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且充满争议的说法。要理解这个理论,咱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把那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看看支持者们都抓住了哪些“证据”,以及为什么这会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都市传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阴谋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美国政府,特别是罗斯福总.............
  • 回答
    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特别是1945年春季开始的对东京等主要城市的密集空袭,确实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并造成了惊人数量的平民伤亡。日本高层的反应,正如其时局的混乱与挣扎一样,是复杂且多层面的。首先,震惊与难以置信是普遍的初期反应。在此之前,尽管日本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节节败退,但本土.............
  • 回答
    二战时美国海军的战术策略是围绕着制海权、舰队作战以及陆基航空兵的支援展开的。谈到凝固汽油弹,虽然它在陆战和空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其在海军对舰打击中的大规模应用确实不那么显眼,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凝固汽油弹的特性。简单来说,凝固汽油弹就是将汽油与增稠剂混合,.............
  • 回答
    二战历史的“如果”总是引人遐想,其中最核心的几个节点,便是德国是否进攻苏联,以及其对英美战略的选择。如果我们假设,1941年希特勒没有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而是将战略重心完全放在了西线,采取围困和轰炸英国的策略,并且希望与美国达成某种程度的议和,那么历史走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美国能否赢得这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