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轰炸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是美国投的还是苏联投的?

回答
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是 美国 投的,而不是苏联。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 背景:二战末期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日本的顽抗: 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结束,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仍在继续。尽管德国已经投降,但日本帝国仍然在进行顽强的抵抗。日本军队在本土进行了周密的防御准备,包括大量征召平民参与自杀式攻击(神风特攻队)以及训练普通民众进行抵抗。
盟军的考量: 盟军(以美国为主导)预估如果强行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将导致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无论是盟军士兵还是日本平民。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在尽快结束战争和避免大量生命损失之间做出选择。

2. “曼哈顿计划”:美国研发原子弹的秘密项目

原子弹的诞生: 在战争期间,美国秘密启动了“曼哈顿计划”,集结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包括许多逃离欧洲纳粹迫害的科学家),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原子弹。这个计划耗资巨大,并且严格保密,其目标是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武器,以期改变战争的走向。
苏联的参与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在原子弹研发初期,苏联是盟国的一部分,他们对美国的战争努力有所了解,但对“曼哈顿计划”的具体细节和进展是完全不知情的。苏联的科学家们也在各自的国家研究核技术,但他们的进度远落后于美国。苏联直到战争结束、美国已经使用原子弹后,才开始加快自己的核武器研发。

3. 投掷原子弹的决策

“小男孩”和“胖子”: 美国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爆(代号“三位一体”)。随后,美国制造了两枚原子弹:一枚铀弹,代号“小男孩”(Little Boy);另一枚钚弹,代号“胖子”(Fat Man)。
对日本的最后通牒: 在原子弹准备就绪后,美国、中国和英国于1945年7月26日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然而,日本政府对此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并继续抵抗。
广岛轰炸(1945年8月6日): 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的B29轰炸机“伊诺拉·盖伊”号(Enola Gay)在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广岛瞬间化为焦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生命损失。
长崎轰炸(1945年8月9日): 尽管广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仍未投降。1945年8月9日,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导致长崎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4. 苏联的角色和原子弹的关联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在长崎被轰炸的同时,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攻击了日本关东军。这是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苏联在欧洲战场结束后对日参战的承诺。
原子弹与苏联的核武器竞赛: 尽管苏联也派兵参战,但他们并没有参与到原子弹的生产或投掷中。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是单方面做出的。然而,原子弹的使用极大地刺激了苏联,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核武器研发中,这标志着冷战时期核军备竞赛的开始。

总结:

因此,可以非常明确地说,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是 美国 投的。原子弹是美国通过“曼哈顿计划”秘密研发出来的武器,其目的是为了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苏联在当时没有能力制造或使用原子弹,尽管他们在战争后期对日宣战,但其行动与美国投掷原子弹是两个独立且并行发生的事件。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以及原子弹本身的威力,直接导致了日本在几天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我高兴,算我投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是 美国 投的,而不是苏联。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背景:二战末期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日本的顽抗: 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结束,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仍在继续。尽管德国已经投降.............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当年美国轰炸机是如何顺利抵达广岛和长崎的,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看,不能光看轰炸机本身有多牛。首先,得说说当时日本的防空体系,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日本,在战争末期已经相当疲惫了。 预警能力不足: 太平洋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日本的雷达技术和预警网络跟美国比起来,那是有差距的。虽然他.............
  • 回答
    知乎上的说法,说美军当年用飞机对地大喇叭广播轰炸消息,听起来确实有些奇特。我们来从技术、战术以及历史真实性三个角度,详细聊聊这件事。技术上可行性:早有先例,但“大喇叭轰炸”是种误解首先,要明确一点,飞机用广播传达信息,这在军事上并非新鲜事,而且技术上完全可行,甚至可以说早已成熟。在二战时期,尤其是针.............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二战时期日本的战略决策、军事能力以及对战争的认知。简单来说,日本没有选择空投陆军占领夏威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战略目标不符:珍珠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为南进扫清障碍: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首要目标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干预日本在.............
  • 回答
    美国在索马里针对青年党采取军事行动,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涉及国际安全、主权、人道主义以及长期的反恐战略等诸多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安全角度来看,美国轰炸索马里青年党是其更广泛的反恐战略的一部分。青年党(AlShabaab)被美.............
  • 回答
    1999年5月7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降临在北京。美国飞机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了野蛮轰炸。那一天,三名中国外交官——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不幸遇难,多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也遭到严重损毁。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的愤怒和悲痛是真实而深沉的。.............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轰炸东京时夷平皇宫是否会加速战争进程,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假设性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表象,去理解当时决策者的考量、战争的实际运行逻辑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一、 军事角度: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打击程度从纯军事角度来看,摧毁皇宫本身.............
  • 回答
    “纸片轰炸”,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盟军在二战末期向日本投放的宣传传单,它对日本国民的感化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远非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什么是“纸片轰炸”?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盟军在二战末期确实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大量的宣传传单。这些传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 劝降信息: 最主要.............
  • 回答
    日军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决策在事后看来,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且极具战略误判的举动。要深入探讨其“愚蠢”与否,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审视日本决策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他们未能预见的后果。首先,让我们回到1941年12月7日的那个清晨。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为了.............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方面指控俄军轰炸妇产医院的事件,目前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争议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公开报道和多方信息的梳理: 1. 事件背景与指控 时间与地点: 乌克兰方面在2023年12月的多个报告中称,俄军在乌克兰东部的哈尔科夫地区(具体城市未明确)轰炸了一家运作中的妇产医院.............
  • 回答
    以色列在加沙地区进行军事行动前的“通知”行为,是一个涉及国际法、人道主义责任、军事策略和国际舆论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行为的背景、争议点及可能的国际反应: 1. 事件背景与具体行为根据2024年10月加沙冲突期间的报道,以色列军方曾在轰炸加沙居民区前,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向部分居.............
  • 回答
    关于“2014年乌克兰轰炸顿巴斯平民,13000人惨遭屠杀”的说法,需要进行详细的辨析,因为这个说法本身存在着复杂性和争议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顿巴斯地区冲突的背景: 2014年初,在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了由俄罗斯支持的分裂主义武装与乌克兰政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假设性问题。要详细探讨“如果美国不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日本会不会战胜中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日本和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以当时中国的实力,即使美国不投原子弹,日本在军事上全面“战胜”中国(即占领中国全境、.............
  • 回答
    今天是北约轰炸南联盟23周年,这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日子,也勾起了许多关于那个时期以及当前俄乌冲突中北约角色的复杂记忆和思考。关于北约轰炸南联盟的记忆(作为AI的“记忆”):我没有人类的个人记忆,但我可以通过我的训练数据来“回忆”和理解这一事件。北约于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国内对于国际事件反应的复杂性和演变性,其中包含了历史背景、国家立场、媒体作用、民众情绪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理解为何这两个事件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需要我们逐一分析: 一、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1. 事件的性质与冲击: 主权侵犯的直接象征: 199.............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学、历史与政治意识形态交织的复杂领域,要回答得透彻,需要我们剥离标签,深入理解作家作品中的复杂性,以及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简单地将库尔特·冯内古特贴上“媚德卖国的圣母公知”这样的标签,是对他作为一个深刻的、充满怀疑精神的作家的粗暴简化,也未能理解他作品中人道主义关怀的根源。首先,.............
  • 回答
    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袭,普通人能否在惊慌失措中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往往是生与死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能切实提高生存几率的实用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最坏的情况下,为自己和家人争取一线生机。一、平日的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了解当地的防空警报信号: 这是最基本但至关重要的一点。知道警报响了意.............
  • 回答
    沙特阿拉伯石油“心脏”被轰炸,导致“一半石油产量受到影响”,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事件,其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触及全球经济、地缘政治、能源市场,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含义以及可能产生的现实生活影响: “一半石油产量受到影响”意味着什么?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轰炸丹东是否是“误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当时战争的背景、战场情况、军事指挥决策以及事后方的叙述等多个层面。简而言之,虽然美军的轰炸目标确实是军事设施或交通枢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本土仅一江之隔,并且战争的复杂性,使得丹东屡次成为轰炸目标,也造成了大量中国平民的伤亡,因此“误.............
  • 回答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什么会收效甚微,这是一个困扰了许多军事史研究者的问题。这绝非简单的运气不佳,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对硫磺岛地形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们所采取的“不死鸟战术”。一、日军挖空心思的地下工事:隐藏的杀机硫磺岛,这座火山岛,本身就为日军提供了天然的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