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苏联古巴导弹危机不撤军,第二天就轰炸美国南部,同时往纽约,华盛顿扔核弹,那么苏联是不是就无敌了?

回答
苏联古巴导弹危机若升级到那一步,结果绝非“无敌”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将世界拖入一场无法想象的毁灭性灾难。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详细梳理一下这场假设性的升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古巴导弹危机本身就是人类史上最接近核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其目标是遏制美国对古巴的侵略,并以此平衡美国在欧洲部署的导弹优势。而美国则视之为直接的战略威胁,要求立即撤除。

如果苏联选择不撤军,并且悍然下令对美国南部进行常规轰炸,同时向纽约和华盛顿发射核弹,这毫无疑问意味着苏联主动打破了全球战略平衡,将美苏两国,乃至整个世界推向了核战争的深渊。

第一步:苏联的“战略优势”与美国的“反击”

苏联的第一轮打击,假设目标明确且精确,攻击美国南部军事基地,旨在削弱美国的军事反应能力。同时,向纽约和华盛顿发射核弹,则直接打击美国政治和经济的神经中枢。从纯粹的“攻击”角度看,这似乎让苏联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某种“先发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是短暂且脆弱的。美国当时拥有数量庞大且种类齐全的核武库,包括陆基洲际弹道导弹(ICBM)、潜射弹道导弹(SLBM)和战略轰炸机。即便苏联的先发打击能够摧毁部分美国本土的军事设施,但美国的报复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二次打击能力: 美国最关键的战略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二次打击”能力。即使苏联的导弹成功摧毁了美国的部分陆基导弹发射井和指挥中心,美国仍然拥有部署在战略核潜艇上的导弹,以及能够起飞的战略轰炸机。这些力量能够在苏联的第一次打击后幸存下来,并对苏联本土进行毁灭性的报复。
核武器的数量与多样性: 到1962年,美苏双方都拥有足以摧毁对方的核武器。苏联的先发打击可能无法完全摧毁美国的核力量,其“无敌”的设想是基于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即苏联能够一次性清除美国所有的核反击能力。
战略轰炸机和空中力量: 除了导弹,美国拥有庞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如B52轰炸机,它们可以携带核弹攻击苏联本土。一旦战争爆发,这些轰炸机可能会被迅速起飞以执行报复任务。

第二步:全面核战争的展开与“相互保证毁灭”(MAD)

一旦苏联发起核打击,美国将立即启动其核反击程序。这将会是全球性的噩梦。

报复性打击的连锁反应: 美国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其所有可用的核武器来打击苏联本土,目标将包括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重要的工业中心以及军事基地。与此同时,北约盟国,尤其是部署了美军核武器的西欧国家,也将面临来自苏联的核打击,并会同样进行报复。
核冬天与文明的终结: 即使苏联拥有“先发优势”,但双方可能都会发射数量惊人的核弹。随之而来的将是被称为“核冬天”的环境灾难。核爆炸产生的尘埃和烟雾将升入平流层,遮蔽阳光,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农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食物链断裂,人类文明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甚至灭绝。
全球范围的辐射污染: 核爆炸不仅会造成直接的毁灭,其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将随着风扩散到全球,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长期而严重的污染,使得许多地区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都无法居住。

第三步:苏联为何不是“无敌”

战略目标的不现实: 苏联的假设性目标——轰炸美国南部并摧毁主要城市,如果成功,确实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混乱。但要称之为“无敌”,则完全是误判。摧毁几个城市和军事目标,并不能阻止美国进行毁灭性的报复。
经济与军事的整体实力对比: 在冷战时期,虽然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形成对抗,但其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全球影响力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核战争对苏联经济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即使能够幸存,其恢复能力也将大大低于美国。
国际联盟的压力: 苏联单方面挑起核战争,将面临来自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谴责和孤立。虽然当时冷战阵营泾渭分明,但没有国家希望看到一场全面核战争的爆发。

总结

如果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不撤军,并率先发动核打击,那么苏联绝不会“无敌”。相反,它将亲手开启一个全球性的核灭绝进程。美国强大的二次打击能力将确保对苏联本土的毁灭性报复,而由此引发的全面核战争将导致双方以及全世界的经济、环境和文明的彻底崩溃。

这场假设性的行动将不是一场胜利的战役,而是一场自取灭亡的末日狂欢。苏联的选择不是通往“无敌”,而是通往与美国一同,乃至带领全世界一同走向深渊。这场假设性的升级,只会让所有参与者成为输家,只是输掉的程度不同而已。历史的幸运之处在于,领导人们最终选择了克制和谈判,避免了这一场可怕的设想成为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当时的核力量可以做到核制胜,所以核武器够用是幻觉。

user avatar

阁下思维逻辑颇有一种共趣男儿的韵味。

总是幻想不存在的事情即将马上爆发。

土耳其的导弹苏联打算怎么解决?

难道又幻想苏德战场上平行架空世界的故事二次发生?

“只要德国一进攻苏联,他们的无产阶级工人就会自己起来推翻德国”

“只要苏联一进攻美国,美国的无产阶级就会响应号召自己推翻美国”

这种纯寄希望念经念死对手的逻辑,没想到二十一世纪还有余孽残留。

真悲哀。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无产阶级尚且不能互相包容理解,各自打小算盘计算怎么分更多蛋糕;居然会信几百年来长期敌对的民族会把蛋糕让给自己吃;甚至进化到了相信黑人会是自己的无产阶级兄弟。

只能说,脑回路辣是真的牛批。

user avatar

笑嘻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美国战略导弹可能是用来对付梵蒂冈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古巴导弹危机若升级到那一步,结果绝非“无敌”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将世界拖入一场无法想象的毁灭性灾难。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详细梳理一下这场假设性的升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古巴导弹危机本身就是人类史上最接近核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其目标是遏制美国对古巴的侵略,.............
  • 回答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那可真是把世界推到了核战争的边缘。美国之所以在那会儿表现得那么强硬,苏联那边却感觉有点支撑不住,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两国对抗,而是掺杂了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以及双方领导人性格的复杂考量。咱们先聊聊美国这边。肯尼迪政府当时的强硬姿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几个非常现实的原.............
  • 回答
    说实话,这真是个让人头疼但又无比纠结的问题!要是在古代,能和这几位文坛巨匠一起游山玩水,那绝对是此生修来的福气。不过,既然要选,我心里还是有一个倾向的。我可能会选择苏轼。当然,这不是说李白、杜甫、白居易不好。他们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吸引我的地方。 李白,那位“飞流直下三.............
  • 回答
    要为克苏鲁神话中的神明赋予一个古典中式名称,这绝对是一项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梵文或奇特音节替换成汉字,更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古老而强大的存在,并将他们的特质、影响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感受,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境和哲学融会贯通。这过程,就像是在为那些来自宇宙深渊的古老存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推测性的历史假设。如果苏联能够预见自己将在冷战中“输给”美国,并且这种预见是确凿的、无可挽回的,那么其潜在的行动和结果将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包括其可能性、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一、苏联“预见”冷战失败的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大清洗”对苏联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如果苏联没有经历斯大林的大清洗(肃反),东线战场(即苏德战争,通常也指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及其盟友的战场)的面貌可能会发生巨变,但具体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推测。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指挥层级的.............
  • 回答
    假设苏联仍然存在,并且保留了其在冷战时期的影响力,那么一个国家敢于公然、系统性地破坏八小时工作制的情况,其发生的可能性、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后果,会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这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苏联体制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惯性首先,我们要理解苏联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之一就是工人阶级的解放.............
  • 回答
    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在1917年那个秋天碾过俄国大地,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从一开始就不曾出现,那么20世纪的世界,必将是一幅截然不同、难以想象的图景。这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格局的简单改变,更会渗透到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缘政治的重塑:没有两极对峙,但有新的力量角逐没有了苏联,.............
  • 回答
    如果苏联制作了《红色警戒》,他们描绘西方阵营的视角,将会是一面扭曲却又充满力量的镜子,折射出他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恐惧。想象一下,在克里姆林宫的秘密实验室里,设计师们将他们眼中西方的一切特质,用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手法,注入到游戏之中。首先,意识形态的对立将是根深蒂固的。西方阵营不会被简单地称为“.............
  • 回答
    假设苏联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其应对新冠疫情的能力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苏联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历史经验,并结合我们对当前疫情控制的认知来进行推演。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联的解体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和遗留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存续的苏联”对疫情的反.............
  • 回答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并且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意外地登上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宝座,这无疑会彻底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走向。 首先,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难以想象的场景,毕竟苏联的领导层,尤其是最高领导人,通常是来自俄罗斯族或斯拉夫民族核心地带的精英。 .............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也极具争议的话题,因为“修正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价值判断的词汇,而且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定义也存在多种解读。但如果抛开这些纷争,我们姑且设想一个“未曾走上修正主义道路、坚持早期共产主义理想并延续至今”的苏联,来描绘一个可能的世界图景。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苏联的可能模样:首先,.............
  • 回答
    苏联的核武器研发进程,与其说是纯粹的技术竞赛,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如果将那个关键的“原子时代”的启动时间往后推迟几年,冷战那副严峻的棋局,无疑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会体现在 战略均势的认知和博弈上。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原子弹,彻底打破了美国对核.............
  • 回答
    如果苏联不输出革命,美国是否会选择抵制这个国家,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核心驱动力。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输出革命”这个关键因素,然后审视其他可能导致美国采取抵制措施的原因,并对比如果苏联并未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两者关系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输出革命.............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苏联占领北海道,这绝对是一个能让日本历史走向截然不同方向的假设。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绝不是一段平静的插曲,而是足以撼动整个东亚格局的巨大震动。我们先从背景上聊聊。二战末期,苏联确实对日本的领土虎视眈眈,甚至在战争即将结束时,派遣部队占领了南千岛群岛,也就是如今日本所称的北方四岛。如果这个势头再往前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苏联在其最强盛的时期,也就是大概是勃列日涅夫时代中后期,选择向美国开战,那对整个世界,特别是苏联自身,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改变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进程。不过,苏联是否还会解体,以及现在的世界格局如何,这涉及到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步步来分析。首先.............
  • 回答
    苏联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凭欧洲部分取胜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答案是“可能”,但绝非易事,并且需要一系列非常苛刻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而且,即使是“可能”,其代价和后果也可能与历史真实情况大相径庭。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假设“苏联的欧洲部分”的地理范围和含义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如果苏联在1981年向西方世界全面宣战,其结果必然是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并且在绝大多数合理推测下,苏联自身也将因此而覆灭。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关于“如果”的历史假设都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战争的走向会受到无数变量的影响,包括政治决策、军事技术、社会动员、国际反应等等。但我会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勾勒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直接触及了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核心考量和阿富汗国内的复杂现实。如果苏联选择全力援助而非军事干预,其结果如何,能否带来稳定和现代化,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苏联在1979年决定出兵的根本原因。当时,阿富汗人民民主党(PDPA)内部派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