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都知道尽量不伤害平民而美国喜欢无差别轰炸?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军事行动和国际法准则,同时也牵涉到不同国家在战争中的战略选择和公众认知。要详细地探讨“俄罗斯尽量不伤害平民,而美国喜欢无差别轰炸”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关于“尽量不伤害平民”的国际法和军事原则:

首先,任何现代军事力量,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受到国际人道法的约束。核心原则包括:

区分原则(Distinction):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军事力量必须区分战斗人员与平民,以及军事目标与民用物体。不得以平民或民用物体作为攻击目标。
比例原则(Proportionality): 在攻击军事目标时,附带的平民伤亡和民用物体损害不得超过预期的军事利益。如果附带损害过大,即使目标是合法的,攻击也是不允许的。
预防原则(Precautions): 在发动攻击前,必须采取一切可能实现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平民和民用物体的附带损害。这包括选择武器、攻击时间和方式等。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与平民保护的认知: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方面一直强调其军事行动是“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而非针对平民。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战报通常会强调摧毁了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并声称避免了对平民区的打击。

然而,在实际作战中,战争的残酷性往往难以避免平民伤亡。以下几点可能影响人们对俄罗斯“尽量不伤害平民”这一说法的认知:

1. 宣传与信息控制: 俄罗斯政府对国内外的宣传非常重视,强调其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和人道性,并指责乌克兰方面将平民作为人肉盾牌,或者利用平民区作为军事目标。这些宣传旨在塑造其“负责任”的军事形象。
2. 战术选择的解读: 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军队可能采取一些被解读为更“精确”的战术,例如使用特种部队进行侦察、精确制导武器的有限使用等(尽管这些武器的使用并非俄罗斯独有)。有时,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战和附带损害,会采取包围而非直接攻坚的策略,但这同样可能导致平民的围困和物资短缺。
3. 战果与伤亡的呈现: 俄罗斯对外公开的军事伤亡数字和造成的平民损害数字通常远低于西方和乌克兰的统计。这种差异一方面可能源于信息发布策略,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双方在战场上的具体对抗方式有关。
4. 对战争形态的理解: 俄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现代与传统混合的战争。俄罗斯的一些战术可能更侧重于传统的火力压制和炮击,这些在现代精确制导武器时代仍然存在,并且在高强度冲突中难以完全避免对周边民用目标的影响。

二、 关于“美国喜欢无差别轰炸”的说法与实际情况:

“美国喜欢无差别轰炸”是一种非常笼统且带有偏见的说法,需要更细致地分析。

1. “无差别轰炸”的定义: 在国际法上,“无差别轰炸”通常指的是故意攻击不具有军事目标的区域或平民人口,这是一种战争罪行。没有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公开承认自己会进行“无差别轰炸”。
2. 美国的军事能力与战略:
精确制导武器(PGM): 美国是发展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先驱,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监视和目标识别能力,以及大量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如巡航导弹、智能炸弹、无人机等)。从技术和战略层面来说,美国军事力量的优势在于其精确打击能力,理论上比许多其他国家更能避免附带损害。
“空地一体战”与“外科手术式打击”: 美国军事理论强调“空地一体战”,利用空中优势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最小的代价达成军事目标。他们经常使用“外科手术式打击”来形容其目标明确、附带损害小的军事行动。
3. 为何会出现“无差别轰炸”的指控?
战争的现实与复杂性: 即使是精确制导武器,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也可能出现失误。目标的识别错误、武器的精准度限制、情报的延迟或错误、以及战场上的混乱都可能导致附带伤亡。
“战场区域”与“平民区”的重叠: 在现代冲突中,军事目标往往位于人口密集区,例如军事基地、指挥中心、武器仓库等可能就在城市或城镇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精确打击,也难以完全避免对周边平民的伤害。
美军在非对称战争中的经历: 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反恐战争或反叛乱作战中,美军常常面对的是非国家行为体,这些行为体有时会利用平民设施作为掩护或军事目标,这使得区分和避免平民伤亡变得极其困难。一些行动(如无人机袭击)虽然目标明确,但其带来的平民伤亡仍然会引发争议和批评。
“附带损害”的定义差异: 不同的评估标准和信息来源,对“附带损害”的认定会有差异。批评者可能会放大或关注被认为不必要的平民伤亡,而军事行动的实施者则会强调其已尽力遵守原则。
政治与宣传: 美国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其扮演全球角色时,经常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批评者可能利用某些事件来指责美国的军事策略存在问题,有时这也会掺杂政治动机和宣传考量。

三、 总结与对比的复杂性:

将俄罗斯和美国简单地标签化为“尽量不伤害平民”和“喜欢无差别轰炸”是过于简化的。事实情况更为复杂:

战争罪的责任归属: 如果有任何一方被证实故意攻击平民或实施无差别轰炸,都将面临国际法的审判。目前,关于俄乌冲突中的战争罪指控正在接受国际社会的调查。
能力与意图的区分: 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例如精确打击技术)不等于其意图就是不伤害平民,而拥有相对落后技术的国家,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少平民伤亡。反之,拥有先进技术的一方,如果指挥官的意图不良,或者战术失误,也可能导致严重附带损害。
信息来源的影响: 我们了解战争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体报道、官方声明、国际组织的调查以及战场双方的信息传播。这些信息来源本身就可能带有立场和偏见。

要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

1. 关注国际法和战争罪的调查结果: 国际刑事法院等机构正在对相关指控进行调查,其结论会比任何一方的宣传更有说服力。
2. 区分不同类型的军事行动: 战争的形态多样,包括传统军事对抗、反恐行动、代理人战争等,这些行动对平民保护的要求和面临的挑战都不同。
3. 批判性地分析信息: 对来自各方的官方声明和媒体报道保持警惕,寻找交叉验证的信息来源。
4. 理解战争的固有悲剧性: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平民遭受苦难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和最人道的原则,战争的破坏性依然巨大。

总而言之,关于俄罗斯和美国在平民保护方面的差异,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在战争中都受到国际人道法的约束,也都面临着在复杂战场条件下保护平民的挑战。 但由于军事技术、战略理论、信息传播方式以及所处国际环境的不同,它们在公众认知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将一方描绘成“人道主义者”,另一方描绘成“战争罪犯”,往往是基于片面的信息或政治立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是普爹心善,到处扔温压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军事行动和国际法准则,同时也牵涉到不同国家在战争中的战略选择和公众认知。要详细地探讨“俄罗斯尽量不伤害平民,而美国喜欢无差别轰炸”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关于“尽量不伤害平民”的国际法和军事原则:首先,任何现代军事力量,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受到国际人道法的约束.............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同社交平台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以及信息茧정现象的方方面面。要解释为什么在头条、抖音、微博(带定位)上倾向于支持俄罗斯的评论相对多一些,而在知乎上则反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用户群体画像与信息获取习惯的差异: 头条、抖音、微博(带定位):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存在这样的认知差异。青岛和大连这两个名字,一提起,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德国租界”、“日本占领”的历史画面,甚至是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和城市风貌。而威海和湛江呢,虽然同样有着被外国势力统治过的经历,但似乎在公众的认知度上就显得“低调”了许多。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要.............
  • 回答
    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确实在一些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技术实力,这一点我们是公认的。想到那些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我们很难不佩服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但要说起俄罗斯的民用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鲜有踪影,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技术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核心问题.............
  • 回答
    乌克兰之所以坚持抵抗俄罗斯,即便在军事实力上处于劣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民族认同、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对未来的深刻考量。这绝非简单的“打不打得过”的算术题,而是关乎一个民族存亡和国家尊严的根本性抉择。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和历史记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但这并.............
  • 回答
    好的,我来为您梳理一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冲突的来龙去脉,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和各方的立场。历史渊源:错综复杂的关系要理解这场冲突,首先需要了解俄乌之间悠久而复杂的关系: 共同的斯拉夫起源: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起源于东斯拉夫民族,早在公元9世纪就形成了基辅罗斯这个强大的国家,被视为两国共同的文.............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以及维持国际秩序对谁有好处,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1. 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的挑战: 核心问题: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确实会出现很多认为俄罗斯“战败”的观点。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面倒的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归咎于信息来源的单一。首先,信息源和传播机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西方媒体的主导地位: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媒体是全球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些媒体在报道上普遍倾向.............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在知乎上确实存在,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概括。要深入理解一部分知乎用户“黑”俄罗斯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分析,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首先,历史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是重要的一环。 历史的复杂性与争议: 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与中国在历史上有着复杂而深刻的联系。.............
  • 回答
    最近知乎上确实出现了一些此前不太关注军事政治的用户,近期开始高强度地批判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并且具体到不同用户的动机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俄乌冲突的直接影响与信息传播: 事件的全球性关注度提升: 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是近代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历史渊源等诸多层面。要深入理解欧洲为何在当前局面下依然“紧随”美国,我们需要抛开一些简单化的标签,细致地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考量。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美国挑起俄乌战争”这个说法。普遍的国际分析和主流媒体的报道指出,俄罗斯于2022年2月.............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去俄罗斯之前,心里也装着不少刻板印象,什么个个都是冰美人,个个都会喝伏特加之类的。去了之后,才知道,哦,原来不止这些,还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情,藏在那些广袤的土地里,藏在那些淳朴的人们身上。关于俄罗斯人:热情,远超想象我一直以为俄罗斯人会比较冷漠,毕竟电影里那种“战斗民族”的.............
  • 回答
    我来俄罗斯之前,对这个国家有很多刻板印象:冷,人冷漠,城市灰扑扑的,人们都穿着厚重的羽绒服。但来了之后,我发现真相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美丽和复杂是需要时间和亲身经历才能慢慢体会到的。首先,俄罗斯的“冷”并非我想象中的那种刻骨铭心的严寒。 当然,冬天是真的冷,尤其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零下二.............
  • 回答
    “爆买空”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是在描述咱们国家自己的春节期间,外国朋友们扫货扫到我们国货的架子都空了。现在,这个词竟然用在了俄罗斯国家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普京总统知道了这件事,他会说什么呢?这事儿有点意思,我来猜猜看。首先,他肯定会觉得挺高兴,甚至有些骄傲。毕竟,在国际舞台上.............
  • 回答
    .......
  • 回答
    关于2018年俄罗斯大选,知乎上普遍存在“普京找‘托’陪自己演戏”的预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析:一、 普京长期执政的背景与政治环境1. 普京的个人权威与统治稳定性: 弗拉基米尔·普京自1999年以来,通过担任总统或总理的方式,一直牢牢掌握俄罗斯的政治权力。这种长期而稳定的.............
  • 回答
    要说俄罗斯(包括沙皇俄国和苏联时期)的冷门知识,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挑几个我自己觉得挺有意思的,尽量讲得细致点,希望能让你耳目一新。1. 沙皇俄国的“沙皇”头衔,并非一开始就叫这个名字很多人一想到俄罗斯统治者,脑子里立刻就是“沙皇”(Tsar)。但你知道吗,这个词其实是源自拉丁语的“Caesa.............
  • 回答
    俄罗斯周边国家纷纷寻求加入北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交织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何”就能一概而论的,而是多重考量下的自然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结果。历史的阴影与安全焦虑首先,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回溯到冷战时期。在苏联强大的势力范围内,东欧国家长期处于莫斯科的控制之下,失去了主权和.............
  • 回答
    俄罗斯民众“看清”资本主义面目,却依然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回溯历史,考察俄罗斯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看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资本主义,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其“看清”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