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民众都看清了资本主义的面目,那为什么俄罗斯现在还是资本主义?

回答
俄罗斯民众“看清”资本主义面目,却依然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回溯历史,考察俄罗斯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逻辑。

首先,我们得承认“看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资本主义,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其“看清”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

历史的遗产:告别苏维埃,拥抱“市场”

苏联解体,对于许多俄罗斯人来说,是历史性的转折,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苏维埃时代,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国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就业、住房、教育和医疗。然而,这种制度也伴随着效率低下、创新受阻、信息不畅以及个人自由受限等弊端。

当苏联这个庞大的计划经济体系轰然倒塌时,俄罗斯社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真空。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尤其是其市场经济的活力和消费主义的吸引力,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替代方案。许多人,特别是经历过物资匮乏和对旧体制不满的普通民众,对资本主义所承诺的“自由市场”、“商品丰富”、“个人致富”抱有极大的期待。他们“看清”的,是苏维埃计划经济的“面目”——那些低效、僵化、压抑人性的方面。

然而,随之而来的“休克疗法”以及随后的私有化进程,却让这种期待付诸东流。

“野蛮生长”的俄罗斯资本主义

俄罗斯在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极为特殊且痛苦的道路。这并非是西方那种渐进式、制度化的发展,而是经历了“野蛮生长”。

大规模私有化与寡头经济: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国有资产被迅速私有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法律的缺失以及腐败的蔓延,大量的国有资产被少数人以极低的代价攫取,形成了强大的寡头阶层。这些寡头凭借对资源的垄断和与政治的紧密联系,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伴随着少数人的暴富,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境遇却迅速恶化。通货膨胀、失业率飙升、社会保障体系崩溃,许多人失去了曾经稳定的生活。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公平感,是许多俄罗斯人对资本主义“负面面目”的深刻认知。他们“看清”了,资本主义在俄罗斯的实践,是如何将社会财富导向少数特权阶层的。
腐败与黑社会的影响: 在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过程中,腐败问题极其严重。官僚体系与寡头相互勾结,寻租行为普遍存在。同时,在经济秩序混乱的时期,黑社会组织也趁机渗透到经济活动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和不稳定。

“看清”背后的复杂情感:失落、怀旧与现实选择

那么,为什么即使“看清”了这些负面面目,俄罗斯仍然在资本主义的轨道上?

1. 现实的困境与“别无选择”: 苏联体制的彻底垮塌,意味着回不去了。在短时间内,没有出现能够迅速替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模式。在国际社会普遍推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俄罗斯也难以完全孤立。面对国内经济的混乱,选择继续“拥抱”资本主义,哪怕它不完美,似乎是当时唯一的现实选择。
2. 对“秩序”的渴望: 90年代的混乱,让许多俄罗斯人怀念起苏联时代的“秩序感”和“安全感”。这种怀念,并非是对苏联意识形态的全面回归,而是对曾经稳定的生活和可预测性的渴望。然而,这种对秩序的渴望,也为后来强有力国家权力(包括以普京为代表的政治领导人)的出现奠定了社会基础。
3. 资本主义的多重面孔: 俄罗斯民众“看清”的,更多是俄罗斯式资本主义的“丑陋面”。但资本主义本身,也包含着效率、创新、消费便利等“吸引人”的一面。例如,商品种类增多,人们可以购买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种便利性和选择性,是许多人难以完全割舍的。
4. 政治主导下的经济转型: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由政治权力主导的。虽然普通民众对改革的某些方面有看法,但他们在最终的经济模式选择上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政治领导人(如普京)的上台,很大程度上也承诺了恢复国家秩序和经济稳定,而这需要在既有的经济框架(即市场经济)内进行调整,而非推翻整个体系。
5. “国家资本主义”的演变: 随着普京政府对寡头的逐步整肃和国有企业的重新强化,俄罗斯的资本主义逐渐呈现出“国家资本主义”的色彩。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一些战略性产业被重新收归国有或受到国家更强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早期寡头横行的局面,但也可能导致效率的降低和寻租的新形式。

总结来说,俄罗斯民众“看清”了资本主义在俄罗斯实践中的许多阴暗面,比如贫富差距、腐败、寡头特权等。然而,他们依然身处资本主义体系,主要原因在于:

苏联解体后的现实困境,缺乏可行的替代方案。
对90年代混乱局面的厌倦,以及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望。
资本主义本身包含的吸引力(如商品丰富、选择多样)。
经济转型是由政治权力主导,民众的“看清”未能转化为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也在不断演变,逐渐趋向于“国家资本主义”。

因此,俄罗斯民众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是复杂的,是失望与妥协、怀念与现实并存的。他们“看清”了不完美的真相,但又难以完全脱离这个由历史进程和现实因素塑造的经济轨道。这并非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弊端,而是因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他们别无选择,或者说,更倾向于在现有框架内寻求改变和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21-1922年大吃饱上天堂500万、1932-1933年大吃饱上天堂700万、1946-1947年大吃饱上天堂150万、古拉格1930-1960上天堂160万,强制民族迁徙上天堂120万人。1937-1938年大清洗上天堂68万人,外加长期短缺经济,外加卢比扬卡特务监控,外加各种言论罪各种蚊子雨(参见《苏联检察院对5810例反苏维埃鼓动宣传活动案件的司法复查(1953—1991)(套装上下册)》)。

问问题的,如果你是个正常的人,你觉得那个制度更接近天堂,那个制度更接近地狱?

user avatar

按照左派说法,人民都会忽悠瘸了,是人民不行

user avatar

资本主义制度从文化上来说最好和最丑恶的地方是什么呢?

最好的就是他将封建主义的一些宗教狂热和皇权信仰给变成了冷冰冰的金钱关系

最坏的就是这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异化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由于制度局限性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俄罗斯现在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呢?

因为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消灭的压根就不是社会主义,消灭的是一种宗教狂热和皇权信仰

1991年,社会主义的希望在很多地方,在中国,在古巴,在朝鲜,在越南,偏偏不在苏联

前面四个国家无不是带着一身意识形态圣光,其中后三个国家自给自足,前面一个国家歌舞升平(至少接近歌舞升平)

苏联这部机器在当时身上已经没有半点红色意识形态的圣光,唯有档员们的宗教狂热和对领袖的皇权信仰吊着性命,日暮西山,来日无多了

而哪怕是作为封建制度般的文化苏联也混得特别差,一个地区的封建制度毁灭通常情况下总会有一群甚至是一大群忠心耿耿的前朝老臣追随到底

苏联倒台的那一刻,只有几个愤然的老将军能赴国难

哪怕是一条赖皮狗,哀叫着死在街头时也会有同伴嚎叫几声,而这么大一个战争机器却只能摇摇欲坠的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坟墓。他抛弃了曾经忠于他的人民,随后被那些脑满肠肥的权贵抛弃,留给他的只有唾骂和对曾经丰功伟绩的怀念

说到这里,哪怕是我这样的人都不由得为苏联感到难过

但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来了:苏联倒下时没有几个俄罗斯人怀念他,反而欢庆鼓舞的去迎接资本主义,现在在地球的另一头,倒蹦出了一个又一个黄俄孝子,苏联遗民为他不厌其烦的洗白……

要我说:这些旧苏联时代留下来的渣滓,还是赶紧和他们的主子一起进坟墓殉国了好


小人十字军骑士,三流写手,二流答主,一流手游玩家。精神条顿骑士团。拳打苏孝子,脚踏美公知。言辞毒辣伤人,有时也爱开点小玩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民众“看清”资本主义面目,却依然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矛盾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回溯历史,考察俄罗斯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看清”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资本主义,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其“看清”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
  • 回答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日常感知中,留下了复杂而多层次的印记。这并非一个简单“赞扬”或“批评”就能概括的现象,而是夹杂着经济利益、历史记忆、地缘政治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经济上的“救世主”与“潜在竞争者”: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感受,无疑来.............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为,在乌克兰民众心中激起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这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观点。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乌克兰人,无论他们的年龄、地域、还是政治倾向,都将俄罗斯此次的军事行动视为一场赤裸裸的侵略,一场对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生存权利的粗暴践踏。想象一下,一个平静的早晨,本应是你熟悉的.............
  • 回答
    在俄罗斯驻外使馆前堆放物资,以此来表达对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抗议,这是一种相当直观也充满象征意义的民间行动。首先,我们可以从行动的象征意义上解读。在使馆前堆放物资,尤其是那些象征着生活必需品,比如毯子、食物、药品、衣物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在提醒人们,乌克兰人民正遭受着战火的蹂躏,生活资源匮乏,急需外界的.............
  • 回答
    梅利托波尔民众抗议俄军占领的事件,以及俄军在现场朝天开枪恐吓示威者的行为,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冲突中一个令人不安且值得深入关注的侧面。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审视:一、 梅利托波尔的背景及其在冲突中的位置:梅利托波尔是扎波罗热州一个重要的城市,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在俄乌冲突初期,梅利托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俄罗斯政治、社会心理以及历史记忆的复杂交织。要理解为什么怀念苏联公有制的俄罗斯民众比例不低,但“俄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却难以赢得总统大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怀念苏联”的复杂性与现实政治的脱节首先,我们需要区分“怀念苏联”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俄罗.............
  • 回答
    苏联时期,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民众普遍存在反苏/反俄情绪,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国家各自的背景以及它们与苏联关系的演变。历史的阴影:长久被支配的记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俄罗斯最新民调显示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毕竟,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民调数据往往需要打个问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是不是真如数字显示的那么“欣欣向荣”。首先,要分析这个民调的可靠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调查机构是谁?做民调的机构有很多,不同机.............
  • 回答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众多品牌和企业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确实为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俄罗斯民众是否会选择中国产的替代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市场空白的出现: 消费品领域: 许多西方和日本、韩国的汽车品牌、家电品牌、服饰品牌、电子产品品牌等都暂停了在俄罗斯的销.............
  • 回答
    乌克兰东部密集交火和大量民众涌入俄罗斯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发展的情况,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和深远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关注:一、 交火的规模、性质与原因: “密集交火”的含义: 这表明冲突烈度显著升级。需要关注的是交火的地点、持续时间、使用的武器类型(例如是轻武器还是重.............
  • 回答
    在俄罗斯,谈论斯大林和列宁谁在民众中更受爱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无法简单地用“更”来衡量,因为人们对他们的感情和评价是多元的,并且随着时间、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这两位领导人都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印记,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理念,也引发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令人担忧,而且情况如果真的发展到那一步,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既然你问得这么详细,咱们就一点点地捋一捋,希望能帮你想得更清楚些。首先,得明白,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信息获取会变得非常困难,也可能充斥着各种宣传和不实消息。所以,保持独立思考,并尽可能获取多方信息是第一位的。不要轻易.............
  • 回答
    自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的城市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地区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当地民众的生活也因此被深刻地改变。战争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以下将尝试详细描绘当前乌克兰城市和民众的生活状况。城市面貌与破坏程度:战争给乌克兰的城市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具体情况因地理位置、战事.............
  • 回答
    乌克兰东部地区自2014年以来的冲突,尤其是乌军对讲俄语平民的轰炸事件,反映了多重复杂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民族认同、人道主义危机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冲突的起因与背景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与顿巴斯战争 2014年,乌克兰政府在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
  • 回答
    俄罗斯的民族划分里,确实有被称为“华俄”或“中国血统的俄罗斯人”,但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华裔”概念略有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俄罗斯的民族构成是极其多样的,历史上就有许多民族迁徙、融合,所以“血统”这个概念在俄罗斯的语境下,并不像在一些单一民族国家那样泾渭分明。华裔在俄罗斯的出现,主.............
  • 回答
    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两个民族的形成与分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夹杂着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等多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再到基辅罗斯这个共同的摇篮,以及之后各自独立发展的轨迹。一、 共同的起点:古东斯拉夫人与基辅罗斯的荣光在遥远的过去,居住在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部落逐渐汇.............
  • 回答
    “战斗民族”这个称谓并非官方定义,而是一种民间普遍流传的标签,尤其在中文语境下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俄罗斯人民坚韧不拔、勇敢无畏、极富战斗精神的特质。这个标签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地理、文化、军事以及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为什么说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一、 .............
  • 回答
    苏联,这个曾经庞大而强大的国家,其解体留给俄罗斯民族的伤痕至今仍在隐隐作痛。要详细地讲述这份伤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去感受那个时代留下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印记。经济上的巨大冲击,社会结构的剧烈动荡:最直观的伤痛,无疑是经济上的断崖式下跌。苏联时期实行的计划经济,虽然在早期为国家积累了初步的工业基础,.............
  • 回答
    2014 年 3 月,当克里米亚半岛局势骤然升温,所谓的“俄罗斯民间自卫组织”悄然出现,迅速控制了关键战略地点,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厘清这支“自卫组织”的真实面目,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运作方式。“民间自卫组织”的伪装与俄军的渗透官方语境中,这些涌入克里米亚的武装人员被描述.............
  • 回答
    俄罗斯国内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和相关抗议活动的出现,反映了国内社会在战争长期化、经济压力加剧和国际舆论压力下的复杂心理状态。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现象: 一、反战抗议的背景与原因1. 经济压力与民生困境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能源出口受限(西方国家制裁)、粮食出口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