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来,多图预警,部分图片较为重口
在youtube上看的一个视频....顿时感觉俄罗斯那嘎哒的真心是战斗民族...
西乌克兰的极端势力在东乌克兰杀了很多俄罗斯族人...占领了一个小地方的政府大楼。 一群手无寸铁的平民直接上去喊“滚回去” 之类的口号。
那些荷枪实弹的武装份子让那些平民都闪开,可是没人听..
(那个人喊平民都回家,可是他喊的时候正在刷拉一下把枪给上膛了,大家可以看到他一只手是虚影 那是因为上膛的特写)
见到武装分子上膛...人群反而贴上去了...还大喊“你们TMD准备要开枪射谁?”
紧接着武装分子直接开始朝人群点射,这个穿白衬衫的人直接中枪倒地的特写
枪响了好几声之后,传来了几个女性的尖叫,可是靠前排的人直接上去跟武装分子推搡了起来...比刚才靠的更前了...
武装分子直接被愤怒的暴民推搡到了门口,再次开枪射击,有人在距离枪口不足一米的地方被扫射放到, 后面的人没有一个后退的! 没有一个!
倒下了四五个,却又有百十个平民冲了上去...最后反而是全副武装的武装分子被撵回了大楼 锁上了门...
那个视频有四十多分钟,有很多类似的场面....
视频连接: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FmYoRoBCKlE需要翻墙
平民敢在武装人员杀人的过程中走到武装人员面前大骂的......全世界能有几个???...
转自:微在趣闻社
原作者:喵-汤圆小姐
原文链接:
战斗民族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和我们一样战斗民族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和我们一样。
他们也喜欢干净,不管是淋浴,
还是泡澡,
尤其是泡澡,
尤其是泡个热水澡。
他们也喜欢日本动漫,时不时 cosplay。
他们也热爱运动,plank 什么的。
他们也喜欢原木家居,只不过有时需要自己动手。
他们也需要思考人生,或者熊生。
他们也喜欢喝酒,只不过量大点儿。
他们也庆祝结婚纪念日,别样的浪漫。
他们也喜欢阳光和海滩,不管是人还是军舰。
他们也有自己的信仰。
他们也有童话里的圣诞老人。
他们喜欢动物,
也时不时有小动物会到车上来取暖。
他们有时也会为停车位烦恼。
他们和我们,真的没啥不同。
可以看看俄罗斯代表发言,一个字,就是刚。
(;´༎ຶД༎ຶ`)给跪了
他只是去看日出
(只是抖机灵啦~)
这张照片简直就是中西文化大融合的标杆…
这是我春节在香格里拉遇到的俄罗斯妹子。恩,就是这个看起来很柔弱的妹纸,相当彪悍。
当时我徒步虎跳峡高路,路上捡到这个妹纸,挺漂亮的,后来才知道,已经35了…汗
就这么说吧,她身上穿的,就差不多是她的一半装备了。就这么一件羽绒服,一双破运动鞋(真的是破,有个小脚趾快出来了),然后挎一个单肩包(我不知道她那包里还有啥,但从大小来看,也就是一身换洗衣服了),手拿一个单反。就这么跟着全副武装的我们走下来了。这是彪悍之一。
彪悍之二,她是一个人来的中国,不懂中文,英语只会一个个单词往外蹦,单词和单词之间还要转着眼珠子想好久,大概就是白手起家自学半年英语的水平,就这么到中国来玩了,她就这么来玩了!
她说她攒了两年的钱,本来打算到中国好好玩一圈的,结果碰上卢布大贬值……可怜本来凑合的旅费一下子成了乞丐游,确实挺不容易的。
话说后来我回了北京之后还遇到她,她找不到便宜的饭馆吃饭在微信上求助我,正好离我家不远,带她去路边小馆子吃了碗蛋炒饭……
………………
评论里你们就洗洗睡吧,别操心那么多了。一辈子在路上要碰到多少人,没那么多想法。
另,图中小帅哥非本人,也是路上偶遇,表被误导了…
在俄罗斯生活了半年,对俄罗斯的态度大大改观。我想为俄罗斯说两句。
在国内各种新闻媒体大肆宣扬俄罗斯“战斗民族”种种“战斗行径”,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森森的阴影,觉得俄罗斯人都是暴躁,易怒,胆大的。可经过这半年的生活,我的耳闻目睹使我对这个民族的态度改变了。我们都喜欢给事物贴标签,“战斗民族”不过是国内媒体给俄罗斯贴的一个标签。标签没错,可问题在于我们要怎样理解这个标签。
在传统意识中,俄罗斯人给我们留下了爱酗酒,好战,酷爱极限运动等印象,而我们也就顺势把这个民族的性格定义为强势,残暴,爱挑事。
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在商场购物时导购员向你亲切问好并递上醉人的微笑;进出门时大家都会无意识地扶住门以便后面的人进出,甚至会当你离老远还扶住门站在原地等你;当没有注意到擦肩而过的人的时候,一句“你好”就已经传到了耳朵里。我慢慢体会到,学校老师讲述的,国内媒体宣扬的只是他们眼中有点“妖魔化”了的“战斗民族”。
最令我震撼的是这样一件事。一日我和同伴搭乘地铁回家,忽然听见“bang”一声人倒地的声音,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个男人倒在了地上。渐渐地,整个车厢里的眼光都被汇集了在他的身上。当时我们离他很远,就远远的望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我看到好几个人起身挪了过去,询问那男人的情况,在那男人的四周围成了一个小圈,还有的人递水。看到这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帮助弱者,当时我被震撼了,因为反观我们国家,当“扶不扶”还是一个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时,我只能说,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另一面,那就是友好,乐于助人,人口素质高。我想,下次我们提到“战斗民族”的时候,不要在把它理解的较为偏激了,其实,战斗民族是天生骄傲的,勇于探索的,不易向困难屈服的。
见大家都这么喜欢,我就多说点。
军用运输机上面没有几个乘客,所以他们的飞机也不会靠廊桥机位。
但就像墨菲定律一样,能出现的SB是一定会出现的。(民航领域特别强调这个定律)
那是现场运行指挥还没成立的特殊年代,飞机停哪个机位都是由塔台指挥的。
一个SB导航把一架IL-76指挥停在了一号廊桥左手边的一个机位上了。
停下当然是没问题了,但问题是那个机位不是给IL-76这个尺寸的机位规划的。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号廊桥空出来不停飞机就行了呗。
接下来的问题就致命了,由于那个机位既不是自滑机位。(意思就是飞机前面就是隔离网,想走必须用拖车推出机位)
白塔机场TMD是个民用小机场,怎么可能有IL-76的拖把。(拖把是连接飞机和拖车的一只金属杆)
正当所有人都感觉束手无策时,粗狂的老毛子又粗线了。
他们把机务人员支到一边去,然后开动右边的两台发动机,直接一个挑头。然后欢乐地飞走了。
别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因为IL-76的翼展比那个机位上经常停放的737、A320这一级别的客机,生生长了将近20米。一个不巧很有可能把旁边的一号廊桥直接干下来。
这绝对不是段子。
===================
说点我见过的吧。
每年珠海航展,俄罗斯都会派他们的勇士飞行表演队到珠海进行表演。但Su-27 2500km的航程,不够从俄罗斯东部直飞珠海的。所以每次他们都会经停呼和浩特白塔机场。
机队的配置是这样的,有不到十架表演飞机,还有一架负责运送保障设备和作为指挥机,与塔台联系的IL-76。
故事就发生在这架IL-76身上。
有一次,航展结束的回程,这架IL-76遇上了鸟击(就是撞上鸟了)。机翼前缘破了一个不大,但足够停场的洞(换成民航飞机肯定不让飞走)。
民用机场,哪里有人会修这玩意。一没授权,二没材料的。大家都觉得,这货肯定走不了了,不是让国内空军派人来修,就是从俄罗斯派人过来修。(因为留着洞肯定不能上天,上去的时候碗大,下来的时候没准就缸大了)
这时候,战斗民族登场了。老毛子去机场外面买了块白铁皮,用钉子钉上,当天就飞走了。
最新更新
20190227
印度巴基斯坦已经出现了事实战争状态
相关空域已经净空。然后…
“乘客们您好,我们已经到达印度-巴基斯坦空域,目前此空域处于战争状态,请乘客们向窗外看,有精彩的空中狗斗表演。”
一首《红军最强大》送给所有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4268180037431296
————
————————————————
更新于2018年5月15日
川航拉萨航线遭遇罕见玻璃掉落
飞行员硬是开回来迫降
其中惊险真是………
川航不愧是……
说个前几天的小事…
前两天刮台风,
在这连行李都卸不了的天气,在大家面对取消通知唉声叹气的时候,
俄航顶着强风,在浦东强行降落了。
机场值班同志说:
机组人员已经春风满面出关了,留下一飞机旅客对着空转盘发呆。
更绝的是,下午13:20,这趟飞机又起飞了,他们竟然没有取消!!!
抗着强台风,在将近10级的大风中再次起飞,回莫斯科了!
整个浦东机场,只有真·战斗民族之俄航还在起降航班!
--------------------------------------------------------------------------------------
评论区补充:
欢迎乘坐俄航飞机,
目前已经达成【火山喷发面不改色】【躲避导弹谈笑风生】【北极圈手动起飞】【北京暴雪图样】【上海台风图森破】等专精成就
俄航一般晚一个小时飞提前半个小时到,准点飞提前一个半小时到都是常态。
有空真的去坐坐俄航,感受下滑行不过3公里强拉起飞和快到机场从6000米一个猛子扎下来降落的快感。。。
一般起飞就是感觉引擎刚开始轰鸣,国内路数应该是先滑一下引擎声音大了再拉起来,
俄航一般就象征性滑了一下一把就起来了,为了表达对飞行员精湛技巧的崇拜,后脑勺要向椅子狠狠磕一下;
降落的时候一定是从6000米一个猛子以失速的姿势和六十度角超级俯冲下来,这个时候你会想起好多生命中美好的回忆,比如爸爸妈妈,比如初恋的青葱岁月……
当你感叹买了保险生无可恋的时候一个轻拉触地,浑身血液归位,然后开始嚎啕大哭感谢伏特加的质量和飞行员的不杀之恩……
小李子在艾伦秀上大谈自己死里逃生的一次经历!心疼小李!!
小李子的美妙的俄航经历
更新:
推荐大家看俄罗斯电影《火海凌云》
【俄航牛逼经历记录帖】
1.有雾霾?飞八圈!
战斗民族威武 俄罗斯航班死磕北京雾霾
2.还有雾霾?没事我扛得住!
北京因雾霾航班大面积取消 俄航又准点到达
3.2016年12月20日的雾霾?
恩,没问题!
----------------------------------------------------------
嗯哼,习惯了就有一种愉悦感在其中。
国内的童鞋可以坐川航练练胆儿~
俄罗斯天气预报美女说:“天气非常合适空袭Xu利亚……”
当时看到这新闻我是相当震惊
因为西方比文艺,比情怀打死也比不过,就开始谋划着把我国人都渲染成大老粗
汉化了的波兰球一张
毛子用肉体测试几层普通衣服可以防弹,这得是喝了多少伏特加能干出的事儿啊?
https://www.zhihu.com/video/1087014455870746624更新一波
传说级武器
日常
图片出处见水印,侵删
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有一次去海边烧烤。
海滩上人蛮多,我们在找空位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欢呼声。循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是几个毛子,把一辆越野直接开进海里。
眼看要沉了,他们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跳了车,在海里摆出了胜利者的姿态,比观众还开心(´-ι_-`)
经常遇到睡在雪里的醉汉,警察也不管。
有长着络腮胡的老奶奶(´-ι_-`)
天气稍微热起来,河边海边全是晒太阳的比基尼美女,以及裸女。
冬天会有很多光腿穿浅口鞋的姑娘(´-ι_-`)
在学校宿舍群p,开着门。
老太太都是洪水猛兽,力气大到感觉能徒手撕鬼子。有一次坐ikea的免费巴士,竟被一个老太太推的差点飞起来(´-ι_-`)
女生打起架来也像专业拳击手一样,并不是扇巴掌和乱挠。
第一次坐俄航,飞机降落后乘客齐刷刷的鼓掌,感觉毛子还挺懂感恩的。后来室友告诉我,鼓掌是因为感谢不杀之恩(安全着陆)。
还是第一次坐俄航的事。国内的飞机在起飞时,都是升一点高度缓一下,让乘客适应适应再升。俄航并不是这样,他们都是直上云霄,当时觉得耳朵里面好痛╭(°A°`)╮下飞机一擤鼻涕全是血。从那开始天气冷的时候必须护着耳朵,不然耳朵里像被人拿针刺似的
(´-ι_-`)
有一次坐火车去乡下玩真人CS,回程的时候要坐末班车。火车况且况且的声音越来越近,突然从对面冲过来几个小年轻(有男有女),直接穿过铁道爬上一人高的站台。全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并不是╭(°A°`)╮擦咧快点拉老子上去!吓死宝宝了!
其实我并不想承认,我第一次喝酒就喝了六瓶啤酒没醉,我可以徒手掰开苹果,初中的时候和男同学打架把他的牛仔裤撕裂这些事
(´-ι_-`)
以上。
====被我徒手掰开的分割线====
【11.15更新】
这两天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很多人赞这个答案,正好想起来俄罗斯有一句俗话翻译成汉语是这样:
给我我就要,打我我就跑。
连人生哲理都这么简单粗暴,除了战斗民族也没谁了。
而且这句话我家长辈经常说啊2333,所以家里人从来都是客套超不过三秒。
“哎呀人来就行了还带什么水果啊。”
“哪儿能空手上门做客的。”
“安妮,去把水果洗了。”
“哎呀我们安妮都长这么大了,都十年没见了吧,给你压岁钱。”
“谢谢阿姨!”
再加一个普大大的发言:
关于学习:
俄罗斯大妈听说过吧?对,就是那种一个人顶两个中国老爷们的。搬个树那真是分分钟的事啊,而我在旁边捡树枝•﹏•
战斗种族的生活非常有品味。当时是在贝加尔湖畔,俄罗斯同学说,我们煮茶吧。
然后
然后
然后
然后我就看着他们把一个堪比我家洗澡木桶的铁桶拿出来了,直接把湖水灌进去,然后倒进入一盒茶包•﹏•
一盒啊,煮出来的那叫茶嘛?!
然后旁边一个俄罗斯妹子问我,你不喜欢喝这种茶嘛?那要不要喝奶茶?
(๑ •̀ㅂ•́๑) ✧要!当然要了!
天真的我以为是这样的——
再或者这样的——
然而,我还是图样图森破了( ̄(エ) ̄)ゞ
她只是从身后拿出了一盒纯牛奶,倒在了那杯姑且叫做茶的茶里。
(๑ŐдŐ)||||||为什么和想象中不一样啊
然而,那天我还是盛情难却地喝了十杯(只是约数,或许更多)T^T
—————————————————
冬天羽绒服里就是短袖,但凡一疯一闹一出汗就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室外脱外套(ฅ>ω<*ฅ)
—————————————————
刚刚看评论里提到了心理阴影,让我想起了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๐•̆ ·̭ •̆๐)
去了一次游乐场——
可能此生再也不会想去俄罗斯的小型游乐场玩耍了。
海盗船只在肚子前设了一根很细的小铁杆。
(´இ皿இ`)?!
——大叔,唉唉唉,什么情况,这就完事了?
——是啊,开始了!
——卧槽……【后面的话就隐没在风里了……】
多次90度,当我以为自己就要成为脸先着地的林妹妹后,终于完事了……(ಥ_ಥ)
到现在,我都没有回忆起自己是怎么下来的。
噩梦啊噩梦……
—————————————————
伏特加大家耳熟能详。然而我要说的是——
其实俄罗斯人酒量并不好。
其实俄罗斯人酒量并不好。
其实俄罗斯人酒量并不好。
嗯,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但是不要和他们比喝伏特加,来来来,试试我们中国的粮食酒……
卧槽,兄弟你能不能用我特意带给你的小盅而不是用饮水的一次性塑料杯……
啊,你不要误会,我不是说杯子大小的问题,我是想说——
你!
能!
不!
能!
别!
一!
口!
喝!
完!
喂喂喂——好吧,傻毛子,希望你们有个好梦。
这是我在俄罗斯开中国饭店的师父给我讲的。
“ 在美国,你喝伏特加.
但是在苏维埃俄国…伏特加喝你.”
—Yakov Smirnoff, 喜剧大师
俄罗斯人作为一个物种从我们的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智利海鲈鱼(Chilean sea bass)还快. 俄国人的死亡率只有非洲那些艾滋病广为流行的国家可以比拟, 他们却没有第三世界那种出生率来补足缺口, 结果就是俄国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人口降低到了不足一亿四千三百万,从苏联解体算起的话,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七. 最近的一份世界银行报告称,俄国的男人过着 “短暂而残酷的人生.” 他们的预期寿命从68岁掉到了仅仅58岁, 这意味着他们比西方的男人至少要少活15年.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的话,到2050年,俄罗斯的人口就要降低到一亿一下了。
这主要要归功于酒. 酗酒是俄罗斯人走向灭绝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十年间,俄罗斯的七百万起死亡案例中,百分之三十四都是因为酒的缘故。
酒怎么会杀人呢? 部分来说,只要让俄国人喝得足够醉,他们就会自己把杀人见血的脏活干了。 俄罗斯的谋杀率高居世界前列, 与牙买加不分伯仲. 百分之八十三的凶手,以及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被害人,在命案发生时,都处于烂醉如泥的状态. 一起典型的醉酒谋杀案大概是这个样子: 两位中年老友见了面, 一起去了甲的家里, 在一场持续两天的饮酒作乐中,灌下去了四到五瓶廉价的伏特加. 甲烂醉不省人事; 乙喝得步履蹒跚,酒后性乱强奸后掐死了甲的萝莉女儿, 偷走了甲的微波炉, 然后点燃了甲的家来掩盖罪行,结果在点火的时候醉倒了, 最后和甲一起被烟雾呛死. (你们可别不信, 这事就发生在我的前女友的邻居身上.)
排在这后面的就是老朋友酒精中毒了. 去年,有四万名俄国人死于酒精中毒. 而在美国,虽然有俄罗斯两倍的人口,一年却只有少数几百人因酒精中毒而死。
但是这还不算完,俄国人非常热爱极其反传统的酒品. 通过不断的尝试 (以及大量致盲甚至致死的结果), 他们发明了一些当代历史上最给力, 能让人爽得胸毛也立起来的鸡尾酒。 这些酒品大部分都是在1980年代晚期米哈伊尔 戈尔巴乔夫那次不成功的禁酒运动中发展完善的. 他严厉限制酒类生产,试图让整个国家清醒过来, 结果马上就造成了俄国男性预期寿命的增长—然后马上是社会反弹,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之后,俄国可爱的国民吉祥物,伏特加,又回来了。
但是即使是在伏特加极大丰富的今天, 俄罗斯人也没有忘了他们钟爱的土制烈酒, 那四万名中毒而死的人就证明了这一切. 下面就教你如何制作六款最恐怖的俄国酒品.
古龙水
974年, 勃列日涅夫 提出要兴建 BAM—一条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的铁路, 就在西伯利亚铁路的北边. 该工程计划要在本星球最严酷的环境下兴建两千英里的轨道, 本地夏天气温32度,而冬天能冷到零下五十六度.
显然,在这种地方离了酒可不成。鉴于伏特加在西伯利亚的深山老林里可不好找,铁路工人们发明了一种替代品。
他们找来一瓶劣质苏俄古龙水, 通常是Shipr牌的, 把它倒在一根铁质的长撬棍上 (用于在铺轨之前挖开冰冻的苔原的) 再收集在下面的玻璃杯里. 他们认为这样古龙水里“不纯”的成分—让一个男人闻起来像个吊丝的成分—就会冻在撬棍上, 而酒精却会流进杯子里. 他们就这样把古龙水喝了个底朝天!
发胶
小资产阶级猪猡们可不是唯一为了头发的虚荣而伤脑筋的阶级。 苏维埃人有他们自己的著名发胶品牌,叫做 Laq Prelest, 这是 “魅力漆”的意思
如果你曾经见过典型的中年苏俄女人, 见过她们头上僵硬的一堆堆的头发的话, 你就会明白Laq Prelest 毫无疑问是种工业垃圾.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东西引起了她们的苏俄丈夫的兴趣. 任何闻起来含酒精的东西都得试试. 把发胶变成能喝的酒的过程很简单. 他们拿来一罐发胶, 喷进一杯水里, 搅匀, 把发胶稀释到刚刚好毒不死人的程度. 然后一口闷。
会飞的餐馆
因为戈尔巴乔夫禁酒的政策, 米格喷气式战斗机, 苏维埃空军的骄傲, 赢得了 “会飞的餐馆”的美名。 不是因为飞机上管饭, 而是因为你可以把含酒精的防冻液从飞机里吸出来.
据33岁的Dima说, 他在西伯利亚当兵的时候见过好几个经常喝米格防冻液的人, 但是每个星期只能喝五杯. 再多就有瞎狗眼的危险.
Dima说,他的一个领导有种特别的计算喝了多少的方法,每喝一杯,就把腰带系紧一格, “一旦裤子勒得疼了,就不能再喝了.”
鞋油
有一种最有名, 也最诡异的禁酒时期饮品 ,就是过滤过的鞋油. 这东西说不上是饮品,因为你要的是过滤后留下来的部分—就好像把烟袋里的烟油子刮下来一样.
所需的成分是黑色的鞋油, 一杯水, 以及一片黑面包. 你把鞋油抹在面包上, 然后把面包放在一杯水上面盖好. 让它在上面停留几小时,而你得要把酒瘾忍住了. 然后等你再也忍不住的时候, 把面包拿掉,喝掉染上了毒的水. 俄国人发现,鞋油里的毒素,能够把水变得能够醉人. 当然了,你也可以把鞋油从面包上刮掉,然后吃了面包,这样可以更加过瘾.
手术胶水
要治愈一个受伤的人有很多办法. 其中之一就是用胶水把他的伤口粘起来. 为了这个目的,苏俄的医生 用的是BF-6胶水 (民间俗称“鲍里斯 菲奥多罗夫-6”, 显示了俄国人民对本品的热爱).
BF-6手术胶水治好的可不只是肉体的伤. 它还能治好一个男人无法抑制的想要喝醉的欲望.
这种酒的制作是最麻烦的. 你要拿一些医用胶水,还有一根小棍,把胶水不停的搅啊搅. 就这样用心的搅上两到三个小时, 直到魔法一样的化学反应发生,有毒的黏胶变得更粘,粘在杯壁上,而液体则会在杯中产生—这种液体一度被当作土制烈酒的王者.
玫瑰水
你奶奶可能会用一种基于玫瑰水的水剂来滋润她像大象皮一样下垂的皮肤. 但是如果你爷爷—或者你本人—不巧是俄国人的话, 我很怀疑这种基于玫瑰水的酒精能在厕所的柜子里保留多久.
喝rozovaya voda (玫瑰水的意思)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像别的土酒, 这种可以直接喝. 这简直就像斯米诺伏特加一样. 你需要做的不过是找到一瓶玫瑰水, 打开瓶盖, 把它倒进嘴里, 一股脑的咽下去. 这就对了—直接喝掉这种味道刺鼻的化妆品. 不需要任何聪明的技巧. 只不过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把玫瑰香水倒进嘴里而已. 你需要的不过是灌下一到两瓶玫瑰水,然后模糊的耳鸣侵袭你的全身, 你, 慢慢的, 意识, 模糊, 陷入玫瑰的的深渊。。。虚无之中
当初在俄罗斯彼得堡郊区的一个地方学习,在村里的小卖店里买食品和酒。我说要“木嘎,阿进”(1袋面粉,大概是一公斤装的那种)。还要盐,但盐我不会说,就乱找乱指,终于找到了。毕竟耽误了后面排队的人的时间,我多少感到一些他们对我的厌恶。然后服务员大概问我还要什么,我用还算标准的俄语说道:罗西亚,岑特洛,窝的卡,就是俄罗斯标准伏特加。后面的人开始笑出声来了(难道是因为盐都不会说的人居然能把酒的全名报出来)。当店员问我要的少的时候,我比划了一个大瓶的动作(有1斤装的和1斤半两种)说:沃谢母,就是8。后面爆发了掌声,然后就有人找我握手了。
外贸多年,最爱跟俄罗斯客户做生意,无限合气场,至今最大的合作最久的客户都是俄罗斯的,怎么说呢,就是他问你什么你就直接答,过几天他要是不买就会跟你说是因为什么,要是买也会跟你说什么时候付款,都很准时,不瞎逼逼。而且你为他做点什么他就特别感动。我来证明个他们是战斗民族的例子,我关系最好的一个客户,因为我说没见过大雪天,因为本人南方人,然后他发了张他正在开车的照片,尼玛,就像是正在受灾的现场,分分钟出人命的感觉,就是暴雪暴到灾难的样子,照样出去购物送娃上学。
局座曾经内部出版过一本书,
就是详细分析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所有的海军事故。
没错,所有的,海军,事故。
三个关键词。
统计完了以后一看,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事故都来自于苏联和俄罗斯海军。
有很多都非常奇葩。
俄罗斯,就是个战斗力强的印度。
1977年,为了对抗西欧的歌唱比赛Eurovison,苏联组织了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歌唱比赛Intervision。那个时候很多苏联人家中已经安装了电话,但电话服务不够可靠,不足以支持观众打电话投票。
最后主办方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观众喜欢某一首歌,他们就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首歌他们就把家里的灯关了。国家电力公司会记录每一次用电的峰值,并把它汇报给主办方来计算支持率。
同时期东德和捷克特有类似的比赛。
What's Behind Russia's Revival of a Soviet-Era Song Contest?
别斯兰人质事件。家长们嫌军队拖延,自己拿枪干开了。
那应该是俄罗斯人将核弹玩得出神入化又出乎意料吧!
和平时期的拥核国家如美帝、如我国,顶多就是在沙漠戈壁滩深度丢两颗来做实验,看看烟火测测数据就算了。
但苏联(俄罗斯)可不一样,人家不仅做实验,还用核弹向全世界展示什么叫做“苏联暴力美学”。
兄弟,你可知道日本福岛核泄漏时,俄罗斯专家给的建议是啥吗?他们说——再扔一个小核弹下去!扔一个小核弹下去!小核弹!下去!
不要惊讶,人家战斗民族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提出这个方案是有根据的。
因为核电站泄漏将是漫长且不可逆的过程,大部分核物质都还没有反应。
但如果再扔一颗小核弹下去,利用核弹中的中子撞击,可能有机会让泄漏的核物质快速反应,大力出奇迹呢!
不过,这个方案再有说服力也说服不了挨过原子弹的日本的。不然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能看到那神奇的“核中核”战术!
不过也别先急着放下手中的瓜。
因为除了提出这么惊人的方案外,战斗民族在历史上还真的用核武器解决过国内诸多工程商的疑难杂症。
其中最出名的一次跨界核弹引爆,就是为了灭火。
1963年,在布哈拉(曾被并入苏联,苏联解体后再独立)约80公里外,名为Urta-Bulak的油气田发生火灾。
这座油气田一天能产出1200万立方天然气,足以单独支持一座大城市的运作。
当时,工人在11号天然气井打钻,钻到2450米时竟无意顶穿了一个压力异常高的天然气层。
在压力下,严重的井喷事故不可抑制地发生,熊熊大火直冲天际。
井内的气压足足是大气压的300倍,完全没有办法封闭井口。
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试图灭火,但大火仍然熊熊燃烧,仿佛不可熄灭。
工程人员还试图将泄漏的天然气导入邻近的天然气井,但也宣告失败。
在之后僵持的两年时间里,工程人员还尝试向11号天然气井中注入水泥和各种化学物质,但效果甚微。
这天然气已经烧了两年了,工程师们还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损失已叠加到7500万美金。
然而正当负责人焦头烂额时,核能部找上了门,核能部是拍着胸脯说,这事我有一计。
原来早在这之前,苏联就有多次地下核试验的经验,核能部认为只要当量与爆炸位置合适,一枚核弹就足以将气井封堵。
负责人听到这个方案,吓得冷汗都出来了,大火上再加上一颗核弹?这是要搞事吧!
1966年9月30日,该地区被清理干净,一枚巨大的核弹被投入地下
这个计划不可谓不疯狂,核弹从来都是带来死亡的危险物品,即使用作核能发电也等于造了一颗定时炸弹,他们居然要用来封井救火?
核能部的研究人员深知这次操作难度,他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核爆封堵井喷的试验,两次试验都大获成功。
尽管如此,开始实施计划时,他们仍是小心翼翼地在11号井附近打了两口斜井,再往其中先注入隔离地下温度的特制液体。
随后,一枚三万吨当量的核弹预冷后,被安装在其中一口深1532米的井中。
随着一声震响,斜井内的核弹被成功引爆。
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将附近岩层全部陶瓷化,核爆威力使岩层挤压变形,11号气井的套管也被挤压变形封死。
23秒后井内剩余气体燃烧殆尽,大火逐渐熄灭。
工作人员进行预后工作时,检测发现矿区未发现放射性物质沾染。
油田开采工作也在不久后恢复正常,这次花样引爆核弹让世界震惊。
苏联人还将这次事故拍成教学片,给西方世界的朋友们学习新技术。
苏联报纸《塔什干报》在当时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个实验的报道,这枚炸弹也成为了和平核爆炸(PNE)的一个经典例子。
而随着核弹灭火的成功,战斗民族就像体验了拖拉机配大炮的快感,快速迷上了这种暴力战术。
从此,开凿运河、河流改道、采矿、采油,多的是地方用得上核弹。
在和平时期,苏联的核能部是闲的发慌。在1965年的一次地下核试验时,他们突发奇想地计划给水利部门修个水库邀邀功。
于是,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州的恰甘河滩,一枚14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在地下178米处被引爆。
在爆炸瞬间烟尘高达4800米,含有以Co-60为主的放射性沉降物约20%。
烟尘散去,一个百米深的大坑逐渐出现,只需要简单赶赶工,一个直径430米的漏斗形水库便成型*了。
*注:一同形成的人工湖总容量可达1700万立方米,漏斗形水库容量6.4百万立方米。
据监测的数据显示,在爆炸的一个昼夜后,土脊上剂量强度很快降到1毫伦/小时以下,不久后就处于天然水平(15~20微伦/小时)以下。
但人们仍然担忧核辐射问题,苏联核能部部长斯拉夫斯基给出一个满分答卷: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新修建的水库游泳。 真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这一下可真让冷嘲热讽的美国专家目瞪口呆,水库很快投入使用,为附近工业区和农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水。
在1969~1990年间,没事儿干的苏联核能部又为采矿事业献上了一计——你们用普通炸药太费钱费事了,上我们核能部的核弹!
因为一般情况下,要用普通炸药粉碎100万吨矿石岩块,要钻2~4千米巷道,1万米深的井。
为达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50万吨炸药,所消耗成本就占去了矿场总价值的30~40%。
于是核能部由此想到了核爆炸的实惠,他们对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了试验评估。
他们先是在基洛夫斯克市北面20公里处,一片矿体厚度约30~60米,长200多米的矿石地段,进行了两次试验。
第一次试验为单弹头爆炸,威力约2.1千吨TNT当量爆炸粉碎了50×50×50米的矿段体积。
第二次试验设置为双弹头组合爆炸,每个弹头各1.8千吨TNT当量,粉碎矿段体积提高到了50×125×90米,粉碎矿石数量远超100万吨,达到155万吨。
根据试验评估,经济和技术都可行,地震和辐射效应也在安全范围内可控。
因为千吨级核爆炸,相比起炸水库已经算是毛毛雨,引起的地震波不强,传不远。
核燃料消耗也不多,留下的放射性产物就更少了,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就这样,战斗民族就再一次挖掘出核弹的又一用途。
如此看来,核弹也不只是可怕的战争武器,不知诺贝尔和平奖能不能提名这种独特的“核弹跨界”工程。
这问题下面的某些答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贵乎药丸。
什么“老毛子就是一个字,糙!”之类的。其实真正粗糙的是中国人的俄国观。
把很多国情、经济造成的现象都归咎到民族性上面,比如上面贴很多俄国人DIY出来的武器、玩具、体育器械、交通工具等,这些到底是“老毛子就这样”,还是因为整个国家去工业化太严重,导致工业品缺乏,老百姓不得不因陋就简?你以为俄国人不想要真货?我们在朝鲜看到许多类似的DIY的时候也没看一帮网友说“朝鲜人民风就是彪悍”啊。
再说许多说明“老毛子就是彪悍”人和事也不一定是俄罗斯人决定的。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别斯兰的家长是高加索奥塞梯人,等等。《苏维埃进行曲》和楼上许多ps的图都是西方无良传媒编造的。
其实这种心态是把传统中国人对“北狄”、“北虏”的文化想象都投射到俄国人身上了,对真正了解我们的北方邻邦毫无帮助。
当然,对整天对着电脑YY收复外东北,并收取西伯利亚作“利息”的人来说,了解对方纯粹是浪费时间吧。
说毛子糙、粗、莽的,可以稍微了解下俄文学史里的白银时代。悲天悯人的情怀全球最高没有之一。
支撑这片土地的并非蛮力,而是伟大思想(虽然也出不少杀人的思想家)。
先上图
这是在俄罗斯海参崴出差时一家餐厅拍的,当时我们几个人点了两只帝王蟹,身材如超模般的服务员帮我们挑好蟹后,直接把手伸到鱼缸里(这应该是叫鱼缸吧 ,反正里面十几只帝王蟹),麻利的抓出我们挑的两只,随后还抓着螃蟹给我们拍照,我们当时就震惊了
“同志们请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还是我先上去,然后是政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苏军工程兵司令员塔拉克诺夫将军在率队登上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屋顶前对红军指战员动员如上。
——————分割线—————
经回复指出我得知,这段话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一些问题,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上去了。
汉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唯一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明,每次遇到灭顶之灾都能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找到将社会重塑的组织体系,看着敌人一个个被埋葬进历史的灰烬中,我自岿然不动,细思恐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