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146期称「在美国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6期提到的“在美国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说法的 事实基础。在美国,针对宠物和流浪动物的动物保护法规确实存在,并且在公共卫生领域,狂犬病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动物咬伤传播给人类。因此,各国都会采取措施来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传播。

在美国,狂犬病疫苗的强制接种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州和地方都有法律规定,所有家养犬和猫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控制狂犬病在宠物和野生动物种群中传播的关键手段。对于流浪动物,情况会更复杂一些,通常由动物收容所、救援组织或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

那么,关于“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剖析:

1. “不打狂犬疫苗”:
在美国,如果一只流浪动物被收容,并且无法追溯其疫苗接种历史(比如没有芯片信息,或者主人已弃养),那么它很可能在收容期间被要求接种狂犬病疫苗。许多收容所的标准操作程序就是给新接收的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包括疫苗接种,除非有明确的医疗禁忌症。所以,“不打狂犬疫苗”在收容环境中可能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一旦被收容,疫苗接种往往是必须的。

2. “有患病嫌疑”:
这一点非常关键。在美国的动物管理和公共卫生体系中,“患病嫌疑”通常需要有 具体的依据,而不仅仅是“流浪”这个身份。这些依据可能包括:
出现攻击行为: 尤其是在没有挑衅的情况下攻击人或其他动物。
出现狂犬病典型症状: 例如行为异常(过度兴奋、攻击性增强、恐水、抽搐、瘫痪等)。
与已知患狂犬病的动物发生接触。
发现被咬伤或抓伤。

如果一只流浪动物出现上述“患病嫌疑”的症状,那么公共卫生部门和动物管理部门会介入。

3. “立刻杀掉”:
这部分是最需要审慎对待的。在美国,“立刻杀掉”(安乐死)通常是动物福利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最后手段,而且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评估。
诊断过程: 如果怀疑动物患有狂犬病,通常会有一系列的评估程序。这可能包括隔离观察期(通常为10天),由兽医进行检查。
官方的狂犬病诊断: 最终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动物的脑组织,这只有在动物死亡后才能进行。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决定是否执行安乐死,往往是基于对公共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估。如果动物的行为显示出高度的狂犬病传播风险,并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如隔离观察)来排除这种风险,那么安乐死可能会被考虑。
动物福利的考虑: 即使在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下,安乐死也需要以人道的方式进行。

综合评价:

睡前消息的这种表述,可能在 强调美国在预防狂犬病传播方面采取的果断措施,特别是对于流浪动物的管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预防狂犬病对人畜健康至关重要。当一只流浪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狂犬病症状,或者无法排除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风险时,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尤其是在可能对公众造成威胁的情况下,采取包括扑杀在内的极端措施是可能发生的。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所有流浪动物不打疫苗有嫌疑就立刻杀掉”。

“不打疫苗”并非自动判决: 动物是否被强制接种疫苗,以及何时接种,取决于其是否被收容,以及收容所的规定。
“患病嫌疑”需要证据: 并非所有流浪动物都会被当作潜在的威胁。
“立刻杀掉”并非随意: 这是一个有条件的、需要评估和程序支持的决定,通常是在公共卫生风险极高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时才采取的极端措施。

更细致的理解应该是:

在美国,对于流浪动物的管理,特别是那些行为异常或有明显健康问题(包括疑似狂犬病)的动物,会 非常重视公共安全。一旦有明确证据表明一只流浪动物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并对人类构成直接威胁,那么相关的公共卫生机构和动物管理部门会采取 迅速而果断的措施,以阻止病毒的传播。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经过评估,这只动物对公众构成了不可接受的风险,并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如隔离和观察)来确保安全,那么 扑杀(安乐死)可能是最终的选项。

这种做法反映了美国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一种 “风险优先” 的倾向,尤其是在面对像狂犬病这样致命且对人类有严重威胁的疾病时。他们的体系更倾向于宁可“错杀”,也不“漏过”,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做法也可能引发一些争议:
动物福利的争议: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严酷,尤其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动物确实患病的情况下。
“一刀切”的担忧: 这种快速扑杀的策略,是否忽略了对动物进行治疗或康复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睡前消息第146期所传递的信息,在 强调公共卫生重要性以及美国在此方面的果断性 上是有其立足点的。但是,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管理流程、评估标准和伦理考量,而不是简单地认为“不打疫苗就杀”,是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方式。这是一个在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福利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近几年的现代社会狗咬人已经算不得新闻了。

但实际上,就是建外SOHO这种“世界中心”,该被咬还是得被咬。

一条疯狗的破坏力有多大,可以参考以下新闻:


对于流浪狗的问题,城市内不养狗的居民深受其害,以至于出现了“杀狗告示”:


回到问题上,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杀狗也不是没有做过,放到二十年前,扑杀几万只疯狗还是全国联防的政绩。

就拿一个我当初影响比较深的例子:

09年3月汉中份暴发狂犬病疫情,截至6月,有11人患狂犬病死亡,6200多人被咬伤。汉中市农业局一名官员说,汉中乡镇兽医站人员为2-5名不等,有些县可以保障全额财政工资,而有些经济薄弱县则无法保障。由于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所以靠免疫已经是马后炮,不能确保安全。在短时间内灭狗是唯一消除狗患的办法。有人说可以采取更文明的办法,但即使有这样的办法,恐怕也需要技术、设备、经费、专业人员的保证,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
2009年5月,陕西汉中发布了“杀狗令”。自发布以来,市政府的值班电话的铃声就没停过。京腔、河北话、河南话、四川话、陕西话……电话来自全国各地,无一例外的都是责骂。


若已经发生严重疫情,政府进行扑杀是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但有些地方的“杀狗令”发布原因听起来似乎站不住脚。

就在汉中发布杀狗令的同年12月,贵州思南发布了“杀狗令”,被媒体称为“时代的耻辱”,原因就在于贵州省思南县为使县城街面清洁,创建卫生城市,实施“杀狗令”,杀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创卫”政绩。


但问题的关键是,给狗打疫苗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杀狗只是暂时解决。

只要疫苗跟不上,为了管理狗,就杀光所有狗,这恐怕是“懒政思维”在作怪。

和各种管理措施比起来,消灭所有的狗当然是最简单的办法。


早在2004年,WHO狂犬病专家咨询会明确认定:“狂犬病可以被消灭”。

同时,其专家曾反复告诫,单纯杀狗对狂犬病防治的作用极其有限,没有证据表明单靠捕杀犬只的做法对控制犬群密度或狂犬病的传播有多大影响。犬群的种群增殖速度可以非常高,即使是最高纪录的捕杀率也很容易被迅速增加的出生率所弥补。长远看,曾经尝试这种办法的地区全都以失败告终。
有证据表明,对某一地区70%的犬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免疫,就可以切断狂犬病的传播。狂犬病疫苗接种活动通常每年进行一次,但在动物出生率和死亡率高的地区,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所有犬和猫,不分年龄、体重或健康状况,都应进行免疫,直到该病被消灭。


问题是谁出钱给全国4000万只流浪狗打疫苗?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内的流浪狗绝大部分来源是被遗弃的家养狗及其后代。如果能落实宠物狗的严格管理与疫苗接种,同时“最终解决方案”来处理当前的城市流浪狗。在当下不失为是一个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不能拒绝一些有特殊心理需求和特殊目的的人群的热情,如果有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给流浪狗进行疫苗接种,政府也不应该拒绝这种善意。

这比起放任这群人在高速公路拦车,或者跑到玉林砸摊子,让他们掏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是个对大家都好的选择。

user avatar

要不你来养好了,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些收养流浪动物的组织又不能用爱发电。

不杀扔到门外,咬伤了人,不但得打狂犬病疫苗还没人赔,别以为这就和你没关系了,狂犬病疫苗是部分纳入医保报销的,你的腰在隐隐作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6期提到的“在美国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说法的 事实基础。在美国,针对宠物和流浪动物的动物保护法规确实存在,并且在公共卫生领域,狂犬病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动物咬.............
  • 回答
    睡前消息146期《中国花100亿造狂犬疫苗都不够用?问题还是出在狗身上!》这期节目,可以说是狠狠地戳中了当下中国狂犬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痛点,而且角度非常犀利。以往我们谈狂犬病,大多会把焦点放在疫苗研发、生产,或者对人的救治上。但马督工(马前卒)这期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那个“源头”——不规范饲养和管理.............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71期(假设为2023年6月左右的期数)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以时事评论为核心的网络视频节目,其内容和风格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主题与社会观察该期节目可能聚焦于近期社会热点事件,例如: 疫情动态:可能涉及疫情政策调整、医疗资源分配、公众对防疫政策的争议等话题。 社会民生:如.............
  • 回答
    《睡前消息》是一档由独立媒体人“半佛仙人”(本名:朱波)主持的网络节目,主要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评论时事、经济、科技和社会现象。由于该节目内容更新频繁且每期主题各异,若要详细评价第396期的具体内容,需要明确这一期的核心话题和核心观点。然而,目前公开渠道(如B站、微博等)对《睡前消息》第396期的直接讨.............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268期需要综合考虑其内容、观点、论证方式、传播效果以及它在整个节目体系中的位置。由于我无法实时访问具体的节目内容,也无法进行主观的情感判断,我将假设第268期的一些可能存在的探讨主题和常见的《睡前消息》风格来提供一个评价框架,你可以根据实际内容来填充和验证。评价《睡前消息》第26.............
  • 回答
    要详细评价《睡前消息》第410期关于互联网经济的评论,我需要先了解该期节目的具体内容。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实时更新的网络内容,我无法提供基于第410期实际内容的评价。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框架和一些常见的评价维度,当您看到第410期节目后,可以对照这些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睡前消息》以其犀利、深入、.............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91期是一期主题多元且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节目。要对其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节目整体基调与特色: 延续“睡前消息”风格: 依然保持了其一贯的“阴阳怪气”、调侃讽刺、引用大量原始材料的风格。这种风格吸引了大量忠实观众,但也可能让不熟悉其表达方式的观众感到不适。 信.............
  • 回答
    《睡前消息》第322期,标题为“中国人口负增长,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期聚焦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深度解读。从内容和讨论的广度来看,这期节目延续了《睡前消息》一贯的风格,通过引用大量数据、研究报告和专家观点,试图全面、深入地剖析中国人口负增长和生育率下降的复杂原因。以下是我对这期节目的一些评.............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78期“大方县的土地财政”相关内容被下架,这件事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大家对其中提到的“大方县”及其面临的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关于睡前消息第178期被下架:首先,官方对于视频下架的原因并没有明确的公开说明。这是很多内容被处理时的常态,往往以一.............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83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的。它在保持一贯的风格基础上,针对几个时事热点做了相当有深度的挖掘和评论,特别是对于“上海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的处理,可以说是拿捏得相当到位。首先,咱们得说一下这期节目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点。“上海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的处理,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 你.............
  • 回答
    评价一期节目,尤其是像《睡前消息》这样以信息密度高、观点鲜明著称的节目,自然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第147期,作为节目组辛勤输出的内容之一,我认为可以从其信息呈现方式、观点独到性、话题选择的意义以及节目整体给人的感受这几个方面来展开评价。首先,从信息呈现方式来说,《睡前消息》的风格一直很清晰:用短平.............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301期节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和实时收听节目,我将基于我对《睡前消息》过往的了解、节目内容可能的涉及方向以及观众反馈的常见模式,来尝试进行一个详细的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睡前消息》的核心定位和特点: 定位: 以一种犀利、批判性的视角,对国内外热点事.............
  • 回答
    要详细评价《睡前消息》第250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由于我没有实时访问网络内容的能力,无法直接观看并评价该期节目,但我可以基于对《睡前消息》一贯风格和特点的理解,以及通常观众会关注的方面,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评价框架和可能的分析点。评价框架: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评价:1. 选题的价值与.............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65期以“国家公园的‘中国式’难题”为主题,聚焦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和争议,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保护与发展、民生与生态之间的矛盾。这一期节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暴露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仍然需要深入探索和平衡的复杂议题。节目内容概览与核心观点:第165期《睡前消息》主.............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30期以其一贯的深度和广度,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本期节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中国足球的困境与改革: 节目深入剖析了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包括体制机制的弊端、青训体系的缺失、以及功利主义盛行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例如加强基层足球普及、鼓励社会资本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睡前消息》第304期。总体评价:《睡前消息》第304期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即信息量大、观点鲜明、覆盖面广、议题设置有一定深度和前瞻性。在这一期中,他们继续围绕时事热点展开讨论,并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剖析问题根源,引导观众思考。本期内容依旧能够激起观众的讨论和思考,但同样也可能.............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300期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看待,既要看到其标志性的意义,也要结合其内容和制作水平,以及它在整个《睡前消息》节目发展脉络中的位置。以下是详细的评价:一、 标志性意义:300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时间印记与坚持: 300期意味着《睡前消息》节目已经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周更计算,大约.............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48期,主题围绕着“俄乌冲突的第500天”、“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挑战与出路”、“日本核污水排海的争议”以及“韩国的低生育率困境”等几个关键热点展开。整体而言,节目保持了其一贯的深度、广度和批判性视角,通过梳理事实、引用数据、分析逻辑,对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以下.............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无法观看视频或收听音频,因此我无法直接评价《睡前消息》第164期。不过,我可以根据公开的信息和《睡前消息》过往的特点,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评价这一期节目,并为你提供一个可以思考的框架:一、 节目内容与主题分析 核心议题是什么? 每一期《睡前消息》通常会聚焦于近期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