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行政圈层」可以分为五层。
第一层是战前的德国本土,实行国郡并行制。国(Länder)即魏玛共和国时代传承下来的各邦国,郡(Gaue)则是从古代德语复活的叫法,用来称呼纳粹党的党政区划。
Gaue源自古代德语,词义与地域、地块有关,到中世纪早期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英语的郡(County/Shire)。现在瑞士各邦当中阿尔高州(Aargau)、图尔高州(Thurgau)名字中的gau就是中世纪用法的遗存。1925年,纳粹开始把地方党部辖区称作Gaue,即党政郡,其划分基于魏玛时代的国会选区。
第二层是帝国郡(Reichs-gaue),设立在纳粹认为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所覆盖的范围,如奥地利、苏台德兰、大波兰等。
魏玛时代的各邦国领土大小不一、分布散乱、极不均衡,纳粹党上台后原打算彻底废除邦国,重新划分为与党政郡辖区一致的帝国郡,但因为国内阻力过大,只得在后来新吞并的领土实施。德国本土则仍实行国郡并行制。
一个有趣的点在于纳粹对奥地利领土的处理。希特勒虽然出身奥地利,却有非常极端的大德意志思想,十分憎恨奥地利游离在「统一」的德意志大家庭之外,且向匈牙利等非德意志人委曲求全的行为,以至于德奥合并后主导将奥地利的名称从地图上抹去,将原奥地利各州的统称改为东疆(Ostmark),也就是奥地利从巴伐利亚独立建国之前的名称,还把上奥地利、下奥地利两帝国郡改为上多瑙郡、下多瑙郡。
第三层是纳粹认为与德意志民族统一大业紧密相关的地区,如波摩保护国、波兰总督府、比亚韦斯托克区(纳粹认为该区域继承三次瓜分波兰时新东普鲁士的法统)、阿尔卑斯山麓和亚德里亚海滨两个作战区(纳粹认为该区域本应属于第二层,但为盟国意大利所占,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迅速派兵夺回)等。
第四层是纳粹认为德意志民族生存所需要的开拓空间,即大日耳曼帝国,并设立总督区(Reichs-kommissariat),如乌克兰、荷兰、比利时、挪威等。纳粹在这些区域的统治以军事管理为主,一定程度上对占领区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造。
第五层是纳粹在战争中的临时占领区,如法国北部、塞尔维亚等。纳粹对这些地区并没有吞并欲望,只为了维持军事存在而占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