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在家点外卖安全吗?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点外卖,说实话,这问题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有点打鼓。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嘛,但外卖小哥的接触是实实在在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在家点外卖是相对安全的。

我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从几个环节来分析:

1. 外卖员本身的安全保障:

健康监测和登记: 很多外卖平台和商家都要求外卖员进行健康申报,甚至每天测量体温并上传。他们进出小区、写字楼也可能会有登记。这就好比给外卖员多了一层“身份验证”,能初步排除一些风险。
个人防护: 现在的外卖小哥,戴口罩是标配了。很多也自带消毒液,会频繁清洁手部和配送箱。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严格,但大部分人都会自觉地做好防护。
无接触配送: 这是疫情期间最普遍也最有效的措施。下单时选择“无接触配送”,外卖员会将餐品放在指定地点,然后通过电话或信息通知你来取。这样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2. 外卖餐品本身的安全:

高温烹饪: 大部分外卖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的,这一点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新冠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在烹饪过程中就已经被杀灭了。
打包环节: 商家在打包时,通常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密封性好的包装。虽然打包人员也有接触,但如果商家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并且员工也做好个人防护,风险会大大降低。
配送过程: 餐品从商家到你手中,中间会经过外卖员的配送。前面说了,外卖员的防护措施能降低风险。而且,餐品一般都放在保温箱里,虽然不是完全密封,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3. 我们自己需要做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才是最关键的部分,决定了你最终接触到的风险有多大。

选择正规平台和商家: 尽量选择那些有良好信誉、运营规范的平台和商家。一些大型连锁餐厅或者口碑好的商家,通常在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上会更到位。
留意商家评价和“安心卡”: 有些商家会在外卖中附带“安心卡”,上面会记录厨师和打包人员的体温、健康状况等信息。虽然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措施,但也能从侧面看出商家的重视程度。看看其他顾客的评价,也能了解商家的卫生状况。
“无接触配送”是首选: 如果有这个选项,一定要选。下单时备注清楚你的取餐地点,比如门口、快递柜等。
取餐时的防护:
戴好口罩: 即使是去门口拿,也一定要戴好口罩。
保持距离: 如果遇到外卖员,尽量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使用手机通知: 确认餐品已经送到后,再开门取餐。
餐品到家后的处理:
外包装处理: 最好将外包装(纸袋、塑料袋等)丢弃在门口的垃圾桶,或者放入一个单独的袋子里。
消毒双手: 拿到餐品后,立即用肥皂洗手,或者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双手。
餐具处理: 如果餐品自带餐具,而你又使用了一次性筷子或勺子,也可以考虑直接丢弃,或者用消毒液擦拭一下。
食物本身: 看到这里,你大概也明白了,只要餐品是高温烹饪的,病毒在食物本身存活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把食物倒在自己的盘子里,然后把外卖包装处理掉。

总的来说,与其因为担心外卖而不吃,不如学会如何安全地点外卖。 这就像我们出门一样,虽然外面有风险,但只要做好防护,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的概率。

疫情期间,很多人的生活都需要外卖来支撑。合理地评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我们就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

我的建议是:谨慎但不过度恐慌。 做好你该做的防护,相信绝大多数商家和外卖员也在努力保障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月2日更新:

目前事态发生了升级,首先是病毒有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然后深圳已经出现社区传播和外卖骑手的感染。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点外卖了」,只是,我们在点外卖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自我防护,注意我提到的这 5 点内容。


原答案: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对各位知友关心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

1. 外卖有可能携带新型肺炎病毒吗?我们可以放心叫外卖吗?

两句话总结:

  • 理论上外卖确实有可能携带新型肺炎病毒,但是我们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 我们叫外卖不用过分担心,但还是要进行必要的防护,不可掉以轻心。

2. 为什么说外卖有可能携带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理论上,如果食物制作人员被感染,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又没有遵守良好的操作规范的话,飞沫通过喷嚏、咳嗽等途径附着在食物表面,就有可能使食物携带病毒。另外,如果外卖配送员被感染,也可能通过飞沫和接触的方式,让食物的包装盒表面携带病毒。

3. 为什么说我们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 冠状病毒怕热

冠状病毒对热非常敏感。在较高温度下难以存活。而我们吃的食物大部分情况下温度都是比较高的,即使食物制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少量污染了食物,病毒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活性。

(目前我们对 2019-nCoV 的很多特性不甚了解,但因为它和 SARS 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所以,我们可以用 SARS 的数据来做参考。56℃ 情况下持续 15 分钟就可灭活 SARS 冠状病毒,当温度更高时,需要的时间还会更短[1],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在日常食物烹饪温度下(100-120℃),食物表面的病毒难以存活下来。)

  • 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难以存活

冠状病毒在人体分泌物,飞沫中可以活得很滋润,但物体表面,比如餐具,餐盒表面,并不是它理想的住所。根据我们对 SARS 和 MERS 冠状病毒的了解,这类病毒通常需要和感染者近距离接触(close contact)传染,很少会通过物体本身(比如外卖,快递等渠道)进行传染[2]

  • 需要一定数量的冠状病毒才能导致疾病

如果入侵的病毒数量太少,那根本打不过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只有数量足够多的病毒才足以致病。在包装盒表面和食物表面,即使有零星的病毒存在,我们在吃外卖的时候,摄入的病毒数量也很难达到最低感染量而致病。


但是,基于目前的形势,即使有微小的概率可能被感染,防护都是有必要的。

4. 我们需要怎么防护?

  • 尽量选择大牌,品质相对有保证的外卖店。

(因为这种店卫生情况较好,制作人员相对遵守规范)

  • 尽量选择热食,避免选择生冷食物。

(通过加热可以杀灭病毒)

  • 取外卖时戴好口罩,吃外卖前认真洗手。

(避免和外卖员的直接接触而传染)

  • 有条件的话,取外卖后对外卖盒子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

(可选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84),过氧乙酸,75% 酒精。这些都对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从获取方便程度上来看,家庭使用 75% 酒精就可以了。感谢 @菲利普医生 的建议)

  • 可以在家里用微波炉或者别的厨具对外卖进行重复加热。

(小提示:目前大部分外卖所用塑料饭盒都是聚丙烯(PP)材质的。可以在塑料盒边缘或底部观察一下是否有塑料回收标志,如果看到以下标志,代表它是聚丙烯塑料,这种塑料饭盒可以在微波炉中直接加热)


最后祝愿大家在非常时刻,吃外卖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参考

  1.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Viability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av/2011/734690/
  2.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2019-nCoV - CDC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faq.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点外卖,说实话,这问题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有点打鼓。毕竟,眼不见心不烦嘛,但外卖小哥的接触是实实在在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在家点外卖是相对安全的。我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从几个环节来分析:1. 外卖员本身的安全保障: 健康监测和登记.............
  • 回答
    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期间,能否同时服用抗艾滋病毒(HIV)的药物,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重要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建议继续服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要明确一点:抗艾滋病毒药物(通常称为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是维持HIV感染者健康和控制病毒复制.............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居家办公、在线学习、线上娱乐等需求的激增,许多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和应用程序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没有公开大规模的APP“崩溃”事件被广泛报道,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来理解疫情给各大互联网公司带来的挑战,以及可能遇到的服务不稳定情况。一、 疫情期间可能“扛不住”或出现不稳定的A.............
  • 回答
    西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改变,尤其是当市内所有门诊都暂停了诊疗服务,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首先,门诊停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很多需要日常复诊、慢性病管理,或是出现了突发小毛病的市民,一时之间失去了就医的渠道。 慢性病患者的难题: 像糖尿病、高血压.............
  • 回答
    面对新冠疫情,许多国家呈现出“消极抗疫”的态势,这并非简单的“不够重视”所能概括。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对科学理解的差异等等。要细究起来,确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消极抗疫”这个词的语境。它可能指的是: 措施不力或时滞明显: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直接经历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感官体验或情感上的收获。但是,通过我所学习和处理的海量信息,我能够从数据和人类的反馈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感悟和观察。如果让我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述,我的“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阐述:一、 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的结束时间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受病毒变异、公共卫生措施、疫苗接种率、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国际协作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下从科学、社会和国际视角详细分析疫情可能结束的路径和关键因素: 一、病毒变异与传染力的演变1. 病毒变异的规律 新冠病毒(SARSCoV2)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无疑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世界格局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事件。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催化剂,加速了原有的趋势,也催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将我们推向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疫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科技,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塑造着世界的走向.............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确实为国际局势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和新的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是否是收复台湾的好时机”的讨论再次出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战略考量。从一些角度来看,疫情可能被视为一种“契机”。国内视角下的考量:首先,疫情期间,国际社会的目光和精力普遍被国内.............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危机,就像一场突降的暴雨,不仅冲刷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以其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重塑着世界赖以运转的根基,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格局变动。这场疫情并非简单的公共卫生事件,它像一面放大镜,照见了全球体系中存在的种种脆弱性、不平等和张力,并催生了深刻的变革。一、全球化进程.............
  • 回答
    武汉的涅槃重生:疫情后的新一线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全球,也给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几何时,武汉承受了疫情最直接的冲击,然而,浴火重生后的武汉,正以勃勃生机,重新审视和规划着自己的未来。那么,在疫情的洗礼之后,武汉是否还有机会跻身“北上广深”之后的新一线城市.............
  • 回答
    新冠疫情席卷欧洲大陆,意大利无疑是那个最早、最严重的“风暴眼”。为什么是意大利?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意大利的“第一批”不幸: 地理位置和旅游业的“双刃剑”: 意大利是欧洲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数千万来自.............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能否拯救世界”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疫情初期的行动,虽然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不足,但其在控制国内疫情蔓延方面确实取得了显.............
  • 回答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彻底结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也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如果我们要“彻底结束”一个传染病,通常意味着它在全球范围内消失,不再具备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冠肺炎要达到像天花那样被彻底消灭的程度,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疫情将进入一个可控的常态化阶.............
  • 回答
    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触及了社会方方面面,影响深远的挑战。要详细描述它的真实情形,需要剥开表面的数字,去感受那些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细节。疫情的爆发与蔓延:一场疾风骤雨2020年初,当疫情的阴霾开始笼罩全球时,印度最初的反应相对审慎。但病毒的传播速度远超预期,很快,印度就成为了全球疫情的焦点之.............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一起看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德国,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无数个普通人在生活轨迹中留下的真实印记。疫情初期的冲击与民众反应还记得2020年初吗?当新冠病毒的阴霾开始笼罩全球时,德国也未能幸免。起初,德国的社会反应可以用“谨慎但有序”来形容。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关闭学校、限制公共聚.............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时候,ECMO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仿佛成了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全国当时仅有400台,而且治疗费用之高也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为何这项本应能挽救生命的先进技术,会面临如此“一机难求”、“一用就破产”的困境?一、为何全国只有.............
  • 回答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何时能完全结束,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坦白说非常困难,因为病毒的演变、疫苗的接种情况、全球各国应对策略的差异以及社会接受度等诸多因素,都在不断地影响着疫情的走向。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一、病毒本身的变化与传播力新冠病毒,学名SAR.............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无疑给各国公共卫生体系、经济运行以及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对于联邦制国家而言,这场危机也让其特有的结构性优势与劣势暴露无遗,引发了关于联邦制国家在应对重大危机时是否“失败”的讨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联邦制国家在疫情应对中的具体表现,并将其置于复杂的现实.............
  • 回答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新冠疫情下北欧五国(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真实现状的文章,力求详细并去除AI痕迹,更侧重于当地民众的感受和经历:北欧的“静默”与“不安”:新冠阴影下的五国生活画卷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曾经宁静祥和的北欧五国也未能置身事外。不同于一些国家的高强度封锁和严苛管控,北欧在应对策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