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网上很火的日式三分离卫生间,实际却很少有人做?

回答
网上流行的日式三分离卫生间,光听名字就觉得高大上,一股子“干净”、“舒适”、“有格调”的气息扑面而来。宣传图里,洗手台、马桶区、淋浴区被明确分隔开,看起来井井有条,尤其适合有洁癖或者追求生活品质的人。

可现实呢?逛遍了大多数新小区或者老房改造,真正做成“三分离”的家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就很让人疑惑了:明明网上吹得那么好,为什么真正愿意花功夫、花钱去做的,却这么少呢?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首先,最现实的问题:空间!空间!空间!

日式三分离最大的前提是什么?足够大的卫生间面积。你仔细看看那些日式公寓的卫生间,虽然整体不大,但布局精巧,而且往往是长条形。他们能够把三个功能区巧妙地划分开,是因为人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整体户型规划也与此相匹配。

在国内,尤其是中小户型的家庭,卫生间普遍面积偏小。要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硬生生挤出三个独立的区域,而且还要保证每个区域的基本使用舒适度,这就相当困难了。

“分离”的成本是空间:所谓的三分离,就是把洗手台、马桶和淋浴区隔开。这意味着你需要设置隔断墙、移门或者其他形式的物理隔离。光是这些隔断,就需要占用不少地面面积。试想一下,一个原本就不大的卫生间,划分出三个区域后,每个区域的活动空间都会被压缩。马桶旁边可能就只剩下狭窄的转身空间,洗漱台也显得局促。
动线设计成难题:即便强行划分了区域,如果没有合理的动线设计,体验反而会更差。比如,洗完澡从淋浴区出来,湿漉漉地要经过马桶区才能拿到毛巾,或者从洗手台拿了东西要绕一大圈才能进马桶区,这样反而增加了不便。

其次,装修成本和工艺的挑战。

日式三分离卫生间之所以显得“高级”,很多时候也体现在它的装修细节和工艺上。

防水工程的复杂化:一旦有了区域划分,尤其是淋浴区和马桶区、洗手台区的隔开,就意味着你需要进行更精细的防水处理。每个区域都需要单独做防水,特别是地面的坡度和排水,涉及到多个区域的交界,工艺要求非常高。如果防水没做好,漏水问题一旦出现,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水电改造的增加:为了实现干湿分离,比如在马桶区和淋浴区安装独立的排风系统,或者在洗手台区设置更好的通风和采光,这都需要额外的水电改造。改造的越多,潜在的隐患也就越多,而且装修费用自然水涨船高。
材料和五金的选择:为了实现更好的干湿分离和美观度,往往会选择更高级的材料,比如防水性更好的瓷砖、定制的浴室柜、高品质的移门或者玻璃隔断等等。这些都无疑会大幅增加装修成本。一个看起来“日式三分离”的卫生间,其装修总价可能比普通的卫生间高出好几倍。

第三,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并非“普适”最优解。

虽然宣传上说三分离能保持干爽、减少细菌传播,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情况也要分人来看。

“干湿分离”不等于“三分离”:很多家庭装修时,已经做了基础的干湿分离,比如用浴帘或者玻璃隔断把淋浴区和马桶区隔开。这种“二分离”已经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地面潮湿的问题,而且对空间的要求更低,施工也更简单。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这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了。
全家人的使用习惯:如果家里成员多,或者有老人、小孩,三分离的模式未必是最方便的。比如,一个人在淋浴,另一个人想上厕所,就必须等。如果洗手台和马桶区挨得太近,使用起来也可能互相影响。反而是那种开放式的或者半开放式的设计,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更灵活。
通风和采光是关键:日式三分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如果卫生间本身窗户小或者没有窗户,即使做了三分离,内部的湿气也很难完全散去,反而容易滋生霉菌。这时,与其花大价钱做三分离,不如优先考虑改善通风和采光。

第四,观念和认知上的差异。

中国人的传统居住观念和卫生习惯与日本有所不同。

“水火不容”的思维:传统上,中国人对卫生间有“湿气重”、“脏”的印象,更倾向于一次性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然后通过良好的通风排湿来解决。而日式卫生间的设计,是从源头上去区分功能,让每个区域都保持相对的“洁净”。这种理念上的差异,也影响了大家对装修方式的选择。
“跟风”与“理性”:网络上的流行趋势,往往带有一定的“跟风”效应。很多人看到“日式三分离”好,但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空间、成本和实际需求。装修毕竟是一件大事,很多人在真正装修时,还是会回归理性,根据自家情况来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

总结一下,为什么网上火的日式三分离卫生间,实际很少有人做?

核心原因就是它对 空间要求高、装修成本大、工艺复杂,而且并非对所有家庭都是最优解。与其一味追求“日式三分离”的标签,不如结合自家卫生间的实际情况,考虑清楚自己的需求、预算和使用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装修方案。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干湿分离,或者一个巧妙的收纳设计,可能比硬要套用“三分离”更能提升卫生间的舒适度。

当然,如果你的卫生间面积足够大,预算充足,又确实非常追求极致的干爽和卫生,那不妨可以尝试一下日式三分离的设计。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可能就属于“看看就好”的范畴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就像日本的一户建一样,单层面积小,每间房都小,像公共厕所成精了。

搁中国,真没人会买这玩意。

user avatar

1、日本人到底是主动三分离还是被迫三分离?

主动三分离意味着我面积够大,浴室,马桶,洗手台各自占去一块很体面的面积,使用起来不局促。事实上我们家我和我老婆两个人住140平,傻逼设计师就是把三者完全分开了甚至把洗衣机也给我挪到了1楼临院子的景观阳台上。导致的结果就是淋浴+浴缸4平,洗手区5平,马桶间3平,真是草她妈了。洗手区和马桶间合并,我瞬间多出5平的乐高展示空间,洗衣机和另一个厕所合并(事实上还好我会画CAD,在自己设计后强烈要求合并),瞬间多出一个景观阳台。我只能说这个设计师简直是吃屎长大的。

但是被动三分离,意味着每个模块见缝插针,这里有块豆腐块大小的面积,正好塞个洗手台,那边一块长条缝的,塞个马桶。把所有功能塞进一个方方正正的空间里面,你得墙面的周长够才行,一字排开,毕竟马桶不能放卫生间正中间是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内常见的餐厅卫生间,许多都是在男女厕所外的过道处集中设置洗手台,利用过道的面积站人洗手,假设单独拆开分别放进厕所,则需要单独留出人洗手站立的空间。

所以我的观点是,日式三分离很可能是由于面积不够而倒逼出来的被迫产物,大家可以自行考虑一下。

2、你是不是一定要三分离

然后我们再说一下所谓三分离的好处,无非就是洗澡的同时可以大便,大便的同时可以洗手。那么请问下,一年中这种场景发生的概率大不大?有没有为了一个小概率时间而大费周章搞三分离?搞成三个体面的独立空间,我做3个小小的卫生间不香么?不用抢,一人一个。假设你家天天早上为了大便时候不能让第二或者第三个人刷牙或者洗澡的话,三分离并不是最终的救赎之路,扩大你的房子,加多一个厕所才是正解。毕竟两个人大便+刷牙还是勉强可以忍一下的,但是两人拉稀+拉稀,远比上述那个问题难客服且常见且无法通过三分离解决。

三分离到底会不会解决你的痛点?我想如果你的痛点和我一样是拉稀+拉稀的话,我也不介意设计师单独搞两个独立小空间只放马桶,并且管这个叫做屎分离。


所以总结一下,三分离并不是不好,出于压缩空间见缝插针的目的,三分离有其优势。但是切莫为了三分离而三分离(我就是受害者)。想要好住,加一个卫生间是终极之路,钱是万能的,大力必出奇迹。

综上:1、家里太小做不了两个或以上卫生间,可以考虑下三分离可行性,并且尽量见缝插针布置,把空间利用率提升到最大。

2、家里够大做三分离且不必太考虑压缩面积,可行,但真没必要。

3、家里够大,建议多做几个卫生间,也就没有必要什么几分离了,一人一个就行。

user avatar

作为这里几乎是最早开始讨论三分离卫生间的答主,我还是想说,日式三分离式卫生间能火是因为它真的是一种能让人的生活品质上升N个台阶的设计。而实际上在国内的室内中确实实现的不多,包括我自己做过的一些户型改造。究其缘由,除了很多人认为的“如厕文化”中日差异的问题以外,其实还包括一些更为现实和复杂的原因。

先简单讲一讲三分离卫生间到底是啥好了。三分离卫生间可以说是四式分离的一种比较精简的形式。

通常家庭中用到的卫生设施包括马桶、洗面台或洗手池、浴室(包括浴缸和淋浴)以及洗衣机这四件,称为「四式」的「水回り設備」。我翻译能力有限,大概就是和水相关的设备吧。一般来说,在国内的户型中,这些设备都是设计在同一个房间的,统称卫生间。而四式分离,简单说就是把这几样给隔开做成独立的空间,便于分别利用。在日本一些住宅的设计中会努力做到完全分离,也就是纯粹的「四式分离」。但是实际的生活中,完全做到四式分离确是有些奢侈而且没有必要,将其中能合并的功能合并,比如合并洗衣和洗面台功能,做到更简洁的三式分离就已经足够满足使用的需求了,也更节约空间和造价。这也是近来日本住宅设计中的趋势——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依然会选择把洗衣房和家务间整合起来做成四式分离,但是基本多见于郊外的独栋住宅。国内的分离式卫生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多以「浴室」+「厕所」+「洗面、洗衣间」这样的三式分离,甚至更为精简的只讲浴室分离出去的「干湿分离」方式为主。

刚来日本工作的时候住公司宿舍就是马桶、洗面台、浴室一体的“非分离式布局”,洗衣房是整个宿舍公用的。马桶洗面台和浴室一体的布局方式被称为BATH TOILET,类似于酒店的布局。大概是这样的: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个卫生间还可以呢?

总之当时觉得还挺方便的:浴室有浴缸,淋浴的时候拉上帘子水也不会溅到马桶上,上厕所和上洗手间可以随时切换模式,换洗的衣服可以扔在马桶上……

之后准备搬离公司宿舍找房子的时候,才发现只要是这种一体式卫生间浴室的设计,租金都会比同等面积的三式分离的卫生间低很多。房地产中介也会特别说明:这个户型的缺点是BATH TOILET一体的。而我自己在日本的建筑公司做户型设计的时候,也是无论多小的面积,都被要求一定要拼命挤出个至少三式分离来。当时自己还觉得真的有必要么?这么小的户型做一体式卫生间、把客厅做大一点不好吗?

这困惑一直持续到搬家之后用上三分离式卫生间。自从用过分离式卫生间之后,就再也没法适应一体化的BATH TOILET了……

其实三分离式卫生间的优势很显而易见,只不过之前在国内一直是一体化卫生间的模式觉得没必要而已,而真正用过分离式卫生间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些优点,包括:

舒适度。将水蒸气的范围最小化,让上厕所、洗脸、洗手等经常性活动能够保持在干燥区域,不用一洗澡就一整天都得在湿乎乎的屋子里上厕所。

更方便设置电源,除了吹风机、电动牙刷等小件电器以外,也更容易实现智能卫生间设计。在日本日本公寓中和商场等公共建筑中使用非常普遍的一体型智能马桶,就是在分离式户型设计的前提下才能最方便安装,使用时也能保持最舒适的体验。

比如说TOTO最新的G5产品,除了便器本身自带的纳米抗污釉面技术和内壁易洁结构设计以外,其他搭载的TOTO智能洁净系统都是需要用电的,包括能够大大提升便器清洁度的便器内壁电解水除菌技术、360°漩涡式冲洗技术 、喷嘴电解水除菌技术(洁癖患者纠结卫洗丽喷嘴是不是干净时的良药)、便器内壁电解水除菌技术;以及很多能够直接提升使用体验的功能,比如能够通过面板控制卫洗丽的水温和强弱、暖风烘干、保温便座的温度调节(大冬天的可以坐上暖暖的坐便器,不用在坐上冰凉坐便器时忍受温度差的刺激)、除臭(防止臭晕自己和下一个使用者)等,以及第一次见到时令我无比感动的自动开闭盖功能(主要是配合便座保温功能节能用的)……这些多样的、能够让如厕体验上升N个台阶的功能,都是需要电源和相对干燥的使用环境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的。

而即使不适用一体型智能马桶,希望普通马桶上设置智能马桶盖来改造现有卫生间的需求也很高。比如说TOTO的TCF8232JCS和TCF8744这两种产品,都是可以通过现有马桶的改造来实现臀部清洗和暖风干燥等体验,在便座保温、除菌除臭方面的体验也不输给一体式智能马桶。

顺便说个题外话。在日本读研的时候,研究室还真的有做「马桶盖保温与如厕时猝死率关系分析」研究的小哥。细节不是很记得,就记得结论貌似是使用便座保温有助于防止上厕所时猝死

这些智能马桶的设备本身是非常舒适的加分项,如果不分离的话在电源设置方面需要增加防水措施,而且温暖的座圈总是湿乎乎的、控制板摸起来也总是湿乎乎的,用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

更方便多人同时使用。尤其是繁忙的早晨,可以洗脸、上厕所和洗澡同时进行,互不干扰,很大程度避免一个人上厕所,其他人连脸都洗不了,或者有人洗澡就得憋着尿的尴尬。当然了,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卫生间的话这种尴尬情况会好很多。

更容易装饰。比如说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软软的马桶垫之类的,萌妹子的厕所也得萌萌哒。

说了这么多,既然三分离卫生间有这么多好处,为啥国内实际做的(或者说做成的)人那么少呢?要究其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是如厕文化导致对于面积分配问题的认识不同卫生间分离设计是要占用面积的,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首先认识到。比如说下面这样一个国内的户型中比较常见的卫生间,尺寸大约是1.5m×3m,也就是4.5㎡,小一点的厕所2m见方很常见,只需要4㎡的空间。

而做三分离卫生间需要占用多少面积呢?因为各个空间独立,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所需要的面积。

首先是厕所。对于普通不带洗手池(注意是洗手池不是洗面台)的厕所,需要的尺寸在轻质隔墙的情况下一般为1.82mx0.91m。而加上洗手池的话宽度就需要相应增加。最小面积大约为1.65㎡。

其次是洗面+洗衣,一般来说至少需要1.2mx1.6m的尺寸才能塞进足够的活动空间、洗面池和洗衣机,最小面积大约为1.92㎡。

而独立浴室如果只需要淋浴的话至少需要0.9mx0.9m,如果加上浴缸则需要至少1.2mx1.6m,面积大约为1.92㎡。

这三个空间的面积加起来,每个都按照最小尺寸做,也至少得花费5.5㎡的面积。这实际上占据的是实打实的套内面积,如果对于卫生间功能本身不够重视的话,往往业主或者购买者会认为这种面积的分配方式是浪费面积,觉得不如把这浪费的一两平米摊到客厅显得气派,开发商也自然乐的做一体式卫生间了。

其次,三分离式卫生间设计是需要花时间成本去“设计”的,并且设备管道多,业主自己在改造时受到的限制很多。目前的户型设计的过程中,能把时间花到卫生间这样的细节的地产公司本身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在已经做了一体式卫生间设计的户型中,即使业主想要在装修的时候改造成三分离的卫生间,受到的限制也是非常大的,改成功的案例并不是特别多。

卫生间可以被认为是住宅中用水的“核心空间”,里面设置有各种上下水管道,是布局调整中需要格外小心的位置。在这些管道中,又以马桶的下水管道的位置(或者说坑距)最为棘手:这是住宅中最粗大、位置最低的下水管道之一,马桶的位置基本就决定了户型改造时的范围。而其他的如洗面台的上下水管因为较细且位置高,处理起来相对容易。

比如上面这样一个普通的长条形卫生间中,屋主希望加上浴缸,且让它变成一个干湿分离的卫生间。最小的改动方式就是把原先马桶的位置挪用给浴室,扩大浴室空间,而马桶则向左平移到原先洗漱台的位置。看上去这个改法并无不妥,但是这样的布局究竟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排水管道是否能够移动了。

如今住宅中采用最多的两种排水方式:同层排水和非同层排水,而面对日后复杂的住宅设计需求,同层排水也即将成为主流,但是现存的、尤其是有一定岁数的房子大多数还是非同层排水的方式(见上图)。这就很尴尬了,因为排水管位置在下一层,楼板上已经穿好了洞,改动余地非常小。要想挪动马桶位置,除非去楼下的人家把天花板掀了、管道重铺、并且在楼板上打新的洞,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对于同层排水的住宅,掀起自家的浴室地板,把管道重铺即可,相对来说可塑性大,布局优化的可能性高。

以TOTO马桶CW982、818为例,马桶的安装都是对坑距有一定的尺寸限制的,在设计改造和购买的时候都需要特别注意坑距的尺寸。

所以,一旦管道设置好之后,改造的余地非常小。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即使自己想做三分离卫生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

最后,设计卫生间是精细活儿,因为卫生间基本是一个各种卫生设备(马桶、淋浴、浴缸、洗面台甚至洗衣机等等)的硬性大集合,需要设计师对各种卫生设备的用法尺寸熟悉的情况下做细致的设计,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对产品有很深入的了解。

设计是一种很依赖设计师本人经验和想法的活儿,如果没有对卫生间和各种设备尺寸足够熟悉的设计师,在改造时,即使业主想要做出三分离式也很困难。我自己在日本刚刚进设计公司之后做了大半年的纯厕所设计,包括工厂的厕所住宅的厕所办公楼的厕所,这是新员工的必修课,因为老板认为所有建筑都有厕所所以厕所设计不好别的就别想做好了。当时为了更了解卫生设备厂家的产品细节还时不时得去参加厂家的培训,比如日本的TOTO会有一些不定期的产品说明会,我们作为年轻的建筑师也会被要求去学习厂家的设计方式,包括无障碍卫生间中所有设备的用法和设计方式。原本学生时代做住宅总一拍脑袋觉得不就是一个厕所吗,画个框就完事儿了,结果到日本的建筑公司之后做了一年多才勉强说“现在厕所设计算是合格了”。

因此,卫生间设计真的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所有人都能干好的活儿。前一阵子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家在做装修,问我能不能帮忙看看他们改的户型,结果我一看卫生间被改成了这样,差点笑出声。

卫生间在一面墙上并排开了三个门,门外就是客厅。这门开的还听对称的,感觉倒像个公厕,可以左右挂个男女标签了。我对他说,我很理解你想做三式分离的想法,但是这么一来,一是客厅的墙几乎全被门占据了,二来每个空间过于独立,空间上的联系太弱,三来浴室洗完澡出门就直接光着进客厅了,实在不雅。不如把厕所和浴室的门都开向中间的洗面+洗衣的空间,这样门可以统一成一个,空间上洗面+洗衣的空间也可以充当浴室的前室,洗澡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更衣,换下衣物也可以直接清洗,流线上也更清晰。

其实就是这么个事儿看着很简单,实际上在设计中却并不是所有设计师都能把控好的。这也是在做好三分离卫生间上比较大的一个难题吧。

总之,三分离式卫生间绝对是用过之后体验非常好的设计,也是更能够适应智能卫生间设计需求的布局方式,但是现实中在各种复杂情况的影响下还尚未得到有效的普及。在未来,随着我们对精细化设计和智能化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信更舒适的卫生间分离设计也会变成一件平常之事吧。

user avatar

因为户型不够大

三分离以后,每个功能间都小,小日子过习惯的日本人可以忍,中国人觉得憋屈很正常。


但是,如果户型够大,是非常建议做三分离的,确实有它的优势,提高卫生间的使用效率,打扫卫生也省事!

最理想就是家里2个卫生间,主卫不分离,次卫三分离,完美解决所有冲突~



下边详细聊聊“卫生间怎么分离设计更合理”,

咱们先来看看中日干湿分离的对比:



本文很多经验来自知友装修群……群里你说点遇到的坑,他聊点避坑经验,大家集思广益,抱团避坑!

群入口在下面,戳链接直达!



1、日式干湿分离

  • 日式三分离:洗漱区、便区、洗澡区相对独立


  • 日式四分离:洗漱区、便区、洗澡区、洗衣更衣区各自独立


2、中式干湿分离

  • 中式二分离:一般是卫生间洗澡区做挡水设置(浴帘/淋浴房),防止洗澡水溅到其他区域;


  • 中式三分离:在分离洗澡区的基础上,再将洗漱区单独隔离;


中式的干湿分离,因为分隔不彻底,在实际使用中就产生了早晚高峰抢卫生间的不便,所以我说:不便区分离的干湿分离都是耍流氓!



而日式三分离,就一定是便区单独成为一个马桶间,这一点,有需求的中国家庭就可以借鉴(除了那些一洗澡就特别想上厕所的朋友们)。



另外,日式三分离中,洗漱台分离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借鉴的,因为洗漱台使用频率最高,为了使用时不影响其他区域,单独拎出来最好。

甚至,家庭人口多的情况下,推荐用双台盆


想要合理地规划一个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卫生间,得先明白什么功能对你来说是必要的,什么是非必要的


一般来说:

必要功能:洗漱、如厕、洗澡; 非必要功能:洗衣、泡澡、宠物洗澡、拖把清洁等;


但如果卫生间面积太小,不能什么都有,就得根据使用频率来分配功能区的主次

一般洗漱区使用频率最高,便区次之,淋浴区可利用墙转角的位置,扇形淋浴区可用面积最大。


1、放射状布局

适合正方形、面积极小的卫生间,动线以门为起点按放射状三区分布。


2、一字型布局

适合长方形、狭长的卫生间,动线按洗漱区、便区、淋浴区由近到远依次分布。


3、二字型布局

适合正方形、宽胖的卫生间,一般便区和洗漱区相对而立,尽头是洗澡区。


这三种是最基本的布局方式,最起码保证必要功能(洗漱、如厕、洗澡)没问题。


还有很多变体,适合卫生间面积较大的情况:


像这个卫生间,就是根据房主的需求,包含了很多:外面是单独的洗漱台,进去是洗衣机、马桶、浴缸,更深处还有个淋浴间。


如果细节拿不准,来知友群里多聊聊,你说点装修遇到的问题,他聊点避坑经验,大家集思广益,抱团避坑~

群入口在下面,戳链接直达!



卫生间最低限是3㎡,合理面积是5-9㎡,太大了挤占其他房间也没必要,如果你家壕,请忽略我说的。


整理了一些空间尺寸,供大家设计时参考:



1、马桶尺寸

马桶一般占37cm*60cm,马桶和洗漱台一般得距离20cm左右。

成人肩宽平均值为40cm,人坐在马桶上,肩膀左右各留出15cm会比较舒服,即马桶左右宽度至少70cm。


2、洗漱台尺寸

洗漱台一般占70cm*60cm。

人在洗漱的时候,动作幅度会比较大,容纳一个人站着洗漱、中等大小的洗漱台,合理尺寸是宽90cm、高105cm、台面离地75-80cm。

浴室镜如果想正对人脸,一般离地高度需要135cm。


3、淋浴区尺寸

淋浴区最低限为800*800,一般做到900*900mm,当然家里壕的话,尺寸越大越好。


4、插座定位和高度

  • 卫生间入门照明、暖风等开关组,一般离门15cm、离地130cm;
  • 智能马桶插座安装防溅罩,一般离地高度40cm;
  • 电热水器插座,一般离地高度200cm;
  • 剃须刀、电动牙刷、吹风机插座,一般离洗漱台面高度30cm;
  • 洗衣机、烘干机插座,一般离地高度40cm或者130cm;


接下来,参考一些实际的中国家庭布局案例。


1、48㎡独居,真正四分离

48㎡迷你一人居,房子虽然小,但是卫生间却一点儿不将就,做到了真正的四分离。


2、干区外移,利用干区墙做玄关隔断

房子80㎡,卫生间扩大,干区外移,干湿分离,同时用干区墙做玄关隔断,既满足玄关鞋柜功能,又遮挡入户视线,保证隐私。


1、电热毛巾架

电热毛巾架真的是很多人实际使用过后强推的家居用品,特别是南方朋友。


2、镜柜+镜前灯

满墙的镜柜,增大了储物空间,视觉上也更加宽敞明亮,极大方便日常生活。


3、除雾镜

不喜欢镜柜的,可以选择除雾镜,镜子自动除雾,冬天洗完澡也不会看不清楚。

有两种:插电式,稍微耗电;贴膜式,用久了需重新贴膜。


4、抽拉式水龙头

如果你是早上洗头星人,洗漱台配抽拉式水龙头真的超级方便,可以拯救低头脖子难受的痛苦。

一般抽拉长度10~30cm左右,差不多够用。


5、马桶喷枪

可以冲洗墙角、地漏、门垫、地毯等等;受不了满地头发,也可以用喷枪把头发集中到地漏处,再打扫就方便很多了。

总之,在清洁卫生间方面,它是非常实用的。





你真牛逼!竟然都划拉到底了!来呀,进群呀~群里都是正经人儿,装修大佬,省钱绝招,避坑经验,啥都有……

进群跟牛人蹭经验!

群入口在下面,戳链接直达!


准备装修了,啥都不懂?可以看看9w+收藏、3w+赞的装修建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上流行的日式三分离卫生间,光听名字就觉得高大上,一股子“干净”、“舒适”、“有格调”的气息扑面而来。宣传图里,洗手台、马桶区、淋浴区被明确分隔开,看起来井井有条,尤其适合有洁癖或者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可现实呢?逛遍了大多数新小区或者老房改造,真正做成“三分离”的家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就很让人疑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到位,也触及到了咱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挺纠结的点了。明明理论上空调制热效率最高,但电暖气这东西为啥还能卖得这么火,甚至感觉比空调的普及率还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和“即时需求”首先得承认,空调在热效率这块儿是硬指标上的王者。它的工作原.............
  • 回答
    新垣结衣在中国网络上的超高人气,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黄金国民度与高质量代表作: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逃げ恥)的现象级爆红: 这是新垣结衣在中国打开知名度和赢得高人气最关键的一步。这部剧以其轻松幽默的剧情、探讨现代社会“契约婚姻”.............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是很多影迷心中的疑惑。《变形金刚》系列,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几部,确实在网上遭受了不少批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它和那些口碑好、质量过硬的好莱坞大片相比,总有点“说不上来的地方不对劲”。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故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明明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Fate/Grand Order(FGO)玩家讨论,什么新活动攻略、英灵强度分析、剧情吐槽,还有各种满破五星卡面舔屏,感觉这个游戏简直是全民都在玩。但走出屏幕,走进现实生活,想找个能一起聊FGO的朋友,却像大海捞针一样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深圳这座城市及其教育环境的一些独特之处。简而言之,深圳学生对“985”、“211”名校光环的相对“不在乎”,与深圳这座城市本身的特点、其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深圳家庭的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与网络上普遍存在的对名校的推崇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
  • 回答
    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让人跌破眼镜的现象: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散。然而,一旦他们踏入虚拟空间的门槛,立刻化身为言辞犀利的斗士,言语间充满了攻击性,仿佛要把积压已久的情绪一次性爆发出来。这种反差,确实引人深思。首先,网.............
  • 回答
    这件事嘛,其实挺能理解的。上网看到别人秀恩爱会哭,但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反而不会哭,只是心里难受,这背后有很多说道,而且感觉挺真实的。咱们先说说网上为啥容易让人泪崩。网络这东西,就像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滤镜,同时也像一个随时准备好引爆情绪的定时炸弹。首先,隔离感和窥视欲的双重作用。网上别人秀恩爱,你永远是.............
  • 回答
    在我观察到的互联网讨论中,确实存在一些人对黑人群体的负面看法,并表现出厌恶的情绪。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能够简单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的各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历史遗留的负面刻板印象是许多负面情绪的根源之一。几个世纪以来,.............
  • 回答
    沈文裕在国内网络上被“吹捧”得很高,甚至出现“碾压郎朗、李云迪”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同时,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背后也涉及到复杂的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沈文裕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钢琴家。他在国内早期也获得过不少重要的奖项,这为他积累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明明驾照考试的通过率看起来挺高,网上却总能听到“驾照难考”的声音,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通过率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这个数字往往是官方统计出来的,它代表的是所有报名参加考试的人里,最终能拿到驾照.............
  • 回答
    网上与现实的落差,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你说的这种“网上贬低皇汉,现实遇不到”的情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是个放大器。在网上,人人都戴着个面具,或者说,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这种自由,有时候会变成一种肆无忌惮的表达。你想想,在网上,你不需要.............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暗网”是个啥,还有为啥有人说它上面的视频“变态”。咱们争取说得明白透彻,就像跟街坊邻居唠嗑一样,保证听着不生硬,不像是个机器在那儿念叨。暗网是个啥玩意儿?用大白话说就是:想象一下咱们上网,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明网”上。就像你在街上逛街,能看到各种商店、餐馆、公园,大家都能看到,也.............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热评区,就像一座巨大的情感自助餐,你总能找到你想吃的,但有时候,你也会吃到一些让你觉得“不对劲”的东西。那些让你感到“高雅脱俗”却又“做作恶心”的热评,其实是某些用户在一种特定的社交环境下,试图表达自我、寻求共鸣,却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的产物。你想想看,在网易云音乐听歌,本身就是一种相.............
  • 回答
    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女子遭男子暴打扒衣拖行”的视频,其触目惊心的画面确实让人感到震惊和愤怒。当视频画面显示如此严重的暴力行为,而事后官方通报的伤情却轻描淡写地描述为“面部软组织挫伤”时,公众的质疑和困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首先,视频画面的冲击力与实际伤情.............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网络上觉得东吴很恶心的人很多”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和对历史叙事的多元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讨厌”就能概括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满意、失望,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恨铁不成钢”。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讨论的“东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三.............
  • 回答
    坦白说,现在网络上大家讨论问题,确实常常让人感到心累。你说的“偏激”、“二极管化”,这几个词抓得很准,现在的网络环境,仿佛把人逼到了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两个极端,一点中间地带都容不下。一言不合就“扣帽子”,更是常态,还没等你把话说清楚,对方已经给你贴上了“汉奸”、“卖国贼”、“收钱带节奏”或者“傻子.............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头郁闷。好像一夜之间,网络世界就变得跟炸药桶似的,一点火星就能炸开。咱们平常想好好聊点事儿,结果呢?要么是观点不合,立刻被贴上“极端”、“反动”、“愚蠢”等等标签;要么就是非黑即白,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中间地带一点容不下。这日子过得,别提多憋屈了。咱们来好好扒一扒,.............
  • 回答
    作为一名对版权保护和数字内容产业有所了解的博主,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正版小说网站起诉盗版网站,胜诉到底有多难?就算赢了官司,为什么很多时候却要不到赔偿金?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法律、技术、商业和现实操作的方方面面,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首先,我们来聊聊“胜诉的难度”。从法律层面来看,如果一个正版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