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漫画中如何画好分镜?怎么样才能让画面,情节感觉很流畅?

回答
漫画分镜:让画面与情节翩跹起舞的艺术

画好漫画分镜,绝不仅仅是将画面简单地切割成一个个格子。它是一门精妙的艺术,是连接画面与情节、读者与故事的桥梁。一个优秀的分镜,能让画面如同电影般流畅转动,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故事起伏,而不是生硬地被章节割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画好分镜,让画面与情节都自然而然地流淌呢?

一、 理解分镜的本质:你是故事的“导演”

在开始画之前,先要明白,你不是单纯的“画匠”,而是故事的“导演”。你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次转场,都是为了更好地讲述这个故事,引导读者的视线和情绪。

目的性: 每一个分镜都应该有它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人物的表情?交代环境?营造紧张气氛?还是推进剧情?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构图,画面就不会显得空洞。
节奏感: 分镜的快慢、大小、疏密,直接影响着故事的节奏。紧凑的镜头切换可以表现快速的动作或紧张的氛围,而舒缓的长镜头则适合展现情感的细腻或场景的宁静。
引导性: 你的分镜需要巧妙地引导读者的视线。从一个格子到另一个格子,从画面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都应该有一种自然的流向,让读者不必费力去寻找下一个信息。

二、 掌握分镜的基础语言:镜头的“词汇”

如同语言有词汇和语法,分镜也有它的基本构成元素和运用规则。

1. 镜头大小(景别):
远景/全景 (Extreme Long Shot/Long Shot): 交代宏大的场景,展示环境,制造渺小感或孤独感。比如广阔的战场、壮丽的山河。
中景 (Medium Shot): 通常表现人物的腰部以上,既能展示人物动作,又能捕捉到表情。是叙事中最常用的景别。
近景 (Closeup): 聚焦人物的面部或某个关键物品,强调情感、细节或重要信息。一个眼神、一个特写的手势,都能传递大量信息。
特写 (Extreme Closeup): 极度放大某个局部,如眼睛、嘴唇、一滴汗,用来放大情感冲突或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2. 镜头角度:
平视 (Eye Level): 最为自然的视角,与人物平视,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
俯视 (High Angle): 从高处向下看,会让被拍摄对象显得渺小、无力,有时也用于展现全局。
仰视 (Low Angle): 从低处向上看,会让被拍摄对象显得高大、有气势、有力量,可以增强人物的威严感或压迫感。
倾斜镜头 (Dutch Angle): 画面倾斜,营造不稳定、混乱、紧张或不安的氛围。

3. 镜头运动(虽然漫画是静态的,但通过分镜可以模拟运动感):
推近/拉远 (Push In/Pull Out): 通过缩小格子大小或在画面中拉近主体,模拟推进的效果;反之模拟拉远。
平移 (Pan): 通过连续的格子,或者在同一个格子内将画面主体从左移到右(或反之),模拟镜头的平移。
跟拍 (Tracking Shot): 通过多个格子,让人物在画面中移动,并保持其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模拟角色被跟随移动。

三、 如何让画面与情节流畅地“对话”?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让分镜真正“活”起来,为故事服务。

1. 遵循“故事流”:
思考“你想让读者在这一页看到什么?” 永远把故事和角色的情感放在首位。你的分镜是为了让读者理解剧情,感受情绪。
“上往下,左往右”的阅读习惯: 在大多数西方文化背景下,这是自然的阅读顺序。但在东方漫画中,尤其受日漫影响,是从右上到左下的。要确保你的分镜顺序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避免读者“迷路”。
留白与节奏: 不用每个格子都塞满信息。适当的留白,尤其是画面之间的留白,可以给读者喘息的空间,让节奏舒缓下来。反之,密集的小格子则可以营造紧迫感。

2. 巧妙的格子设计:
格子形状与大小:
长方形格子: 最常见,可以表现平稳的叙事。
方形格子: 显得稳定、朴实。
圆形/椭圆形格子: 有时用于表现闪回、回忆、内心独白或特殊的视角。
不对称/倾斜格子: 制造紧张、不安、混乱或爆发的瞬间。
不规则边缘格子: 可以表现激烈的情绪,或者作为特殊效果。
穿透格/跨页格: 强烈的视觉冲击,用于展示重要的场景、人物爆发或转折点。
格子的大小与内容关联: 画面内容越重要、越需要强调,格子可以做得越大。例如,一个角色的重大决定,一个惊人的发现,都可以用一个大的特写格子来表现。

3. 对话与画面的协调:
对话气球的放置: 对话气球的尖端应该指向说话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气球的出现顺序也要符合阅读流向,不要抢了画面的风头。
画面的“言语”: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比语言更有力量。用画面去“说话”,让对话和画面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干扰。比如,角色说“我很好”,但画面却是紧握的拳头和颤抖的手,这种反差就能产生戏剧张力。

4. 转场与连接:
“动作线”的连接: 如果一个动作在一个格子的结尾,下一个格子的开头应该承接这个动作。例如,角色抬起手臂,下一个格子就可以是手臂挥下的瞬间。
“视线”的引导: 如果角色看向某个方向,下一个格子可能就是他所看到的东西。
“情绪”的延续: 即使场景或动作发生变化,角色内心的情绪也应该有自然的过渡。
“蒙太奇”的运用: 通过快速切换多个小格子,展示一系列连续的动作或事件,来快速推进时间或表现复杂的心理过程。
“模糊”与“渐变”: 画面边缘的模糊处理,或者通过背景的虚化,可以暗示场景的转换,让过渡更柔和。

四、 提升画面流畅度的实操技巧:

1. 多看优秀作品,学习“语言”: 仔细研究你喜欢的漫画家是如何运用分镜的。分析他们的镜头景别、角度、格子排版、转场方式。尝试模仿,从中吸收养分。
2. 做“电影分镜”练习: 即使是漫画,也可以尝试用电影分镜的思维来构思。想象一下,如果你要用摄像机来拍摄这一段故事,你会怎么运用镜头?
3. “预读”你的分镜: 在画完分镜初稿后,合上你的本子,然后像一个读者一样,从头到尾“看”一遍。你的眼睛是否被自然地引导?节奏是否舒服?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困惑或不顺畅?
4. 反复修改: 分镜很少能一次到位。多给自己时间去修改,尝试不同的格子排版,调整镜头景别,直到你觉得“就是它了”。
5. 关注“留白”的艺术: 留白不仅仅是空白的空间,它承载着呼吸、节奏和想象。有时候,一个不被完全展示的画面,反而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6. 人物的“动线”: 即使是静态画面,也要考虑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动作趋势,让人物的“动线”自然流畅,不要显得突兀或卡顿。
7. 利用“对角线”和“黄金分割”: 这些构图原理可以帮助画面更具视觉吸引力,引导视线,让画面更生动。

五、 细节决定成败:

人物表情与肢体语言: 分镜不仅要交代“发生什么”,更要表现“人物的感受”。一个微小的表情,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为画面增添生命力。
环境与氛围的烘托: 背景的绘制、光影的处理,都能为分镜增添层次感和氛围感,与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相互呼应。
音效字(拟声词): 合理运用音效字,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现场感,它们也需要与分镜的节奏相互协调。

总而言之,画好分镜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调整的过程。将自己想象成故事的导演,用你的镜头语言去诉说,去引导,去感染读者。当你开始真正用心去感受故事的流动,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它时,你的分镜自然会越来越流畅,越来越动人。记住,每一个格子都是你与读者交流的窗口,让它们都为你所讲的故事,闪耀出最动人的光芒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日本学漫画,我一开始对分镜非常苦恼,总觉得自己把每一格画面画好就行,但其实不是这样,流畅的分镜的存在,能更自然地引导读者视线,更好地讲故事。

总之,分镜是故事脚本的表现方式,和画工关系不大,有时稍微注意一下节奏和镜头位置,故事就能更好地传达给读者。

回答一下日本传统纸张漫画的分镜法:

分几大类讲述

  • 分镜是什么
  • 根据情节分分镜
  • 破格的运用
  • 效果线的运用
  • 用分镜来表达时间
  • 用分镜来表达人物情绪
  • 对话时的分镜怎么画
  • 网点如何和分镜搭配

1:分镜是什么

在日本漫畫業界的分鏡(ネーム,name),是指描繪漫畫時如同設計圖一般的東西。與電影的分鏡,戲劇的場景接近。在其上記載著,要如何分配畫格、以什麼方式展現角色、要讓角色說出什麼台詞等內容的東西。
维基百科


所以比起画工,分镜更重要的是传达内容,在漫画业界被称为最重要的才能。比如one老师的低级画工和高能分镜…………

所以到底分镜的才能高下如何判断,那就是:轻重缓急的节奏


2:根据情节分分镜

你可以四等分 五等分地去分格子,你也可以:

分出大小。而大小的区别,那就是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的区别

比如说这样:

把主要情节画大、放在显眼的位置,而右下角需要放一个想让读者往下翻的格子,设置一个悬念。比如说憋着要吐气、跑向一个地方、炸弹要爆炸。总之就是动作做一半。

而在漫画的前二、三页里,需要运用这种有节奏的分镜,去表示出:主角是谁? 在哪里? 时间?这些要素。

用我自己画的漫画做举例,注意一下这里我的漫画是日文版的所以阅读顺序从右到左:

这一页介绍主角,在左下角的时候需要设计一个引发读者往下翻的格子,她想吐

于是,在下一页需要激烈一点,一翻页就“bang”!的一下:

嗯她吐了…………

因为第二页是要翻页才能看到的,这样的节奏安排可以让人一直翻下去。


3:破格的运用

破格是什么?

就是不在格子里,破出去的比较显眼的图,比如在运动中的角色,给她一种在跑动中的紧张感,用我自己的漫画举例,如左上角,角色在跑步时我做了个破格。


破格不只是用来强调角色的运动,还可以用来画角色全身图,角色不画在格子里,画到外框,比如这样:(我画的一个关于海底世界里虎鲸的故事)

还有激烈的动作场景也会用到破格:(同样的海底世界的漫画

龙出现了 龙生气了 我要打龙:


用破格的时候情绪需要获得一个释放,在分镜的节奏里算是比较激烈的。

要理解破格什么时候运用,我们需要先知道格子是什么。这里使用传统纸质漫画解说:

有三个框,内框里面需要放台词,和重要的画(比如说角色的脸) 外框之外会被裁切,所以场景之类的需要在外框里,而速度线需要画到最外面的出血框,因为如果速度线断掉会很突兀。

所以,在内框里的破格,需要表现角色的主要动作,比如说思考谜题,出场。例图如下:

主体是手和这个鲨鱼的出场

但是我认为自己画的这个手对比度还不够,更合适的是这样:(来自于《蒙娜丽莎的狂热》

还有效果字拟声词的破格,这里我找不到自己画的合适的,用《小红帽的狼徒弟》做例图:


出场也是破格+动态 很明显

这样的破格方式,可以让主体是主角帅气的登场和脸部特写

当然不限于人物 台词框也可以破格,表现激烈的情绪

“让我吃掉吧!”这句话是这页里的主要情节,用破格表示更具冲击力。


帅气的台词也要破格一下。



破格的拟声词可以增大声效


还有外框 出血框的破格,用我画的Ai人工智能偶像的漫画举例:

这里是想要突出两人的相遇,他们在哪里相遇在右下角用小格子表示。场景很重要,但是这里我认为俩人相遇的场面更加重要,所以扩大了相遇时的格子的比例。并且当中空开了很多留白,因为这里是跨页,当中不能画太重要的东西,会夹在书中间。



4: 效果线的运用

用自己的漫画举例,对抗一个从上而下的打击、跳起、击打等等都可以用到效果线。

比如这样,效果线表示压迫感和空间感。

效果线可以表示紧张感和角色运动的方向。

还可以表示角色集中 惊讶:


还是刚才的AI智能偶像故事的漫画。在这里左下方,显示了主角貌似看到了很惊讶的场景,而究竟是什么,因为节奏,我把它放在了下一页,这样能让人往下翻。

接下来就是和她长得一摸一样的人死了……

跨页可以做出冲击感

这里可以稍微做一下阅读时的视线引导。从左到右看到激烈场景,也是一般的阅读顺序。


5:用分镜来表达时间

格子越多越小,时间就越紧密,越大越少,时间就漫长,具体是怎样的呢?

比如说我这个漫画里的切手指:

一切都发生得很快,让受害人没有反应时间。所以女主站起、拿刀、切手指都用很小的格子快速表达。


还有,两人对战,快速拿武器攻击。喊叫,拿武器 风 都是用很小很密的格子表达。

这样读者就会很快地看,人为制造一种紧张感。


如果你想让时间慢下来。就可以放大格子,让读者慢慢看。

这里我用跨了两页的巨大格子画眼睛,人为制造一种被蛇类盯着的不适感。

这样对比来看,哪一种格子缓慢了时间就很明显了,不是吗?


6:用分镜来表达人物情绪

可以用俯视、仰视、主观视角、上帝视角等等不同的运镜方式,来表达情绪

比如悲壮的时候:(虎鲸要去上班了,好可怜

拿到宝物的时候:

通过不同的透视,表现不同的情感

用不同的斜格子,表示透视。

仰视(骄傲) 俯视(思考或紧张)

如果角色在打斗,他需要跳起,这种斜的分镜格子也很有用,可以表示镜头角度,俯视 他从哪里跳起


还有可以用斜格子来切割画面,体现出一种紧张感:

三角形比起四平八稳的方形多了一种动荡的感觉

实际效果如下:(也是海底世界里虎鲸打龙的故事,虎鲸因为是哺乳类,无法自由在海底呼吸需要换气,他的氧气面罩坏了,他快要窒息的时候:

时间变得很紧凑,又爆炸又要窒息,所以用细长的斜切格子表达画面。


7:对话时的分镜怎么画

看漫画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看台词,再看画面的,所以分镜格子需要根据阅读台词的顺序来画,不能乱。最好先设计好台词,再画分镜。台词引导视线。(注意这里只限于有重要台词的场合,也有很多情节是可以靠画面推进剧情的。

看这个红线就是视线,眼睛根据台词移动。读者的视线不可以乱。

这里用《蒙娜丽莎的狂热》做解释。第一句台词是我叫xxx,是个画商,接下来再画男主的反应,这里是台词推进剧情,所以视线引导要根据台词来。


角色出场运用破格分镜

但如果是很无聊的二人对话的场景要怎么画分镜呢?若只是画不断切换的大头配上台词,读者肯定会厌烦的。

这里想要分析一下浦泽直树的分镜美学。他的漫画剧情很多时候都是由角色之间的台词推动的,对画的场景也非常引人入胜,有情绪感。

用《怪物》来举例:

浦泽大神擅长运用电影和电视剧式的镜头语言。拿下图这个俩人一起喝酒的对话场景来说,摄影机有上、左、右三个固定位置,通过这三个固定的镜头切换,正反打,来特写人物,再加上切近景,这也是漫画里比较独特的分镜了。

他还很擅长用镜头特写人物上半身,人物不动的情况下,切近景大特写,以达到延长时间的效果。试着想象一下你在看电影,人物动作不变,镜头切近,会不会有一种特写镜头的临场感。这样角色的情绪就突出了。

浦泽直树很擅长重复镜头,尤其是情节紧张和需要抒发的时候。

这里天马医生的左侧面特写重复了三次。突出了天马的情感。

还有下图这里阿童木的同一动作的四次重复特写,他的悲伤情绪就能让你共感了(也就是重要的事情要写三遍……

在这里也是悲伤的脸部特写重复两次。情绪酝酿很充分了

浦泽老师的《蝙蝠比利》也是一个运用电影运镜很出色的例子。

正反打切脸部特写说台词。

这里要特地把【视线引导】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一下,有些人觉得漫画就像读小说,是有固定的阅读路线的,比如从左上阅读到右下,并且画出一个小路径来教你怎么画分镜。这个知识点作为基础的科普是完全没有错误的,我也推荐新手这么去画,因为让读者看懂你的故事是作为新人作者的第一大任务。

但是作为资深作者、或者是很有个性,特色的作者来说,你可以完全无视这个规则,因为这个【视线引导】规则的核心就是让读者阅读顺畅,理解台词顺序,故事情节。所以你完全可以用【镜头语言】去完成这个任务。比如浦泽直树就运用了电影里对话正反打的方式,切换人物表情特写去推动剧情。而不是角色的运动方向。

8:网点如何和分镜搭配

网点就是用黑色小圆点制造出来的灰色图层。现在这个时代估计徒手贴网点的比较少了,又贵又不方便,通常都是用clipstudio或者medibang这样的漫画软件贴网点。其实简单来说,网点就像是素描里的灰部和暗部一样,用来分出物体的体积和前后关系。黑点的密集程度决定了灰色的深浅。

越密集越黑。

除了黑点,还有杂质:

数值越小颗粒越小,数值越大颗粒越大。

而我这里重点想讲的是,网点的渐变。在clipstudio这个漫画软件里,選擇[圖層]選单-[新圖層]-[漸變貼圖],就可以创建出渐变图层,而渐变图层和分镜格子搭配使用,可以起到烘托角色情绪的效果:


之前画的AI偶像杀人故事,看最后一格,男生目光所及前方是黑暗,我拉了个渐变网点,让他背光,这样就体现出了一个阴森的效果。


而下图虎鲸要去砍龙,龙的全身是个黑色剪影,但是有一个从下往上打的光,更凸显了阴森紧张感


用渐变网点表现剪影很好用,和背景做出明暗差距的话,会有很突出的效果:

上图的大卡车就用了从下往上打光的渐变网点,会有一种紧张感。

而渐变网点不仅可以用来表达紧张情绪,还可以用来引导动作:

如下图这里偶像怀疑自己是机器人,手起刀落想要砍砍自己看一看出血吗。这里的打光从右手到受伤的左手,一个又明到暗的渐变网点,引导读者视线。(请不要吐槽为何砍的是手臂中端,但是下一格是手腕受伤了....全部画完才发现漏洞,但是那时我已经想摔笔打游戏了。。。。


下图里坏人的背景用了黑色渐变的网点,区分前景后景。右下那个格子给一个一半在光一半在影子里的效果,凸显一种情绪。

漫画家除了做编剧导演、还要做灯光师…如果分镜是摄影,那网点就是摄影里的打光了。所以这里我把网点和分镜归拢在一起说。

总之网点的运用可以多看漫画来总结。参考别人贴网点的方式不算抄袭。。。。。。。吧

以上就是要注意的八点。多画多练多总结。站在阅读漫画的读者角度来看自己的漫画分镜。一切以“我看了舒不舒服,这个漫画读起来有趣吗?”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自己画的爽不爽。



另外参考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的打光方式和构图也很有用。可以多看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电影作参考。

《龙珠》的打斗分镜:


打斗场景看完鸟山明就不要啥自行车了,他的视线引导和紧张感,速度感,时间感都太完美了。画少年漫画的漫画家们十有八九都受了他的影响。

看草图阶段就知道这个分镜完美了


你想要学现代的连载作家,自以为《一拳超人》的村田雄介很完美了。


武戏看鸟山明和村田雄介,文戏看浦泽直树。

(不用和我安利富坚 桂正和 安达充等等大师。。。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不高兴每一个都介绍一遍打一段字。)

动画的话宅社:

爆炸头武士:

押井守:



电影的话 看的时候记得截图,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保存,日后有用。

比如说描写男女情感的构图和打光方式:

罗杰迪金斯的电影摄影:


我最喜欢的罗杰迪金斯的打斗场景摄影还是《007 skyfall》的:

在上海大楼里的剪影打斗,一定要看视频

还有《边境杀手》

一定要看视频: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漫画分镜:让画面与情节翩跹起舞的艺术画好漫画分镜,绝不仅仅是将画面简单地切割成一个个格子。它是一门精妙的艺术,是连接画面与情节、读者与故事的桥梁。一个优秀的分镜,能让画面如同电影般流畅转动,让读者的情绪随着故事起伏,而不是生硬地被章节割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画好分镜,让画面与情节都自然而然地流淌呢?.............
  • 回答
    2021年新高考Ⅱ卷漫画作文:“人”字谈人生——一场关于生命的思考与叩问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漫画作文,以一个简单却充满哲思的“人”字为题,引发了考生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探讨。这幅漫画,通过两个笔画的交错,形象地勾勒出了“人”这个字的构成,同时也暗示着人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他人、与世界紧密相连。它没.............
  • 回答
    漫画里眼睛可是一个角色的灵魂所在啊!不同的眼睛画法,一下子就能区分出角色的性格、情绪,甚至是作品的风格。日漫里眼睛的花样可多了,下面就给大家好好捋一捋,是怎么画出那些千变万化的日漫风眼睛的。咱们先从最基础的说起,然后慢慢往复杂里钻。一、 日漫眼睛的基本构成元素不管是什么风格的眼睛,万变不离其宗,都有.............
  • 回答
    IDW漫画中的“警车之死”无疑是《变形金刚》系列中一个极具冲击力和令人难忘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离世,更是对塞伯坦社会、战争性质以及“正义”概念的一次深刻拷问。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 情节的戏剧性 来看,“警车之死”无疑是成功的。警车,作为赛博坦最忠诚、最坚定的执法.............
  • 回答
    乔纳森·肯特,那个穿着红披风、拥有超人血脉的男孩,他的故事自从诞生以来就备受瞩目。从最初在漫画中作为克拉克·肯特和露易丝·莱恩的儿子出现,到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角色,乔纳森的每一次转变都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而他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重大的“成长”——承认自己是双性恋,这无疑给DC宇宙掀起了一层不小的涟漪.............
  • 回答
    作为一名长期追《名侦探柯南》的粉丝,服部平次这个角色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色之一。他那股子热血冲劲,精明的推理能力,以及和柯南之间亦敌亦友的有趣互动,都让这个角色深入人心。然而,近些年来,尤其是在漫画的某些情节和处理方式上,我确实也感受到了平次人设上的一些微妙变化,甚至可以说,有“崩塌”的迹象。这可不.............
  • 回答
    《电锯人》引进版漫画中,将帕瓦(Power)翻译成“大力”,这事儿在粉丝圈里引起了不少讨论,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各有各的道理。为什么会这样翻译?首先,咱们得从“Power”这个词本身说起。在英语里,“Power”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力量”、“威力”,但它也可以引申为“权力”、“能量”等等。翻译成“大力”.............
  • 回答
    说到《一人之下》里的冯宝宝,这绝对是一个绕不开、也绝对值得反复品味的奇女子。她就像一个谜团,包裹着一层又一层,每一次剥开,总有新的惊喜或者让人会心一笑的疑惑。从动画初登场,那个一口一个“宝儿姐”地喊着,背着一把朴实无华的铁锅,一脸茫然却又带着点狡黠的形象,就深深地刻在了观众心里。她不像一般的女性角色.............
  • 回答
    关于LL动画和漫画中μ's组合名由“个人独断”产生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角度,也触及到了创作团队内部运作和决策过程的一个側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目光聚焦在《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最初的企划阶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Love Live! Sc.............
  • 回答
    这三位漫画家,可以说在各自的漫画世界里,都为我们构建了独一无二的视觉奇观。论及建筑设计,他们的手法各有侧重,也各有千秋,共同造就了我们对那些虚构世界里场景的深刻记忆。久保带人的《死神》:哥特风与和风的精致融合久保带人在《死神》里的建筑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对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精妙运用,并巧妙地融入.............
  • 回答
    想象一下,当一个孩子第一次见到那个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光芒的泡泡时,他的眼睛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不是简单的睁大,而是一种被瞬间点亮的感觉,仿佛眼球里住进了一颗璀璨的星星。你看,在漫画里,描绘这种惊喜时,画师会给孩子的瞳孔里画上一个非常小的,像是小星星一样的反光点,或者是一个圆溜溜的,像露珠一样晶莹剔透的.............
  • 回答
    “漫画腰”风波席卷画圈,以“tenten 云画画”为代表的画手们,因其描绘出极具争议的“漫画腰”作品,在多个平台遭遇了网友的猛烈攻击,被冠以“软色情”的标签,甚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画手的创作自由,更触及了社会对于身体、审美、以及艺术尺度的认知边界。事件缘起:“漫画腰”的争议与“t.............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的结局,艾伦、三笠和阿明这三个核心人物的命运,注定是悲壮而充满张力的,就像他们一路走来的旅程一样。先说说艾伦。从他戴上那顶帽子,立誓要驱逐所有巨人开始,他就一直在与命运的洪流抗争。但走到最后,他似乎成为了那股洪流的中心。他选择了“地鸣”,用帕拉迪岛外的所有生命作为代价,来换取艾尔迪.............
  • 回答
    评价《全职猎人》里的小杰,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他身上糅合了太多复杂又迷人的特质,让这个角色在无数漫画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要我用大白话来聊聊,那得从他身上那些闪光点和一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说起。首先,小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那份纯粹到极致的“好”。这可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善意,.............
  • 回答
    《少年JUMP》访谈金句:少女漫画的“共鸣”与少年漫画的“憧憬”,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在一次《少年JUMP》的访谈中,一位编辑抛出了一个观点,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少女漫画的本质是共鸣,少年漫画的本质是憧憬。” 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触及了两种漫画类型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今天,我们就来掰开.............
  • 回答
    太棒了!能有个自己的漫画梦,这本身就是件很令人兴奋的事。画技提升这事儿,别急,循序渐进,把它当成一场有趣的探索旅程,你会发现其中乐趣无穷。我来给你捋捋,怎么一步步把画技提起来,让你笔下的故事活灵活现。第一步:打牢基础,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这部分可能听起来有点枯燥,但真的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你未来能走.............
  • 回答
    尾田荣一郎那句“《海贼王》漫画已经画完80%”的论断,在海贼迷群体中无疑引发了滔天巨浪,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80%的数字,与其说是准确的进度条,不如说更像是一个信号弹,激起了无数的猜测、讨论、甚至是一些焦虑。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首先,得认识到这个“80%”的.............
  • 回答
    《蝙蝠侠:致命玩笑》里的小丑,绝对是漫画史上最令人难忘、也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克里斯·帕菲斯在创作这个故事时,对小丑这个角色的塑造简直是鬼斧神工,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疯癫的怪咖,而是被赋予了一种哲学层面的深度和令人不寒而栗的残酷。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 “一个糟糕的日子就能把最理智的人逼疯” 的理论.............
  • 回答
    暴走漫画官方账号因剪辑视频涉嫌侮辱烈士,引发广泛争议与深刻反思5月8日,暴走漫画官方账号在今日头条平台上传的短视频剪辑,因其内容涉嫌侮辱英烈而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事件不仅触碰了公众心中最敏感的道德底线,也再次将“内容审查”、“言论自由边界”以及“新媒体的责任”等一系列重要议题推到风口浪尖。事件经过与.............
  • 回答
    最近《名侦探柯南》的漫画更新,特别是第1091话,确实在粉丝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不少人对于灰原哀在新一话中的表现感到意外,甚至有人用“人设崩塌”来形容。这里头最集中的一个点,就是她那句“出轨研究家”的自嘲。要理解为什么这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咱们得先回顾一下灰原哀这个角色。她从一出场就自带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