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大选初步结果出炉,社民党击败默克尔的联盟党。德国政坛的变化会对欧洲以及中德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德国大选尘埃落定,社民党(SPD)以微弱优势击败了默克尔领导了16年的联盟党(CDU/CSU),这无疑是德国政坛的一次重大洗牌,其影响远不止于德国国内,更将深刻重塑欧洲格局以及中德关系。

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首先,社民党上台,意味着德国在欧洲事务上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出现微妙但重要的转变。社民党通常更倾向于加强欧盟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并主张更积极的社会政策和气候保护。

欧盟一体化进程: 预计新政府将致力于推进欧盟一体化,特别是在经济复苏、绿色转型和数字议程等方面。与联盟党相比,社民党可能更愿意接受欧盟层面的共同债务发行,以支持欧洲的长期发展项目,例如绿色新政。这可能会为欧洲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欧洲主权与战略自主: 新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欧盟的“战略自主”,减少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包括在防务和经济领域。这可能意味着德国将更积极地扮演欧洲安全与防务的领导者角色,并推动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统一的声音。然而,这是否会挑战现有跨大西洋关系,还是在现有框架内进行调整,仍有待观察。
区域关系的变化: 法国一直是德国在欧盟内部的重要伙伴。由社民党领导的新政府与马克龙政府在一些政策理念上可能更为契合,例如对欧洲一体化和气候行动的重视。这种合作的加强有望为欧洲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也可能在某些领域形成更强的欧洲经济和政治联盟。但同时,与一些欧盟成员国在财政政策、移民问题上的分歧也可能会因为德国政策的调整而显现出来。
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政策转向会直接影响到欧盟整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新政府可能在贸易、气候变化和国际安全等议题上采取更积极和开放的态度,但也可能在某些涉及价值观和人权的问题上与一些国家产生摩擦。

对中德关系的影响:

社民党上台对中德关系带来的影响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有潜在的合作空间,也存在着新的挑战。

贸易与经济关系: 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社民党一贯支持自由贸易,但也更强调公平竞争和劳工权益。这意味着,在新政府的对华经济政策中,除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可能更加注重“公平贸易”和“对等原则”。
市场准入与营商环境: 新政府可能会继续关注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并敦促中国提供更公平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如果中国未能满足这些期望,可能会导致德国在某些行业对中国投资采取更审慎的态度。
供应链与“一带一路”: 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社民党可能会更加注重德国和欧洲的经济韧性,并可能对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进行更细致的评估,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供应链安全方面。同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新政府的立场也可能更具选择性,优先考虑符合欧洲自身利益的项目。
价值观与人权: 相较于默克尔政府相对务实的对华政策,社民党在价值观和人权问题上通常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在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关于新疆、香港等问题的人权关切被纳入考量。
人权与贸易的联动: 这种对人权的重视,可能会导致人权议题在贸易和投资谈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影响到某些协议的达成。德国可能会与其他欧盟国家协调立场,对中国的人权记录施加更大的压力。
意识形态的博弈: 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加剧意识形态的博弈。德国新政府在推广其民主价值观和法治理念时,可能会与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更明显的张力。
气候变化与绿色合作: 气候变化是社民党的核心议程之一。在这一领域,中德两国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目标。
绿色技术与能源转型: 德国在新政府的领导下,可能会更加积极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这为中德在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碳减排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和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其作用至关重要,德国可能会寻求与中国在这些领域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硬脱钩”的可能性降低,但“审慎”会增加: 与一些国家主张的“经济脱钩”不同,德国的经济现实决定了它不太可能采取激进的“硬脱钩”策略。然而,新政府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增加“审慎”和“规避风险”的考量。这意味着,在涉及敏感技术、数据安全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领域,德国可能会对与中国的合作持更谨慎的态度。
地缘政治与多边主义: 社民党更倾向于通过多边主义解决国际问题,并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在华欧洲影响力: 在地缘政治方面,德国新政府可能会寻求加强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统一声音,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意味着德国可能会在某些地区事务上,与中国产生观点上的分歧,例如南海问题或台湾问题,但总体上仍然会以对话和合作为主。
对俄政策的潜在影响: 虽然本文主要讨论中德关系,但德国对俄政策也可能间接影响中德关系。如果新政府对俄罗斯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可能会促使俄罗斯与中国在某些领域走得更近,进而影响地区力量平衡。

总而言之,德国社民党的上台标志着德国政治新篇章的开启,也将为欧洲和中德关系带来新的动态。新的政府将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和绿色转型,并可能在价值观和人权问题上采取更积极的立场,这在中德关系中既带来了合作的新机遇(尤其是在气候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市场准入、人权和技术安全方面)。未来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政府如何平衡经济利益与价值观追求,以及中国如何回应这些新的期望和挑战。这是一个充满变化但并非全然悲观的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刚的新闻,拉谢特同学败选后的态度让人不满,有人喊下台。

SPD和绿党昨天就开始联合了。

CDU的Schäuble当初带领大家投票让拉谢特成为候选人,这个决定不太好啊。Schäuble今年已经79了,也是老人啊。

user avatar

德国会变的很不稳定。主要是目前的选择诡异的很。目前不是基民盟出来组阁,就是社民党出来组阁。基民盟和社民党不和,注定不能一起组阁,目前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社民党+绿党+自民党

基民盟+绿党+自民党

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不管如何选择,绿党和自民党都是铁定的执政党,反而变成了小党约束大党的情况,如果是简单的这种情况,绿党和自民党意见一致,那其实也没什么,如果绿党和自民党意见不一致呢?

好死不死的是,这两个党的主张是完全相反的,绿党左,比社民党还左,自民党右,比基民盟右。

自民党什么主张?你直接去翻里根时代的共和党就知道了。

绿党要加税,自民党要减税,绿党要求进一步保护劳工,自民党希望放松劳动力市场,市场决定,绿党要求从行政上出政策,解决气候问题,自民党希望依靠创新和市场。

而且还有一个炸弹,自民党是反对欧洲债券,要求执行严格预算纪律,反对德国对欧盟国家债务承担责任的,记得上次希腊债务危机么?最后闹得多大?

至于选举后的德国的对华关系,说实话我不是那么担心,德国情况和美国不一样,德国汽车仰赖于中国,如果真的如德国媒体所说,不惜经济也要得罪的话。

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几年德国经济在欧盟情况太好了,好的过分了。

没有了德国,中国人会没汽车开?我是不相信的。

有时候,当关系到达一定程度,你必须去碰一碰才能最后再次谈妥,和美国关系一样,没有特朗普,那就没有中美关系再平衡。

中德关系也一样,虽然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民调已经显示的很清楚,欧洲人民对于中美问题并没什么兴趣,但是既然政客们有兴趣,那试试也不妨。不试试是不会死心的。

当然,首先德国先组建新政府再说,我其实最大的兴趣不是中德关系,而是绿党和自民党如何妥协。

user avatar

没必要看什么党不党的。

默克尔刚上台的时候就是一个好党?当初强硬的很。很多人可能都忘了。当年她的前任施罗德在台上时可是愿意跟咱们这边的同僚坐火车,沿京广线从北坐到南的。默克尔上台前几年都不愿意出席施罗德时期形成的中德总理定期会面。

后来为什么有所改变吗?

默克尔上台的时候,德国GDP是2.8万亿,我们只有2.2万。现在呢,德国是3.8万亿,我们是15万亿。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欧盟的经济不景气。但是德国的经济却十分的景气。为什么?

欧盟里面几乎所有的国家对我们的贸易都是逆差。只有德国对我们的贸易是顺差。

德国的机械产品、汽车类产品、高科技仪器类产品、医学产品,等等,搭上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快车。我们在过去的十几年,购买大量的德国先进设备,用于不断的进行产业升级。德国的汽车在我们这边具有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这就是原因。

包括最近中欧一直在推的中欧贸易投资协定,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在推迟,但是德国的商业界早就按耐不住了。

德国的基建企业瞄准了我们的清洁能源市场,电动汽车市场,未来的高科技市场等等。德国如果早一年进来,就能像吃原始股一样,将来继续捆绑在我们的经济快车上。投资1亿,将来回报1百亿、1千亿。这就是默克尔最近不愿紧跟美国背刺我们的原因。

所以我们袅他个酋的,哪个政党上台。

我们不是一块肥肉。

不是我们在这里被动地等着谁上来想吃一口,想咬一口就能实现的。

总之是想吃肉还是想喝汤,他们自己看着办,机不可失。

user avatar

更新,12月5日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的新闻,原图新闻和留德圈公众号的翻译新闻。


新任总理Scholz会延续默克尔任期时的对华政策。

这个和我下面原帖预测“SPD带领下的联合政府的大方向会延续默克尔时代的对华政策”一模一样,绿党苛刻的对华政策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至于未来绿党对华政策到底真的苛刻到底还是会打个折扣,可以继续观望。


我真是服了那个李建秋,多大年龄了还是一股脑的学生思维,看见个左和右就开始夸夸其谈,这次竟然又在这预测德国政局不稳定…

我记忆最深的是好几周前,李建秋有个帖子预测绿党会在大选中最终胜出,我当时都看懵了,寻思这得发生点啥才能让CDU和SPD领先绿党这十几二十几个的百分点化为灰烬。一个能在大选造势广告牌上打出“kommt, wir ändern die Politik”(来,我们改变政治)这种相当具有极端意味宣言的政党,谁敢选这个政党里面的人当德国总理?

德国人死板和求稳的性格,解释了Laschet Armin为啥在大选之前爆出丑闻但支持率仍然没掉出前三的原因。Laschet在北威州当州长的时候其实就有好几个黑点了,但要不是这次丑闻曝光的时机实在太敏感,他成为德国总理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SPD胜出已经是在德国足够爆炸性的一件新闻,因为1982-2021近40年在任的德国总理,除了98-05年的德国总理所属政党是SPD之外,其他总理所属政党都是CDU。而SPD的作为德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政党之一,这次口号Stabilität(稳定)喊的震天响,这次大选德国人选SPD都依然选的相当费劲,竟然有人预测绿党这么新奇个玩意儿还能在大选胜出…这预测能力可以去英国BBC了真的。

SPD带领下的联合政府的诸多政策,毫无疑问,肯定会有调整的地方,但大方向会完全按照默克尔时代政策的来进行,因为默克尔这十几年除了一个难民政策最饱受诟病之外(后默克尔时代难民政策也已经逐渐缩紧,新联合政府成立也会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其余方面是没有特别饱受诟病的地方的。

绿党和FDP不是简单粗暴的用左右就能来标签化的,在现实生活里,左翼右翼不是你们想象中的见面就互殴,右翼和外国人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见面就互殴,就算是新纳粹和ANTIFA也不是你们想象中见面就互殴。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是靠一个无聊的左右标签就能干起来的,我希望李建秋等人在说左右之前,先去实地考察一下左右两派人,跟他们交流交流,亲自问一下他们自己对于左和右的定义,然后再来预测。

绿党和FDP组成联合政府,肯定会放弃一些原有相斥的观点,增加共同认知的观点,更甚至有这种可能,他们会对原有观点进行退让以达成合作目的。默克尔之前的联合政府拿到在疫情时期直接下达封锁和宵禁命令的权利,就是很多绿党党内或其他反对党的妥协才达成的,虽然一直到现在仍有很多绿党成员发声“这是一种dc行为”,但不可能否认的是,不管是持有哪种立场哪种观点的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执政党之间的首要目的是合作与稳定,而不是争论与动荡。

观点过于极端,比如像AFD和LINKE那样的政党,会损失党内成员,使原党内成员转投到其他政党。绿党作为三大胜选党里最激进的政党,如果进入到联合政府执政,绿党也会有所收敛,绿党是对华态度最为苛刻的政党,但绿党不会因为一个远在天边的中国就放弃自己到目前为止在德国取得的成就。而至于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态度或欧盟的态度,新的联合政府很难有任何变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