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大选选举日将近,默克尔已表示不参选,如何评价其 16 年任期?此次大选对德国和欧盟会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德国大选在即,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及此次大选的影响

德国即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执政 16 年后,安格拉·默克尔这位被誉为“欧洲铁娘子”的领导人,将不再寻求连任,将自己的政治生涯推向了尾声。这不仅仅是德国政治的一次更迭,更是对整个欧盟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节点。我们将从评价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此次大选对德国的影响以及对欧盟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 评价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稳定、务实与挑战并存

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可以被概括为“稳定”和“务实”,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挑战”。

稳定与务实:

经济强国地位的巩固: 在默克尔的领导下,德国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势头,成为欧洲的经济引擎和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她坚持财政纪律,削减赤字,并通过改革提升了德国的竞争力。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债务危机中,德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成为稳定欧元区的关键力量。
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捍卫者: 默克尔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她积极参与欧盟事务,在欧元区危机中扮演了关键的协调者角色,为维护欧元区的稳定付出了巨大努力。她也致力于加强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并在气候变化、贸易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危机管理大师: 默克尔以其冷静、理性、务实的危机处理能力著称。无论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2015 年的欧洲难民危机、还是新冠疫情的初期应对,她都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试图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到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 默克尔的政治风格倾向于温和、协商和共识,她不轻易树立敌人,而是试图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解决问题。这种风格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也为德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挑战与争议:

难民危机中的“开放边界”政策: 2015 年的难民危机是默克尔任期内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她决定向大量难民敞开大门,虽然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但也给德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关于安全、融合和社会成本的广泛讨论,并导致右翼民粹主义政党 AfD 的崛起。
能源转型(Energiewende)的挑战: 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即逐步淘汰核能和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虽然具有前瞻性,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成本上升以及工业界的担忧。
对俄罗斯的政策: 德国对俄罗斯在能源和外交上的依赖,以及在处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受到批评。尽管近年来有所调整,但这种依赖关系仍然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敏感点。
“失去的十年”的批评: 一些批评者认为,默克尔过于强调稳定和保守,未能有效应对数字经济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等问题,导致德国在某些领域相对滞后。

总体评价:

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为德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和繁荣,她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塑造了德国和欧洲的格局。她是一位务实的领导者,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力求维护德国的国家利益和欧洲的团结。然而,她的政策也伴随着争议和挑战,特别是难民危机和对俄罗斯的依赖,将成为后人评价她时不可回避的议题。

二、 此次大选对德国的影响:政治格局的重塑与政策方向的调整

默克尔的离任标志着德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此次大选将对德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政治格局的重塑: 默克尔所属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在经历了 16 年的执政后,此次大选面临着挑战。潜在的联合政府组合将更加复杂,可能出现基民盟(CDU/CSU)与社民党(SPD)、绿党(Greens)或自由民主党(FDP)的“交通灯”联盟,甚至可能出现“牙买加”联盟(CDU/CSU + 绿党 + FDP)。任何一种组合都将带来新的政策议程和权力分配。
政策方向的调整:
经济政策: 新政府可能会在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投资、绿色经济转型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持国际竞争力。关于税收政策、劳动市场改革以及社会福利体系的讨论也将成为焦点。
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 绿党作为此次大选的重要参与者,有望推动更激进的气候保护政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对传统高碳产业施加更大压力。
社会政策: 关于社会公平、养老金改革、住房问题以及移民融合等社会议题,新政府将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
外交与安全政策: 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对俄罗斯政策以及在欧盟内部的角色定位都可能发生调整。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承诺程度,以及在欧洲防务和安全合作方面的立场,也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民众期待的变化: 德国民众在经历了默克尔时代后,对政治的期望可能发生变化。新一代的领导人需要展现出新的愿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赢得民众的信任。
地方政治的影响: 联邦大选的结果也会影响到德国各州的政治格局,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的组建发生变化。

三、 此次大选对欧盟的影响:不确定性与新机遇并存

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其大选结果对整个欧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欧盟领导力的真空与挑战: 默克尔在欧盟内部扮演着重要的稳定器和调解者的角色。她的离任可能导致欧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决策速度放缓,协调难度加大。新的德国政府是否能够承担起相应的领导责任,并维持欧盟的团结,将是巨大的挑战。
欧元区一体化的走向: 德国在欧元区改革和一体化进程中的立场至关重要。新政府可能会在财政政策、金融联盟等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可能影响欧元区的稳定和发展。例如,关于欧洲共同债务、财政转移支付等问题,可能出现新的争论。
对华政策的潜在分歧: 德国在对华关系上一直扮演着欧盟内部的“中国通”角色,在经济上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否会转向更强硬或更务实,可能会影响欧盟整体对华战略的制定。
能源转型与气候政策的协同: 德国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方面的政策选择,将对欧盟整体的“绿色新政”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新政府能够更积极地推动绿色转型,将有助于加速欧盟的能源独立和气候目标实现。
欧盟的战略自主性: 在后默克尔时代,欧盟是否能够进一步加强其战略自主性,减少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德国新政府的立场将对这一进程产生影响。
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德国在大西洋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在俄乌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上的立场,都可能影响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

不确定性与新机遇:

虽然默克尔的离任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也为欧盟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德国政府可能会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政策思路,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前发展。例如,如果新的联合政府能够更好地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益,解决社会和经济挑战,那么欧盟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结:

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是德国和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她的离任不仅是德国政治的更迭,更是对未来德国和欧盟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考验。此次大选的结果将深刻影响德国国内的政策制定,并对欧盟的稳定、一体化和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将密切关注德国人民的选择,并期待新的领导人能够以务实和创新的精神,带领德国和欧洲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默克尔留给后辈的,也不全是轻松惬意。

一方面德国统一三十年之后,依然分裂严重。产业还是主要还是聚集在西德,东德境内的优势企业寥寥无几,人口流失严重。另一边被收了三十年的统一税的西德居民也开始渐生不满。叠加中东和土耳其移民大规模涌入,社会撕裂日益严重

同时离开了默克尔的德国政坛,必将陷入混战。联盟党拉舍特、绿党贝尔博克和社民党肖尔茨都无力取得如默克尔一般稳固的支持,德国的新任总理必然被国内选情所牵制,无法全力投入欧盟事务,所以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成为欧盟的新旗手。可是马克龙无论从人望还是能力上都不及默克尔远矣,法国无论从国力还是财力上也跟德国有很大的差距(从最近的美国澳大利亚潜艇事件就可以窥见一二。请参阅前文 分肥引发的血案:美澳法核潜艇争端的真实原因 )。欧盟是否能够维持国际政治中独立自主的“一极”,将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这当然是美国的利好,而我们的利空。

默克尔离开的背影,是否也预示着欧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呢?

默克尔是莱比锡大学毕业的,所以引退太早,67岁就退休了。如果她当年来中国念大学,那德国人民现在就没啥可烦的了:


公众号:美第奇和尼柯洛

user avatar

自民党再次成为关键的少数。

user avatar

默克尔不仅仅是德国总理,也是最近十几年欧盟的话事人,从欧盟角度说说吧

欧洲从2008年到现在的经济都没有像样的回复,相当多的国家的GDP以美元计,其实还是下降的。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欧洲经济的疲敝。

08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问题一直没有消散,由于货币统一,无关税壁垒,面对强大的德国制造业,想都不用想希腊,西班牙之类的国家会发生什么。

但是德国这一切只不过是内耗,就业机会,制造业从其他欧盟国家转移到德国,可这对整体欧盟没有任何意义,欧债危机处理不当,一个劲的要求希腊紧缩财政政策,终于搞出事端,欧洲央行和默克尔也承认处理不周。

当然最可惜的还是新经济,关于新经济部分,我真不知道欧盟怎么想的,互联网没有抓到手,移动互联网也没抓到手,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告诉我:欧洲语言不统一,每个国家人少,所以互联网搞不成。

不指望他能搞成类似于中美级别的,但是俄罗斯有Telegram,日韩有line,欧盟呢?

新能源经济同样如此,德国的支柱就是汽车业,但是在新能源车的问题上进展不大,尤其是电池产业。光伏我都不说了,德国发起对华好几年的光伏反倾销,一堆的德国光伏公司破了个干净。

但是我还是要替默克尔说两句话,尽管默克尔在这么多年经济转型不大,但是好歹是个守成的人,守成还是很成功的,怕就怕新来的那几个,社民党,绿党那几个,连守成都守不住。

再次点名德国绿党,其智库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负责人埃伦·韦伯查尔,公开支持美国把核弹部署在德国,且要求扩军,加军费。

自民党要这么要求,我觉得倒还OK,您绿党……为什么您不鼓励汽油车呢?

user avatar

欧洲人送给默克尔的绰号就能很好的概括其16年任期的贡献“欧洲稳定器”。

对内方面:托前任施罗德不惜以政治生命为代价推出的的"2010议程"与哈茨法案等,德国就业率和产业底盘被彻底改善,默克尔无需进行内部排雷,随波逐流民众喜欢自己干什么就好:比如民众要接收难民那就开门,民众反对难民那就关门。倾听民众的呼声就好。

对外方面,全面延续德国一欧盟为核心圈的吸血和推法国在外挡风的政策,谁都不得罪谁都不特亲近。

但另一方面,默克尔和同期的法国总统们,也没有延续施罗德与希拉克共同创造的独立欧洲风格外交,对美国完全跟随,丧失了趁美国陷入阿富汗与中东时机下,欧洲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产业与经济上,也过度依赖美国,丧失了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欧洲传统强项上的产业优势,放任美国互联网企业完全占领了欧洲市场,再用欧洲市场的获利提升技术研发,反过来再占欧洲技术产业市场;新能源产业不敢下注,眼看着中国超车。极端的稳定导致欧洲在下一代工业革命中,连上赌桌的资格都丧失了。

总的说来,默克尔是“政治正确”胜过“治国能力”的典型代表,其16年任期没出大乱子,但在产业金融经济外交上保守也错过让欧洲成为世界独立一极的难得机遇。

与其能力相比,默克尔的运气更值得被历史记下,其上任前有施罗德自杀式改革奠定了德国经济基础,其卸任后是“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中美竞争下复杂高风险的国际环境。中间这个平稳期默克尔全占了。

至于这次后默克尔时代的大选,对德国和欧盟的影响,其实不大。因为默克尔四平八稳的习惯加上欧洲官僚的系统,已经让德国和欧盟变成“好事不积极,坏事别叫我”的超低效率机构,放条狗上去也改变不了太多东西,更何况法国最近的光速投降,已经证明了这条狗的狗链还在美国手里。

说实话,已经下台的川普,对德国的实质影响力都要高于下任德国总理。所以与其分析德国大选对欧盟的影响,还不如研究伊万卡下届出来竞选的可能性呢。

user avatar

还在写大篇,资料很难查,简单说几句:

1、默克尔能够让俄罗斯人觉得她对普京的态度日渐挑剔,让西欧自由派觉得她和俄罗斯不清不楚,这就是她最大的成功。当一个人被极端左右翼同时反对的时候,往往说明她是合格的政治家,特别是这种左右夹攻最后完全没有影响到北溪二号的签约成功。

2、默克尔有三个政治遗产:社民党/基社盟接近的立场,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叙利亚难民。社民党和基社盟的接近使得两党都需要极有魄力的政治人物才能扭转格局,这在现在很难;北溪二号奠定了德俄合作的基调,德国从此可以在东欧随意搞事;叙利亚难民以牺牲本国老百姓生活的代价冲击了土耳其人社区,未来成为德国打击土耳其社区问题的好抓手。不过,如果接班人拉跨,默克尔的三个遗产,有可能也会成为三大失误。

3、默克尔选择的本党接班人极其失败,拉舍特几乎不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理。卡伦鲍尔和冯德莱恩这两个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政客失败,这才把拉舍特拱出来,这种职业官僚不适合参加普选。希望只能寄托在社民党的舒尔茨赢的足够多。如果最后出现基民盟-自民党的黄黑联盟(which几乎不可能,席位不够)或者社民党-左翼党的伯恩施坦-李卜克内西连线,至少对德国都是好事。如果两党必须接受恐怖主义政党绿党联合组阁,德国的未来就会陷入僵局。

4、默克尔的成功是属于90年代的成功。由于西方领导人过快的年轻化,奥巴马、卡梅伦、特鲁多、阿德恩这一代领导人把世界带进了深渊,到现在的右翼浪潮都还是世界在深渊中挣扎的表现。与此相对照,默克尔、普京、安倍晋三、李显龙这些平稳过渡的元首,乃至埃尔多安、塞西、内贾德、莱希、洪森这些“硬核狠人”,全部都是出生于50年代的政治人物,这些人不管舞台大小、风度高低,起码在90年代已经进入了人生的稳定期,可以对政治有个明确理解了。我们过去以为最近遭遇苏联式干部断代问题的只有美国,现在看是主要国家都有一个60后、70后当中白左极右二选一的问题,得想办法用体制机制力量把这个阶段扛过去。

5、欧盟的衰落已经近在眼前了。马克龙其实一直在展现超出年龄的眼界和意识,但手段过于稚嫩,基本上是在瞎折腾;英国退出欧盟、意大利被五星运动和北方联盟轮番蹂躏,欧盟已经缺少了稳定的第三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乌克兰这些国家继续右翼化,如果波兰匈牙利的稳健右翼路线被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罗马尼亚这些国家的纳粹路线喧宾夺主,欧盟就要面临类似苏联一样的问题了:怎么惩戒这群天生反骨的小兄弟?再搞舒克贝塔飙车大赛是不可能了,制裁又等于把这些国家推给美国,可能只能期待老b登脑残志坚,哈里斯上位不得,美国中枢瘫痪了。不论如何,默克尔留下的稳定格局,在中美被迫走向对抗的大背景下,也只能说是自保有望,进取难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国大选在即,默克尔的 16 年任期及此次大选的影响德国即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执政 16 年后,安格拉·默克尔这位被誉为“欧洲铁娘子”的领导人,将不再寻求连任,将自己的政治生涯推向了尾声。这不仅仅是德国政治的一次更迭,更是对整个欧盟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节点。我们将从评价默克尔的 16 年.............
  • 回答
    德国大选的钟声愈发临近,选情可谓是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这不仅仅是德国国内政治力量的较量,更是欧洲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场角逐异常激烈,一点也不缺乏戏剧性。先来看看几个主要的面孔,它们代表着德国政治的不同光谱。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虽然是执.............
  • 回答
    2021年德国大选前,社会民主党(SPD)和党魁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的民调确实经历了令人瞩目的攀升。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将其置于当时德国政治和社会的大背景下,并细致分析朔尔茨个人及其政党所采取的策略。首先,我们不能忽视默克尔时代(CDU/CSU)的长期执政所带来的疲劳感。长达16.............
  • 回答
    哈哈,没问题!森海塞尔HD600 和 德国大师GMP435,这两款耳机都是各自领域里响当当的角色,但声音风格和侧重点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选哪款,得看你到底想要什么了。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说到你心坎里去。先说说森海塞尔HD600,这位经典的老将你想想看,HD600都出来多少年了?但它依然活跃在各大耳.............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of Tongji University,简称SGCT)为何会选择与那些在某些全球大学排名中可能位于5000名开外的德国应用专科大学(Fachhochschulen,简称FH)进行合作,并且尽量把这个事情说得明白透彻,避免A.............
  • 回答
    德国大选尘埃落定,社民党(SPD)以微弱优势击败了默克尔领导了16年的联盟党(CDU/CSU),这无疑是德国政坛的一次重大洗牌,其影响远不止于德国国内,更将深刻重塑欧洲格局以及中德关系。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首先,社民党上台,意味着德国在欧洲事务上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出现微妙但重要的转变。社民党通常更倾.............
  • 回答
    德国大选初步结果显示,社民党(SPD)击败了由默克尔领导了16年的联盟党(CDU/CSU),这无疑是德国政坛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个结果不仅仅是简单的政党更迭,它预示着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都可能迎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政治格局的巨变:告别默克尔时代,开启“红绿灯”联盟的可能性默克尔的联盟党.............
  • 回答
    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的尘埃落定,社民党(SPD)以微弱优势,仅领先联盟党(由基民盟CDU和基社盟CSU组成)1.6个百分点,摘得桂冠。这场激烈的选战,不仅标志着默克尔长达16年的统治时代的终结,更预示着德国政坛可能迎来一次重大的格局重塑。这场胜利,对于社民党而言无疑是一场久违的翻身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 回答
    历史是一条由无数个“如果”交织而成的河流。倘若在1933年,德国大选的硝烟散尽,站在权力巅峰的不是希特勒和纳粹党,而是恩斯特·台尔曼领导下的德国共产党,那么整个世界,乃至德国本身,都将驶向一条截然不同的航道。这并非简单的政党轮替,而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其影响深远而复杂,足以重新绘制世界格局。德.............
  • 回答
    2017年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其结果无疑是德国政治版图上一个极具冲击性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传统两大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的格局,也为新的政治力量——德国选择党(AfD)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彻底打破了德国战后以来相对稳定的政治生态。选举结果概览: 基民盟/基社盟(CDU/CSU): 作为执.............
  • 回答
    咱们聊聊《战舰世界》里的“大选帝侯”,也就是那艘X级德国战列舰。这船,怎么说呢,绝对是个狠角色,但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把它玩明白的。首先,从她的“卖点”说起:主炮。“大选帝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绝对是那四座主炮塔,每座两门,总共八门380毫米主炮。别看口径不是最大的,但它的射速相当不错,炮弹初速也挺高,.............
  • 回答
    德国大学免收学费和大多数专业对高中毕业生开放,并不能直接说明德国大学教育水平低劣。 恰恰相反,这背后是德国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成熟的教育体系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投入。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免学费政策的背景与目的: 教育公平与社会责任: 德国的教育理念根植于“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国家责任以及人们对战争罪魁的认知方式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将二战的罪责完全归咎于两国,然后区分对待两国人民和领导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并非一概而论,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整体性战争机器与侵略的长期性在很多人的记忆和历史.............
  • 回答
    关于德国大使声称北约轰炸南联盟是必要的,目的是保护科索沃平民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回顾那段历史背景,并考察支持和反对这一观点的论据。历史背景回顾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伴随着一系列民族冲突,其中科索沃地区成为焦点。科索.............
  • 回答
    很多人在考完德福后,尤其是达到了一定的分数线(比如4444或以上),会觉得“我德福都考过了,去德国听课肯定没问题了!” 这种想法很正常,德福作为一项权威的德语水平考试,它的高分确实是进入德国大学学习的敲门砖。但是,德福之后,就能立刻像本地学生一样“丝滑”地听懂德国大学的课堂吗? 这事儿嘛,恐怕得打个.............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问题的。我听说了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流传的这个说法,说“不打加强针别想进德国大学食堂”。 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价,得拆开来看,里头涉及到的东西挺复杂的。首先,从德国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欧洲,包括德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相对严格的防控措施,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观察到一些普遍的趋势。武大、华科的同学倾向于英美名校,而同济的同学更多选择德国,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单单是“性价比”这么简单。武大华科倾向英美Top50:需求与市场导向首先,咱们得明白武大和华科的地理位置和学科优势。 地理位置和生源构成: 武汉,作为.............
  • 回答
    德国拥有众多在环境工程领域享有盛誉的大学,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研究机会。要说哪个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最好”,这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因为“最好”取决于你关注的侧重点,例如研究方向、学术声誉、地理位置、行业联系、实习机会、国际化程度以及个人偏好等。然而,从综合实力、学术声誉、研究成果以及毕业生就业前.............
  • 回答
    德克萨斯州今年会不会“变蓝”,这个问题对于任何关注美国政治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场极具吸引力的博弈。毕竟,这个以牛仔文化、广袤土地和保守派根基闻名于世的德州,一旦在总统大选中转向民主党,那将是一次足以撼动美国政治版图的大地震。德州变蓝的概率:一个复杂而动态的棋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
  • 回答
    德国大幅增加军费,这个消息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它,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俄乌冲突。这场自2022年初爆发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几十年的和平格局,也让德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在德国,长期以来,对军事实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