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议题,很难用单一的“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这种态度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不同世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尝试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政治立场和认同:

这是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态度的最核心因素之一。

支持台湾独立(偏绿营):
普遍抱持警惕和不信任: 这部分民众通常认为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与台湾截然不同,对中共的统治方式和意图持高度怀疑态度。他们担心中国大陆的崛起会对台湾的民主自由构成威胁,并致力于维护台湾的主权和独立地位。
反对“一国两制”: 这是他们最鲜明的立场。他们认为“一国两制”是大陆吞并台湾的工具,无法保障台湾的自治和民主。
经济依赖与政治警惕并存: 尽管许多台湾企业和民众与大陆有经济往来,但政治上的不信任感往往会压倒经济利益的考量。他们会警惕大陆利用经济影响力干预台湾政治。
对大陆的负面认知: 部分人对大陆的自由度、人权、法治等方面存在负面印象,这可能源于媒体报道、网络信息或个人经历。
认同台湾主体性: 强调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中国大陆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

支持两岸统一(偏蓝营或中间偏蓝):
认同中华文化和历史情感: 这部分民众可能更强调两岸同源同种的血脉联系和文化认同,倾向于在中华民族的框架下看待两岸关系。
对“一国两制”持不同态度: 有些人可能可以接受“一国两制”,但更希望看到一个更民主、更开放的大陆。也有部分人认为“一国两制”可以作为统一的初步框架,但对未来自治程度的保障有所保留。
经济利益考量: 更看重两岸经济合作带来的好处,希望通过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促进和平与发展。
对台湾独立持保留或反对态度: 认为台湾独立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战争。
对大陆的观察: 部分人会关注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认为大陆也在发生变化。

中间立场或无明确政治倾向:
务实主义者: 这部分民众可能更多地关注两岸关系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例如旅游、留学、就业、经济往来等。他们的态度可能随具体情况变化,对大陆没有强烈的政治立场,但更倾向于和平稳定的现状。
对政治议题感到厌倦: 有些人对台湾内部蓝绿对峙感到疲惫,对两岸政治议题保持距离,更关注民生和经济。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可能对大陆的某些方面有好感(如美食、景点、科技发展),对另一些方面则持保留态度。

二、 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感知:

对大陆社会进步的认知: 许多台湾民众能看到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如移动支付、高铁、电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可能对此表示赞赏或感到惊叹。
对大陆社会问题的担忧: 同时,他们也可能关注到大陆在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信息控制、食品安全、社会不公等问题。
文化冲击和生活习惯差异: 尽管有共同的文化根源,但长期的隔绝和不同的发展路径也导致了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价值观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例如,一些台湾民众可能会觉得大陆人的消费习惯、社交方式或表达方式与台湾有所不同。
对大陆游客的观感: 过去,大陆游客的大量涌入曾给台湾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曾引发一些摩擦,例如关于行为举止、公共秩序等方面的讨论。近年来,由于政治因素和疫情影响,大陆游客数量大幅减少,这种观感也随之变化。

三、 经济和民生议题:

经济往来与利益: 许多台湾企业在大 T 陆投资设厂,也有很多台湾人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两岸的经贸往来是影响许多台湾民众对大陆态度的重要因素。
竞争与合作: 一方面,台湾民众可能认为大陆的低成本生产会挤压台湾的产业;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与大陆的经济合作,例如“贴牌”、“代工”等方式,获得更多市场和订单。
薪资和就业: 一些台湾年轻人可能会认为大陆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有吸引力,但也有人担心在大陆就业可能面临职业发展限制或政治压力。
对台湾经济前景的担忧: 部分民众认为,过度依赖大陆市场会削弱台湾的经济韧性,因此倾向于寻找更多元的经济伙伴。

四、 世代差异:

老一辈(经历过国共内战、戒严时期):
亲近感与疏离感并存: 这部分民众可能对中国大陆抱有更深厚的情感联系,尤其是那些来自大陆的移民。但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和长期的隔阂,他们对大陆的了解可能停留在过去某个时期。
对政治的敏感度: 对两岸政治的敏感度可能较高,更关注历史恩怨和政治立场。

中壮一代(经历过经济起飞和民主化):
务实与经济导向: 这部分民众经历过台湾经济的辉煌时期,也见证了大陆的快速发展。他们更看重两岸关系的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
对民主自由的珍视: 经历过台湾民主化进程的他们,对自身的民主自由有强烈的认同,对大陆的政治体制可能抱有保留。

年轻一代(成长于民主化后的台湾):
强烈的台湾主体意识: 这代人从小生长在台湾,对台湾的认同感远高于对中国的认同感。他们对中国大陆的了解更多来自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学校教育。
对大陆的负面印象较多: 相较于年长者,他们可能更容易接收到关于大陆负面信息(如言论审查、网络防火墙、人权问题等),对大陆的民主自由状况感到担忧。
文化认同的探索: 部分人会积极探索和认同台湾的本土文化,与中国大陆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区隔感。
政治议题的参与度: 在政治议题上,尤其是在维护台湾主权和民主方面,年轻人的声音和行动更为活跃。

五、 媒体和信息的影响:

台湾媒体的立场: 台湾的媒体生态多元,但整体上倾向于批判性地报道大陆。一些媒体会放大大陆的负面信息,导致部分民众对大陆产生负面印象。
网络信息的传播: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虽然可以接触到来自大陆的各种信息,但信息过滤和算法推荐也可能加剧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和认知偏见。
大陆媒体在台湾的传播: 大陆的官方媒体在台湾的传播渠道有限,且受众群体也相对固定。

总结来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集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立场是决定性因素: 是否支持台湾独立或两岸统一,直接决定了对大陆的态度。
2. 对大陆发展既有肯定也有疑虑: 承认大陆的经济成就和科技进步,但同时担忧其政治体制、人权状况和环境问题。
3. 经济利益与政治认同的拉扯: 许多人希望两岸经济交流,但同时也担心经济依赖会影响台湾的自主性。
4. 世代差异显著: 年轻一代对台湾的认同感更强,对大陆的警惕性更高;而老一辈可能保有更多的历史情感或对统一有更复杂的看法。
5. 对“一国两制”的普遍不接受: 绝大多数台湾民众认为“一国两制”不适合台湾。
6. 追求和平稳定的现状: 大多数台湾民众不希望看到战争,更倾向于维持台海的和平稳定。

理解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需要超越简单的二元对立,深入认识到其中包含的各种复杂情绪、现实考量和历史积淀。这种态度也在不断演变,受两岸关系发展、国际局势变化以及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香港的主流思想,是被大陆革命洪流扫出去的枯(L)枝(a)败(j)叶(i),与当地的殖民地文化传统奇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大陆人很难理解的思想模式。


台湾人那种想认爹的心态是深入骨髓的。


下面有人说所以港台人鄙视大陆。


他们的鄙视是:你大陆仔竟然想和洋人一争高下,你大陆人有这种想法,还是人吗?不把洋人放在眼里,真不敢想你们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你们不怕洋人,说明你们是猪呀。


我们的尊严来自洋人叫我们往东我们不敢往西,洋人叫我们打狗我们不敢叫鸡。


洋人不喜欢大陆仔,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几十年受国民党的宣传:如果不是苏联支持四野几百辆坦克,几千门大炮,现在大陆还是国民党的天下。


所以他们对苏联(俄罗斯)的仇恨与恐惧是刻在DNA里的。


他们从没有什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概念。


参见电影《英雄虎胆》台词:伟大的盟军朋友在仁川登陆了,我们就要赢了。


请你问他:一野才2万人,没有任何苏联武器,怎么就能把胡宗南20万灭了?


我早就反复说过:毛主席尽管宣传工作做的好,但是毛主席从来不指望靠宣传让蒋介石加入共产党。


这些le se,不要对它们抱有希望。消灭它们!

user avatar

不论任何事情,都能扯到政治上抹黑中国一把。 包括电影,书评,音乐,体育.... 如果台湾军事超过大陆,会比当时日本法西斯对我们更狠,会比乌克兰当局包庇的纳粹对东乌人民更残忍。

user avatar

本人长期与台湾人共事,并且长期混迹于台湾YouTube,dcard和ptt论坛,非常了解台湾人的思考逻辑和心态。

大陆人买台湾凤梨,台湾人:这是中国经济统战的阴谋!

大陆人不买台湾凤梨,台湾人:中国打压霸凌台湾!

日本人买台湾凤梨,台湾人:台日友好!

日本人不买台湾凤梨,台湾人:我们要反思自己水果的品质为什么不好!


中国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人,台湾人:中国人玻璃心,过去的历史没必要指责现在的日本人。

台湾人纪念228,台湾人:228杀了200台湾人,台湾人要牢记历史,要牢记中国人的罪恶!


大陆10万个城市停电10个,台湾人:中国崩溃啦!

台湾五都停电了4个,台湾人:这是台湾绿能无核发展,一切正常。


大陆武汉爆发疫情感染百人,台湾人:中国崩溃啦,天谴某某某!

台湾万华爆发疫情感染百人,台湾人: 看好了全世界,台湾只示范一次!


大陆反对肺炎污名化,台湾人:武汉肺炎就是武汉肺炎!只是地名没有污名化!

台湾反对肺炎污名化,台湾人:喊万华肺炎是多么没有同理心,对得起医生们的辛苦付出嘛!


大陆当日外部输入病例5人,台湾人:中国疫情挑战内忧外患,医疗体系面临崩溃!

台湾当日外部输入病例15人,台湾人:台湾疫情防控模范生,全球防疫位居首位!


大陆人打科兴疫苗无人死亡,台湾人:中国疫苗都是葡萄糖溶液,所以没有副作用!

台湾人打高端疫苗近百人死亡,台湾人:台湾疫苗真实有效!


徐若瑄说日本是我的养母,台湾人:台湾之光!

萧敬腾唱黄河长江,台湾人:指哪人滚回中国啦!


台湾封杀鹿晗来台做节目,台湾人:426滚回去啦!

大陆封杀林宥嘉做节目,台湾人: 以后没有台湾歌手,让中国人没歌可听!


杨丞琳嫁给大陆人,台湾人:杨丞琳舔gong!

林志玲嫁给日本人,台湾人:台湾之光!


中国位居东京奥运会金牌榜首,台湾人:中国举国体制培养的是机器人而不是运动员!

美国位居东京奥运会金牌榜首,台湾人:美国体育经验值得台湾学习借鉴!

大陆动车出轨,台湾人:中国制造不意外,台湾只用日本制造!

台湾普悠玛列车出轨,台湾人:普悠玛列车用的是中国螺丝!

大陆与台湾签署ECAF贸易协定,台湾人:国民党卖台!

大陆不想与台湾续签ECAF,台湾人:中国贸易打压霸凌台湾!


大陆与台湾签署服贸协议,九把刀:反对国民党黑箱操作,反对卖台。

大陆放弃与台湾服贸协议,九把刀: 服贸中电影协议为什么不签!


马英九政府与大陆贸易占总贸易40%,台湾人:马英九出卖台湾,都是马英九的错!

蔡英文政府与大陆贸易占总贸易60%,台湾人:中国离不开台湾,台湾南波湾!


俄乌战争前,台湾人: 美国爸爸一定会像保护台湾对抗中国一样帮助乌克兰出兵。

俄乌战争后,台湾人: 美国爸爸没出兵是因为把所有力量用来保护台湾。


台海战争,台湾人:嘻嘻,俄罗斯要趁机占领东三省!

俄乌战争,台湾人:嘻嘻,中国要趁机占领远东了!

国民党删除台湾课本慰安妇自愿一词,台湾人:国民党不爱台湾,慰安妇是自愿的!

民进党增加台湾课本慰安妇自愿一词,台湾人:台日友好!

user avatar

今天算是我完成知乎非大陸實名的第一天~第一次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說說吧。


如圖所示呢,我顯然不是「正港台灣人」,因為我出生地在米國,而我的曾祖父一代來自於大陸。所以我從沒認為過我是「台灣人」,反而更認同我「中國人」的身分(又如圖,此證代表我具有中國國籍)

身分簡介就到這裡了吧,容我這千禧年後才破蛋而出的小子再發表一些謬論^ ^

眾所週知,台灣與大陸與第二次國共內戰分治至今,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兩岸關係水火不容。顯然這是一場時代的悲劇,同文同種的一國人變成了仇敵⋯⋯

台灣省解嚴之後,兩岸逐漸冰釋敵對關係,終於原本的中國人們又有機會恢復了彼此的聯繫。這個時期,不關我們所認同的中國是PR還是RO,我們都是中國人,因為這是我們共同認同的國。

然而,自台灣地區政黨輪替後,本土化運動抬頭:隨著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刪除一些中國歷史的段落,將「台灣史」和「中國史」分開教學,地圖中將兩岸標註為「兩國」,以及最近出嗅的「哥倫布發現新中國」……這一切,使得我們大多的新生代忘記了,我們也是中國人。對於這種國家的認同感,就這樣在耳濡目染中沒有了…

現在台灣人對於大陸人的看法,雖不至於完全是台灣政府的責任,但在我看來,教育是能絕對改變人的思想的。兩岸都有責任給民眾一個全面詳實的歷史紀錄,讓人們能夠客觀的了解世界。

對於現在兩岸之間人們對對方都有些不太客觀的認知,甚至某些台灣同胞對大陸持有敵視態度。我認為應該從現在起做到四個字:求同尊異

我們生來就有共同點: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我們都講國語,語言上無溝通之障礙;我們有相似的民間信仰….一切一切,都是我們的共同點。照理說這麼相似的台灣人和大陸人,同文同種的台灣人與大陸人,不應該和平共處才對嘛!

這就要講到我們之間的差異。畢竟來講,台灣與大陸分治已經第七十三年了,兩岸之間社會制度的差異已經很明顯。中華民族自古是禮儀之邦,既然能禮義著稱於四海,何不給同胞以溫柔?我們何不先擱置爭議,不管宣傳機器說什麼,我們用自己的身體來親自感受。我們在文化上多交流,互相到對岸去體味那「山川壯麗,物產豐隆」,多和對方溝通,代替為了政治理念不同的而做無謂的紛爭。不如就在這方面保留意見,尊重對方吧!中國古代的成語「投桃報李」,你給他人以坦誠溫和,你也將收穫如沐春風的侃侃而談~

就如同新世代在台灣的我們,2005年後出生的台灣人們!現在卸載你們手機上安裝的抖音 王者 小紅書 吧 ?有人要卸載嗎?誒?不是「反中」嗎?

離不開,是因為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曾訪兩岸,確實以我粗拙的見解體味了兩岸之長短。若民眾之間能夠長期良好的來往,那麼台灣和大陸將是亞洲最要好的鄰居,以及長短互補的合作夥伴!我相信這一天,兩岸民眾將會打破僵局!

我想回應題主的是:請放眼未來吧,台灣人會對大陸人刮目相待!

謝謝知乎讓我發表這段不成熟的見解,如果有什麼地方冒犯到您,請一定寬恕我,謝謝~

最後我想說,與其「坐上那動車去台灣,就在那2035年」,不如就等疫情之後,咱們桃園機場見!

順頌時祺!

西元2022年(111)3月2日晚

敬上大陸同胞!

user avatar

你这是进了台湾人营造的思维陷阱了。

台湾什么时候喜欢过大陆?最早先喊着“反攻大陆”,后来喊着“三不政策”,现在又是“抗中保台”,人家主流社会价值观里从来都是捏着鼻子嫌你臭,现在实力不够了,怎么办,那只能靠张嘴皮子了。他不喜欢你,是客观事实,你还能不活了?

台湾人巴不得大陆每个人都万分重视台湾人对大陆的态度,台湾人说句好话,大陆喜笑颜开;台湾人骂句脏话,大陆低头反省;台湾人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大陆人的心弦,大陆人每天眼睛都直勾勾的盯着台湾,这就是他们最乐意看到的。

他们最终目的就是让大陆人形成一个概念:“台湾人的意见很重要”以至于最后推论出“两岸统一要看台湾人的意见”。到这一步,台湾其实就靠凭空炒作所谓的“民意”,获得了巨大的谈判筹码。

不过台湾人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让他们这套玩脱了,那就是:大陆人本身的自尊需求。大陆越来越懒得陪他过家家了,导致他们这种精神PUA的对象只能从大陆转向自己,天天麻痹自己,还跟大陆喊话要什么“心灵契合”,谁搭理他?

你跟60、70后提“台湾”,人家会觉得钱淹脚目、富得流油;

你跟80后提“台湾”,人家会觉得文艺圣地,最美是人;

你跟90后提“台湾”,大部分人都觉得汉奸洋奴,甘为鹰犬;

过几年你跟00后,10后提“台湾”,人家看都不会看的,什么屁地方,又破刁民又多,炸平杀光才是正解;

社会思维是有惯性的,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大国社会,一场冷战让美国到现在还在仇俄、排俄;大陆社会的整体思路转化虽然不是那么快,但在信息时代的加持下也已经比过去快百倍不止,等到整个大陆都完成了“仇台”的思维调整之后,再加上产业升级吃掉的台湾半导体份额,那个时候你真的不要觉得台湾人太可怜。

当台湾人笑嘻嘻举起“谁跟你一家亲”的牌子时,大陆人跺脚骂娘;但当大陆人举起“谁跟你一家亲”的牌子时,台湾人也只是同样的跺脚骂娘这么简单吗?那就是灵魂深处的恐惧了。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不重要,无论什么态度都不会影响两岸的统一。很多台湾人喜欢说“老共就是喜欢给蔡英文助攻,每次选举之前都让她有机会炒作芒果干(亡国感)”,其实地心说真的挺适合这帮人,以为别人的所有举动都是对着自己来的,可能在亚细亚的孤儿心中,被忽视比被仇视还要难受吧。

台湾主流社会什么时候最恐惧?不是他们妖魔化大陆的时候,而是他们发现大陆其实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在按着自己的节奏推动统一的时候,人可以跟妖魔讨价还价,但人不可能跟机器讨价还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在两岸问题上无足轻重的那一刻,就是终章的开始。

user avatar

直接朝着闹市区来一轮火箭炮,炸死的肯定有冤枉的;但你要是用歼击机低空扫射几圈,绝对有不少漏网的……

user avatar

長文預警


我是住台北的高中生,跟多數台灣人不同的是,我自認為是中國人,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期待兩岸人民有一天能一同生活在五星紅旗之下。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出生在一個深綠的家庭,很小的時候家人就會跟我說「國民黨不好,民進黨好」「馬英九不好,蔡英文好」之類的,但我那時候實在太小,頂多記得家人說的話,沒有辦法思考什麼。


按理說在這種家庭長大,我不可能成為統派,但我從小就特別喜歡歷史,尤其是中國歷史,而我自己也在讀歷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些民族主義的想法,我開始相信自己是中國人,台灣和大陸應該要是一體的。雖然在後來受到身邊人影響,我發現「台灣和中國是不一樣的(這是台灣多數人的想法但不是我的想法)」但當時不關心政治所以也沒特別想什麼,而且我沒懷疑過我是中國人。


我長時間都是不關心政治的狀態(這很正常因為年紀)真正讓我成為統派的是19年香港暴動,那時候全台灣都像瘋了一樣的共情香港黃絲,到處都在宣傳「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光傷香港,時伐革命」我本來也有點同情香港人,可後來我在網路上看了很多影片,內容包括暴徒丟磚塊砸死清潔工、點火燒一個阿伯之類的,這讓我對香港的事情出現反感,隨著後來看了更多資料,又接觸到黃智賢還有新黨青年軍寫的文和節目,我就這麼開始崇拜大陸和TG,最後變成紅統派了。


當時我們學校的老師做了一堆精美的簡報和短片來讓我們知道香港人的「苦難」和中國政府的「罪惡」,我看了當然是嗤之以鼻,但我其實也不敢跟老師嗆聲,只能不斷忍受學校的政治宣傳轟炸,而且在同學中我也因為表達立場而遇到一些壓力(不過沒影響我跟他們的關係就是)


因為那段在學校的經歷,讓我在剛開始鍵政的時候很偏激,任何人說TG不好我都會過去狂噴一頓,用小粉紅形容當時的我是毫無問題的,不過現在沒那麼偏激也沒那麼二極管了,大陸做不好的地方就該罵,什麼光腚腫菊、996、沒人遵守的勞動法、惡意討薪名單、丰縣八孩事件等等,我基本上都狠狠的罵(主要在臉書上)我覺得正因為我是中國人,我才應該噴中央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也不太喜歡一些有皈依者狂熱的台灣統派或大陸一些國師,說什麼2000大於3000這種鬼話。不過在國家利益上,例如涉及台港疆藏或南海的議題,我又很堅定的站在中央這邊。


回歸正題,台灣人對大陸的態度是怎麼樣的?我得說絕大多數人是無感,哪怕不認為我們是一國,他們一般時候不會表達對大陸人的惡意,這點和香港不同,你不用擔心來台灣會被綁起來毆打。你們在外網看到的那些魔怔台灣人其實不占多數,要知道網路有放大極端聲音的效果,我身邊的台灣人並不會仇恨所有跟大陸有關的事(討厭政府是真),相反地,其實不少人喜歡大陸流行文化,他們也會玩大陸的遊戲或看連續劇,某些宅男看到大陸美女也會流口水。


但是在文化上的依賴改變不了政治上天然獨的思想,台灣人看大陸流行文化的喜愛,有點類似國人喜歡美劇日漫,但真正的精美精日其實也是少數。不過民間的交流是沒有問題的,我相信只要不談政治,台灣人其實很友善,至少比香港人好太多了。至於那些對大陸人喊426,ZN人的小鬼,以及叫台灣人tbz的大陸魔怔人,都是該被唾棄的敗類,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應與其劃清界線。


差不多就是這樣,這是我在知乎的首答(最近才完成實名認證)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評論。

3.13 更:

首答就這麼破千讚了,老實講,有點意外。我沒想到大家反應這麼熱烈,畢竟我平常在臉書跟不少大陸人都混得很熟了(評論區還有人認出我),對於大陸和台灣的區別早已沒那麼敏感。可能在這裡大家平常比較少接觸到台灣人吧。

然後我寫繁體字主要是因為習慣,再來就是我假設大陸人都看得懂繁體,因為台灣多數人都看得懂簡體。某些在評論區繁體ptsd發作的我會刪掉評論,抱歉了言論自由。

另外扯什麼留島不留人可以滾蛋,我在這裡是為了和大陸人友好交流的,要仇台請去別的地方。

最後我真的是台灣高中生,有些人質疑我的身份,那我直接放學生證

難聽的話說完了,接下來也是要感謝大家的支持,我也有感受到大家對台灣的好奇。我其實也能理解這種心情,當初我剛接觸到大陸人時也是這樣的。

台灣或許沒有中央宣傳的那麼好,但也並非自媒體所說的那麼不堪。台灣人並不會真的以為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和榨菜,台灣人也不會以為南宋北宋是同時存在且分裂的(只要歷史課別全部睡覺)我知道大陸人對台灣的印象很多來自奇葩的新聞媒體和政論節目的名嘴,但老實講,這些東西哪怕在台灣都是被當成笑柄的(不然為什麼台灣有句話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當然,某些對大陸的誤解也是有,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接近、去了解海峽的另一邊。

長達73年分裂的歷史,使得短短一道海峽的距離卻彷彿成為兩個世界,我們是同一個民族,有著相同的語言文字及文化,有相同的歷史情節,如今卻因為歷史的悲劇而產生了隔閡。

分裂使得我們互相誤解,也使得我們將同胞視為仇敵。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劇,我們本應統合為一國,一起創造中國未來的繁榮與輝煌,而不是像今天一樣惡言相像。

幸運的是,台灣海峽已不是柏林圍牆或三八線,兩岸的溝通交流渠道是存在的。既然如此,我們也應放下心中偏見,去深度的了解海峽另一邊,那看似陌生卻又熟悉的地方。

在二戰結束後,有四個國家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而分裂,其中越南和德國已經統一,越南成了東南亞一強,德國成了歐洲核心。至於朝鮮和韓國距離統一仍遙遙無期,兩者的隔閡可能更深於兩岸。可儘管如此,南北兩邊都沒有放棄統一的希望,在邊界的火花不斷出現的同時,他們也多次尋求和平解決問題的機會。

中國與朝鮮半島並不一樣,我們之間有著比他們更深的交流,我們也不存在「誰統一誰」這個問題,因為答案早已明朗。只要沒能統一,我們便不是一個領土完整的國家,我們便不是一個完全解決國內問題的國家,我們便無法成為一個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國家。

我不知道兩岸是不是必然統一,但我很肯定的是,兩岸必須統一。

希望兩岸之間能有更多友好的互動,希望大陸和台灣的人民能少一點誤解。有些人在評論區或者私信問我關於台灣的問題,我看到都會盡量回答。其實看到這些我有點感動,因為大家有願意了解對方的心,總是好的。

user avatar

湾湾出现了。围观免费!

看了一下它之前的回答。。。对不起让台大人不开心了。



基本上我碰到的台湾人,都是在美国碰到的。

我在美国碰到的歧视,绝大多数是从港台人那里来的,然后有一些是从黑人那里来的(敌意,和歧视混在一起了),从白人那里来的很少(多是隐形的歧视,然而等他们和你认识了,熟悉了,大部分会消失)。

港台人对大陆的歧视非常奇怪,我多次提过,这里可以总结成:

他们对美国人有莫名的尊重,自动把自己放低一个阶级来对待,笑容满面,和气尊重

他们对大陆人又莫名的鄙视,自动把我们放低一个阶级来对待,傲气不屑,充满不耐。

当他们发现我们大陆人和美国人可以平等相处,甚至美国人对我们大陆人的财富、社会地位、智慧、权威表现出尊重的时候,就开始疯了,完全难以接受。他们会从原有的傲慢、自矜,转为恶毒、敌意。就好像是:老子的爸爸,你这等贱民怎敢与其谈笑风生,怎么能让我爸爸对你表示尊重?

真的和刨了他们祖坟一样。

一个人如此,没法说,大部分人如此,我只能说台湾人对我们大陆人的态度真的是很恶意的。

台湾人面对美国人的时候特别能反思,哪怕是面对美国普通人,底层人也是一样。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技能,就是特别能替我们大陆人来反思,好像找到了我们“做错”的地方后,他们会痛心疾首,替我们“认错”,觉得我们辱没了他们那样。同时,他们也会清晰地把他们和我们分开,这种行为实际上让很多美国人难于理解:那些大陆人的行为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既然不承认你们是一起的,你为什么要为他们的作为道歉?他们的作为在美国人的眼里是合理的,你为什么要judge?要道歉?

可台湾人就是乐此不疲。香港人好一些,他们只是坚决的和我们在洋人面前划清界限,这个样子。

这些讲的主要是正宗台湾人,生于斯长于斯,后期来美的。在美出生的台湾人就没有这么鲜明的态度了。

user avatar

我以前以为,台湾对大陆的看法就像波罗的海三国看待苏联,厌恶,憎恨,但终究还是怕的

我后来才慢慢知道,不少台湾人对大陆的看法是日本看待大清

要知道南韩即便gdp秒北方十几倍,心里好歹还是很忌惮北方的常备军力和核武器的,怕到全员义务兵役,天天在三八线守着

台湾在军事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完全被碾压的情况下,依然愿意相信今天的共和国和大清一样软弱,觉得今天的中国海军和大清当年的北洋海军没什么区别,

他们觉得根本用不着美国爷爷动手,日本爸爸就能轻松对付中国(顺便提一句,不少日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这种情况可能全球就此一例了,冈比亚好歹是人均文化水平小于等于胎教才那么狂,台湾这个真不知道怎么形容它

我发现很多台湾人都很喜欢看《斯巴达:300勇士》和《300勇士:帝国崛起》

在他们眼里希腊人代表的是“自由和民主”,波斯象征的是“独裁和专政”

他们很喜欢把自己带入当年的斯巴达和雅典,把中国看成“邪恶的波斯帝国”

他们觉得希腊能以区区9万兵力对抗波斯百万大军,那台湾也能对抗大陆

这帮人选择性无视了斯巴达是个军国主义社会这一客观事实,也不了解当时的雅典是个只有上等公民才有投票权的奴隶社会(同样的双标在欧美人身上也是一脉相承)

-------2022/4/6更新-------

还真有一堆1450来这儿凑热闹,受宠若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议题,很难用单一的“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这种态度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群体、不同世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尝试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立场和认同:这是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态度的最核心因素之一。 .............
  • 回答
    要说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有多深,这 আসলে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深”或“不深”来概括。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议题。我尝试从几个面向来聊聊,希望能够比较贴切地呈现这个情况。一、 历史遗留与政治隔阂是根源:首先,我们得明白,两岸的隔阂并非一日之寒。从国共内战结束,到.............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得从“湾湾”这个词在台湾被一些人视为“最不可接受词汇”说起。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一个词汇的争论,它牵扯到了身份认同、政治立场,甚至两岸民众在情感上的认知差异。首先,为什么“湾湾”在台湾会被一些人视为“不可接受”?这得从台湾自身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来看。台湾是一个高度民主化的社会.............
  • 回答
    近期,国台办就“湾湾”这一称谓发表了看法,指出这是大陆民众对台湾的一种亲切昵称,带着善意和喜爱。然而,他们也同时提醒,要警惕岛内一些人利用此事“乱带节奏”,恶意“污名化”。这番表态,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岸关系中一个微妙而复杂的问题:如何理解和处理两岸人民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被政治解读和利.............
  • 回答
    关于台湾是不是诈骗分子的天堂,以及台湾民众要求遣送犯罪分子到大陆的诉求,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政治和社会议题,并非简单地一句“视而不见”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和各方观点。台湾为何会被部分人贴上“诈骗分子天堂”的标签?这个标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电信诈.............
  • 回答
    一场台湾海峡的冲突,绝不仅仅是两岸政权之间的事情,它会像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过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那画面,想想就让人心头一紧。先说说大陆这边的普通民众。首当其冲的,肯定是经济上的动荡。 物价飞涨,尤其是民生必需品。 战争意味着供应链的严重中断。你常买的进口食品、电子产品,甚至一些关键原材料,都会.............
  • 回答
    台湾人来到大陆,在接触到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后,他们对台湾民主政治的观感,确实会产生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的判断,而是一种基于切身体验的、多维度的对比与反思。首先,台湾的民主自由,会变得更加鲜活和具体。 在台湾,民主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选.............
  • 回答
    蒋经国先生在台湾民主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贡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在时代背景、个人考量以及外部压力等多重因素交织下,逐步推动的结果。在蒋经国先生主政的早期,台湾正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和戒严的时期。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面临着巩固统治、发展经济以及应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潜在威胁等多重压力。在这种环境下.............
  • 回答
    关于大陆对台“让利”政策是否惠及台湾民众,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同角度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与其说“没有惠及”,不如说其惠及的程度、范围以及带来的影响,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制约,并且在台湾社会内部引发了不同的解读和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确“让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
  • 回答
    台湾普通民众对大陆人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历史记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历史认知存在差异。部分人可能对大陆的近代历史(如国共内战、台湾光复)有不同解读,甚至.............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认知,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多面向的议题。要回答“台湾民众是否能客观地了解到大陆是何等的庞然大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并尽量还原其间的真实情况。首先,“庞然大物”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形容色彩,可能包含地理、经济、人口、军事、政治等多个层面。 台湾民众了解的维度,以及这些了解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台湾民代在知乎上呼吁“对大陆发动心理战”,这背后涉及到不少复杂的因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心理战”这个词在政治和信息传播领域本身的含义。它不是简单的说几句狠话或者发发表情包,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宣传、信息释放、甚至是虚假信息的投放,来影响目标人群的思想、情.............
  • 回答
    一些大陆民众对台湾腔调产生负面印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以及信息传播等因素。要详细地梳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固化: 早期媒体的塑造: 在两岸交流不畅的年代,大陆民众了解台湾的途径主要通过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
  • 回答
    顶新集团(康师傅、味全)在台湾的“地沟油”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抵制。然而,对于大陆政府和民间为何没有对顶新集团采取类似台湾的惩罚措施,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信息传播、消费者意识、以及两岸的特殊关系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差异 法律适用范.............
  • 回答
    近期,一些台湾的民进党籍民意代表公开表示,他们认为中国大陆正通过社交应用程序对台湾实施“认知作战”。这种说法在台湾社会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非常敏感的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认知作战”这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播、心理影响等手段,来塑造特定人群的认知、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在数字时代.............
  • 回答
    如果两岸爆发战争,大陆的民生将会发生深刻且广泛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涉及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国际介入程度以及双方的战略选择。以下是可能出现的一些详细变化:一、 经济层面: 严重的经济衰退与冲击: 生产停滞与供应链中断: 大规模军事行动.............
  • 回答
    近期,不少台湾民众表达了希望赴大陆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这背后反映了多重复杂因素和台湾社会对于疫苗供应和获取渠道的担忧。国台办对此再次回应“努力让台湾同胞尽快有疫苗可用”,这表明了大陆方面在解决台湾民众疫苗需求上的积极态度,但也引出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关注。一、 台湾民众希望赴大陆接种疫苗的动因分析:1..............
  • 回答
    台湾明星参与政治话题,在中国大陆引起反感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体制、民众情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主要的原因:1. 政治体制的根本差异与“一个中国”原则的敏感性: 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国大陆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台湾是多党制的.............
  • 回答
    台媒关于民众因大陆传唱《2035去台湾》歌曲而产生焦虑的报道,以及国台办将其解读为“反映两岸期盼京台高铁互通”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的核心在于其可行性和潜在影响。要详细讲述京台高铁的实施难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地理与工程上的巨大挑战: 跨海段的工程难题: .............
  • 回答
    民主进步党对台湾的利弊得失:一个深入的探讨民主进步党(民进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台湾政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刻影响着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及两岸关系。评估其对台湾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避免使用刻板的AI式论调。一、民进党执政的“利”: 强化民主深化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