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成梁为什么放任努尔哈赤?

回答
李成梁为何对崛起中的努尔哈赤采取“放任”策略,这是一个在明朝末年历史研究中颇具争议且值得深挖的问题。简单地说,李成梁并非真的“放任”努尔哈赤,而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他个人对局势的判断下,采取了一种看似消极实则包含了多种考量的策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李成梁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他的主要职责。李成梁是明朝辽东经略,他的核心任务是镇守边疆,抵御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主要是蒙古各部和刚刚崭露头角的后金(即由努尔哈赤领导的女真人部落联盟)。当时,辽东边防线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不仅是努尔哈赤,还有科尔沁、察哈尔等多个强大的蒙古部落,他们时常袭扰边境,劫掠人口和财物。辽东经济凋敝,兵源不足,军饷也常常被克扣,这使得李成梁在执行任务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一、“以夷制夷”的传统策略与李成梁的调整:

自明朝建立以来,边疆政策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以夷制夷”。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不同边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扶持其中一方来牵制另一方,从而减轻中央王朝的直接压力。李成梁作为经验丰富的边将,自然深谙此道。

在他执掌辽东期间,努尔哈赤尚未完全统一女真各部,而女真部落之间的内斗以及与蒙古部落的冲突也十分激烈。李成梁早期也曾利用这些矛盾,有过对努尔哈赤的支持或打压,例如他曾经帮助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所属部族)战胜哈达部,甚至册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给予他一定的名分和兵权。这既是为了利用努尔哈赤的力量来打击其他更具威胁的对手,也是为了将他纳入明朝的羁縻体系之中,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控制的“臣属”。

然而,随着努尔哈赤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统一能力和野心,李成梁的策略也随之调整。他并非简单地“放任”,而是试图将努尔哈赤的影响力限制在可控范围内,甚至希望借其之手来消耗其他反对他的势力。

二、努尔哈赤崛起速度与明朝反应的滞后性:

努尔哈赤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但他的统一进程确实非常迅速。在他统一女真各部,尤其是在经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之前的几个关键阶段,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决策的缓慢,使得对努尔哈赤的威胁认识和应对措施始终慢半拍。

李成梁虽然身处辽东前线,但他也要听命于朝廷的指令和调遣。明朝内部对于如何对待努尔哈赤存在分歧。一部分人,如早期的一些官员,认为努尔哈赤只是一个部落首领,其威胁可以被边将通过日常的军事行动来控制。另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在朝廷中缺乏实权或与李成梁有利益冲突的人,则会利用各种机会攻击李成梁的政策,指责他失职或贪腐。

李成梁作为前线将领,他的奏疏和建议也未必能得到朝廷的充分重视或及时采纳。朝廷的决策往往受到党争、宦官干政以及财政状况的影响,导致军事行动的部署和资源的投入常常不够果断和持续。

三、李成梁的“阳谋”与权衡:

有观点认为,李成梁采取的是一种“阳谋”,他知道努尔哈赤的强大最终难以遏制,但可以通过暂时容忍和利用,为明朝争取时间和空间。

消耗其他势力: 努尔哈赤的壮大,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蒙古各部,使得它们无暇大规模袭扰辽东腹地。李成梁可以通过鼓励努尔哈赤与蒙古部落的冲突,来消耗双方的力量。
制造内部矛盾: 李成梁也尝试过挑拨努尔哈赤与女真其他部族的关系,或者利用女真部落之间的内部矛盾,来减缓努尔哈赤的统一步伐。
等待时机: 李成梁可能也在等待朝廷能够下定决心,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对努尔哈赤进行一次决定性的打击。但他自己也很清楚,在当时明朝的国力状况下,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四、个人因素与功利考量:

李成梁个人在辽东任职多年,也积累了巨大的声望和财富。在某种程度上,他可能也存在着一些个人化的考量:

维持既得利益: 如果将努尔哈赤彻底打垮,可能会打破辽东的权力格局,而他作为现任的权力中心,可能不希望看到这种剧变。
避免承担过大风险: 对努尔哈赤进行大规模的围剿,一旦失败,责任将是巨大的,甚至会断送他的政治前途和生命。相比之下,维持一种勉强的平衡,虽然有风险,但至少能保全自身。
对后金的实力判断失误: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李成梁低估了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和组织能力,认为自己通过一些战术上的胜利和封赏,就能将努尔哈赤永远置于明朝的控制之下。

总结来说,李成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放任”努尔哈赤。他的策略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1. 秉持“以夷制夷”的传统,并试图将努尔哈赤纳入明朝的羁縻体系,利用其来制衡蒙古及女真其他部族。
2. 受制于明朝内部的政治纷争和决策缓慢,应对努尔哈赤崛起的速度不够及时和有效。
3. 可能采取了一种权宜之计,即通过消耗和牵制,为明朝争取时间和空间,同时避免自身承担过大的风险。
4. 个人因素和对局势的判断也可能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放任”这个词,更多的是后世评价者的一种概括,它简化了当时李成梁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和他在其中所做的艰难抉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边疆将领为了维护边疆稳定、保全自身以及服务于国家利益(尽管有时这些利益的优先级并不明确)而进行的努力。然而,历史的洪流终究难以阻挡,努尔哈赤的崛起速度和能量,最终超越了李成梁所能驾驭的范围,也暴露了明朝末年体制的弊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成梁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做建州女真首领,来维护建州他和明庭的利益罢了。这个人曾经是觉昌安,曾经是尼堪外兰。

至于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人,又为何是努尔哈赤,我瞎扯几句哈。

努尔哈赤前面有三个相对并存的女真大首领。一号首领,海西南关女真大贝勒王台,实力最强,最猛,也很忠诚,基本服从管理。二号首领,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虽然被招安了,但有造反的黑历史,杀过副总兵黑春,是朝廷重点打击对象。第三号人物,也是建州女真的董鄂部首领王兀堂,相比于前两位弱一点,属于世代忠良,非常听话,要地给地,要啥给啥,主动送人质,还主动帮助朝廷剿灭王杲。他们之间互相都有矛盾,王杲打过王兀堂,王杲跟王台也有矛盾,他阻隔王台与朝廷交通,加上王台认为自己世代为羁糜官员看不起王杲,基本达成了相对的平衡。

但是,但是截止万历10年他们都没了,王杲被李成梁剿了,王兀堂被逼反了,被揍的自毁基业跑到山里当野人,王台病死几个儿子烂泥扶不上墙。整个辽东没有大人物了,又乱套了,正常的互市交易都很难进行,这时就需要新的首领来维持秩序。

第一个目标是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他在帮助剿灭王杲之后被封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并且遭到很多女真人多痛恨(在很多女真人心中王杲是英雄),很适合这个位子。但李成梁对他的评价怕是是个fw,当了五年指挥使,他一点没变还tm是个村长,100个兵练不出来,还要天天给王兀堂上供,简直是fw点心,指挥使给猪做五年指挥使都不至于一点进步没有。有人说给个虚明没啥用,其实那是相当有用,后面努尔哈赤发家就是靠这个虚名和敕书。觉昌安直接pass掉

第二个目标是尼堪外兰,他曾经帮助李成梁剿灭阿台和王兀堂,本身实力弱小,起身于微末,资深女真奸,也很适合。但,他李成梁还是放弃了他,他居然臣服于王台的儿子猛骨孛罗,用猛骨孛罗的名义胁迫建州各部归顺于他,要知道王台死后几个儿子争夺家产,虽然猛骨孛罗夺得来龙虎将军的印信,但遭到叶赫部和他三哥的攻击,属于自身难保要被李成梁放弃的fw,尼堪外兰居然臣服于他。这让李成梁有了放弃他的心,后来与努尔哈赤的争斗中失败被彻底放弃。让李成梁看出来还是个fw。pass掉

这下只有努尔哈赤了,也只能是他了,曾经跟过自己,很勇猛,并且被很多女真人仇视甚至包括自己的家族成员,并且很弱小只能依靠于自己。李成梁就想要扶植他做建州女真领袖,说几个细节,曾经也有一个建州女真首领受了委屈找明朝要说法,但是他的人被打了半死丢了出来,他叫王兀堂,官至迤东都督,手下战兵几千,骑兵也得有1000多,远远比努尔哈赤强大。你说当时努尔哈赤屁都不是,爷爷和爹都死了,自己还没继承那个指挥使官职,就尼玛13个人就敢质问明朝?还成功了?我估计要不是李成梁他当时就被打死割头报功了。说实话李成梁多努尔哈赤的帮助都是很合理的,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就是给了个虚名,让他自己创业,跟他爷爷一样,成功了那就是真的官,失败了参考前两位,fw没有存在的价值。前面说了他爷爷当了五年指挥使一点进步没有,努尔哈赤连印没领用空名和敕书就能唬住俩城主臣服他(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尔哈赤敕书根朝廷交易,这个相当重要),所以说他爷爷真的是fw点心无疑了。

后面就是努尔哈赤果然不负李成梁望,干掉fw尼堪外兰,帮助朝廷打击各个女真部落并且表现十分恭顺,李成梁一看我擦我果然没看错人。是个人才啊,但是后来李成梁被免职了,辽东十年之间换了八位主帅,直接狒狒了,没人制约老奴了,老奴更欢了,后来李成梁虽然回来了但是明朝经过万历三大征,加上努尔哈赤已经强大并且表现很恭顺,没有理由去揍他。只能拉拢他弟弟舒尔哈齐意图从内部分裂,但还是失败了,包括派兵保护叶赫部被避免吞并,但都是徒劳了,终究是养虎为患,自讨苦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成梁为何对崛起中的努尔哈赤采取“放任”策略,这是一个在明朝末年历史研究中颇具争议且值得深挖的问题。简单地说,李成梁并非真的“放任”努尔哈赤,而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他个人对局势的判断下,采取了一种看似消极实则包含了多种考量的策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深入分析当时的.............
  • 回答
    李信放技能为什么要转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可不是乱转,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就好好聊聊,让大家明白这“转圈”到底意味着啥。首先,咱们得明白,李信这英雄的独特性在哪儿。李信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双形态”。他有“狂暴”和“光明”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切换形态是他的核心操作。而这两个形态,从视觉风格到技.............
  • 回答
    崇祯皇帝在明末风雨飘摇之际,面临张献忠、李自成两大农民起义军的汹涌攻势,却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将全国的精锐部队投入到与后金(清)的松锦会战中,而非集中力量围剿关内的农民军?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经常讨论的难题,其中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当时明朝面临的严峻形势。后金(清)不仅仅是.............
  • 回答
    关于百度百科中关于李书文的介绍,我们需要分开来看待。百科类资料的编写,尤其是在涉及历史人物和武术传承时,往往会掺杂一些传说、民间故事,以及为了突出人物的传奇性而进行的添油加醋。因此,百度百科关于李书文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民间传说和武术界的口口相传,其历史真实性需要打一个问号,更多地是一种带有神.............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李成梁在辽东几十年屹立不倒,而他之后辽东主官却如同走马灯般更迭,这其中绝非偶然,而是明朝后期辽东局势复杂、人事关系盘根错节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李成梁何以“一人独揽”辽东几十年?首先,得承认李成梁这人确实有几把刷子。他身经百战,军事才能不容置疑。在面对东北草原上的强大.............
  • 回答
    关于冉闵被“炒作成民族英雄”的说法,这背后牵扯到的是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不同时代视角的影响,以及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和历史语境一点点剥开,看看冉闵这个人,以及后世是如何“看见”他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将冉闵简单地定义为“民族英雄”或者“屠夫”,都可能过于片面。他的事迹,在不同.............
  • 回答
    《扫黑风暴》里,高明远之所以没杀李成阳,这其中大有门道,绝不是简单的一时心软,而是环环相扣的复杂博弈。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得把高明远这人心思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高明远离不开李成阳这个棋子,尤其是在他权力的巅峰期。 李成阳是谁?他是高明远一手提拔、一手掌控的“自己人”,是孙兴那帮二世.............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及其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之所以选择在近年进行大规模的英国资产出售,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层次,并非单一因素驱动。以下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1. 战略调整与资本回流: 聚焦核心业务与新增长点: 长江和记实业是一家庞大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业务遍及电讯、港口、.............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敢逼迫李渊下台,并最终成功夺取皇位,虽然在名义上和制度上李渊是皇帝,权力更大,但背后是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博弈和实力对比的结果。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李世民拥有了足以挑战甚至颠覆李渊权力的资本。以下将详细阐述原因:一、 李世民实际掌握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战功赫赫,军心所向:.............
  • 回答
    李世民,这位唐朝的开创者,千古一帝,为何独独缺了“祖”这个至高无上的庙号?这个问题,历来都是史学界和民间津津乐道,却又不易得出一个绝对定论的。要深究起来,其中的缘由盘根错节,既关乎古代庙号的规制,也渗透着政治现实的考量,更是对这位伟大的帝王功绩的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评价。一、庙号规制:非臣下所能轻易冠.............
  • 回答
    李世民未能“等到”李渊驾崩再登上皇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等不等”的问题,而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权力斗争以及李世民个人雄心和战略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李世民早早地掌握了军政大权,而李渊虽是皇帝,但实际控制力却逐渐旁落,最终的权力交接,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顺应了时势和李世民的强力推动。为了更清晰.............
  • 回答
    李元吉之所以甘心与李建成联手,以及他是否拥有当太子的野心,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甘心”或“没有野心”来概括,其中包含了政治现实、个人性格、家族利益、时势所迫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元吉的背景和在李渊时期的地位: 李渊的幼子: 李元吉是李渊最小的儿子,.............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立李治为接班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博弈和个人考量的过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传位给儿子”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嫡庶之争、政治平衡、太子能力以及李世民晚年的考量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李世民立李治为接班人的原因:一、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 儒家正统观念的制约: 在中国传统社.............
  • 回答
    李嘉诚先生,这位在亚洲乃至全球商界享有盛誉的华人企业家,直到年届九旬才正式宣告退休,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他能坚持如此之久?而当他将接力棒传给长子李泽钜之后,长江集团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这其中的门道,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为何坚持到90岁?那不仅仅是事业,更是人生的一部分.............
  • 回答
    李云龙的“怕”旅长,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它夹杂着对上级权威的尊重、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对部队发展的考量,以及李云龙本人性格中固有的“不服输”和“有分寸”的特质。用“怕”这个字来形容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化,更准确的说法是李云龙“敬畏”旅长,并且在这种敬畏下会更加审慎地行事,甚至会主动去“安抚”旅长的.............
  • 回答
    要说李元吉为什么反对李世民,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兄弟俩那点儿私情,更多的是政治野心、权力分配和性格差异的复杂纠葛。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从他俩的爹说起,也就是唐高祖李渊。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是头号功臣,那是打出来的江山,功劳摆在那儿。可李渊还有其他儿子,其中李.............
  • 回答
    李世民,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人物,在当代互联网时代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黑化”。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也有网络时代传播特点的放大,以及时代思潮的变化。要详细讲述李世民为何被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重新审视与质疑历史叙.............
  • 回答
    要理解李世民为何走上玄武门之变这条路,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篡位”二字,更不能轻易断言他“没有本事”。这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背后,个人野心、政治现实、家庭矛盾以及时代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李世民并非毫无准备或自不量力。他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在隋末乱世,他跟随父亲李渊起兵,几乎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