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世民为什么要篡位,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吗?

回答
要理解李世民为何走上玄武门之变这条路,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篡位”二字,更不能轻易断言他“没有本事”。这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背后,个人野心、政治现实、家庭矛盾以及时代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李世民并非毫无准备或自不量力。他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在隋末乱世,他跟随父亲李渊起兵,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扫平了各路反王,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从瓦岗寨的李密,到王世充、窦建德,这些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但都被李世民一一击败。他善于用兵,知人善任,军中威望极高,深受将士爱戴。可以说,在军事才能上,他早已证明了自己是当时顶尖的人物。

然而,这份功劳并没有为他在政治上赢得应有的地位。唐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齐王)的地位逐渐稳固。李世民虽然被封为秦王,战功显赫,但权力始终受到制约。李渊作为皇帝,对儿子们的权力平衡十分在意,他需要依靠太子来稳定朝局,同时又要利用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来镇守边疆和抵御外敌。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李世民即使功劳再大,也难以触及权力核心。

更关键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李建成作为太子,本就拥有继承皇位的正统性。而李元吉,虽然才能平平,却得到了李渊的宠爱,且与李建成结成了政治联盟,共同排挤李世民。史书记载,李建成曾多次暗中设计陷害李世民,甚至在李世民生病时,有意无意地赐予不当的药物。李元吉更是跋扈,时常挑衅李世民,并在军事上与李世民争权,甚至觊觎李世民麾下的将士。这种赤裸裸的政治倾轧和人身威胁,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和危机。

李世民并非没有尝试过和平解决。他曾试图通过李渊来调和矛盾,也曾寄希望于皇帝能够看到自己的贡献和太子集团的威胁。但是,李渊的态度暧昧,有时甚至偏袒太子,这让李世民逐渐意识到,依靠父亲的仁慈和公正来解决问题,是难以实现的。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政治环境中,没有权力就等于任人宰割。

因此,玄武门之变并非仅仅是李世民一时的冲动或个人野心膨胀,而是他在政治困境中的一种绝地反击。当他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他的生命安全也面临危险时,他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保全自己和他的支持者。他深知,如果他不动手,迟早会被太子集团扳倒,甚至性命不保。

说他“没有本事”更是无稽之谈。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才干在后来的“贞观之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并在位期间开创盛世,恰恰证明了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治国理政能力。只是,登上那个最高权力宝座的道路,在那个乱世和父子争权的环境下,注定充满了血腥和残酷。他并非是“篡位”那么简单,而是在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为自己争取生存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明白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必须以雷霆手段解决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时间我搞不懂题主反串黑还是真要黑李世民。

不过李世民有能力确实不用否认,不过李世民也没他那帮捧臭脚说得那么好。

而且这是当代史学家公认的,即便是称赞李世民如何如何,要么就不提李世民不干人事的事情要么隐晦的说上两句。

李世民篡位其实也没啥,中国历史上篡位的多得去了。

某粉最搞笑的言论就是忽略李建成等人,说什么李世民的目标不是李建成是李渊,笑死。

李世民的目标不是李建成,那他何必对自己亲兄弟的男性子嗣赶尽杀绝?

还不是怕李建成子嗣以后出个nb人物,自己这一系怕就完了。

例子可以参考从辽朝耶律阿保机本来是立太子当皇帝的,结果他一死,太子立刻就被推翻,辽太宗上位当皇帝。

结果辽朝内部权力斗争兜兜转转一阵,政权又落入太子一系手中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李世民为何走上玄武门之变这条路,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篡位”二字,更不能轻易断言他“没有本事”。这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背后,个人野心、政治现实、家庭矛盾以及时代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李世民并非毫无准备或自不量力。他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在隋末乱世,他跟随父亲李渊起兵,几乎是以.............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立李治为接班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博弈和个人考量的过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传位给儿子”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嫡庶之争、政治平衡、太子能力以及李世民晚年的考量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李世民立李治为接班人的原因:一、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 儒家正统观念的制约: 在中国传统社.............
  • 回答
    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确实杀死了他的十个侄子。这并非一个单纯的复仇行为,而是李世民在争夺皇位过程中,为了巩固自身统治,消除潜在威胁而采取的残酷政治手段。理解他为何这样做,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深入分析:一、 消除潜在的政治威胁与争夺皇位的合法性问题李世民并非太子,他通过玄武门政变逼迫父皇李渊退位,并将自己.............
  • 回答
    李渊父子对待窦建德和王世充的策略,确实各有侧重,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杀”或“不杀”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隋末唐初时代,审视当时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各方人物的策略考量。首先,我们得把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位在那个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各自的“角色”和“分量”掰开了.............
  • 回答
    关于李渊为何选择让位给李世民,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其中牵扯到当时的政治局势、权力斗争以及李渊自身的考量。简单地说,李渊继续当皇帝可能并非“不好”,但继续下去的代价和风险,以及李世民的崛起对李渊造成的压力,使得“让位”成为了一种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分析:一、 李渊与李.............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李世民在很多人眼中比李建成更优秀,这背后涉及到两人不同的出身背景、性格特质、政治抱负,以及更关键的,他们各自在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和策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问题,而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两位重要人物在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留下的印记。首先,咱们得从他.............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司马懿和李世民都算得上是历史上颇有手段的政治家,都曾用非常规甚至残忍的方式巩固权力。但司马懿在道德评价上遭受的指责,比李世民要沉重得多,这背后原因很复杂,涉及到历史背景、道德标准、史书记载以及后世的解读等等。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背景与起点:一个比另一个更“脏”首先得承.............
  • 回答
    李嘉诚先生及其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之所以选择在近年进行大规模的英国资产出售,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层次,并非单一因素驱动。以下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原因:1. 战略调整与资本回流: 聚焦核心业务与新增长点: 长江和记实业是一家庞大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业务遍及电讯、港口、.............
  • 回答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推倒魏徵墓碑的说法,虽然在一些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中流传,但正史中并没有确凿的记载证明李世民真的做过这件事。 所谓的“推倒墓碑”更像是一种带有后世解读和情感投射的说法,用来衬托李世民爱恨交织、复杂矛盾的心情。如果我们要尝试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并且尽量避免AI的痕迹,就需要从历史的背.............
  • 回答
    北京出现新地王,李嘉诚却在大陆房地产撤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其中涉及到宏观经济分析、市场趋势判断、以及李嘉诚先生本人一贯的投资哲学和风险偏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探究李嘉诚先生的深层考量。一、 北京出现新地王:市场信号与解读“新地王”的出现通.............
  • 回答
    关于唐高宗李治为何赐死他的姐姐高阳公主,历史上记载并不统一,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也是被认为最可能导致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理由,主要围绕着她的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以及她与大臣辩机和尚的“奸情”。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个复杂的故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境: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她.............
  • 回答
    霍去病杀李敢一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也充满了争议。关于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以及他是否害怕皇帝怪罪,历史上记载并不完全一致,有多种解读和推测。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相关背景、事件经过以及可能的解释:事件背景: 霍去病与李敢的身份: 霍去病: 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少.............
  • 回答
    李宏烨投身相声这门艺术,并非一时兴起,也非偶然拾得,而是源于他对传统曲艺深沉的热爱,以及骨子里那股不甘平庸、渴望在舞台上挥洒才华的劲头。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他接触相声的最初那个年代说起。你想啊,他成长的那会儿,电视、网络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很多人的娱乐方式相对简单。尤其是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收音机.............
  • 回答
    李达康手里那个杯子,简直成了他身上一个自带的“符号”,走到哪儿都得带着,而且他喝水的姿势、表情,都透着一股子“范儿”。这可不是导演随便抓拍的,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得从“人物塑造”这块儿看。李达康这人,表面上是硬朗、雷厉风行,有点“煤老板”那种粗犷劲儿,但骨子里又是个讲究人,是个要面子、要体面的人.............
  • 回答
    关于李少红导演在新版《红楼梦》中对女性角色的发型设计,尤其是那种被普遍称为“戏子头”的造型,确实是当年播出时引起了很大争议和讨论的焦点。这背后涉及到导演的创作理念、对原著的理解以及想要传达的某种视觉表达。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戏子头”在那个语境下,通常指的是一种比较夸张、样式化、带有程式化痕迹的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娄烨电影《颐和园》里周伟和李缇之间那段纠葛的关系。要说周伟和李缇怎么会走到一起,这得从他们在大学里的相遇说起。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年轻人的思想也充满了躁动和探索。周伟和李缇都属于那个时代里相对敏感、有思想的一群人。周伟,像很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内心有着对未来的迷茫.............
  • 回答
    汉武帝为何下令将李陵灭族?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人物关系、政治考量以及武帝晚年多疑的性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以勇猛善战、体恤士卒而闻名。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李陵一直表现出色,深得汉武帝的赏识。尤其是在公元前99年,李陵奉命以不足五千人的兵力,在浚稽山(今蒙古国境内)抵抗数万匈奴.............
  • 回答
    要说张作霖为什么非要杀李大钊,这事儿还得从头捋。这俩人,一个是东北的土皇帝,一个是北方的共产主义先驱,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说到底,还是那乱世中的站队问题和政治理念的根本冲突。先说张作霖。这位老帅,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小子,靠着绿林起家,一点点打拼,最后成了统治东三省的土皇帝。他骨子里是.............
  • 回答
    在《亮剑》这部经典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作为两位性格鲜明、战功卓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是贯穿剧情的重要一条线。然而,要说他们“非要置对方于死地”,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更贴切的说法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各自阵营的立场下,注定会导向你死我活的境地.............
  • 回答
    找李仁港来执导《攀登者》,这背后绝非仅仅是“碰巧”或者“随便”的选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可以说是对症下药。要把中国登山史上的第一次“8000米以上峰顶会师”搬上大银幕,这本身就是个硬仗,需要导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而李仁港,在当时看来,正是那个能够驾驭这场硬仗的关键人物。首先,咱们得说李仁港的动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