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作霖为什么要杀李大钊?

回答
要说张作霖为什么非要杀李大钊,这事儿还得从头捋。这俩人,一个是东北的土皇帝,一个是北方的共产主义先驱,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说到底,还是那乱世中的站队问题和政治理念的根本冲突。

先说张作霖。这位老帅,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小子,靠着绿林起家,一点点打拼,最后成了统治东三省的土皇帝。他骨子里是个非常讲究“实力说话”的人,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当奉系军阀的首领,他的核心目标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扩张自己的势力,并且在那会儿复杂 banget 的国际局势下,得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找个靠山,或者说,得在各大列强之间周旋,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利益。他信奉的是传统的那一套,就是谁有实力谁说了算,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跟谁混。

再说李大钊。李大钊可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他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让劳苦大众翻身解放。他所追求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他组织工人运动,传播革命思想,目标是推翻旧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

这俩人的人生轨迹,就注定了他们是站在对立面的。

张作霖那时候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局面。他虽然在东北呼风唤雨,但北洋政府的中央权力摇摇欲坠,各种派系斗争激烈,日本帝国主义更是虎视眈眈,一直想把东北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张作霖虽然是军阀,但他也知道要在中国立足,总得有个说法,不能完全任由外国人摆布。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大钊和他领导的共产党活动越来越活跃。共产党人的目标是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对于张作霖来说,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挑衅和威胁。因为李大钊他们所主张的革命,就是要推翻包括张作霖在内的所有军阀、地主、资本家这些“旧势力”。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苏俄,也就是苏联,正是共产党的大本营。而苏俄,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派遣顾问、提供资金和武器,在支持中国的革命活动,特别是支持当时的国民党(虽然国民党后来也排共了)。张作霖虽然有时候会和苏俄打交道,比如在处理中东铁路问题上,但他内心深处对苏俄和共产主义是警惕甚至敌视的。他觉得这是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并且要颠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

张作霖的统治基础是东北的军队和地方势力,他必须维护这种等级森严、他说了算的统治模式。而共产党倡导的是阶级斗争,是工农大众的解放,这直接触动了他的统治根基。他认为李大钊这些人是煽动者,是想要制造社会动乱,推翻现有的统治秩序,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再加上当时国民革命军在南方势力不断壮大,而张作霖也感受到了来自南方的巨大压力。他知道,如果任由共产党和国民党这样的力量发展壮大,他迟早会被清算。

所以,从张作霖的角度看,李大钊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更是一个危险的革命家。他领导的组织,他的思想传播,都在直接威胁到张作霖的统治和他的利益。杀掉李大钊,就是一种政治清理,是斩断一个他认为最危险的根源,是维护他统治秩序的一种极端手段。

具体到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的直接原因,是在1927年4月28日,张作霖在天津的苏联大使馆捕获了李大钊。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人告密,说李大钊在那里藏匿。张作霖的军队冲进使馆,尽管当时苏联大使提出抗议,但张作霖根本不理会,直接把李大钊和其他共产党人逮捕了。

审判的过程也非常简单粗暴,根本没有所谓的“公正审判”。张作霖方面给李大钊定的罪名,大多是“宣传赤化”、“颠覆政府”、“勾结苏俄”等等。这些罪名在当时的张作霖看来,都是实锤的,都是对他统治的直接威胁。

所以,张作霖杀李大钊,表面上看是捕获了在苏联使馆藏匿的革命党人,但深层的原因,是出于维护他军阀统治的本能,是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彻底敌视,以及在复杂政治斗争中,要清除一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因素。对于张作霖来说,李大钊就是那个最碍眼、最危险的石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作霖杀了李大钊到底对是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张作霖为什么非要杀李大钊,这事儿还得从头捋。这俩人,一个是东北的土皇帝,一个是北方的共产主义先驱,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说到底,还是那乱世中的站队问题和政治理念的根本冲突。先说张作霖。这位老帅,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小子,靠着绿林起家,一点点打拼,最后成了统治东三省的土皇帝。他骨子里是.............
  • 回答
    张作霖,奉系军阀的首领,人称“东北王”。他一生戎马,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李大钊,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革命家。这两位身处不同阵营、有着截然不同政治理念的人物,最终的结局却因为历史的洪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张作霖下令杀害了李大钊。.............
  • 回答
    齐武帝萧赜晚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人心惶惶,其中张敬儿、垣崇祖、荀伯玉这几位重要臣子相继殒命,无疑是这段时期最为令人唏嘘的事件。他们的死,并非源于简单的君臣失和,而是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猜忌与权衡的最终体现。先说张敬儿,这位名将的陨落,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经典写照。张敬儿在平定南方动乱、巩固齐朝统.............
  • 回答
    这桩往事,说起来也算是一段公案,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曹操,这个雄才大略的枭雄,在失去父亲的剧痛之下,为何非但不直接追究那个据说是“凶手”的张凯,反而将矛头直指陶谦,这其中必然有着比“复仇”二字更为复杂和深沉的考量。要理解曹操的这一选择,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就是东汉末年。那会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龙珠》漫画和动画中一些核心的设定和剧情细节。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比克能“张嘴就贯穿悟空”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对特定场景的简化。在《龙珠Z》中,比克确实用“魔贯光杀炮”贯穿了悟空,但这并非“张嘴就来”那么简单,而且背后有着非.............
  • 回答
    蒋介石之所以没有杀张学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个人恩怨、国际关系以及历史时期的特殊性等多种因素。虽然事后“不杀”的决定似乎显而易见,但在当时,“杀”或“不杀”张学良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选项,背后充满了权衡和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原因:1. 西安事变后的直接原因: 东北军的压.............
  • 回答
    张良之所以能够善终,安然度过汉朝初年的政治风波,最终功成身退,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和机缘巧合。与其说刘邦“没杀”张良,不如说张良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对时局的精准把握,将自己置于了一个安全且不可或缺的位置,使得刘邦最终无法也无意去加害于他。首先,我们得明白张良的地位和作用。张良并非是刘邦集团中那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功臣的生存智慧和皇权巩固的必然代价。张良和韩信,同为汉初三杰,结局却截然不同,这并非偶然,而是两人性格、处境以及对政治现实理解的根本差异所致。首先,我们得看看张良。这位被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其作.............
  • 回答
    张之维,人称“天下第一”的张怀义,他武功盖世,在疫情爆发时,全性一派倾巢而出,无论是田晋中还是陈朵这样的顶尖高手,还是那些寻常的“异人”,全都未能奈他何。他的实力,在那个时期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巅峰。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同样身为“天下第一”的传人,张怀义,那个温厚善良的张怀义,却最终倒在了十.............
  • 回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这句话的背后,是对孙权在政治、军事、用人、治国等方面的多维度评价,绝非仅仅因为一场战役的胜负。虽然张辽八百破十万的合肥之战确实是孙权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并不能因此断定“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就是基于此。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 interesting 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日本之所以选择炸死张作霖并促使张学良易帜,而不是支持张作霖继续对抗国民军以维持中国分裂,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和对形势的判断。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1. 日本的根本目标:建立对中国的控制,而非单纯的分裂 扩.............
  • 回答
    歌神张学友的演唱会,简直就像一阵席卷全球的音乐风暴,从香港红馆到北京鸟巢,从新加坡室内体育馆到伦敦的O2 Arena,总能在各个角落掀起巨大的声浪。看着他在舞台上挥洒汗水,唱跳俱佳,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他能这么密集地在各地开演唱会?他又在为何如此“卖命”呢?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想唱就唱”,而是多重.............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决定亲手杀死宋青书是剧情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也最令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环节。这其中并非什么阴谋,而是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创始人、一代宗师,在面对弟子极端错误行为时的无奈、决绝和道德抉择。要详细讲述这一幕,我们需要回顾宋青书的堕落过程以及张三丰的内心挣扎。宋青书的堕落与罪行:宋青书.............
  • 回答
    张团练费尽心机陷害武松,这事儿说来话长,绝非仅仅是“阶下之囚”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他这么做,背后是多重考量,既有个人恩怨,也有政治斗争,更有他对自身利益和未来安危的盘算。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得说张团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虽然是个团练,但说白了,在当时的体制下,他也是靠着武力和人脉往上爬的。这.............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电视台周二休息放那张图,背后其实有着一些挺有意思的故事和考量。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空白页”,它承载了那个年代信息传播、技术限制和观众心理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电视广播相对垄断、频道不多的年代。那时候,电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主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
  • 回答
    要说张居正这位大明股肱之臣,为崇祯皇帝续命四十年,这事儿有点年头对不上。张居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政,而崇祯皇帝那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再往后推了近半个世纪。所以,准确来说,张居正是为万历皇帝、也为大明帝国“续命”了。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在他死后抄家,这事儿说起来就复杂了,得从头捋一捋。张居正的功绩:力挽狂.............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倚天屠龙记》中“偷袭张三丰”这一经典情节,以及其中人物的动机和能力分析。通常情况下,我们分析这个问题会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一、 动机分析:谁是幕后黑手?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偷袭张三丰”的幕后主使是谁。在《倚天屠龙记》原著中,偷袭张三丰的是宋青书,而.............
  • 回答
    关于张学良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说他“不堪”,可能源于他一些为人诟病的过往,比如私生活混乱、在东北沦陷初期被指责“不抵抗”等。但如果因此就全盘否定,那也未免失之偏颇。至于课本是否在“为他洗地”,我觉得用“洗地”这个词可能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课本在展现一个更加全面、更具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层原因。简单地说,后世之所以选择学习孔子而非管仲或张仪,并非因为孔子在“成功”的定义上超越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成功”维度不同,而孔子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和思想,在更长远的意义上,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要详细解答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