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用事的人才会这么干,
因为杀了张问题会很严重,
杀了张,几十万东北军可能会倒向自己的敌人---共产党或者日本人,
杀了张,后果难以收拾,蒋会成为众矢之的,背负更多的骂名,造成各种分裂……
……
……
回答问题就好好回答问题,扯了一堆蒋介石个人性格,把蒋介石捧成了一个「传统」、「仁义礼智信」的人,可就贻笑大方了
就说蒋介石
亲自刺杀革命同志陶成章,仁否?
几个拜把兄弟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个个和蒋介石的关系全部闹掰,义否?
三任妻子说弃就弃,礼否?
自己中了埋伏致徐州溃败,杀掉王天培泄愤,智否?
一辈子多次出尔反尔,从中山舰到四一二,孙中山刚死时左倾、自称「愿为共产主义而死」,转身就搞了中山舰事变反共,始终在亲共反共中摇摆,信否?
如此之人,也好意思称之为「仁义礼智信」?
真就是楼上有人的总结,跟政客谈仁义礼智信,就是搞笑,无论毛还是蒋。
-------------------------------以下是正经回答----------------------------------------
讨论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高票的几个答案,都是只说了蒋介石如何如何,这显然是不对,至少是不全面的,放到历史题里撑死只能拿一半分的答案。
不杀,至少要看两方面
首先从当时的时局来看,确实需要国共联合抗日,攘外必先安内注定是不对的(此处不解释)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继续讨论:
首先张学良西安事变并不仅仅是针对蒋、起核心是「拥蒋抗日」,而这一点,无疑也是更顺应潮流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张学良坚决不杀掉蒋介石、以及在事变解决之后,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去——这行为既是表明自己任其处置、更相当于负荆请罪,其含义就相当于:大哥呀,小弟觉得你攘外必先安内做错了,但是您又不听我的建议,我只能出此下策了,我知道我做的不对,我给你道歉认错,怎么罚都行可以么?
当然这是张学良一厢情愿,他以为取得了蒋介石的谅解,他于行前告诉孙铭九「我抓了他,现在送他回去,是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再送我回来,也是一抓一送。这样岂不成了千古美谈!」(《西安事变亲历记》)可见张学良当时对于自己还是很乐观的——毕竟自己不是以蒋介石为目标,又尽了最大的诚意,但最终还是被软禁。从张学良角度,伸手不打笑脸人,蒋介石实在没有理由杀。
另一方面,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蒋和张面子上是和解了的,如果转身就杀,极可能造成下属的军心波动——当初徐州会战,蒋介石一意孤行杀了王天培,和被逼下野有直接关系,只要智商正常,就不会再犯这错误,何况杀了张学良几乎等于逼反东北军,岂可轻易为之,但就算软禁,也让居中调解的宋美龄、宋子文等大为不爽,宋美龄说过「我们对不起汉卿」,宋子文也觉得「无以对朋友,一怒而走上海,直至抗战未担任政府正式工作」(见李金洲《西安事变亲历记》)
可见如果真杀了,只会触动更大,从时局出发,更不能杀。
政治家和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个人因素总是要靠后的,说蒋介石因为个人因素不杀,我认为确实很可能,但也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
枕边风
-
一、
按「李宗仁回忆录」的说法,蒋、张学良、李宗仁三人是 「换过命帖(生辰八字)」的结拜兄弟。
杀张学良,即等同於杀骨肉同胞。蒋介石是青帮出身,这点江湖底限,不能突破。
当然,李宗仁把结拜一事说的下作(蒋介石死皮赖脸送来命帖),但,我相信这背後传达的真意。
其实这故事,传达出另两个重点:
1、李宗仁言外之意,蒋介石也很想杀他,可是不能动手。
2、在李宗仁眼中,张学良拘囚蒋介石,以下犯下,就按江湖规矩,早该三刀六眼,一杀了事。
二、
杀杨虎城,是不想带他撤退,更不想留他给共党当明星。
共军兵临城下,改朝换代在即,他没有活的可能。
若大陆不易帜,相信此人最多关到八零年代,(当时也才七十馀岁)。
我的假想,也許能享受到国民党政改,最终被放出监狱,组一个反对党,成为施明德第二。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