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老谣言,而且据我考究这个谣言,应该是和中日小学生夏令营同一时期出来的。下面是具体分析:
首先,蒋百里是1903年进入士官学校,和他同期的中国留学生只有许崇智,也就是后来的粤军总司令,而蔡锷要比他晚一年入学根本不是同期。再看毕业时间,基本上蒋百里的毕业时间都说是1905年,但是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所以士官学校在1905年总共有两期学生毕业,分别是1905年3月的第17期和11月的第18期,但却没有任何一本相关传记和史料注明了蒋百里具体是哪一期毕业。
既然不知道是哪一期毕业,我就把05年前后可能的毕业年份的优秀毕业生全列出来。
第17、18期的步兵科第一名分别是篠塚義男与安井藤治——篠塚義男就是《亮剑》里那位,1939年升任驻华北的第1军军长;安井藤治1938年任第2师团长,1939年升任第6军军长——都不是蒋百里。再退一步,就是17期和18期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中也没有蒋百里。却发现了好几个比较著名的名字:东条英机、阿南惟几、山下奉文、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等。
除非蒋百里留级延毕了,但哪怕当届毕业生再拉胯,第一名也不可能会给一个延毕生。
其次,就算真的是士官学校毕业成绩第一名,也没有天皇御赐军刀。对第一名毕业生,确实是有天皇御赐嘉勉的,但并不是军刀,而是银制怀表。
文件里的银计时(经知友提醒,是银时计)就是日语的银怀表。
获得天皇御赐军刀的也有,那是日本陆军大学校,简称陆大,有什么差别呢?举个例子,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相当于211,陆大相当于斯坦福。
1883年开始到1945年停办,总计只有3485名毕业生,比大多数国内985双一流大学一年的毕业生还少,而这六十多年一共获得过御赐军刀的只有327人,而且只要你毕业,马上就会被陆军总参录取。
上文中的陆士优秀毕业生大多数也都通过领导推荐进入了陆大学习,战败后东京审判受审的15人全部毕业于此。假设蒋百里真的是军刀组一员,那么我们国家十有八九会少一个军事理论学家,二战战场会多一个甲级战犯。
从另一位同志的资料可以看到,陆士的日本班和中国班是分开授课和分开毕业的,中国班只读一年,属于速成班,类似于现在中国人去英国读硕士镀金,基本交钱就能去,而日本班是板板正正读四年,要求更高。蒋百里是当时陆士中国班的第一名,所以才被误传为全校第一。
看了看某些人的发言。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觉得,中国人的能力必需通过日本学校来证明??
所谓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获日本天皇短剑一事,纯是以讹传讹。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日学生早早就分开上课,至少有些课不会一起上,成绩也就不会一起来统计比较。该校校史记载,1901年第13期学生与中国陆军留学生的毕业仪式共同举行,言下之意也就是说本来就分班上课,才有两个班的毕业仪式“共同”举行。
蒋百里是中国学生第三期,毕业应该在1904年,也就是日本学生的第十六期,而日本毕业生优等的赏赐是银表(银测时计)一只,并非短剑。步兵科因为人数众多(此期步科毕业生共392人,所谓64人,有误),所以前三名获赏,其它科因人数较少,仅第一名获赏。
另外所谓蒋百里第一名,蔡锷第二名,这也有很大疑问。当时学生有分科,不同科的课程不同,根本无法评比。这也是日本毕业生赏赐品有分科的缘故。而蒋百里是步兵科,蔡锷是骑兵科,如何比出第一、第二?
整件事情看来,应该是单单指中国学生第三期还比较有可能。第三期中国学生有九十五名,分步、骑、炮、工、辎重五科,蒋百里或者是步兵科三十五名中第一名?
还有,这1904年中国留学生第三期似乎也不是跟日本毕业生同时举行毕业典礼。日本学生第十六期在1904年10月24日毕业,而中国留学生第三期在11月毕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