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居正为大明续命40年,死后万历为什么要抄他家?

回答
要说张居正这位大明股肱之臣,为崇祯皇帝续命四十年,这事儿有点年头对不上。张居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政,而崇祯皇帝那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再往后推了近半个世纪。所以,准确来说,张居正是为万历皇帝、也为大明帝国“续命”了。

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在他死后抄家,这事儿说起来就复杂了,得从头捋一捋。

张居正的功绩:力挽狂澜

先说说张居正当年是个什么情况。万历即位的时候,大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党争激烈,宦官干政,国家财政更是捉襟见肘,边防军备也松弛得很。可以说,这时候的大明,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随时可能咽气。

就是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张居正挺身而出。他以大学士的身份,实际上是掌握了朝政大权。他这个人,你不能说他没野心,但他确实有那个能力。他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称得上是“治大明之病,用猛药”。

整顿吏治: 张居正首先抓的就是官场上的那些“庸官”、“懒官”。他推行“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办事不力、效率低下的,轻则训诫,重则罢官。这一下,把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给吓得不轻,官场风气算是有了点起色。
清丈田亩: 这是最触及根本的一项改革。明朝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逃避赋税,国家财政收入就靠那点可怜的自耕农。张居正派人全国清丈田亩,把那些隐藏的土地重新登记,纳入税收体系。这一下,国家的财政收入可是大大增加了,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整顿财政: 钱袋子充实了,张居正才有底气去搞军备、修水利。他严控开支,反对铺张浪费,让朝廷的钱能用到正地方。
加强边防: 北方蒙古势力时不时骚扰边境,张居正提拔了像戚继光这样的名将,加强了边防力量,边疆算是稳固了不少。
一条鞭法: 在一些地区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复杂的徭役、杂税折算成银两,统一征收,这大大简化了征税过程,也便于国家管理。

可以说,张居正这一番操作,把摇摇欲坠的大明朝给稳住了,甚至还让它恢复了一些生机。万历皇帝年纪小的时候,对张居正那是言听计从,可以说是高度信任。张居正就像是他的“监护人”,帮他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万历皇帝的“亲政”与不满

然而,事总有转机。万历皇帝毕竟是皇帝,随着年龄增长,他不可能永远是那个被管着的“孩子”。张居正的改革,虽然有功,但毕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和地方官员。而且,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权力极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本身就让一些人(包括后来的万历皇帝)觉得不自在。

张居正虽然在位时勤政廉洁,但他的儿子们却过得相当滋润。他自己也受贿,虽然不多,但比起他严苛的律己,总显得有些瑕疵。而且,他为了推行改革,有时候也确实有些刚愎自用,甚至压制不同意见。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之所以抄他的家,表面上的理由有很多,但深层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点:

1. “清算”与“正名”: 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终于可以摆脱他严密的“管束”了。他觉得自己在张居正手下当了那么多年的“傀儡皇帝”,心里总憋着一口气。抄家,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亲政”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给自己正名,让大家看看,张居正并不是无懈可击的神,他也有“错误”和“罪状”。
2. 敲打朝臣: 张居正势力太大,虽然他已经死了,但他的改革措施、他的门生故旧,在朝廷里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万历皇帝借抄张居正家,也顺便敲打一下那些依附于张居正的官员,让他们知道,现在皇帝是他万历,而不是别人。这是一种政治信号,是新秩序的建立。
3. 财产没收: 张居正的家产,按照当时的 standard 来说,确实是相当丰厚了。抄家,自然也少不了“充公”这一项。万历皇帝一直觉得国库空虚,而张居正家却富得流油,这里面肯定有“灰色收入”的成分。
4. 个人恩怨与猜忌: 尽管万历皇帝早期对张居正十分倚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皇权的一些根本,万历皇帝心里难免会有一些猜忌和不满。他可能觉得张居正“功高震主”,或者觉得张居正的改革方向,已经超出了他所能容忍的范围。

抄家之后的局面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对张居正进行“算账”。他下旨追夺张居正的官职、爵位,还抄了张居正的家,把他的儿子们贬为庶民,甚至有的被流放。

这场抄家,在历史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万历皇帝忘恩负义、卸磨杀驴;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对张居正“专权”和“贪腐”的清算。

更重要的是,张居正的改革,在他死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导致很多当初支持张居正的官员心寒,也有很多当初反对张居正的官员开始活跃起来。很多改革措施,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推动者,就慢慢地被废弛了。

说到底

张居正为大明续命,是事实。但万历皇帝在他死后抄家,也是事实。这背后的原因,绝非单一的“忘恩负义”或者“贪腐清算”,而是政治斗争、权力交接、个人情感以及改革得失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万历皇帝抄张居正的家,可以看作是他“亲政”的第一步,也是他要重新塑造大明政治格局的信号。然而,这次抄家,以及随之而来的改革的倒退,却也为大明王朝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张居正用生命和才华续了命,而万历皇帝却在那之后,让这“续来的命”变得更加脆弱。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国家的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被一个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用各种复杂的方式,书写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正常了。

像于谦岳飞这种扶危救倾的国士都能随便找个由头杀掉。

张居正才为大明续命40年,还是死后报应才到,这不太正常不过了。

皇帝想让你死,想让你全家都死,会看你的功绩?

笑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张居正这位大明股肱之臣,为崇祯皇帝续命四十年,这事儿有点年头对不上。张居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政,而崇祯皇帝那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再往后推了近半个世纪。所以,准确来说,张居正是为万历皇帝、也为大明帝国“续命”了。至于万历皇帝为什么在他死后抄家,这事儿说起来就复杂了,得从头捋一捋。张居正的功绩:力挽狂.............
  • 回答
    海瑞与张居正,两位大明王朝的重臣,一个以清廉刚直名垂青史,一个却背负着贪腐的骂名,但他们的命运轨迹和历史评价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对于“清廉”与“改革”、“个人品德”与“政治成效”的深刻思考。海瑞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理想的极致体现。他两袖清风,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即便面对皇帝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说起吕布的部下,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那匹“赤兔马”,以及在战场上勇猛无双的吕布本人。但吕布麾下,其实不乏智勇双全、名震当世的将领,高顺和张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这两位在吕布阵营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最终的结局却是天差地别,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要说高顺和张辽,还得先从他们与吕布的关系说起.............
  • 回答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而事后却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立场、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张昭为何在赤壁主张投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曹操率领的北军南下的背景和孙吴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1. 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这部神剧,堪称权谋剧的巅峰之作,围绕嘉靖皇帝、严嵩父子、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展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中后期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然而,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张居正,在剧中却似乎“隐形”了,并没有像严嵩、徐阶、高拱那样占据核心叙事线,甚至连.............
  • 回答
    这几个名字,放在大明朝的风雨飘摇之际,真可谓是群星璀璨,但也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再加上其他某些关键因素,是否能让这个庞大帝国多续几百年命?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题,咱们就来细细掰扯掰扯。先说咱们熟悉的老戚,戚继光。戚继光:军事上的救火队长,但灭火能否止水?戚继光,那绝对是大.............
  • 回答
    张天师为人,这可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要论“张天师”,那名头响当当,指的自然是那位道教正一派的创始人,张道陵,也称张陵、张辅汉,更是被尊为“祖师”的张天师。不过,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这位“张天师”更多的是一个传奇人物,一个被历史和民间传说精心塑造出来的符号,我们直接去评判他“为人怎么样”,其实.............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维为作为一个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政治评论员,他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关于他的“最大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提问,因为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过,如果非要聚焦于一个被普遍认为是他论述中存在的显著且核心的批评点,那么将他的论述高度政治化、符.............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中国学者、政治评论员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对中国政治、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并在公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术背景与研究领域: 教育背景: 张维为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 研究领.............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培养一批能打的键盘侠彻底消灭公知”的论调,在我看来,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中国“键盘侠”能否“打败”公知,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关键概念,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操作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白“键盘侠”和“公知”这两个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具体含义。“键盘侠”通常指的是那.............
  • 回答
    关于张维为先生的国籍问题,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和提及的话题。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 张维为先生的成长经历与公开信息:张维为先生是当代中国一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时事评论员,也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在他的公开履历和访谈中,他通常以中国学者和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并活跃于.............
  • 回答
    关于张维为老师是否捐款,公开信息中并没有非常详细、明确的记录,特别是关于具体的捐款金额、时间、受助对象等细节。我们能了解到的是,张维为老师作为一名知名的学者、教授和时事评论员,他的公众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或公益活动中,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众人物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从公开信息和普.............
  • 回答
    关于“张维为是瑞士国籍”的说法,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毫无事实根据的谣言。之所以这个谣言会有一定的传播度,并且有些人会相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分析一下:1. 张维为的公众形象和言论风格: 鲜明的爱国者和国际观察家形象: 张维为教授长期以来以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政治评论员的身份活.............
  • 回答
    张维为教授的演讲《中国人请自信一点》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其核心在于 呼吁中国人在面对西方强大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时,建立和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并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进行辩护和肯定。要详细地评价这篇演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演讲的核心主张与论据:1. “中国模式”.............
  • 回答
    尊敬的审判长、各位陪审员: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张扣扣,一个在命运洪流中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普通人。我的任务,是尝试拨开层层迷雾,让真相的微光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座的各位,都是法律的守护者,也是公正的化身。我希望,今天的辩护,不仅仅是对一个人命运的辩护,更是对一种复杂人性在极端困境下的审视,是对我们社.............
  • 回答
    张维为和金灿荣能在中国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他们受欢迎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传递的内容、表达方式以及与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契合度。首先,他们提供了一种“解释”和“赋权”的叙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发展模式,常常.............
  • 回答
    张维为关于中国八大菜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西餐法国菜系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讨论中确实引发过争议。这一说法背后涉及对中西方烹饪体系、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路径以及饮食哲学的深层思考。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中国八大菜系的复杂性与地域多样性1. 地理环境决定食材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
  • 回答
    张维为入驻B站及其评论区大量评论被删除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平台内容管理、言论自由、意识形态争论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一、 事件背景回顾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的积极倡导者,以其在《这就是中国》等节目中的鲜明观点而闻名。2023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