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赤壁主张投降的张昭以大魏吴王为耻?

回答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而事后却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立场、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张昭为何在赤壁主张投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曹操率领的北军南下的背景和孙吴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

1. 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 曹操集结了号称八十万(实际可能在二三十万左右,但数量仍然远超孙权)的大军,兵强马壮,战船连环。而孙吴当时虽然兵力不少,但与曹操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劣势。更重要的是,江东士族长期以文治为主,军事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水战经验方面,虽然有周瑜等人,但整体上不如北方久经沙场的曹军。
2. 长江天险的疑虑: 虽然长江是天然的屏障,但曹操的连环船战术,以及他对火攻的忌惮,让孙吴内部对能否有效利用长江天险抵挡曹操产生了疑虑。尤其是在第一次交锋中,孙吴的海军似乎并未完全占据优势,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担忧。
3. 北军的经验和士气: 曹操麾下汇聚了北方精锐部队和久经沙场的将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经验是孙吴需要认真考量的。
4. 人心未稳的担忧: 孙吴政权相对年轻,刚刚经历了孙策的骤亡和孙权继位,江东士族的地位和权力格局尚未完全稳固。如果战败,不仅会丧失荆州的地盘,更可能动摇孙吴政权的统治根基。张昭作为孙吴的重要谋臣和文臣之首,更注重政权的稳固和长远发展,他可能认为,在如此巨大的劣势下,硬拼只会导致灭顶之灾,投降或许是保全实力、避免生灵涂炭的“理性”选择。
5. “义”与“势”的考量: 在古代,尤其是儒家思想影响下,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是重要的。但是,在政治决策上,也需要权衡“义”与“势”。张昭可能认为,如果继续抵抗,一旦失败,不仅“义”无存,连“势”也全失。而投降给曹操,虽然有失气节,但至少可以保全江东的士族和民众。

因此,张昭当时的主张投降,是基于对军事实力悬殊的判断、对战败后果的恐惧,以及对孙吴政权稳定性的考量。这是一种“务实”但缺乏冒险精神的策略。

二、 张昭为何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以大魏吴王为耻?

这句话本身有点歧义。更准确的理解是,张昭认为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是一种“为耻辱”的行为,或者说,他认为孙权这样做是不应该的,甚至是丢脸的,会让他感到羞耻。这里有几层含义:

1. 背离了汉室的道义和正统:
当时,虽然汉献帝被曹操控制,但天下名义上仍然是汉朝的。孙权作为汉臣,在名义上应该效忠汉室。
“大魏吴王”这个称号,是在孙权实际控制江东并与曹魏分庭抗礼的情况下,由曹丕册封的(并非孙权自己主动请求的)。这本质上是承认曹魏政权的宗主地位,表示孙权是曹魏的藩属。
张昭作为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尤其尊崇“仁义之师”、“正统”的观念。他可能认为,孙权接受曹丕的册封,就意味着向曹魏“称臣”,这与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德行”和“名分”相悖。他会认为这是一种“背君卖国”的行为,是一种政治上的“污点”。

2. 屈服于曹魏的政治压力,缺乏独立自主: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可能是出于对力量对比的现实考量,他也许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投降是保存实力的“不得已”之举。但是,当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通过巧妙的外交和军事策略,成功地与曹魏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并且在战略上占据了优势时,张昭的投降主张就显得失去了现实意义,甚至被认为是目光短浅。
如今,孙权接受“大魏吴王”的称号,意味着在政治上向曹魏低头。张昭可能认为,尽管实力上处于劣势,但孙吴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军事力量和地缘优势,与曹魏形成抗衡,而不是通过接受一个藩属的封号来换取苟安。他可能觉得孙权此举是“懦弱”的表现,是放弃了成为独立君主的志向,甘于成为曹魏的附庸。

3. 损害了孙吴政权的威望和独立性:
作为江东的士大夫,张昭自然希望孙吴政权能够强大且独立,能够代表江东的利益和荣耀。
“大魏吴王”的头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孙吴政权的独立性不被直接颠覆,但其“藩属”的性质,无疑会削弱孙吴政权的自主性和国际地位。在张昭看来,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是对孙吴政权独立人格的践踏。他会为孙权接受这样的称号而感到羞耻,因为这会让整个江东的士族都蒙羞。

4. 与赤壁之战的英雄壮举形成反差:
赤壁之战是孙吴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军事胜利之一,是孙权和周瑜等人凭借智慧和勇气,以少胜多,击败曹操的伟大成就。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孙吴的威望和实力。
然而,事后孙权接受“大魏吴王”的称号,却仿佛是赤壁之战壮举的一种“否定”或“稀释”。张昭可能会觉得,在赢得了如此伟大的胜利之后,孙权没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孙吴的独立地位,反而屈服于曹魏,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和悲哀,让他感到“羞耻”。

总结来说,张昭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主要是因为:

道德和道义的谴责: 他认为这背离了效忠汉室的正统观念。
政治上的不独立: 他认为孙权没有充分发挥孙吴的实力和战略优势,而是选择了屈服于曹魏,损害了孙吴的政治尊严。
对历史功绩的辜负: 他认为孙权辜负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个人原则的坚持: 作为士大夫,他对君主的道德和政治操守有着极高的要求,当孙权的行为触及了他的底线时,他就会感到羞耻。

张昭在赤壁战前主张投降,是一种对现实压力的屈服;而他对孙权接受“大魏吴王”称号感到羞耻,则是一种对政治道义和独立自主的坚持。这恰恰体现了张昭作为一名士大夫,其思维的复杂性和他对于孙吴未来发展的忧虑。他可能认为,即使当时无法抵抗曹操,孙权也应该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而不是通过接受藩属的称号来获得暂时的安稳,这种行为在张昭看来,是一种历史的遗憾和个人品格的缺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一时彼一时也。

首先,张昭是否如孙权所言,是个”各顾妻子,挟持私虑“的小人甚至卖国贼角色?不说《三国志》和裴松之给出的忠謇方直评价,他张子布可是赤壁战后老曹点名要孙权肉体清除的对象,对比对比大金国命令完颜构不得易相的操作,卖国贼当到这份上,岂非天下笑谈?

再者,后期张昭已经不得烟抽,还和已经有点倒行逆施嫌疑的孙权正面硬怼,几次闹到险些不测的地步,你说他是个各顾妻子的软蛋,这也太离谱了。真以为大魏吴王匣中宝剑不利?

很显然,张昭之所以主张降曹,并非贪生怕死,而是认为抵抗无益。后人开了上帝视角,自然觉得周瑜、鲁肃、诸葛亮的见解如何如何有道理,老曹有多少必败之因,搁在时人视角呢?说老曹三分天下有其二都嫌谦虚。北方固然一统,关中马韩都是老曹的马仔,荆州已入囊中,益州刘璋也摇了白旗,还派兵助战,连交州的士燮都奉老曹的号令。孙、刘两家十足的以一州敌九州。

就这局面,认为大势难以挽回又有什么奇怪?趁着实力尚存,还可以和老曹讨价还价,商量出一套富贵,何况孙家和曹家的关系一向不错,还结着两门亲?

是时哀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为孙氏利益考虑,处似乎必败之局,又有退路,何苦梭哈?

刘备光脚不怕穿鞋的,孙权可穿着鞋,还是限量款。

又,张昭是徐州士人,遭乱南渡,老曹的下限在哪里,对抵抗势力能干出什么,他可太清楚了。如果认为战则必亡,为孙氏计,为百姓计,或许也为家门计,认为降曹为上又何足为奇?

但降曹不代表张昭就心安理得了。什么降汉不降曹之类的心理安慰就算了,这都建安十三年,孔融都凉了,老曹是什么人物,天下还有不清楚的?

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管他汉还是曹,以为耻又如何,政治集团的斗争又不是小孩斗气,打不过只能怂。

同样,到了受封大魏吴王这档口,以为耻又如何?不受封?硬怼曹、刘?这奇迹只有计划北取襄阳,西夺白帝的吕蒙吕大都督能为,现下都凉了有年头了,两面开战九死一生是孙权君臣的共识,形势比人强,不怂何为?

还是那句话,怂归怂,不代表不以为耻了。原本憋着一肚子火,又撞见魏使骑在头上拉屎拉尿,于是乎趁势发泄一波:

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

这也符合张昭刚烈的人设。不得不向现实政治需要低头,但总忍不住反抗。

话说回来,这位魏使也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要是有邓芝的胆色,徐盛、张昭二位又能如何,多半还是得怂。

当然,果真如此,这段也不会出现在《吴书》,而是《魏书》了。一笑。

user avatar

首先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如果张昭让孙权投降了吴国那么首功是谁,首功必然是张昭,孙权死是可能死的,但是如果硬抗那自己很可能是家破人亡。

打的话,吴国大部分人包括孙权都是没有把握赢的,两方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但是最后为什么会打呢?因为打不打决定权在孙权手里,荆州投降的主公已经被曹操杀了,他投降大概率会死,与其被曹操杀死不如搏一搏,搏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是魏王称帝时,情况已经不同了,汉是天下正统,但是魏国是乱臣贼子,魏国现在也完全威胁不到吴国了,所以他的骨气就出来了。

张昭是有限的骨气,只要不威胁他的地位,他的骨气就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而事后却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立场、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张昭为何在赤壁主张投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曹操率领的北军南下的背景和孙吴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1. 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
  • 回答
    赤木晴子之所以没有主动追求流川枫,虽然表面上是因为她的性格含蓄和对爱情的传统观念,但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晴子自身性格的保守与含蓄: 传统的日本女性形象: 晴子身上承载着许多日本动漫中典型少女角色的特质——温柔、善良、害羞、以及在感情上比较被动.............
  • 回答
    赤壁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位绝世奇才的巅峰对决。要说周瑜几次想杀诸葛亮,那可不是一两次,而是贯穿了整个赤壁之战前后的策略交锋,每一次都惊心动魄。周瑜屡次杀心,步步紧逼周瑜,东吴大都督,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深谙兵法,志向远大。当刘备集团在赤壁站稳脚跟,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我说啊,这事儿不能光看账面上的“称号”或者“职位”,得结合故事的走向、角色的塑造,还有咱们读者自己脑补的“可能性”来一块儿看。首先,咱们得承认,赤犬和黄猿确实是“老牌”大将,而且是把“海军最高战力”这块金字招牌给扛了很久的。 赤犬: 大家都知道,他是“顶上战争”的核心人物,.............
  • 回答
    《只狼:影逝二度》(Sekiro: Shadows Die Twice)在前期就安排像“赤鬼”这样的精英怪,其设计初衷是多层次的,旨在为玩家的苇名之旅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塑造游戏的核心体验。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 筛选玩家,建立“鬼佛”的重要性: 赤鬼的硬实力压制: 前期的赤鬼,特别是白蛇神社的.............
  • 回答
    关于赤木刚宪没有被深体大录取,以及最后流川枫出现在樱木面前是幻想还是真实,这涉及到《灌篮高手》这部漫画及动画的剧情细节。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一、 为什么赤木刚宪没有被深体大录取?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在《灌篮高手》的设定中,日本的大学篮球体系并非完全依靠高考分数来决定是否录取。 除了学业成绩,体.............
  • 回答
    .......
  • 回答
    孙权这人,年轻有为,继承父兄基业,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赤壁之战,那是真真切切地以少胜多,把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打得屁滚尿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他又在夷陵之战中,凭借陆逊的才能,把曾经在赤壁联手抗曹的盟友刘备,打得大败亏输,蜀汉元气大伤。这么.............
  • 回答
    网上关于吴宇森导演的《赤壁》褒贬不一,说它“烂”的观点确实不少。要说得详细一些,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看看是哪些地方让一部分观众觉得不满意。首先,对史实改编的争议是绕不开的一点。 人物塑造的“脸谱化”和“现代化”:《赤壁》作为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很多观众期待它能更忠实于原著《三国演义.............
  • 回答
    赤脚在刀锋上行走,这玩意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狠劲儿,寻常人想都不敢想。你要是真问我有什么“技巧”,那得跟你掰扯开了讲,可别以为这光靠勇气就能成事儿,那是要命的。首先,你得明白,这不是让你去跟刀刃玩命,而是要学会怎么“骗”过刀刃,或者说,怎么让刀刃“欺骗”你。这中间的门道,讲究一个“巧”字,一个“稳”.............
  • 回答
    企鹅这种可爱的生物,虽然我们常能在纪录片里看见它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摇摇摆摆,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企鹅种类其实生活在赤道附近,比如加拉帕戈斯企鹅,它们可是极少数能适应热带气候的企鹅家族成员。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它们能在赤道生存,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养猫猫狗狗一样,把它们带到城市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呢?这背后的.............
  • 回答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被曹操的五千骑兵追击得狼狈不堪,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军事现象。要知道,在此之前,刘备的军队规模虽然不算最大,但起码也有近两万人的实力,为什么面对曹操区区五千骑兵,反而落得如此境地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政治和战略因素,绝非简单的兵力对比就能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赤壁之.............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新三国》和《赤壁》的争论,以及它们能否被称为中国的“史诗”电影,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们对《新三国》的“翻案”呼声,以及对《赤壁》的相对沉寂,背后反映的是观众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的不同。咱们就来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好好聊聊这两部电影,看看它们到底值不值得“史诗”这个称谓。为.............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社会文化、历史演变以及性别规范等多个层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定”就能解释的。简单来说,男性赤裸上身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自然、阳刚的体现,而女性赤裸上身则往往与性唤起、不端庄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并因此被视为“走光”或不适宜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1. 生理差异与历史.............
  • 回答
    这孩子问得太好了!他观察到了一个很棒的现象,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其实,虽然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上,也就是说,太阳光线对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照射角度大致是相同的,但为什么我们感受到的冷暖差异会这么大呢?这背后可不是只有“直射赤道”这么简单,里面藏着不少学问呢!咱们一点点来聊。首.............
  • 回答
    出门在外,特别是走南闯北的人,确实常常会遇到或者听说来自赤峰的同乡。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原因,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得说说赤峰这座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人文背景。赤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蒙、冀、辽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通枢纽和人口汇集的地方。这里既有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也融合了汉族、满族等多.............
  • 回答
    有人认为《海贼王》中赤犬和另外两位原三大将(黄猿、青雉)实力存在差距,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漫画中一些关键的剧情表现、人物设定以及实力对比的细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尾田荣一郎在设定海军三大将时,本身就赋予了他们“同等级别”的超强实力.............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