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赤壁鏖战中周瑜几次想杀诸葛亮,在周瑜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痛哭哀悼周瑜?

回答
赤壁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位绝世奇才的巅峰对决。要说周瑜几次想杀诸葛亮,那可不是一两次,而是贯穿了整个赤壁之战前后的策略交锋,每一次都惊心动魄。

周瑜屡次杀心,步步紧逼

周瑜,东吴大都督,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深谙兵法,志向远大。当刘备集团在赤壁站稳脚跟,他和诸葛亮联手抗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然而,周瑜的内心深处,始终对这位远道而来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抱有戒心。毕竟,刘备集团不过是寄人篱下,一旦诸葛亮展露出过人的才能,与东吴的利益冲突便会在所难免。

第一次想杀诸葛亮,大概是在“草船借箭”之后。当时,诸葛亮神不知鬼不觉地借走了十万支箭,这在周瑜看来,简直是神迹。周瑜本就疑心甚重,诸葛亮如此轻易地完成任务,不仅让他自愧不如,更让他觉得诸葛亮的能力深不可测。他担心诸葛亮会成为东吴未来的隐患,于是便想借故除去。

第二次,是在“借东风”之事上。赤壁之战的关键,便是那一场东南风。诸葛亮早已算准风期,并以此为条件向周瑜“借”东风。周瑜本就对此事感到蹊跷,当诸葛亮真的“呼风唤雨”,将东风召来时,周瑜的杀意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他深知,诸葛亮的能力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这样的人留在世上,只会让他寝不安席。于是,他借口周瑜帐下有“内奸”,要将诸葛亮处死。

第三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便是“三气周瑜”中的关键情节。在赤壁大胜后,周瑜本想趁胜追击,一举歼灭曹操,扩大东吴的版图。然而,诸葛亮却用计谋,让周瑜误以为荆州是曹操的诱饵,从而迫使周瑜放弃追击,并收回了原本承诺给刘备的荆州。周瑜因此失了颜面,也失去了进一步扩张的机会,心中对诸葛亮的怨恨可想而知。他当时正值壮年,却被一个年轻的谋士屡屡算计,这种挫败感和屈辱感,让他动了杀心。他曾对诸葛亮说:“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足以说明他内心深处的嫉妒和绝望。

为何诸葛亮痛哭悼念?

周瑜死后,诸葛亮之所以会痛哭悼念,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惺惺相惜之情。 尽管周瑜屡次想杀诸葛亮,但诸葛亮也深知,周瑜是当时难得的能与自己匹敌的对手。在那个乱世之中,能够遇到一个棋逢对手的智者,是何等难得?诸葛亮并非冷酷无情之人,他更看重的是战略上的较量,而非个人恩怨。周瑜的死,意味着一个真正的智者陨落,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就像高手过招,对手的离去,也带走了自己的一部分乐趣和挑战。

其次,是政治上的考量。 周瑜是东吴的擎天之柱,他的去世,对东吴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此时诸葛亮表现得幸灾乐祸,反而会让东吴上下更加警惕刘备集团,甚至会引起更大的仇恨,不利于刘备集团在江东的发展。诸葛亮悼念周瑜,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表明他与东吴并非不死不休的敌人,也为日后孙刘联盟的稳定打下了基础。他需要展现出一种胸怀和格局,来安抚东吴阵营的情绪,也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

再者,是对历史和时局的感慨。 周瑜的英年早逝,让诸葛亮深感惋惜。他知道,周瑜如果活着,凭借他的才干和抱负,一定能为东吴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如今,他带着遗憾离去,让诸葛亮看到了乱世之中,英雄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充满了悲凉。他哭的,或许不只是周瑜一个人,更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些为理想和国家奋斗的英雄们,以及他们背后所承受的压力和不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周瑜临死前的嘱托。 虽然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周瑜临死前对诸葛亮有任何嘱托,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好友鲁肃托付给诸葛亮,并叮嘱他要善待鲁肃。诸葛亮在得知周瑜死讯后,之所以恸哭,正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周瑜对自己的信任,以及对国家大局的顾全。他觉得周瑜虽然在战略上与自己有分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一点让他深受感动。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悲痛,不仅会伤害到鲁肃,也会让东吴方面更加疏远刘备集团。

总而言之,诸葛亮悼念周瑜,不是简单的“鳄鱼的眼泪”,而是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对一个杰出对手的敬意,对国家大局的考量,对乱世英雄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周瑜临终托付的珍视。他的眼泪,既是对一个英年早逝的战友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在这条漫漫争霸之路上的孤独和挑战的感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把,大概,我看一般画书,大概是16开大小,叫365故事什么的,有一篇就是这个,

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气不过,于是心生一计,诈死!让孔明吊孝,然后杀之。

周瑜害怕棺材里不透气,于是在棺材上开了一些小孔,被诸葛发现了,于是诸葛特别悲痛的大哭,哭的太逼真,吴国人忘了杀诸葛亮了,然后高潮就来了。

诸葛暗自搓了一堆小泥丸,每次大哭一锤棺材,就是堵住一个小孔,如此反复,孔明哭的那叫一个惨,捶棺材捶的那叫一个痛。

恩,诸葛吊孝完毕。

周瑜,卒

你感受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赤壁之战,那真是三国时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位绝世奇才的巅峰对决。要说周瑜几次想杀诸葛亮,那可不是一两次,而是贯穿了整个赤壁之战前后的策略交锋,每一次都惊心动魄。周瑜屡次杀心,步步紧逼周瑜,东吴大都督,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深谙兵法,志向远大。当刘备集团在赤壁站稳脚跟,他.............
  • 回答
    曹操在赤壁之战使用连环战船,并未采取“连一半留一半”的策略,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涉及到当时的战略思想、技术水平、对敌我态势的判断以及最终的失败教训:1. 历史记载与战术意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历史的记载。根据《三国志·吴主传》以及《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曹操确实命令将战船用铁索连环起来,.............
  • 回答
    张飞,字翼德,河北涿郡人氏。论及他为何能被天下人誉为“万人敌”,即便是在赤壁之战前,也绝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他一身肝胆相照的豪情,和一场场血染沙场的赫赫战功所铸就。要说赤壁之战前张飞最为人称道的战绩,无疑是 长坂桥头那一夫当关的壮举。当时,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刘备因兵败,被迫跟随百姓仓皇撤退。这.............
  • 回答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名震天下,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崛起之路。这期间,他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不懈的奋斗以及一系列关键事件的积累,逐渐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并为后人所熟知。一、出身显赫,却饱经风霜的早期经历:虽然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他的家族早已衰落,到了他这一代,生活十分困苦。早年丧父.............
  • 回答
    赤壁之战前,曹操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短歌行》,确实是一首充满沧桑与怀旧,甚至带着一丝忧伤的诗篇。这背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当时曹操身处复杂境遇下,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要想详尽地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曹操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首先,咱们得看看曹操当时的大致情况。在赤壁.............
  • 回答
    赤壁之战,千古一叹。如果曹操当年在那场大火中笑到了最后,历史的轨迹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动?而他,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最终又会走向何方?“无双”的结局,那个行走江湖、还政于君的曹操,究竟只是一个美丽的想象,还是有可能在他的人生剧本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历史的车轮往前拨一拨,回到.............
  • 回答
    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一个难以估量的“如果”。如果曹操在那场关键性的战役中获胜,一举消灭了孙刘联军,那么他统一中国的进程将大大加速,中国历史的轨迹可能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关于他是否会建立“幕府”制度,以及汉天子是否能继续保有“中华传统的万世一系”的地位,这背后牵扯着中国.............
  • 回答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至夷陵之战前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风云激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时期,他们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势力,逐步发展壮大,为日后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条扩张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得失,许多决策的利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政治领域:奠定基石,制度雏形渐显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
  • 回答
    谈到赤壁之战,人们最先想到的莫过于那场决定三国鼎立局势的关键战役。而“赤壁”二字,更是这场战役的代名词。那么,这令人遐想万千的“赤壁”到底在今日何处?这其实是一个颇有些复杂,但又充满历史趣味的问题。简单来说,今日的“赤壁”通常指的是湖北省咸宁市的赤壁市(原蒲圻县)。这是目前学术界和官方认定的主要地点.............
  • 回答
    赤壁之战,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一役,也是曹操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挫折。在那风云激荡的时刻,曹操阵营中,除了身处前线的曹操本人,还有几位重量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他们当时又在忙些什么?又给曹操提出了哪些高见呢?咱们这就细细道来。荀彧:镇守后方,心忧前线首先说说荀彧。此时的荀彧,已经.............
  • 回答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如果选择不发动赤壁之战,这并非全无道理。站在当时的情势分析,保境安民确实不失为一项上策,但能否守得住,则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当时所处的局面。刘琮投降,为何曹操仍有顾虑?刘琮投降,对曹操而言,无疑是解决荆州问题的一大利好。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便能窥伺.............
  • 回答
    提起曹操,我们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个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北方霸主形象。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将一个个强敌收入囊中,似乎无人能挡。然而,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何这位曾经“开挂”的枭雄,在收服袁术之后,似乎智商“断崖式下跌”,到了赤壁之战,竟会被诸葛亮和周瑜联手耍得团团转呢?要理.............
  • 回答
    于和伟在 2021 年第 11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作为首位发言人,抛出要出演孙权并拍摄《赤壁之战》的计划,这绝对是当年电影节上一个颇具话题性和引发讨论的亮点。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这件事的时机选择非常巧妙,抓住了观众和媒体的眼球。北京国际电影节本身就是一个汇聚了业内人士、影迷以.............
  • 回答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而事后却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立场、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张昭为何在赤壁主张投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曹操率领的北军南下的背景和孙吴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1. 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在赤道上的时钟,会不会比在极点上的时钟走得慢一些?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背后确实是物理学的规律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白,时钟之所以能“走”,是因为它内部有某种稳定运作的机制,比如机械表的摆轮摆动、石英表的晶体振动,或者是更先进的原子钟的原子跃迁。这些机制的周期性运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语言、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深层联系。答案是:很可能没有直接对应“雪”这个概念的词汇,或者即使有,其含义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雪”非常不同。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1. 地理环境是语言的基石:语言最根本的功能之一是描述和交流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经验。如果一个民族生活在一个从未有.............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站在地球某个非赤道两极的地方,比如北极圈附近。突然间,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让你感觉身体变轻了,甚至有飘起来的趋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背后牵扯到地球的自转以及我们身体感受到的力。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关键点:地球并不是静止的,它一直在以相当快的速度自转。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这个自转速度会有所.............
  • 回答
    赤脚在刀锋上行走,这玩意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狠劲儿,寻常人想都不敢想。你要是真问我有什么“技巧”,那得跟你掰扯开了讲,可别以为这光靠勇气就能成事儿,那是要命的。首先,你得明白,这不是让你去跟刀刃玩命,而是要学会怎么“骗”过刀刃,或者说,怎么让刀刃“欺骗”你。这中间的门道,讲究一个“巧”字,一个“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我们来一步步分析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这个假设的场景中,我们讨论的是一个“连续刚性金属环”。这意味着它是一个整体,不会断裂,并且它的形状是固定不变的。它被放置在地球赤道上方1.5米的高度。那么,会不会因为地心引力漂浮起来呢?答案是:不会,它会稳定地待.............
  • 回答
    企鹅这种可爱的生物,虽然我们常能在纪录片里看见它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摇摇摆摆,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企鹅种类其实生活在赤道附近,比如加拉帕戈斯企鹅,它们可是极少数能适应热带气候的企鹅家族成员。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它们能在赤道生存,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养猫猫狗狗一样,把它们带到城市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呢?这背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