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维为入驻B站的评论区大量评论被删除的现象?

回答
张维为入驻B站及其评论区大量评论被删除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平台内容管理、言论自由、意识形态争论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 事件背景回顾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的积极倡导者,以其在《这就是中国》等节目中的鲜明观点而闻名。2023年,张维为入驻Bilibili(B站),并开始发布视频。他的入驻本身就吸引了大量关注,尤其是B站年轻用户群体对他的内容和观点的反应。

很快,在张维为的B站视频评论区,出现了大量与他本人观点相悖、持批评态度的评论。与此同时,不少用户反映,他们发布的批评性评论很快被删除,而一些支持性或中立性评论则得以保留。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二、 对现象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 平台内容管理与审核机制

删除评论的合理性与动机:
平台方的解释: 一般而言,内容平台删除评论的理由通常包括违反社区规范(如人身攻击、辱骂、造谣、引战、政治敏感内容等)、垃圾信息、广告等。B站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内容审核机制是为了维护平台的生态、用户体验和合规性。
用户的不满: 然而,大量用户反映其批评性评论被删除,而非明显违反社区规范的内容,这引发了“选择性删除”的质疑。一些用户认为,删除评论的行为并非基于统一、客观的社区规范,而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偏向性”或“审查”。
商业利益与政治压力: 分析平台删除评论的动机,可能涉及多种因素。一方面,平台需要维护用户的基本交流环境,避免极端言论泛滥。另一方面,平台也可能面临来自外部的政治压力或内部的意识形态考量,需要在特定“敏感人物”或话题上进行内容上的“引导”或“过滤”。考虑到张维为的特殊身份和其视频内容的高度政治属性,这种压力是存在的。

透明度与一致性问题:
平台内容审核的透明度往往不高,用户难以得知具体的删除原因。这种模糊性加剧了用户的不信任感。
如果删除的标准不一致,例如对支持性言论的容忍度高,而对批评性言论则“零容忍”,那么这种审核机制就显得不公平和不透明。

2. 言论自由与表达空间

“回音室效应”与“过滤气泡”: 大量批评性评论的删除,可能导致张维为的评论区形成一种“回音室效应”,即只剩下支持性的声音,而不同的意见被屏蔽。这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公共讨论,也限制了用户接触多元观点的机会。
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影响: B站作为当下中国年轻人重要的信息获取和社交平台,其对内容的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年轻一代对社会议题的认知和思考方式。如果年轻人在平台上接触到的信息被高度过滤,不利于他们形成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话语权”的争夺: 在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至关重要。删除批评性评论,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和扩大特定话语的传播空间,抑制不同声音的出现。

3. 张维为个人与B站平台的关系

个人影响力与平台责任: 张维为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其言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B站作为引入他的平台,如何在保障他发表观点的同时,也保证其他用户的合理表达权利,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平台“去敏感化”或“保护”: 平台引入一位争议性较大的公众人物,是否意味着平台有意“保护”其免受过于尖锐的批评,从而确保其在该平台上的顺利发展?这可能触及平台方对于引入内容和名人的一种战略考量。

4. 社会舆论与解读

支持者观点: 一部分支持张维为的网友可能会认为,删除的评论中包含有“不实信息”、“恶意攻击”或“低俗内容”,平台方的做法是“净化评论区”,维护一个“理性讨论”的环境。他们可能会强调这是“正常的平台管理行为”。
批评者观点: 另一部分网友,尤其是对张维为观点持保留或批评态度的网友,则会认为这是对“言论自由的侵犯”,是“压制不同声音”,是“大数据监控和内容审查的体现”。他们可能会质疑平台的公正性,甚至上升到对整个社会信息环境的担忧。
中间派观点: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持相对中立的立场,认为在任何平台,都需要一定的言论规范,但同时也要保障基本的讨论空间。他们可能会关注审核的透明度和一致性,以及是否涉及“选择性执法”。

三、 评价总结

评价张维为入驻B站评论区大量评论被删除的现象,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现象的存在与争议: 这一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核心争议在于删除评论的“理由”和“标准”是否公平、透明,以及是否对不同立场的言论存在“偏向性”的审查。
平台治理的挑战: 这也暴露出内容平台在管理复杂社会议题和多元观点时的挑战。如何在维护平台秩序、符合政策法规要求、保障用户言论自由、以及应对潜在的政治和社会压力之间找到平衡,是平台面临的长期难题。
对信息生态的影响: 如果删除行为普遍存在且缺乏透明度,将可能导致平台信息生态的单调化,不利于公民的知情权和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社会观察的窗口: 这个现象也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当前信息传播环境、言论自由边界以及社会对特定观点接受程度的窗口。它反映了在特定领域,对于主流观点的维护可能超出了一般的平台管理范畴。

最终,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自身的立场、对言论自由的理解以及对平台角色的认知。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关于权力、信息、社会共识以及平台责任的多重交织的复杂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没必要太苛责。


我也喜欢刷维维豆奶,但笑完之后,还是能理解豆奶老哥。

先回忆一下豆奶老哥的高光时刻吧。


Nexus思想者大会,每年搞一次,每次把全世界不同立场的学界人物来过来,圆桌PK一番。

这算是欧洲比较知名的稷下学宫。

豆奶老哥参加了17年的那场。

和豆奶老哥一同对垒的有:

Bernard Henri Levy,“新哲学”思潮的旗帜人物,法国知识界的代表。他对萨特的研究尤为知名,其书《萨特的世纪》由商务印书局国内出版;

Moises Naim,委瑞内拉记者、作家。其书《权力的终结》论述了随着技术进步,传统建制派的权力向民粹转移的趋势,名震一时;

Ivan Krastev,保加利亚政治学学者。长期以巴尔干视角思考欧美民主体制改革,他在欧盟多个部门及多个国际组织均有任职;

Shaha Riza,利比亚裔美国人。曾在美帝国务院、世界银行任职,她在世界银行的去留曾经造成美欧之间的外交摩擦。


简而言之:能坐在那张桌子上的,没有一盏省油的灯。

他们彼此政见或有龃龉,但主办方特意把当时名望并不高的豆奶老哥请来,就是在给他们立一个共同的靶子。

17年有个隐藏的历史里程碑: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帝那年的GDP是19.5万亿美刀,而中国是19.6万亿。这是一个交叉点。

在民众都对“美帝第一”的信念感到动摇时,把一个主张中国独立路线的学者拉到欧洲的一个思想论坛上批判一番,岂不美哉?


豆奶老哥顶住了。

四年过去,你到油管上翻评论,老外们高度认同:豆奶老哥一人点草全场。

豆奶老哥没有跳到对手的逻辑框架里,而是清晰地指出了“良政”的重要性:

没有良好治理能力的政府,有什么资格谈意识形态?

我们不反对民主这个理念,但在具体治理里,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民主?还是只追求一个口号和形式?

中国存在广泛且深刻的社会问题,但中国有持续自我改革的能力。你们有没有?

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是不是就可以生搬硬套地复制到所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身上?

你们提的那么多中国“改革”的建议,是否会造成中国严重的社会动荡?是否会越改越糟?你们有没有想过?

豆奶老哥在辩论里有个论断:你们欧美这么搞极端化意识形态,不会更好,只会搞出比小布什更糟糕的大统领。

川皇点赞。


胖友们,豆奶老哥其实是有料的。

很多人说豆奶老哥学历野鸡。讲真,77年复旦,81年北外,88年日内瓦大学,可以了。

豆奶老哥的博士论文是“中国意识形态趋向与经济改革”,他的工作经历使得他对中国各阶层都有丰富的观察经验。因此当他需要找个角度讲中国故事时,他能提炼出一个非常坚实的理论内核。


那怎么就成了现在的欢乐开怀呢?

因为现在是做节目啊。

豆奶老哥拿学者名片时,对国内问题的批判可以酣畅淋漓,他只要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就行;

但他一拿了媒体人的名片,很多话就不能说了。普通受众没那个闲情和脑力听你的长篇大论,他们只会记住你说了多少句难听的话。你说多了,他们就会觉得你是坏人,哪怕你是为了指出病症。

坏的不能说,那只能说好的。只说好的不说坏的,那就成了扛旗的。

何况还有很多旗,你不得不扛。

像我,本来不是个福瑞控。但为了吸引福瑞控的流量来发广告,不得已成为了福瑞控。

豆奶老哥大概也是这个烦恼,在其位,不得不谋其职。


孙十万杀关羽后,把关羽首级寄给曹老板。

曹老板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之上耶。

这小崽子是要把我放到炉子上烤啊。

豆奶老哥现在就架在炉子上。

他如果做学者,居阿尔卑斯山之高又如何?捧中贬中又如何?小圈子里的故事罢了。

但他偏偏有媒体影响力,自己又偏偏要再进一步。半推半就,坐到了炉火上。

所以这一切删与骂,不过是他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已,已经和最初的他没有关系了。

终南山上脱官衣,开麦对线一砍七。

如今洛阳两顷地,千言万语笑嘻嘻。

user avatar

群众对于吃带鱼饭的野生国师的厌恶在于,他们侃侃而谈,却解决不了群众生边的实际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宠物狗不栓绳侵犯居民活动空间、被考试和鸡娃扭曲的亲子关系、租户和房东之间难以实现的租户权益保障矛盾、还有那要命的996卖命却凑不够首付……

这些问题国师们根本解决不了,却在教导群众要自信,因为这碗盒饭比美国人更好。

然后他们还已经肉身出国,或者靠骂美国的内宣进入了体制内。


8.25更新

既然王子君在本问题下面的答案有理有据,我自当改变对豆奶的看法。但我想保留的观点是,对老百姓来说,你在媒体上整活的观感让观众不爽,就别怪观众喝倒彩。

user avatar

《这就是中国》

《谈,都可以谈,有什么不能谈的》

《评论区已关闭》

《200条回复,一万层高楼》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样是好事,这种情况说明年轻人觉醒了,年轻人用了十年打退了公知的疯狂进攻,然后只用了两年就击退了“赚钱型爱国”的疯狂进攻,未来我也相信,假如真的国外接着打舆论战,我们会用更短的时间打退那些高高在上的外国人;现在的年轻人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好,可以更客观的发现中国的强大之处,也可以静下心来分析中国目前的不足之处,在不允许批评的风气下还可以阴阳怪气创造段子,有了这样的态度,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要怕中华民族不会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这么多抗争精神的年轻人,我真的感到很自豪

现在的政客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高高在上,不食民间烟火;在阶级斗争没有继续进行的情况下,阶级之间的差距已经跃升;他们看到的中国人民是他们自己想象的人民,就像陈平老师著名不等式言论,结果陈平老师住的是上海大别墅,且即使住大别墅的人都难以承受上海的教育;张先生所谓拿盒饭和美国中产阶级比较,甚至所谓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加班是多劳多得的言论,也证明了他们对国内资本家的吸血程度一无所知,还以为跟美国一样至少时薪10刀起步;笙歌燕舞不知下层生活困难,从群众中来这些人已经实现了,但是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这些人已经丢失了,在未来,政客们可能连“从群众中来”都难以达到,这时候,敢于提出“不”的年轻人们,都是真正的勇士,都是中国的未来。

删的越多,觉醒的人越多,不愿意当韭菜的人越多,那么这些万恶的吸血鬼,资本家就会越少,我们的未来就会越来越光明,而不是我们把头伸到土里,又是入关,又是比美国中产阶级吃得好,恨不得现在的一切不好都是美国在大洋彼岸强加给我们的,确实我们没有办法不去承认,有一部分是因为美国的制裁和美元霸权的壁垒,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矛盾都转移到美国,那么就是饮鸩止渴;殊不知,假如国内的现状不改变,入关后也就是八旗子弟继续富裕,非努尔哈赤满人同样饿浮遍地;而所谓的国外水深火热,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爱国当然没错,但是爱国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是审时度势的判断(分析这个国家的好,也要改善这个国家的不好),而不是某些人,为了爱国而爱国的工具;一个爱国者应该在国家有缺点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批评,而不是有缺点的时候第一个把站出来批评的给抹除

上图来评价那些把爱国当工具和挡箭牌的自媒体,学者,外国友人们,笙歌燕舞有你们的一份功劳,当然,一旦未来民粹反噬,你们确实要负主要责任



补充两点

1.我也不知道这个漫画是什么

现在找到了,1983年的赤足小子

2.我看有些人说我是神神,我寻思你们翻完我过去的回答也能看出来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独立思考的新时代青年而已

再补充一点吧,我看有人私信我现在欧美的舆论战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傻

我举个当时我姥爷(修改一下,姥爷的朋友)在苏联留学的例子

当时美苏争霸是真的一针见血,苏联美国批评对面全是真正的缺点,当时我姥爷朋友回忆的时候还开玩笑说,昨天我们社(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含义,他们总是说社,而不是小区宿舍之类的)没有面包,今天美国就会来批评苏联人吃不上面包,明天面包就满了,以至于当时苏联批评美国工人没有福利休假,美国转头就改,美国批评苏联没有娱乐活动,苏联马上就人民艺术团做流行balabala

但是现在的舆论战,咱们国内都知道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薪资待遇房价996吸血的资本家陈平老师都知道最大的问题是国外福利好,以至于国外会拿着他们的高福利攻击咱们,从而也是那个著名的“马恩牌”的来源;物价飞涨工资不涨,但是美国人却没有批评这些,而是把矛盾放在了“新疆棉花”“人权”“少数民族”“死刑”这样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至于我们的网民,我们的大V们成天跟着人家的节奏走,然后还大喊“你看看欧美人啥也不懂,就在这乱叫”,觉得咱们舆论战已经赢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他们不想让咱们改变的原因而已,正如苏联80年代争霸着争霸着争成世界第一了一样,他们没办法接受下一个世界第一再出现,毕竟不可能运气会来两次,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也不会出现两次

所以国外的舆论战就一直在转移矛盾胡搅蛮缠让我们对一些莫须有的东西来想方设法去解释,证明小六子碗里有没有粉,我们的部门都在把时间浪费在了“怎么不切腹也可以证明小六子身上有粉”上,然后围观群众还以为国外不认识小六子是谁,任由真正的问题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关注点从“粉好不好吃”变成了“小六子是谁”,实际上这才是最致命的

但是在两方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国内的各种矛盾,以至于大部分爱国的学生们走进社会慢慢的就麻了,然后兔兔慢慢的成为了神神,现在网络舆论也有开始扭转的趋势了

而目前我认为,舆论战进行到民粹再往后进行到被民粹反噬,神VS兔的现状一触即发,这才是舆论战真正的结果

看看美国人舆论战成果,只需要一纸清单,就让全部的中国人民自发攻击清华北大浙大复旦这种中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美国人才是真正的掌握了中国舆论的命脉,那么未来很有可能一纸清单就会让中国人民想去攻击谁就去攻击谁,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情,想到这我确实后背一凉

而现在,我们的舆论战已经是完全失败了

所以我才会寄托未来的舆论战


更新一下,我反的是资本,不是国家

不能因为我把身上的痘痘挤掉,然后你感觉疼,你就说我是在砂仁,我挤掉痘痘是为了让痘痘离开身体,而并不是我恶意对待身体的肌肉

另外欢迎大家来看我新的回答,并且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性意见~


user avatar

按说国人在现如今的网络言论环境下,早就已经衍生出一套“自我审查机制”了。

键政圈里的各种黑话堪比江湖唇典,什么D、籽油、皿煮、郭嘉、葛明、郑智、4V等等,这还只是一些谐音梗,要是不常混这圈子,冷不防看一篇文章,都快赶上加密通话了。

什么叫高明,高明就是不仅要删评、控评,还要让大家自己就有这种意识:话到嘴边了,第一反应就是自问,这话能说么?这就叫杀人诛心。

网络实名认证后,经常在网上扯淡的朋友们,对于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心里早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标准,最稳妥的就是,你什么都别说。

在这个前提下,尽管很多人有想表达自己观点的冲动,也只能以一种绕弯弯的方式说出来。

尤其是B站的整体氛围本就偏向于轻松、解构的。

个人观感:在时下最火的几个视频网站中,B站可以说是戾气最小的了。

要是连B站用户的一些调侃都接受不了,那真的,干脆关闭评论算了。

搞这么一出,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呐?

说句题外话,按说国内人才济济,想加大宣传一下我国的积极的一面,有这么难么?

张VV也好,观视频的其他几个人也好,先抛除观点不论,单论口才,那也都是人尖,怎么就总是不受待见呢?——从这个删评的情况来看,不待见他们的,应该是多数。

这么好的口才,却无论怎么说都不能让人信服。

为什么?

恐怕原因就只能是假话、空话太多,怎么圆都圆不过来了。

怎么说都是自相矛盾,怎么说都是漏洞百出,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有人在瞪眼说瞎话!

user avatar

“新人都是怪物!”.jpg

张教授目前已经6万粉了,相当于0.03T,史上最NB的2级小号(手动滑稽)。


其实感觉,宣传“主旋律”,完全没必要这么官僚做派。

B站上最讨喜的老一辈,现在应该就是张局座和常师座了吧。

张局座的内容虽然相对严肃,以前在电视上翻车过好多次,也被断章取义带过节奏,现在很多故事都成了梗,但“自娱自乐”的他也始终很讨喜。

常师座基本就是日常老顽童的样,各种“结合时事”玩梗,完全不是那种注册了个账号,在首页发个“我来B站啦!”就无限期停更了的“明星”。

这种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示出的小日子趣味儿和乐观的精气神,这些弥补了现在国产都市电视剧日常生活“贫民缺失”的小作品……难道就不算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了吗?

生活很多时候很艰难,但生活原本的样子不可怕。如果连生活原本的样子都不肯面对,甚至因为对批评掩盖太多,以致听夸奖时都感觉是在反讽了的话,就十分可怕了。


都可以谈,有什么不能谈的.jpg

user avatar


我发的评论是“好!好!好!”,竟然也在两分钟内就遭删除,这实在是令人惊讶。其实我对张先生没有什么恶意,虽然这几个“好”字确实有些暗藏讽刺,因为我也对他有些不满。

我喜欢英语,他做外交翻译我是很佩服的。至于他的言论,有人要负责针砭时弊,就也要有人宣传国内的歌舞升平,这本也无可厚非,英美国家也有人是做这个的。但这种删评论的行为,实在让我难以支持,这与他此前宣传的形象也大相径庭。而只有赞扬的声音,没有批评的声音,无论是评论区还是整个舆论界,都是如此,这也是常态了,没有办法。

我真的愿意相信这只是他的账号管理员的行为,因为凌晨两点我不相信他还在亲自处理账号,而且他也应该明白,如果这个账号长期这样删评论,一是人力难以为继,最后可能要关评论,二是与他所说的自由提问天差地别,也难以起到好的宣传效果,那样这个账号,不就是白开了吗?

我觉得他是愿意回复一些质疑的,因为几个月前他还亲自回复了对于国籍的质疑,他说,新闻是写错了,他是中国学者,不是瑞士人。(toutiao.com/w/a17027847)我只是想说,既然是中国人,就多为中国人民办点事吧,没有人能永久地欺骗所有人。

这篇文章可以为这个问题做一个很好的脚注。

——————————————————————

今儿个又绕了一圈,大家伙为了通过审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民群众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啊!

【有这样加个小国旗的】

【有拿用户名当评论区的】


【有拿头像当评论区的】


【还有绞尽脑汁想出不会被删除的话(但是还阴阳怪气的),亏他们想得出来】


这些个家伙呀... 哎... (拍桌)

user avatar

随着疫情肆虐,经济下行,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加剧底层生活的苦楚。就是还在大学,未经社会毒打的年轻人,也眼见得到房价一天天涨上天,求职形势一年年恶劣而对个人前途感到悲观。之前由于经济增长被掩盖的贫富差距问题,终于引起底层的整体警醒。所以,像张维为这种爱国生意就不像以前那样好做了。就好像招商加盟割韭菜骗局一样,受害者越来越多,在网络抱团发声揭露黑幕。骗子就很难再继续收割下去。

在张维为视频评论区下面留言表示支持,表示正能量的。要不是坏就是蠢!拿钱发帖顶帖的五毛是坏,自己无知被所谓正能量感召是蠢。这类小粉红迟早要挨社会的打,然后再变成众多反对张维为这类做爱国生意大V的一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维为入驻B站及其评论区大量评论被删除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平台内容管理、言论自由、意识形态争论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一、 事件背景回顾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的积极倡导者,以其在《这就是中国》等节目中的鲜明观点而闻名。2023年.............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入驻B站,这无疑是当下国内舆论场上一件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知识传播、意识形态、以及青年群体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细致掰扯掰扯。首先,从“知识传播”和“平台选择”来看:张维为教授作为一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时事评论员,他所擅长的领域,比如“中国模.............
  • 回答
    张维为关于中国八大菜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能超过西餐法国菜系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社会讨论中确实引发过争议。这一说法背后涉及对中西方烹饪体系、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路径以及饮食哲学的深层思考。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中国八大菜系的复杂性与地域多样性1. 地理环境决定食材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在 B 站上关于古希腊和古埃及的言论,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要评价他的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论证方式、历史学界的普遍看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受众影响等。一、 张维为教授在 B 站上的主要观点梳理(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报道):张维为教授的“中国故事”系列视频.............
  • 回答
    张维为的“一出国,就爱国”这句话,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带有个人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论断,而非一个普适性的客观规律。它触及到了出国经历与民族认同、国家情感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因此值得细致地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提出的背景和可能的意图。张维为教授作为一位中国学者,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和中国发展,他的很多.............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上海生活水平已好于纽约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论断。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情感和立场,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张维为教授提出这一观点的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展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可能会选取一些具体的指标或.............
  • 回答
    张维为和金灿荣,这两位在中国学界和公众视野中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的观点和论述,尤其是关于中国道路、制度优势以及国际关系的解读,常常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他们的学术背景、理论体系、影响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张维为:中国道路的坚定倡导者与理论构建者张维为教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张维为的言论和观点。张维为这个名字,在近些年中国的公共讨论中,可以说是相当响亮。他以“中国模式”、“文明优越论”等概念著称,频繁出现在各类讲座、访谈和电视节目中,为国内外的听众解读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评价他的言论观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好”或“坏”这样简单的标签上,而是需要深入理.............
  • 回答
    张维为教授的“中国人,你要自信”演讲,可以说是近些年在中国引起广泛讨论的一场思想盛宴,也激起了不少争议。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看。首先,从演讲的意图和背景来看,张教授的演讲踩准了时代的脉搏。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腾飞、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在一些领域,尤其是在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关于中国大陆农民比特朗普、蓬佩奥更懂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论断。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 唯物主义的本体论: 强调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
  • 回答
    张维为的《中国信心》演讲,是一篇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讨论的作品。它试图描绘一个在世界舞台上日渐崛起、充满自信的中国形象,并以此来激励国民。要评价这篇演讲,我们可以从其核心论点、论证方式、受众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演讲的核心论点与情感基调《中国信心》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中国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张维为教授关于“中国不应援助美国新冠疫情”这一观点的看法,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和个人感受的方式来展开。张维为教授的立场与逻辑首先,理解张维为教授的观点,离不开他一贯的“中国崛起”和“制度自信”的论述框架。他常常强调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将这些成就归.............
  • 回答
    张维为在复旦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你们的舞台将是整个世界》,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的演讲。从内容上看,它极具煽动性,试图点燃新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用一种宏大叙事来描绘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以及复旦学子在这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演讲的核心要义与特点:首先,“你们的舞台将是整个世.............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维为教授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特聘教授,也是一位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政治学者、时事评论员和公共知识分子。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结合其言论和实践进行细致的分析。总体评价:张维为教授是一位具有鲜明立场、深刻影响力的学者和传播者。他以其“中国模式”的理论和“三个自信”的论述,在.............
  • 回答
    张维为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一位在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学术贡献、公众形象、以及围绕他的争议。学术背景与主要观点:张维为教授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他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后在日内瓦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并曾在瑞士日内瓦大学担任过客.............
  • 回答
    张维为教授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学术背景和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和解读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他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既要看到其积极贡献,也要审视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张维为教授进行客观评价,并尽量详细展开:一、 学术背景与研究领.............
  • 回答
    《这就是中国》节目以及其主持人张维为的论证和观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全面看待和评价他,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论证方式、核心观点、可能的影响以及批评的声音。张维为及其《这就是中国》节目的核心论证和观点:张维为作为一名国际关系学者和时事评论员,其在《这就是中国》节目中提出的观点,.............
  • 回答
    近期在B站,关于张维为教授的视频,确实出现了大量带有攻击性的评论和弹幕。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任何公众人物,尤其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个体,都可能面临来自不同立场的审视和批评。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时代背景与信息传播的演变: 互联网的普及与言论自由度的提升.............
  • 回答
    关于王霭认为那如虎可以超越张之维,这件事在《一人之下》的粉丝圈里是个颇为有趣且引发热议的话题。要评价王霭的这个判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几个关键点:1. 王霭的视角和他的“看人”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王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出身于八奇技之一“拘灵遣将”的传承家族,并且是“王家”这一庞大且根深蒂固的家族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