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这个问题论述和陈平不等式还是不同的。
我一直认为纽约的生活水平不行,这是我在很多回答里反反复复说过的。所以在我的标准下上海的生活水平是高于纽约。
但是是不是等我回头离开纽约就回上海?当然不会。因为同样在我的标准下,新加坡曼谷东京的生活质量都比上海高。
不过这个仅仅是我个人的标准,不代表别人。就像我每天写1-2行程序但是从来没有觉得别的程序员都会和我一样,然后出来吹金融码农比硅谷码农过得好。
单纯说一下那些发一堆纽约街头垃圾堆照片的。
拿上限比下限,老田忌赛马了。如果要用下限比下限,你们觉得上海的下限在哪里呢? 为了公平起见,郊区的惨图我就先不找了,直接找市中心的
请跟着我操作。打开百度地图,找到上海绝对的市中心新天地,往东走一公里,然后就出现了一大片乱糟糟的区域,点击全景视图,然后随意逛吧。下面这些图我随便截了点,要截是根本截不完的,不需要用长焦聚焦,不需要刻意找角度。随点随有
肯定会有人说,大部分人根本不住这里(先开除国籍再说),那么下图照片大概是你们想象中的干净整洁的上海吧,与这些图片沾边的住宅,以国人的收入水准,有百分之多少能够生活在这里呢?
再看一看一些老旧的住宅,和沿街店面的建筑品质以及维护情况。这些比较老旧的房子,就比较有性价比了呢,比如潍坊六村,均价10万。不算公摊的话,也就十二三万吧。对于最低工资2400的上海来说,离梦想又近了一点呢。
另外还可以拿上限比上限。时间不多了,以后再上。评论区的回答我现在大概可以预测到。比如:“别看棚户区破,每个房东都是亿万富翁”之类的、、、
///////////////////////////////////////////////////////////////////////////
看评论还有人说,这种棚户区“只是有点乱”“不脏不破”
西瓜视频有不少中东地区的实地拍摄,其中就有一个介绍巴勒斯坦难民营的,你觉得是不是也是“不脏”“只是有点乱”?似乎还要整洁不少。
再看看传说中“满地老鼠”“满地垃圾”的纽约,著名的黑人聚居区harlem对比下,注意是拿你们最看不起的黑人做参照物哦。公平起见,上海我用的是百度街景,纽约我就用google街景
满街的房子,都是上图这种风格的外立面,注意这还是在harlem哦。在上海这种老住宅,缺少维护破破烂烂,满院子都是电线杆和晾衣架的房子,被称为老洋房,售价15万起,均价基本20万,五六十万的也有。而且对比国内的其他鸽子笼,我觉得已经挺划算了。
还是曹公公叼得精准:以上海的产业地位,已经是环球金融的总核心了,算GDP对上海是自缚手脚,对环球金融行业也没什么好处。
这说明张维为有进步。
当年张维为就发表过“虽然中国平均寿命不如美国,但是我们上海北京的平均寿命要高于纽约。”他以此为由劝中国人自信。
如果一个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看得懂这里面有什么问题。A组平均数小于B组平均数,而A组最大值大于B组最大值,那么可得A组方差远大于B组方差。
所以我当时是十分怀疑张维为就是个混子,我甚至觉得他可能是克莱登大学毕业。
相比之下“虽然纽约GDP是上海的四倍,但上海的生活水平已好于纽约”这种话,如果有人想要反驳,那他起码要去社会上看一看。
当然,还有种可能,张维为可能不是真傻,他在骗人。因为从时间上来算,上次他说平均寿命那事到现在,有个八九年了。当时还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现在可能大学还没毕业,或者刚毕业。看样子张维为骗的始终是同一波人。
成长的路上,一直有维为的陪伴,就问你们感不感动。
张维为[1](2016之前)提出了杰出的论断:
一切都是比较而言的(Everything is Comparative)
作为赢的领军实践者,张维为在《这就是中国》等节目中作出了大量的赢实践,但尚无清晰的理论框架来阐述到底什么是赢的标准、怎样才能赢、赢的数学语言/自然语言转换,这些统称为赢问题。知木[2](2022, Feb)对一元函数和时间序列上的赢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元函数的赢数(也就是n阶可赢)。本文则讨论了建立在两个客体之上的赢问题——我们称之为比较赢问题(Comparative Winning Problem, CW Problem)。即客体A如何赢过客体B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客体A的特征概括为一个N维向量 ,同理,客体B的特征可以被概括为N维向量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可以将特征空间 视为实数空间 。
因此,局部比较赢可被定义为 [3]
在特征空间的基础上,定义比较权重 ,且 的各个分量之和为1,且常规来说的各个分量均大于等于0。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全局比较赢(简称为比较赢或者全局赢)为:
给定比较权重 ,
我们提出了两个比较赢定理
在灵活的比较权重下,如果客体A局部赢,那么客体A全局赢。也就是说,局部赢蕴含全局赢。
证明略。这个定理意味着在实际应用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需要刻意区分局部赢和全局赢。
应用:
案例一:虽然美国的整体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会保障好,但他们枪支泛滥造成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找到了局部赢的支点)。而我们都知道,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生命安全威胁是社会好坏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给定比较权重),所以我们赢了。
案例二:虽然西欧整体收入水平高、社会保障好、社会安全度高,但他们年轻人的失业率高企(找到了局部赢的支点)。而我们都知道,年轻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标志着一个经济体是否在蓬勃发展,是否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具有充分的潜力(给定比较权重),所以我们赢了。
在允许比较权重为负的情况下,客体A几乎必然全局赢。也就是客体A以100%的概率广义可赢。
证明概要:
对于满足比较赢定理的情况,不需要证明。
对于不可比较赢的情况,几乎所有情况都可以通过赋予恰当的权重来比较赢。
显然,不可广义比较赢的情况的概率测度为0
证毕。
应用:我们将要挑战一个非常困难的、狭义不可赢的情况
案例三:虽然西欧整体收入水平高、社会保障好、社会安全度高、而且失业率跟我们半斤八两。但,社会保障好难道就是真的好吗?(给定社会保障绝对值更高的负权重)西欧的年轻人拿着高昂的社会福利,丧失了工作热情,断送了国家的前途命运。
吃有吃相,赢有赢相。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局部赢来达到全局赢的效果。但赢相(Winning Score, WS)有好坏。
比较赢定理需要给定比较权重 。所以,权重的本质是赢法(The Way to Win, WW)。如果考虑到赢法的时间变化,那么最优权重 其实是时间 的函数,也就是 。那么,赢相本质上是对赢法权重的时间函数 的性质评估。我们定义赢相函数(WS Function)如下:
其中, 是对赢法随着时间变化的稳定性评估函数, 是对赢法的均匀程度的评估函数, 是对赢法所利用的比较赢定理的评分,如果是广义比较赢,则扣分较多。这些函数的具体形式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揭示。
沃忽朔得曾经以一种文艺的方式来调侃赢法权重函数:
每一代人都要有每一代人的赢法。
实际上,最优赢法 随时间 的变化是相当值得关注的话题。限于篇幅问题,我们仅给出两个例子供读者思考:
例一:胡编对于生育率问题的数次发言的合订本。
例二:100年来对“美式民主”态度的转变。
总觉得张维为教授和19世纪以前的英国贵族一样,讨论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人”限定为有不止一套房产且可以依靠非劳动所得实现财富自由的群体之内。其它和他们生理结构一样的生物大概都是燃料吧,燃料价格,也就是工资,自然越低越好。
对于被张教授定义为“人”的群体来说,没有房产税,没有遗产税,没有租金管制,房价更高,劳动力价格更低的上海自然生活质量更好。
以及,没想到某些答主这也能洗。
比如这个:
或者这个:
不用心查证一下的人或许会信了他们的鬼话。
然而点进题目里给的链接——你会发现,这个“钓鱼”的知乎问题原封不动地引述了这段视频的标题(视频作者就是采访张维为的观视频)……
在这个视频里,张维为回答的问题是“上海和纽约谁发展更好”。而张维为虽然没有直接说总体地说“上海比纽约好”,但是先说了用GDP比较不合理,然后说了上海这也比纽约好那也比纽约好,总之他提到的各方面都比纽约好,然后观视频归纳“张维为认为上海好于纽约”,我觉得不应该算歪曲事实吧。虽然我一直骂观察者网是大谣棍,但是至少在这里,对观察者网的自己人,私以为观察者网还是没有耍什么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伎俩的。
当然,或许有人对新闻从业人员要求比较高,认为不原话转述就是断章取义,那么他们该骂的,也是在标题里写出“上海水平已好于纽约”的观视频,而不是看视频的人……要说“钓鱼”,那么也是观视频钓鱼,而不是知乎问题以及其他答主。
以及,这两位答主也算是有心了,为了给张教授正名,能把这整个视频全都看一遍,记下来张教授的每一句话,却唯独漏下了这个视频的标题……倒也是给人们留下来不小揣测他们动机的遐想空间。
首先,张教授说的对。
其次,认为张教授说的不对的都是公知,恨国党,行走的五十万。
最后,我没去过纽约,也没去过上海,但我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上海是远强于纽约的。
1、疫情,美国的防疫拉胯成什么样子,有目共睹,而上海对疫情的精准防控,有口皆碑。
2、安全,众所周知,美国枪支泛滥,走在纽约的街头犹如走入伊拉克战区,随时有被枪毙的危险,但上海街头不会。
3、至于什么人均GDP、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劳动回报率、人均收入、中位数收入、收入房价比、租房权益保障等等,虽然这样数字表面上看纽约好于上海,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数据本身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创造的。是难以客观,真实的反应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也不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创造这样数值的时候,有刻意抹黑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看就好。不必深究。
对了,确定一下,我们说的上海是有上海户口,有上海房子的人的上海吧?
虽然上海市GDP是山西的4倍,但山西省的生活水平已好于上海。
综上,上海从住房,就业,人口,饮食,文化,资源,历史底蕴等数10个方面全面落后于山西;因此
山西>上海>纽约。
要说发达还得看咱山西。
我去过印度,做能源项目,客户是印度高种姓阶层,他认为印度是世界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理由很多。
比如,生活舒服,家里光佣人就十几个,想做什么说一声就行了。想吃什么司机马上开车就送过去,不想出去的话打个电话酒店就送过来了。跟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大款喜欢自己开车,印度的大款都是请人开车,自己不开,这是身份的象征。
孟买满大街都是高楼大厦,非常繁华。
印度的交通最好,近一点的地方佣人开车就过去了,远一点的坐飞机,从来没觉得不便利。印度高层说英语,全球哪儿都方便。
印度很富裕,孟买市中心的豪华住宅楼就是私人住宅,人家就是白手起家的,说明阶级上升通道还没封死,不像美国。
物价也便宜,农民种田,粮食也便宜。还可以吃到国际上各种新鲜的水果,佣人给你洗好了送上来。
印度有免费医疗,比美国便宜。
公司的事其实也没那么操心,国家垄断行业,挣钱很容易的。假如我不做这个行业,印度人民就没有电力使用,我是他们的大恩人。
美国德州还停电呢,我家从不停电。
所以,印度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
我说:印度还是穷了点。
他说:穷?那都是谣言。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富豪!虽然有6亿印度人月收入低于1000卢比,但那都是老人和孩子。
我突然想到:街上那些皮肤黝黑,瘦得皮包骨头的人呢?他们生活幸福吗?
他一楞:他们?他们不是人,他们是不可接触的。他穷他就有理了?孟买又叫魔都,有很多机会,都是他们自己不努力。你不要这么道德婊,你要有富人思维!
那可不是么,我在上海,半夜三点点个外卖,都有小哥给我 20 分钟送到门口,我的生活水平自然是棒棒的。
但是,有人真正关心过那个给我送外卖的小哥么?
一开始想嘲讽,后来想了想,这可能是真的。
很多人都会忽视一件事:我们的底层人民,要比美国的底层人民,更为温顺,素质更高,对社会作用更大。
总览这下面的回答,凡是说纽约不好的,无一例外会提到流浪汉,黑人,安全问题,还有回答提到对亚裔的歧视。
这些全都是“人的问题”,包括引申出的问题,比如纽约街头脏乱差,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底层去当流浪汉,而我们的底层在当环卫工。
通过一组数据我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美国的底层到底有多么的,扶不起。
据洛杉矶政府统计:亚太裔的平均寿命为最高,为84.8岁。其次为西裔,平均为81左右;白人平均为78左右;平均寿命最短的是非洲裔,平均为72岁。在亚裔中,又以女性的平均寿命为最高,86.9岁,比亚裔男性的平均寿命82.4岁高出4.5岁。非洲裔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69.4岁。
黑人的寿命能比亚裔差出去十几年,这是为什么?难道黑人天生就活的短?如果你觉得是歧视造成黑人活的短,那为什么白人活的也短于亚裔?
他们吸毒,犯罪,枪击,零元购,生活方式极度不健康,活的能不短么?
珍惜中国的底层人民吧。犯罪率低,不闹事,爱国,打十几份工燃烧自己的底层,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我在这两个城市都生活过,给这两个城市交的税款都超过20万人民币,我认为我比在座大多数人都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上海,大部分朋友熟,我讲讲纽约。
TL;DR: 纽约,垃圾,世界的第一大垃圾城市,但凡说纽约比上海生活水平好,要么没去过纽约,要么没去过上海。
如果你没有去过这两个城市,请你不要用想象/推理/意识形态跟我杠。这里不是在争论中国和美国哪个好,纯粹是在说明上海的生活水平比纽约好。就是说你要非得说一个地方高大上,你说东京,新加坡,哪怕你说首尔,我都不会反驳你。但你要拿纽约跟上海比,它配么?
我总结了一下,反驳我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没来过美国的,就不说了;第二种是在纽约干金融业的,有纽约梦的,戳破了你们的纽约梦真是不好意思。
0. 写在前面:纽约和上海的收入对比
很多人质疑这个,我就先写一下,引用的数据分别为上海统计局和美国普查局的“常驻人口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税前收入(per capita income)”,分别为78027元人民币 和 39828美元(约等于25万人民币)。
由于上海的可支配收入是税后收入,我们可以用Paycheck Calculate计算一下纽约市民的税后收入:29,803美元,约为18.9万人民币。
因此,我们可得两地的平均收入:
上海:78,027元人民币
纽约:189,371元人民币
纽约的收入约为上海的2.4倍,因此以下对比的时候,大家可以将纽约的物价除以2.4,大约就是上海收入的同等支出。根据收入计算购买力:
1美元 = 2.6人民币
比如在纽约吃一顿饭如果是$60美元,那么就相当于你在上海吃饭花了156人民币;
如果在纽约房租是$2000美元,相当于你在上海的房租5200人民币。
没有命/安全就不要讲生活质量了。
根据NYPD的数据,在2021年,纽约市:每天有1.5起凶杀,有6起强奸,40起抢劫,80起伤害,100多起入室盗窃(NYPD)。
作为对比,上海每天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3人,如果人口跟纽约一样的话,每天应该是0.75人,也就是说在纽约被谋杀的可能性是在上海交通意外死亡的两倍(纽约每天交通死亡也是3人:health.ny.gov)。
2021年纽约市有50起在地铁里的非犯罪意外死亡(NYPOST)
大家可以下载一个APP叫Citizen app,在app store就有,这个app的作用是告诉你附近哪里有犯罪/危险,如果你定位在纽约,一天基本上弹出十几个“你附近的犯罪”,每过一会就有一个,包括杀人/抢劫/黑帮火并/纵火等。
前几个月我住在LIC(相当于上海世纪公园的地理位置),亲耳听见楼下枪声,一查新闻是好莱坞著名编剧被射杀(Man fatally shot while sitting in Mercedes Benz in Queens identified)
2. 房租太贵,居民活不下去
未婚普通人在纽约的住宅有两种,东村老破小和高层公寓。
东村老鼠洞:10-15平米的【独享次卧,共享厨房和厕所,与他人合租】,均价1500-2000美元(等于上海3900人民币-5200人民币),相当于(甚至不如)国内城中村的生活质量,老鼠横行,每栋楼内没有洗衣机,要洗衣服必须搬着衣服到隔壁的街区,没有电梯。
高层公寓:45平米的一房一厅均价3500-4500美元(等于上海9100人民币-11700人民币),一般住户就是华尔街精英(年入10万美元不到,税后月收入5800美元左右)。一般需要合租,大部分人的玩法是合租客厅,就是用帘子把客厅隔出来,然后分45%左右的房租,在我看来是没尊严的行为。在纽约能不合租住到高层一房一厅的一般有:大厂双码农/两个高阶华尔街精英/一个非常高阶华尔街精英,因为一户的年薪少于14.5万美元一般公寓不租给你。
所以你能看见很多穿西装打领带的花街精英,住在客厅里当厅长,讽刺吧。年入百万人民币,你才有资格租一个有尊严的一房一厅。
还有一个选项就是住在新泽西州,大致相当于住在浦东,需要坐跨洲PATH(比昆山到上海的动车久,但进站快,时间差不多)。新泽西的老破小一房一厅也在$2000(等于上海5200人民币)左右,高层也没有低于$3000(等于上海7800人民币)的一房一厅。
各位可以带入一下,自己同等的收入能不能活下来。这里我没写地下室/交通超过2小时的选项,因为实在太惨了。
你到纽约淘金,其实你才是金。
可以对比一下上海你在静安区3000人民币内还是能租到一间【独享次卧,共享厨房和厕所,与他人合租】的房间,独租一房一厅5000-6000也能搞定(南京东路一居室租房,上海南京东路一室一厅租房整租,上海南京东路一室户房屋出租价格信息-上海58安居客)。
买房更不用想了,每年3万多美元管理费+税的condo,70平米不到的一房一厅老破小,要80万美元起(Zillow),一般我们说的婚房(两房两卫100平米)均价都在150万(相当于上海390万元)左右,注意这种房子每个月还要交最少4000美元的地税和管理费(相当于上海月付10400元,注意这里面没有算还贷的钱),产权还不是你的(相当于国内小产权房,产权是公司的,你买了这个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买卖有很多限制)。
如果想买自有产权的townhouse(Zillow),抱歉,我一眼还没有看到500万美元(相当于上海1300万元)以下的,还要算上地税2% = 10万美元/年 = 上海2.1万元每月,同样不包括任何房贷。
有人提到住郊区,比如Greenwich (zillow) 这个地方,坐铁路到城里需要一个半小时,相当于比昆山还远的地方,房价都在75万-300万美元(学区房至少2百万以上,相对于昆山的房子卖520万元,每个月还要交5000元房产税,不包括贷款)。
根据劳工局的数据(只统计工作的人口):BLS,每户每年在房租上的花费占39.1%,平均花费29432美元,每月$2452(等于上海6300/月)。
3. 脏乱差
这个真的不用说了,你随便在纽约街上走走,路上全是垃圾,那垃圾直接堆在店门口,地上还经常有针头,满地的口香糖,老鼠随处可见满街跑,0.7%的人口是流浪汉(Facts about Homelessness),在路上到处讨钱,我在老家的亲戚来了看见都直摇头。
整个纽约能看的地方只有三个:华尔街(陆家嘴),时代广场(外滩),Soho(新天地),其他地方就是脏乱差。
4. 永远不可能开得起车
美国车是便宜,但在纽约你买的起车,但你开不起。
基本上所有去纽约的朋友都放弃开车了,去之前把车卖了。如果你在曼哈顿上班,一般市区的停车费是$650/月(相当于上海1690元),如果你买的是BBA或更高级的车,他们还加价到$1300 (豪车加价,相当于上海3380元)。
除掉工作的地方,你出门如果找不到街边停车位(极有可能),你就只能停这种车位:
周末一般是$15 - $25(相当于上海39-65元)停一次,平时一般是$15/半小时(相当于上海39元),封顶$65(相当于上海165元),你怕不怕?
这种车位不仅贵,而且你还不能自己停,只能给车童让他帮你停,每次还得给$1-3的小费(取车存车都要给)。
(待续)
那我们呢?
这次张维为说的是对的,都对麻了。
否定的人有三种可能,资产过亿,足不出户,反华魔怔人。
作为《股市城市》,上海对于绝大多数中低产的生活条件要甩纽约和香港一个文明次元。
记住我的标明————股市城市,当然我可以文雅的说成金融城市,但没有必要,对于中低产百姓就是股市城市。
首先中心鬼城化。
有人开玩笑曼哈顿晚上十二点以后街上只有毒贩和黑帮。
纽约和香港这些城市最富裕的地区根本没准备配套的生态。亿万富翁这些在家里就能享受。
然后中产赤贫化。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纽约中产的生活很可能在可持续的赤贫中度过。因为最富裕的人不需要公共设施,所以中产不得不和赤贫人士享受同等待遇的公共设施。
纽约好像是去年才禁止地铁中大小便来着。类似《哥谭》《小丑》《罪恶都市》根本都不用群演,街拍即可,饭店和商场的装修风格走的就是美国廉价餐饮的车库改模式。这点香港也类似,出了铜锣湾再往内走走,梦回七十年代百货大楼的装修此起彼伏,这种商场内陆五线以内乡镇基本都没了。要不是亲眼所见真很难相信。只能说幸亏九龙城寨拆了,要不亚洲最大贫民窟哪轮得到印度。
最后是底层拉美化。
纽约还是遍地黄金的,毒贩黑帮也知道。他们基本上盘踞在城市所有边角,作为城市黑洞吸引着中产和来此逐梦的年轻人。
作为股市城市,这种发展不能说是必然,但是理所当然的,貌似庞大的资产实际上几乎都在那个金融漩涡里,别说中产,政府基建都难以分一杯羹。
当然了,沪市作为城市很合格,作为股市就不合格了。
高级红,低级黑。
看似是XJBJ流派对于“上海和纽约收入和生活质量”关系理论的二次精确,是理论创新,但实际上纯属学术不端和无用研究。。
众所周知XJBJ学科特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豪斯拥有者陈平在著名的陈平不等式中提出了上海2000RMB大于纽约3000刀的理论,按照2022.2.9日的汇率即:
2000SH>19092NY
简化一下,取小数点两位四舍五入,大概是
SH=9.55NY
即纽约生活质量想要赶上上海,收入至少需要达到上海9.55倍。
而这次维为不等式看似进一步精确了比例,提出了虽然你的GDP是我的四倍,但我的生活水平更好的概念。
即SH>4NY
表面上看是对陈平不等式的二次精准,但他只说了大于4,没有说小于多少。
本质上是在陈平不等式的基础上套了个新壳,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以拾人牙慧的方式,用涉嫌学术不端的方法,来进行所谓的学术创新,这是不对的。
建议陈平的拥趸和死忠对这种来骗,来偷袭(一声)的行为进行抵制。
应该说“上海人”的生活水平可能好于纽约。
上海拥有发达的教育、医疗体系,在全国数一数二,在发达国家都很有竞争力。当然,这些是和房子、户口挂钩的。
上海拥有大量廉价的人力资源。
你饿了可以凌晨点外卖。
不想做家务一个电话叫来便宜的保洁。
想换一种装修风格的话,各种农民工装修队任你挑选。
半夜无聊可以出去吃宵夜,总有各种餐馆仿佛不知疲倦的营业。
你走在大街上,总是能看到干净到纤尘不染的路面,仿佛它们本就该如此。
就连上海郊区的工厂都比内地容易招到年轻劳动力,谁让年轻人都喜欢做中国梦呢?
如果你是一个上海人,你的生活水平一定非常高,完全不必润或者羡慕一些发达国家。
但如果你就是上海廉价的劳动力,张维为为了赢已经从主观上把你开除人籍了。
很多人说,跟定居在纽约的所有美国公民相比,只有那些拥有上海户口的才会享受比纽约人更高的生活水平。
可是对非上海户籍者难道不也是如此吗?
上海这座城市里,生活最艰辛、地位最卑微的人,可能是低端民营制造业的工人,可能是饭店打杂人员,可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骑手,可能住着随时会被住建局查处的群租房。
但是你以为纽约与这些人地位相当的,是那些轻松支付房租、甚至“轻轻松松攒一套大豪斯”的餐饮店员工、修理工小蓝领吗?
不,更可能是脏兮兮的街道上游荡的眼神迷茫的流浪汉,更可能是贫民窟的黑帮分子、风俗业人员、偷渡客。
在上海生活的最艰辛最卑微的人,是可以通过劳动赚来自己的未来的,但纽约未必。
说实话我对张维为教授的言论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这个问题下不同方向的回答已经比这个问题本身更有趣了。
现在这个问题下是怎样一幅奇景呢?
许多没有去过纽约甚至没有出过国的人对张的说法嗤之以鼻;而有些去过纽约的答主却觉得纽约确实烂透了,远不如上海。
我并不是想批评部分答主的阴阳怪气,也不想说那些支持张教授的人何不食肉糜。
那些能够出国去纽约生活的人大部分应该都是中产及以上,而连出国都没经历过的人往往是中产及以下。
那些相对更弱势的人更憧憬自己没有见过的风景,而那些生活更优越一些的反而在上海更快乐。
正如一位答主所说的:
在差距大的情况下,不同阶层的人的感受是大相径庭的,一部分人更艰苦,而另一部分人则籍此获得更舒适的生活。当有的人在享受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人权优势时,有的人却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那些生活更优越一些的人到一个gdp更高的城市,但是却不能享受到曾经各种便利的服务,自然会觉得,还不如上海;而那些为生活奔走的人,看着那些去gdp更好的纽约生活的人,也自然会有一份艳羡。
有些人不屑一顾的东西,是有些人一生都见不到的,要知道有数亿人连飞机都没坐过,更别说出国了。
纽约和上海到底哪个更好,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看到的更是不一样的风景,所以‘’哪个好‘’这个问题很难讨论出让大家都信服的结果。
不过这个问题下回答所展现出的‘’割裂‘’绝对已经比问题本身更有趣,不同阶层的人越来越不能互相理解,‘’都是废柴在阴阳怪气‘’和‘’人上人何不食肉糜‘’的对骂中,所展现的是更需要人们去关注的东西,或者说,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割裂,以及割裂需不需要被当成一个重要问题去解决,这是值得深思的。
上海家庭包含了所有人吗?纽约的家庭包含所有人吗?上海人口分三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纽约想超过上海,只要把低端人口开除出籍。
说到家庭资产中位数
上海很多年轻人,月收入两三万,他们父母三五千。但是他们父母资产更多,因为他们父母更省。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月薪三五千的日子更好过?
其实张漏了最重要一点,纽约每天感染新增和死亡人数,那么重要的数据怎么可以漏掉。
曾经有个伪发达国家,南非,GDP数据虚高。
为什么说伪和虚高呢?因为在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给黑人发班图斯坦护照,不把他们当国民,GDP只统计了白人,但实际上白人社会的运行完全是离不开黑人的劳动的。
张维为、陈平的操作手法一点都不新鲜,跟当时的南非如出一辙,无非就是把一部分人不当作国民,开除人籍。
根据陈平不等式 :
2000人民币>3000美元
3000美元=19000元
所以:2000元>19000元
19000÷2000=9.5倍
所以需要达到9.5倍的收入才有机会赶上中国,现在才4倍,看来纽约还有很长远的奋斗之路需要走。
纽约和上海都住过,感觉都挺好的,但是我选择上海。
说一件小事吧。2017年,我在上海中山医院做了个胆囊切除手术。前前后后三天,全自费花了两万多软妹币。同年,一个海龟同行也做了个胆囊切除术。不过他是特意飞去纽约长老医院做的。多少钱不说,关键手术第二天人没了。圈内哗然,从此以后,哥几个看点大病啥的都回中国去了。
上海生活水平太高了
马上元旦出生宝宝要动态清0了
1月3日,微博用户@了不起的王马丁 发布消息,称上海的“出生率降低到可以一一展示了”。为了形容生育状况之严峻,他还将这一数据与网传的一组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继去年元旦27个之后再度缩水将近4倍,相较1990年元旦2784个缩水将近397倍”的结论。
据悉,@了不起的王马丁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上海发布”今年元旦期间发布的一段题为《新年第一批沪宝宝出生啦》的短视频,展示的是上海各大妇产科医院今年接生的首个元旦宝宝,但“首批”的数量显然不能就此等同于“一整天”出生的数量。而另据微信公众号“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发文称:“......截至1月1日早上8点,一妇婴已迎来了11位2022年‘元旦宝宝’。”可见“全上海一天才出生7个”有违事实。去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也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说得有一定道理。
中国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政府办公楼所在的区域,一定是非常繁华的。基础设施一流,房价高,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高。
因为户口,消费高等原因,“低端人口”也不能或者不会进去定居。
放大到全中国,集中力量和优惠政策,把几个城市建设好,各个指标,譬如收入,房价,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等等,都可以是第一流的。
这是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的一种体现。
所以,上海生活水平高,这个观点,是可以理解的。
——
美国的精华部分,其实不在downtown,也就是中国人理解的“市区”。美国大城市市区周边的各种小镇,才是美国的精华。
因为美国允许城里人去乡下建别墅 lol
城里人在郊区,普通中产就负担得起 私人游泳池,私人桑拿房,私人ktv,私人马场,私人庄园(农场),私人游艇。
周末出海钓鱼,或者,骑马/打猎,等等,是纽约中产的可选的娱乐方式。
纽约郊区中产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普通富人的生活水平吧。
——
中美两国差异很大,以中国视角去评价美国,往往并不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