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1582年给事中张鼎思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罢免回乡后病死。
“承平日久, 弓刀废弛, 至以二三品龙韬虎贲之将而称走狗于六七品文阶者有矣”。
文官的督抚到任之初, 武将们都是要“兜鉴执仗, 叩首而出, 嘉靖中周尚文位三公, 近日李成梁跻五等, 亦循此规不敢逾也。”
换句话说,走武将道路,想都别想····
王阳明:一辈子就是救火队员,四处救火,一群人很有默契的让他四处跑,坚决不给他回京或者授课讲学的机会。54岁辞官讲学,第二年就有地方叛乱又把他调过去,最后累死在任上···
儒家的学派之争才是血淋淋的。
王阳明在厉害,一个人也对抗不了一群。
孙承宗:史书上有个记载,很多字的发音有很多,一般的老师都是皇上读啥就是啥,唯独孙承宗非得给皇帝改过来,比如有一次一个六的读音,天启读 溜 。 孙承宗大声读:禄 !
天启也喜欢这个老师:每听承宗讲授 , 便顿觉心开 , 洒然动色易容。
孙承宗的问题就是年龄大了,早期没有培育自己的班底,等到临危受命的时候,无人可用。
张居正:四个人里他是最有可能抢救一下大明朝的,其他三个也就是续上十几年带几十年不等,张居正是唯一能续百年以上的,但是治标不治本。
有他的威望,能逼着官员们干活,但是他以后呢?而且压了这么长时间,反弹更厉害
万历后期经常有太监被打死,被烧死,被扔到江里淹死等等等各种死法,当然下手的都是“义民”
说白了就是国家没钱,张居正能扣点钱出来,后续的皇帝和太监也不敢找高门大户要钱,不然会被“义民”打死,只能变本加厉找贫民要钱。
饮鸩止渴,恶性循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