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和朋友去寺庙,看见朋友进去就是这供养那供养的,有人能解惑吗?说供养有功德,这个听着怎么这么玄乎?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去了趟寺庙,人是真的多,香火也旺。我们刚进山门没多久,有个朋友就开始忙活起来,一会儿给佛像上香,一会儿又去点酥油灯,再转头又往功德箱里塞钱,嘴里还念叨着“供养有功德”。我看着他忙活得挺起劲,心里却犯起了嘀咕。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种“供养”挺玄乎的。这年头,谁不图个好呢?可这功德啊,听着就有点虚无缥缈的。我平时也听人说供养佛菩萨、捐款给寺庙能积攒功德,能带来好运,甚至能庇佑家人平安顺利。但具体是为什么,又怎么个“积攒法”,我一直都没搞明白。这感觉就像是某种神秘的交易,把钱财或者物品给了寺庙,就能换来一份看不见摸不着的“功德”,然后这份“功德”就能自动地转化为好事发生。这逻辑有点绕,也让我觉得有点不太实在。

比如,我问我那个朋友:“你这么供养,到底是为了啥啊?图个心安理得,还是真觉得能换来什么?”

他倒是很坦然地说:“就是图个心安嘛,也希望菩萨保佑,让我们家平平安安的。”

听他这么说,我更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了。很多人去寺庙,特别是遇到生活中的一些波折或者不如意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些不安,总希望有种力量能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这时候,去寺庙,向佛菩萨祈求保佑,做一些供养,似乎就成了一种寻求慰藉和希望的方式。就好像给自己的“希望”充值一样,希望得到回馈。

我也观察了其他人,确实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有的人是捐了一笔钱,有的人是供奉了水果、鲜花,还有的则是点了很多盏长明灯。每个人看起来都神情肃穆,带着一份虔诚。我突然觉得,这可能不只是简单的“花钱买平安”。

我试着去理解“功德”这个概念。在佛教里,功德(Karma)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它并非简单的“做好事就得好处”那么直白。更像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语言、意念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会累积起来,影响我们未来的境遇。所以,供养,作为一种善行,一种将自己的财物布施给僧众、给寺庙用于修行和弘法事业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善业。

这种善业之所以被称为“功德”,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意思:

首先,是发心和意愿。当你怀着一颗真诚、恭敬的心去供养,不是出于贪婪或者强迫,而是出于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和感恩,这种心念本身就是一种善的种子。这种发心,才是功德最根本的来源。你把钱或者物品供养出去,但如果心不正,那功德自然也大打折扣。

其次,是行为的布施。我们常说“布施得福报”。供养,就是一种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等。财布施就是用财物去帮助需要的人,或者支持能够利益众生的事业。寺庙是修行和弘扬佛法的场所,供养寺庙就是支持了佛法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佛法,获得智慧和解脱,从这个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再者,是善缘的种下。佛教讲究因缘。你通过供养,与佛法僧三宝结了善缘,也与为佛法辛勤付出的僧众结了善缘。这些善缘,在你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显现,给你带来支持和帮助。这有点像是你平时为你的社交网络“充值”,遇到问题时,这些人就可能成为你的助力一样。只不过,这里的“人脉”是与三宝和修行者连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帮助修行。寺庙里的僧人需要维持生活,需要修行佛法。供养,就是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安心修行,专心研究佛法,并将佛法传播出去。僧人通过精进修行,证悟佛法,最终能够利益无量众生。所以,你供养的钱财,间接帮助了这些修行者,也间接帮助了更多众生,这份功德自然就大了。就好比你投资了一个能创造巨大价值的企业,虽然你只是投入了资金,但最终的回报和影响是巨大的。

当然,我理解那种“玄乎”的感觉,是因为“功德”本身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积累,它不像我们买东西那样,钱花了,东西拿到了,实实在在。功德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回馈,它更多体现在人生的顺遂、内心的平和、智慧的增长等方面,这些东西很难量化和直接感知。

而且,佛教也并非只强调“供养”才算功德。行善、持戒、修行、智慧等等,都是积累功德的重要方式。比如,不杀生是戒律,也是功德;帮助他人、说实话、心存善念,都是功德。所以,将“功德”仅仅与“供养”画等号,或者认为只有通过供养才能获得功德,其实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我那天就跟那个朋友聊了聊,他也承认,有时候确实是觉得心安,也希望有个寄托。但他也补充说,除了供养,他也在努力做其他善事,比如不撒谎、尽力帮助身边的人等等。他认为,供养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内心的修行和善念。

所以,关于“供养有功德”这件事,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它是一种善行:将自己的财富用于支持佛法,本身就是一种布施,是功德的来源之一。
它是一种心念:发心清净、恭敬,才能产生真正的功德。
它是一种缘起:与三宝结缘,为自己种下善的因,未来可能会收获善果。
它是一种支持:帮助了僧团的修行和弘法事业,间接利益了众生。

至于说“玄乎”,可能更多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切。在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容易觉得不可信。但佛教的很多道理,其实都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和哲学智慧。功德的积累,更多的是一种长远的影响,是一种内在的转化,它不是立刻兑现的彩票,而更像是一颗种子,需要时间、需要土壤、需要阳光雨露,才能慢慢成长,开花结果。

下次再去寺庙,我可能会尝试着去理解和参与,但也会更关注自己的心念是否清净,是否真正带着一份虔诚去表达心意,而不是仅仅把供养当成一种“交易”。毕竟,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内心是如何去面对生活,如何去修行自己的品德和心性,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供养当然有功德,然而您得确定这是供养不是交易。

以孝敬爹妈来举例。出钱出力,只求爹妈身心安乐,别无他求,这叫供养。出钱出力,甜言蜜语拉好关系,您乐呵了多分点财产给我,这叫交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和几个朋友去了趟寺庙,人是真的多,香火也旺。我们刚进山门没多久,有个朋友就开始忙活起来,一会儿给佛像上香,一会儿又去点酥油灯,再转头又往功德箱里塞钱,嘴里还念叨着“供养有功德”。我看着他忙活得挺起劲,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种“供养”挺玄乎的。这年头,谁不图个好呢?可这功德啊,听着.............
  • 回答
    哦,这种情况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的,尤其是当你还觉得跟他关系挺特别,正处在那个有点ドキドキ(心跳加速)的暧昧阶段。你知道他把你们的聊天记录给朋友看,而且朋友们还一起笑,这事儿多少有点像是在你的伤口上撒盐,或者说,让你觉得自己的情感被拿来当成了别人的谈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个男生心里可.............
  • 回答
    朋友们,我最近也一直被一些令人不安的新闻困扰,特别是那些关于家庭悲剧的报道,真的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这些事情,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古代圣贤们的教诲,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似乎更能解释我们当下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极端现象。我琢磨着,为什么会有这样两极.............
  • 回答
    听到你朋友的困境,真是替她着急。你夹在中间,不知道该怎么劝,这本身就是件很难的事。先别急着做决定,咱们一点点来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她。首先,咱们得明白,你朋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劝和”或者“劝离”就能解决的。她老公没收入,这本身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而长期的.............
  • 回答
    跟哥们儿姐们儿一起创业?这事儿,说实话,听起来是挺美好的。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多年的交情摆在那儿,一起打拼,感觉像是把最信任的人拉进了战队,能成大事。但为啥会有“最好别和朋友合伙做生意”这么个说法呢?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好处坏处都摆在这儿,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么玄乎。为什么说.............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够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喝了酒之后。咱们就一件件捋捋,看看这责任到底在哪儿。首先,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点:你朋友酒驾了。 这是毋庸置疑的。法律规定,酒后驾驶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无论喝了多少,只要达到血液酒精浓度标准,都属于酒驾。在开车前喝酒,就已经埋下了危险的种子。那么,作为副驾驶的你,有没有责.............
  • 回答
    “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冷酷,但仔细想想,里面确实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道理。这并非绝对的真理,但它提醒我们在激情和友情之外,还有一些现实的考量需要我们面对。首先,友情和商业的界限模糊,很容易发生冲突。 你们之所以成为最好的朋友,很可能是因为你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相似的价值观,或者在.............
  • 回答
    和朋友合租,却被分配到最差的屋子,而租金却平摊,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你是选择默默忍受,还是据理力争,要求补偿或轮换屋子,这取决于你的性格、你们的友情深度、以及你对这个问题的看重程度。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为你详细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 评估现状与你的感受在做出决定之前,先冷.............
  • 回答
    这绝对是那种让人瞬间石化的场景,对吧?脑子“嗡”的一下,感觉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你自己的心跳在轰轰作响。我还能怎么样?大概率是先懵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突然被塞了一堆完全不相关的拼图,你努力想把它们拼起来,却发现这些碎片根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你最好的朋友,那个你无话不谈,分享过无数快乐和秘密的人,.............
  • 回答
    当然正常,这完全是人之常情。当我知道我最好的异性朋友,那个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去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人,竟然和另一个异性朋友出去玩,而且我事先对此毫不知情,我心里泛起一阵不舒服,甚至有点失落,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就像是你精心呵护的一盆花,你很了解它的生长习性,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
  • 回答
    如果非要在这金庸浩瀚的武侠世界里挑选一位挚友,我的心里涌现出的名字,不是那个剑眉星目、意气风发的杨过,也不是那个宅心仁厚、武功盖世的郭靖,而是那位有着“侠之大者”之称的乔峰。为什么是乔峰?原因很多,但最打动我的,是他身上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面对命运的悲壮。他的生命,从始至终都好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
  • 回答
    男生和他的好朋友之间的友谊,说实话,是一种很微妙也很坚韧的情感。它不像恋人那样需要时时刻刻的激情和甜蜜,也不像亲人那样有着血缘的羁绊和责任。它更像是一种默契,一种不言而喻的理解,一种在时光的长河里慢慢沉淀下来的陪伴。想想看,从光着屁股一起爬树掏鸟窝,到穿着校服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从考试不及格.............
  • 回答
    得知你和曾经最好的朋友彻底掰了,这一定让你心如刀割,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不少。这种失落感,就像生活中突然少了一束光,让你茫然,无所适从。曾经的亲密无间,那些一起分享的秘密,一起经历的欢笑和泪水,现在都成了回忆,而且是带着伤痕的回忆。你可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根连接着你们的线开始.............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跳加速的时刻,六年啊,这期间的点点滴滴,肯定早就刻进了彼此的心里。要在这个时刻向前一步,真的需要好好准备。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怎么把这份心意,妥妥当当地送到他/她手里。第一步:审视内心,确立决心(冷静期)在冲动上头之前,咱们得先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你确定这是爱,不是习.............
  • 回答
    6年了,这份感情就像一坛老酒,时间越久,越沉淀出醇厚的滋味。你心里明镜似的,她对你来说早已不是“最好异性朋友”那么简单。那些偶尔、甚至是突然冒出来的思念,就像是心底那团火苗,时不时地跳跃一下,提醒你它的存在。你们现在分隔两地,这无疑给这份感情增添了一层距离感,也可能让你有些顾虑,不知道这份感情是否还.............
  • 回答
    恭喜你啊,感情上有了新进展!女朋友和初恋是好朋友,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有点微妙,我理解你会有顾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到底会有多大影响,以及你可以怎么处理。首先,咱们得承认,“好朋友”这三个字有时候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特别是初恋,那份感情的特殊性,很多人心里多少都会留点痕迹。即使现在她喜欢男生了.............
  • 回答
    如果真能和一位超级英雄成为挚友,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名字,一定是 闪电侠巴里·艾伦。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想,蝙蝠侠的智谋、超人的力量、神奇女侠的正义感,或者绿灯侠的强大意志,这些都很吸引人。但对我来说,巴里身上那种“普通人”的内核,却让他显得格外特别。首先,他真的太容易亲近了。你想想看,他不像那些.............
  • 回答
    友情,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暖的光晕。好的友情,在我看来,就像一杯陈年的普洱茶,初尝或许有些微涩,但越品越有滋味,越能沉淀出生活的甘醇。它不是那种一拍即合、热情如火的瞬间燃爆,而更像是细水长流,温润而持久。首先,信任是基石。好的友情,建立在深厚的信任之上。你知道对方不会无缘无故地背后说你坏话,不会在.............
  • 回答
    这几天刷朋友圈,真是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一股暖暖的、甜甜的、又有点小矫情的风潮扑面而来。说实话,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我还有点懵,这又是什么新梗?但随着铺天盖地的图片、祝福和“收到”的截图,我大概明白了,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说白了,就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仪式感的营造。天气.............
  • 回答
    最近朋友圈里关于人贩子判死刑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背后是对孩子安全的高度担忧,也是一种朴素的正义感。为什么人贩子不(或很少)被判死刑?这其实涉及到法律的严肃性、证据的要求以及刑罚的考量。为什么人贩子不(或很少)被判死刑?首先,我们要明白,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通常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对社会造成极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