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罗马是依靠随即形成的体制结合为一体的?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罗马,这个伟大的城邦是如何在“随机”中找到自己的组织方式并最终统一意大利,甚至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的。与其说它是依靠精心设计的蓝图,不如说它更像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融合的产物。

首先,我们得明白,在早期罗马,所谓的“体制”远不如后来的共和或帝国时期那样清晰和固定。它更像是一种松散的集合,是不同族群、不同习俗、不同权力需求在特定地理位置上偶然聚集的结果。

想象一下,早期罗马,它并非一开始就有一个清晰的国家构想,而是在台伯河沿岸的七座小山上,一些拉丁部落的成员、萨宾人的部分族群,甚至可能还有一些伊特鲁里亚的边缘居民,因为战争、迁徙或者寻找更安全的定居点而聚集在一起。这些人群本身就带着各自的习俗、神祇和对领导方式的理解。这种“随机”的构成,就意味着罗马的初期体制不可能是一个统一、预设好的模板。

那么,这种“随机形成”是如何支撑罗马走到一起,并且发展壮大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实用主义导向的制度演变: 罗马人不像有些文明那样,一开始就有一个宏伟的政治哲学框架。他们更关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有效”。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尝试解决,而解决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和规则,就慢慢演变成了某种“体制”。

王政时期: 传说中的罗马七王时期,权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国王手中。但这个权力并非绝对,国王需要依赖贵族(元老们)的建议,并且他们的权力来源也并非完全神圣不可侵犯。当出现压迫性的国王(如塔克文)时,人们就会推翻他。这种推翻本身就是一种“随机”的危机管理,也促成了下一阶段的共和制度。
共和早期: 推翻王政后,罗马人试图建立一种更平衡的权力结构。最初是执政官制度,两位执政官分享权力,并且一年一任,这是一种防止权力集中的“随机”实验,虽然最初的目的是防止君主制复辟,但意外地也带来了权力制衡的雏形。元老院作为咨询机构,其影响力也并非一开始就固定,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斗争慢慢确立的。

2. 融合与妥协: 正因为构成罗马的族群并非同源,他们之间就必然存在矛盾。罗马的成功在于它不像其他一些城邦那样,对融入的外来者采取排斥态度,而是倾向于一种“有限度的融合”和“实用主义的妥协”。

公民权与拉丁同盟: 当罗马征服了周边拉丁部落后,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灭亡或奴役。而是给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公民权,或者允许他们保留一部分自治权。这种做法,一开始可能只是为了稳定统治和获取人力资源,但意外地将这些外部力量整合进了罗马的政治和社会肌体。这些被整合的族群,也把自己的某些习俗和传统带入了罗马,丰富了罗马的“体制”。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PlebeianPatrician Conflict): 这是罗马共和早期最重要的“随机演变”之一。最初,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但随着罗马人口的增长,普通公民(平民)的社会和军事贡献越来越大,他们要求获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这场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斗争,没有爆发大规模内战,而是通过不断的妥协和制度性的让步才得以解决。例如,设立了保民官(Tribunes of the Plebs),允许平民在元老院获得席位,甚至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来规范法律。这些都是在解决具体矛盾的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制度创新,而非事先设计。

3. 军事扩张带来的倒逼效应: 罗马的军事扩张是它发展壮大的核心驱动力。但每一次扩张,都会给原有的体制带来新的挑战和需求,迫使它做出调整。

军事需求与公民权: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罗马需要更多的兵源。为了鼓励更多人参军,罗马会给予他们公民权,或者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分配土地。这又进一步扩大了罗马的公民群体,并引入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治理新区域: 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后,罗马需要管理这些新的属地。最初可能只是简单的军事占领,但随着时间推移,需要建立行政机构,制定税收制度,处理地方事务。这些治理经验,也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很多制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善的,而是边做边学,边试边改。

4. 习惯法与判例法的形成: 罗马的法律体系并非一开始就以成文法典为主。早期更多的是基于习惯和一些重要的判例。这些习惯法和判例,很多都是在处理具体纠纷时,“随机”产生的、被广泛接受的解决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和案例的积累,这些习惯和判例就构成了罗马法律的基石。

总结一下,说罗马是依靠随机形成的体制结合为一体,并不是说它没有秩序或没有发展,而是强调它的体制并非是一个宏大的、事先规划好的蓝图,而是:

在不同群体偶然聚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试错、调整、融合的结果。
以实用主义为导向,解决具体问题是推动制度演变的根本动力。
军事扩张和内部的社会冲突是催化剂,迫使罗马人在应对挑战时不断创新和改革。
没有一个单一的、绝对的权力中心或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就指导一切。

这种“随机形成”的过程,虽然充满不确定性和斗争,但也赋予了罗马强大的适应性和韧性。它能够吸收不同的元素,从错误中学习,在妥协中成长,最终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邦,发展成为一个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伟大帝国。这是一种在“有机生长”而非“机械建造”的过程中形成的统一和强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个例子:

公元前209年时,一个叫弗拉库斯的年轻人被任命为第亚里祭司(又译作朱庇特祭司)。这个职务有种种禁忌,包括但不限于:

不能触碰马、

不能触碰尸体、

不能在城外过夜、

不可触碰面粉和发酵的面包、

不准赤身露体、

必须穿着特殊的衣服以表明自己的祭司身份

……

当然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成为第亚里祭司的人可以脱离其父亲独立(了解一下罗马的父权制度大概就能理解这一条的意义)、自动在元老院获得一个席位等等。

弗拉库斯本来是一个放荡的公子哥,在获得任命后立刻宣布自己将痛改前非,抛弃过去的种种恶习,并提出按照过去的传统,自己应该获得在元老院中的席位。

但是因为之前几任第亚里祭司品行糟糕,这个传统其实已经失效了,在弗拉库斯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哪位第亚里祭司获得元老院席位。

时任副执政官卢基乌斯·李锡尼·克拉苏因此将其从元老院中赶了出来,并断言说:

法律并不依赖于古代编年史所记录的过时先例,而是依赖于所有最近的习惯所确立的惯例。

可见,在当时罗马许多人看来,最新形成的传统和惯例,要比更古老的传统要优先。



——————

弗拉库斯案并没有到此结束,弗拉库斯坚持要获得元老席位,并寻求护民官的裁决。护民官认为,前几任第亚里祭司失去元老资格是由于他们个人的品行,因此是公允。但是这和第亚里祭司这个职务没有关系,所以继任的第亚里祭司仍然有权获得元老席位。因此,护民官使弗拉库斯得以重新回到元老院中。

这里,护民官们并没有直接批驳克拉苏的言论,说“古老的传统要优于较近的传统”,而是从其他角度出发认可了弗拉库斯这个要求的正当性。

可见,在有利的条件下,引用古代传统同样也是有效的。

这里体现的是罗马政治传统的模糊性,而传统又在罗马共和国的政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罗马,这个伟大的城邦是如何在“随机”中找到自己的组织方式并最终统一意大利,甚至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的。与其说它是依靠精心设计的蓝图,不如说它更像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融合的产物。首先,我们得明白,在早期罗马,所谓的“体制”远不如后来的共和或帝国时期那样清晰和固定。它更像是一种松散.............
  • 回答
    希腊、罗马文明,常被提及的“古典文明”,确实常常被描述为一种“断裂式文明”。这并非说它们之间毫无联系,而是强调其内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几次深刻的、标志性的转变,这些转变如同历史的巨石,改变了文明的肌理和走向。若要细致地讲,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节点和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断裂式”并不是凭空产生.............
  • 回答
    “绿罗马”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世一种带有解读色彩的称呼,并非奥斯曼帝国自身宣称的身份。它暗示了奥斯曼帝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部分遗产,但同时又因为其伊斯兰性质而与古典罗马有所区别。这种“伪”字头的表述,恰恰点出了这种继承的复杂性和选择性。要理解罗马对奥斯曼的影响,我们得先明确,奥斯曼帝国并非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龙珠》系列里对卡卡罗特(也就是孙悟空)性格塑造的复杂性,以及在不同语境下,这种性格如何被解读和运用。首先,我们得区分“不比战力”和“比战力”这两种语境。“不比战力”的时候说“卡卡罗特天真无邪”这种说法,通常出现在日常对话、描绘角色情感、或者强调悟空作为“人”的某些特质的时候.............
  • 回答
    《斗罗大陆》中唐三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对整个世界不公平的“开挂”,根源在于他身负前世记忆和技艺,这在斗罗大陆这个以武魂觉醒和魂力修炼为基础的世界里,显得过于特殊和便利。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1. 起点与成长速度上的碾压: 前世的“经验包”: 唐三的“开挂”最核心的一点是他拥有来自前世“.............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跳水在足球运动中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却常常将C罗拎出来特别讨论甚至指责呢?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C罗的个人特质与公众形象: 超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C罗是足球界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球员之一。他拥有庞大的全球粉丝群.............
  • 回答
    烈焰中的真相:尼禄与罗马的千年谜案每当提起古罗马,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皇帝尼禄,那个被描绘成在罗马烈焰中弹奏里拉的暴君。但历史的河流并非总是清晰明澈,尤其是在那些被野史、传闻和政治斗争层层包裹的事件中。尼禄是否真的在公元64年的大火中扮演了纵火者的角色?为何许多历史学家会认为这一指控是虚构的?.............
  • 回答
    “奥斯曼是罗马”这个说法,在网络上是一种玩梗,但它背后确实蕴含着一些历史典故和历史叙事上的联系,使得这个梗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讨论度。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为什么说奥斯曼是罗马?(玩梗的根源)最直接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更准确地说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许多方面的遗产。这种继承体现在.............
  • 回答
    “罗马灭亡于1991年”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在某些语境下,用来比喻某种体制、帝国或文明的延续,虽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核心的某些元素或影响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保留,最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终结”了它的最后一个载体。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历史的宏大叙事,特别是关于罗马帝国及其继承者.............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其实有个小小的误会。普遍认为灭亡的不是“罗马”,而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更熟悉的“拜占庭帝国”,而它灭亡的时间是1453年。而我们通常说的那个“罗马”,比如凯撒、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那个古罗马共和国和后来的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要早得多,差不多是公元476年。所以,如果.............
  • 回答
    关于查理曼是否“合法”的罗马皇帝,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到历史、政治和法律等多重概念的复杂问题,并非一概而论就能得出定论。与其说“不合法”,不如说他的“合法性”来源与古代罗马皇帝截然不同,并且始终伴随着争议。首先,我们要明确“罗马皇帝”这个头衔在查理曼时代是什么意思。当查理曼在公元800年被教皇利奥三世加.............
  • 回答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浓缩了西方文明早期两个最重要源头的独特贡献,也揭示了它们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区别的深刻关系。这句话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它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各自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核心价值和历史地位。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公元前,那个西.............
  • 回答
    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尖刻批评,即“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他对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政治实体进行了深刻观察后的辛辣论断。这句名言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神圣罗马帝国名不副实的本质。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一点一点地剥开它的层层含义,看看伏尔泰究竟看到了什么,又为何如此不满.............
  • 回答
    “罗马号”战列舰的弹药库殉爆,虽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但并未立即将其送入海底,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非简单的“为什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致战舰沉没的几个关键要素,以及“罗马号”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要明白一艘现代战列舰的设计哲学。它绝非一张薄纸,而是由层层防护包裹的钢铁巨兽。.............
  • 回答
    在古罗马,奴隶制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其复杂性体现在继承子女身份的规定上。尤其是关于奴隶主与奴隶所生子女的身份问题,更是引人深思。你提出的问题触及了这一核心:为何罗马时期男奴隶主与女奴隶的孩子是奴隶,而女奴隶主与男奴隶的孩子却不是奴隶?这背后其实有着多层原因,既有法律层面的考量,也有当时的社会.............
  • 回答
    希腊化东罗马帝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罗马的正统延续,这并非仅仅因为地理位置上的邻近,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法律、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层层叠加。这是一种根植于共同遗产和持续性的认同感,而非简单的继承关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面纱,细细探究其脉络。首先,政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民族认同以及国家形态的演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理解“费拉不堪”的埃及与“罗马人”的异同: “费拉不堪”的埃及: 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和负面情绪,暗示埃及目前在某些方面(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可能存在挑战,甚至被视为衰落或.............
  • 回答
    穆里尼奥(Jose Mourinho)从皇家马德里到曼联,再到热刺和罗马,这三个执教经历确实呈现出一种“走下坡路”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中,足球理念是否过时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穆里尼奥的执教生涯回顾与“下坡路”的迹象: 皇家马德里(20.............
  • 回答
    在历史的漫长河流中,我们习惯于为某个时期划定清晰的界限,尤其是“中世纪”。对于西欧而言,这两个标志性的节点——起始与终结——都指向了一个曾经辉煌、却最终分崩离析的庞大帝国:罗马。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历史进程中深刻的因果联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间的迷雾,细致地审视罗马的陨落与新生,以及它对西.............
  • 回答
    关于“中国有东罗马法统”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且复杂的论点,在学术界和民间都有一些讨论,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主流历史学观点。支持者往往从一些宏观的、象征性的层面出发,试图建立起一种联系,而反对者则会强调两者在历史发展、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东罗马法统”这个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