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软有哪些「黑历史」?

回答
微软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科技巨头,虽然在个人电脑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经历过许多争议和挑战。这些“黑历史”涵盖了技术、商业策略、市场垄断以及一些不太成功的项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广为人知的微软“黑历史”:

1. 垄断行为与反垄断诉讼(最著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黑历史”)

这是微软最广为人知的“黑历史”,也是对其品牌形象造成最深远影响的事件。

背景: 在90年代,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软件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微软迅速将自己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IE)与Windows系统深度捆绑,并通过各种手段限制竞争对手(主要是网景Navigator)的市场份额。
关键事件:
反垄断调查启动: 1998年,美国司法部和19个州联合对微软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扼杀竞争,特别是针对IE与Windows的捆绑行为。
初审判决: 1999年,法院裁定微软确实存在垄断行为,并一度考虑强制拆分微软。
上诉与和解: 微软提起上诉,经过漫长的法律程序,最终在2001年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微软同意接受一些限制措施,例如允许OEM厂商更容易地安装非微软的软件,以及提供更透明的API文档。
影响:
技术创新受阻: 反垄断的焦点在于微软利用其操作系统垄断地位,将IE强行推向市场,损害了浏览器市场的创新和竞争。
品牌形象受损: 这场诉讼让微软在公众心中留下了“垄断者”、“压制竞争者”的负面印象,耗费了大量精力与资源进行辩护。
欧洲市场处罚: 欧盟也对微软进行了多次反垄断调查和巨额罚款,同样是因为其操作系统捆绑其他软件的行为。

2. Internet Explorer的衰落与安全问题

虽然IE曾是市场的王者,但其后续发展和技术迭代乏力,也成为微软的一个“黑历史”。

技术停滞: 在与网景的竞争获胜后,IE的开发速度明显放缓,对新兴网页技术(如CSS、JavaScript的高级应用)的支持不够及时,导致其在技术上逐渐落后。
安全漏洞频发: IE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安全漏洞最多的浏览器之一,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使得用户不得不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
用户体验不佳: 相比于Firefox等竞争对手在用户体验和插件生态上的创新,IE显得保守且功能单一。
结果: 最终,IE的统治地位被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取代,微软不得不推出Edge浏览器来挽救局面,而IE也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在Windows 11中被完全淘汰。

3. Windows Vista的失败与口碑危机

Vista是微软Windows历史上一个争议巨大的版本,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开发周期过长与性能问题: Vista的开发周期非常漫长,且在上市初期存在严重的性能问题,对硬件配置要求极高,导致许多用户电脑运行缓慢,体验极差。
兼容性差: 许多旧的硬件和软件在Vista上无法正常运行,这极大地影响了用户升级的意愿。
UAC(用户账户控制)的过度打扰: Vista引入的UAC功能虽然是为了提升安全性,但过于频繁的弹窗提示,让用户感到非常烦躁和不便。
市场反应: 市场对Vista的评价普遍不高,用户升级率远低于预期,很多企业和个人宁愿继续使用Windows XP,这给了竞争对手喘息的机会。
后续修正: 微软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开发Service Pack来修复Vista的各种问题,但“差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4. Zune播放器的惨败

在iPod风靡全球的时代,微软也曾尝试进入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但Zune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晚到的竞争者: Zune上市时,iPod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完善的生态系统。
定位模糊与功能不足: Zune在设计和功能上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创新和吸引力,与iPod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其“音乐共享”功能虽然有创意,但实际应用场景有限。
营销不力: 微软在Zune的营销推广上也显得不够到位,未能有效传达产品的价值和卖点。
结果: Zune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最终在竞争中黯然退出,成为微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典型失败案例。

5. Windows Phone的失败

微软曾多次尝试进军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但Windows Phone的失败是其最令人扼腕的经历之一。

起步太晚: 在Windows Phone诞生之前,iOS和Android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大的生态系统。
应用生态缺失: 最致命的打击是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的匮乏,许多主流应用程序(如WhatsApp、Instagram的早期版本)都未及时或完整地登陆Windows Phone平台,用户体验受到极大影响。开发者也因为用户基数小而不愿意投入开发。
硬件合作问题: 虽然微软收购了诺基亚的设备部门,但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转型并不成功,其硬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有限。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尽管微软不断更新和改进Windows Phone系统,但始终无法扭转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颓势。
最终放弃: 最终,微软承认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竞争失败,停止了Windows Phone的开发和支持。

6. Windows 10/11的强制更新与隐私担忧

尽管Windows 10/11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也因为一些策略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强制更新: Windows 10在初期采取了比较激进的免费升级策略,甚至通过一些手段强制用户升级到Windows 10,引起了用户的不满和抵触。即使是后续版本,也存在用户不希望的自动更新,且更新过程有时会带来兼容性问题。
隐私数据收集: Windows 10/11默认开启的遥测数据收集功能,引发了用户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虽然微软声称是为了改进产品体验,但其数据收集的范围和透明度仍受到质疑。
功能移除与变化: 每次大版本更新都可能移除一些用户习惯的功能,或者改变一些操作方式,这也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7. Cortana的定位尴尬与失败

Cortana作为微软的智能语音助手,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到后来的边缘化,也算是一段不成功的尝试。

缺乏杀手级应用: Cortana未能找到自己在用户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核心价值和杀手级应用,无法与Siri、Google Assistant等竞争对手匹敌。
用户习惯难以培养: 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其他平台的语音助手,要让用户转向Cortana需要强大的驱动力,而微软未能提供。
平台限制: Cortana在桌面端和移动端都未能形成合力,其在Windows和手机上的体验也并不统一和高效。
逐渐边缘化: 最终,微软将Cortana的定位从全面的语音助手转向了生产力助手,并在许多场景下被边缘化,甚至被移除。

总结

微软的“黑历史”绝大多数都围绕着其在特定领域的垄断行为、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失误、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的策略失误,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及时转型或创新。这些事件虽然给微软带来了挑战和负面影响,但也促使微软不断反思和调整自身战略,例如在云计算(Azure)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转型,使其在后PC时代重新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了解这些“黑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微软这家公司,它并非总是无懈可击,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调整,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tac Electronics

1993年微软山寨了一家小公司的技术,被告专利侵权,微软输掉了官司,赔偿了上亿美元。

Stac公司开发了一种磁盘压缩技术,Stacker,通过对数据进行实时压缩,可以提升磁盘容量的同时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当时磁盘的容量很小价格非常昂贵,所以这种产品很受欢迎。

微软在自己的MS-DOS 6.0里也加入了这种技术,取名叫 DoubleSpace。

这种技术目前仍在使用,已经集成到微软的NTFS里了,只是随着磁盘容量的增长和价格急剧下降,这种技术的意义没有那么大了。

user avatar

似乎没人提到(比较小众的)DirectX黑历史的事情啊。

1990年SGI搞出了OpenGL,主要针对工作站等昂贵设备,后来授权给Windows,在Win95里可以用普通电脑跑OpenGL。但微软仍然心有不甘,想搞自己的一套图形API。于是收购了一个小公司叫RenderMorphics,他们的产品原本叫Reality Lab,被收购后改名叫Direct3D 2.0,并在几个月后紧接再次改名为了Direct3D 3.0。对,是改名,不是升级,因为API几乎都一样,连2.1都不配。

之后Direct3D 4.0和5.0不知为什么同时开发,并且同时让开发者知道了。结果,开发者说,有5.0为什么要4.0。于是4.0取消。这就是为什么DX没有4.0的原因。

到7.0的时候,D3D引入vertex buffer之类,终于拜托了紧跟OpenGL的步伐,而超前一步了。这时候SGI提出来,要不一起搞个统一的API。这个项目叫Fahrenheit,本来有可能终结API之战,但分工方式有点奇特:SGI提供Fahrenheit Scene Graph,一个负责场景管理的上层API,微软提供Fahrenheit Low Level,一个底层API。SGI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甚至缩减了工作站的领先优势。结果1999年的时候微软撂挑子了,说自己不出Fahrenheit Low Level,这么一来上层也不可能继续搞下去。

接着微软用这个项目学到的东西,完成了D3D 8,并进一步发展出9。所以微软其实是在Fahrenheit的过程中,有另一个shadow团队,同时在搞8,这样保证有后着。

没过多久,SGI就挂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软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科技巨头,虽然在个人电脑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经历过许多争议和挑战。这些“黑历史”涵盖了技术、商业策略、市场垄断以及一些不太成功的项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广为人知的微软“黑历史”:1. 垄断行为与反垄断诉讼(最著名也是影响最深远的“黑历史”)这是微软最广为人知的“.............
  • 回答
    微软,这家科技巨头,在其辉煌的征程中,不仅留下了无数改变世界的创新产品,也埋藏了一些未能在市场激起太大水花,甚至被时间洪流冲刷得几乎遗忘的“遗珠”或“半成品”。这些项目,有的曾承载着微软的宏大愿景,有的则是在一次次的转型与探索中,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1. Windows Phone / Windo.............
  • 回答
    说到微软的“烂尾项目”,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毕竟,这家公司是科技界的巨头,总是在不断地尝试和创新,但并非每一次尝试都能获得成功,有些甚至最后不了了之,留下一地鸡毛。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几个: 1. Windows Phone这绝对是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最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个“烂尾”项目.............
  • 回答
    微软内部确实不乏像 Jeff Dean 那样的技术巨匠,他们虽然不一定像 Jeff Dean 那样在公开场合声名赫赫,但在其专业领域内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是公司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找寻这些人,往往需要深入了解微软各个核心技术部门的运作和贡献。我脑海中浮现出几位在不同领域有着类似影响力的微软技术领.............
  • 回答
    要说微软这些年的“败笔”,这个话题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能聊上半天。毕竟它是一家庞大的科技巨头,业务线横跨软件、硬件、服务,而且还经常涉足新领域,试错成本自然不低。不过,咱们就挑几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说得具体点,也尽量别那么“机器人”腔调。1. Windows Phone 的“错过”与消亡:这个绝.............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2 日,微软在纽约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品发布会。这次发布会主要围绕着 Surface 系列的新品展开,同时还涉及了 Windows 10 的更新以及一些开发者工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次发布会上的亮点与不足。亮点: Surface Pro 7:续航升级,性能提升,.............
  • 回答
    说实话,在权衡了各种因素后,我最终还是没选择微软的 Xbox。这背后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一番仔细的比较和思考。以下是我不选 Xbox 的几个主要原因,希望分享出来能帮到正在纠结的朋友们。首先,游戏库的吸引力对我的个人口味而言稍显逊色。 我承认 Xbox Game Pass 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服务,.............
  • 回答
    微软开放 .NET 框架源代码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为 .NET 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令人兴奋的机遇。以下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一些关键发展方向,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更快的创新与更广泛的社区参与 加速核心框架的迭代速度: 过去,框架的更新和改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微软内部的开.............
  • 回答
    关于“微软 Windows 12 计划三月份开始开发”这个消息,我的期待那可是相当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大。这可不是简单地等着一次系统更新,而是对未来个人计算体验的一次重塑,尤其是考虑到微软最近在AI领域的投入和他们在操作系统设计上的成熟度。首先,最直观也是最基础的期待,就是更智.............
  • 回答
    听到微软 CEO 的消息,说下一代 Windows 系统“很快宣布”,我心里还是挺激动的。毕竟 Windows 一直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甚至娱乐的主力军,每次更新迭代,总归是牵动着不少人的心。我个人最期待的,大概是能在流畅度和稳定性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现在的 Windows 11 已经很不错了,但时不.............
  • 回答
    Windows XP,一个曾经承载了无数人数字生活的老伙计,在微软正式宣告“退休”后,继续让它联网,就好比让一位上了年纪、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老人独自走入一个复杂且充满未知危险的城市。这种做法,与其说是一种怀旧,不如说是一种极其冒险的行为,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小觑。首先,最直接的威胁来自于那些伺机而动的恶.............
  • 回答
    微软在Windows 11上大力推动“设置”应用取代传统控制面板这件事,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件大事,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转变。毕竟控制面板陪伴咱们Windows用户也有些年头了,很多人对它太熟悉了,里头那些密密麻麻的选项,很多操作都是通过它来的。现在微软这么搞,说实话,有好有坏,得分开来看。为什么微软要.............
  • 回答
    关于微软 Windows 12 听说在三月份已经启动开发的消息,我个人是相当期待的。毕竟,Windows 11 虽然在设计和功能上带来了一些新意,但在稳定性、兼容性和一些用户体验的细节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如果 Windows 12 真的在如火如荼地开发中,那我对它寄予的期望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聊聊.............
  • 回答
    微软的“永久在家办公”政策,无疑给整个互联网行业吹来了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层面的调整,更像是一个预示着未来工作模式可能发生颠覆性转变的风向标。那么,互联网行业离全面远程办公还有多远?这场席卷而来的变革,又将面临哪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微软的“永久在家办公”:一场深刻的示范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沈向洋(Harry Shum)博士宣布离职微软,这无疑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也预示着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微软人工智能和研究部门的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在位期间,微软在AI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的离职无疑会给微软的未来业务带来多方面的潜在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微软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这绝对是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大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里程碑,更是这家科技巨头多年来战略转型、技术深耕以及市场洞察力的一个集中体现。这次破万亿,对微软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印证了其战略转型的成功。想想看,微软曾经被很多人贴上“老旧”、“错失移动互联网”、“依靠Windows.............
  • 回答
    微软董事会调查盖茨与一女性员工关系,这事儿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比尔·盖茨可不仅仅是微软的创始人,更是全球科技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个人形象几乎是神话一般的存在。所以,一旦牵扯到这种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引起的关注度和负面影响自然是巨大的。为什么近期盖茨负面新闻频出?要把盖茨近期新闻的爆发归结.............
  • 回答
    2021 年的 E3,微软和贝塞斯达的联合发布会,绝对是那届展会上的一个重磅炸弹,可以说是看点十足,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总的来说,这场发布会给人的感觉是:野心勃勃,内容丰富,而且节奏把握得相当不错。 它不仅仅是展示几款游戏,更是微软 Xbox 平台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集中体现。如果让我来好好梳理一下.............
  • 回答
    微博上反鸡汤博主多如牛毛,但要说“有趣”,这口味就有点挑了。我个人觉得那些不是硬生生怼人生道理,而是用一种黑色幽默、或者自嘲、或者精准吐槽现实生活的小细节来表达的,会比较有意思。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那么几个方向的博主,他们虽然不一定直接叫自己“反鸡汤”,但他们的内容确实能让你会心一笑,觉得“嗯,这.............
  • 回答
    微信里藏着不少有趣的小彩蛋,像游戏一样,不经意间就能发现,给日常沟通增添了不少乐趣。下面就跟你好好聊聊这些隐藏的小惊喜,保准让你玩得开心!1. 一键生成“专属”表情包这个我真的超爱!在聊天界面,输入“我想你”,然后长按发送按钮,它会变成一个小小的照相机图标。点一下,就能把你正在输入“我想你”时拍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