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因素来看,远程办公对管理能力是一面照妖镜,今年年初经历过远程,深有体会。
有的会议,组织者提前分享好了文档介绍背景,会议邀请的日历项注明了议程和各部分的时间、期待谁来针对哪方面发言、有专人总结待办事项,会后邮件同步给参会者,注明必须完成的时间。如果会议组织能达到这个水平,线上线下来开真没啥区别。
有的会议,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被拉进去了,隔着屏幕也不知道对方是来干啥的,遇上网络不好听不清更加思维掉线,发言又容易抢话筒或者过度谦让,开完了之后达成了什么共识、有什么待办还是稀里糊涂的。最后,该做的事情跟丢了,反而甩锅是因为远程办公条件不行。
类似地,工作中很多环节都有这个问题:有些企业的管理模式跟不上远程办公的要求,人在现场还能亲眼盯着工作进度,布置和指导工作全都要靠领导耳提面命、老员工手把手教,工作一撒出去就两眼一抹黑了。
我发现,年初远程过一轮回来之后,公司不少团队都更加强调把工作流程文档化、数据追踪报表化,这是好现象,说明管理方式在告别人盯人的阶段,这才有可能全面走向远程。
发了个投票帖,看看各位从业者怎么想,在你看来全面远程办公能实现吗?
公司已经推出永久远程职位一段时间了。但猜测是欢呼的人多、申请的人少,大部分人应该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区:2020年超过半年以上的全员WFH,运行很流畅,所以推出部分永久远程职位可行,是可能以偏概全了。
因为,大家都在家的时候,人们是习惯以及不得不网上联系的;假设重开以后,一部分人远程,一部分人在办公室,情况可能大大不同。
长期远程职位的问题是存在感太低:人中午可以跟老板、组员一起吃喝吹,无形间加强了沟通和了解,还会谈工作的事情和公司八卦、小道消息,远程得自己做饭是小事,关键是失去了交流机会,老板可能也有问题就找别人。
所以活干了,锅可能还背着,裁员优先,升级在后。而且永久远程职位一般都有要求:一般是较高级别的工程师(可独立工作)、在公司有良好考评记录的人,但这样的人,往往已经在公司工作至少2年以上了,或是在公司稳定下来了,他(她)还有必要远程么?人很可能已经在公司附近买房安家了。
其实如果说什么因素阻挡了美国技术职位的外包,应该说地球是圆的。地球幸好是圆的,导致美国时区下,只有加拿大和一堆唱歌喝酒跳舞国家。
印度外包最大的问题是跟美国差了十几个小时,完全颠倒。这导致除非印度程序员也昼夜颠倒,否则双方很难交流。我带过北京的外包,我们克服时差的主要办法就是我晚上7点,他们上午10点开会。但中国程序员的水平、士气和主动性,岂是印度三哥能比的。
外包最合适的,其实真的只是中国人:聪明、勤劳、努力、踏实。只要加强语言,或是养一堆胖翻译官来回折腾、督战就可以效率极高,Zoom的成功就说明了这种模式战斗力极强。
但中美交恶,互相技术封锁,还提什么外包。
我个人倒是认为,未来混合模式可能最常见和有效。
实际上,硅谷大公司基本上早就20%远程了——我是说,每周工作5天,有1天是可以默认WFH在家上班的。
那么,如果提高到60%呢?3天在家,2天在公司?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一者,程序员需要执行和集中,恰好3天在家写程序;而另外两天开会、设计、交流、学习等;当然,高级别的程序员可能5天都在开会设计交流,但是这种职位比例还是很小的;
二者,这基本上兼具了远程和在公司的双重优势:
员工可以住得很远。就湾区而言,完全可以住在Lake Tahoe、海边、以及任何一个三小时车程的地方。周一、二、三在家上班山清水秀没有问题,周四早上7点离开家门,开车三小时到公司10点上班,然后干到6点下班,租一个小旅馆住一晚,周五再干一天,晚上7点下班开车10点到家。
相当于,一周要开3X2 = 6小时车——但是考虑到湾区单程1小时每天通勤很正常,实际上反而省下了5X2X1 - 6 = 4小时每周。每周员工只需要支付一晚的旅馆钱,三星旅馆不过80美元-100美元左右。一年按50周算,不过是4000-5000美元的支出。
这么折腾最大的意义是房价。你画个180英里的圈(60 X 3小时),以San Jose为中心,可以看看都能到哪里了。那些农村区域,30万美元大耗子有游泳池甚至可能还有半个山林,何必挤湾区这个小地方住老破小?
有人可能认为开车3小时上班很辛苦,但是考虑到美国全民纯机械化步兵的情况下,即使不考虑自动驾驶,也根本不是问题。实际上,我认识的人图房价便宜住在Outlets那边的,开车单程就一个半小时,一天就3小时,人也上班好几年没问题。
但这个其实对有孩子的家庭意义不大,因为30万的大耗子的区域,估计体育老师兼职全部课程了。学区烂到死,四年级还在讲1+1吧。可见这种生活方式适合20-30岁的无娃家庭,以及45岁以上的孩子长大独立后的家庭。
总体来说,无论哪种模式,现在吸引力都不是很大,至少对我个人。因为我不放心的是公司的管理是否能跟得上远程模式。即使一线大公司可能达到,那么其他公司是否能做到也是值得怀疑的。
远程如果基于信赖和自治,那么对管理层和个人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并且不是每个project都适合远程,这个问题很现实;
远程如果基于管理能力,那么如何保证远程员工没有劣势?
个人觉得,大公司的重视合作和管理的模式未必适合远程。反而小公司有可能更适合——比如一个资深程序员负责固定的一块,根本不需要什么协作,非常独立,甚至写完code直接check in都不需要review,出了事情自己负责。这种情况下,更像是把整块东西外包出去给个人了。
在家工作其实是士气下降的。主要是绝大多数公司福利都非常好,别说一线那些妖孽了,跟Disney差不多到处都是吃喝玩乐的东西,就是二三线公司至少零食糖果饮料到处都是。
这关系到士气问题,而且有时候不是补贴钱能解决的:比如就算给远程员工更多的钱买水果吃,我还得自己买、自己切对吧?在公司直接走几步就拿到已经切好的不是更舒服?
人不是纯理性动物,而是半理性半感性的社会动物。远程工作某种意义上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被社会接受。
说了这么多,总体趋势还是极好的:虽然渺茫,但毕竟有一天可能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写代码,想想就爽。
我本人在家办公已经超过十年时间,我想说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除非是必须到特定场所工作的职业,否则在家办公、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就是大势所趋,一个成熟的公司会逐渐接受这种模式,一个成熟的职员会确保在这种模式下的做到自律和高效率的工作,无论是企业还是雇员,最终都会回归到价值导向上来,对于能力特别强的员工来说,离职是早晚的事情,单干是早晚的事情,如果企业不能换一种方式合作,给予更大的空间和自由,那就意味着他可能会错失许多顶尖的人才,用周鸿祎的话说就是牛逼的人你留不住,留下来的都是相对平庸的,这话不好听,但你去分析一下,现实就是这样。
很多大佬都是看透不说透
哎……
我们公司前年就开始这样尝试了,然后收了荷兰商业局的一张罚单
你说为什么我知道这事儿?当时正在和法务吵架,罚单直接送到法务部的,我和法务的小伙伴共同停止了吵架吃瓜去了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你一家科技公司开始搞大规模远程办公,你猜最后你的开发人员会变成什么人?
印度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菲律宾人,还有埃及人
同样一个前端开发,对外报价在欧洲可能是一天1000欧,在印度可能就300美元
反正都是远程,最多考虑一个时差问题,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也便宜,埃及人的价格更是跌破天际
这就是对公司最大的好处
我们公司吃罚单,就是因为荷兰给企业规定了必须雇佣多少百分比的当地人(不然就要多交税),用远程办公我们轻易的破了那根红线
当时刚开始做在家办公尝试的时候,我们公司很多程序员小伙伴都欢欣鼓舞,想着不用通勤了、可以接私活了、可以更好的安排时间了、可以搬到乡间小屋去了……
的确啊,工作都没了,一整天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了
如果换到国内,大家一定要相信我
北上深的程序员们,你们真的比埃及人贵,而且贵的多
如果觉得会中文是竞争优势的话
类似俺老家成都这样的城市,生活成本不那么高,高校那么多的地方,会变成程序员的洼地
而且,国内互联网公司动起手来,那可没个商业局帮大家顶着
不需要35岁剃刀出现了,可以直接考虑转行或者搬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