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比康宁的 Gorilla 玻璃,蓝宝石是手机屏幕保护的更好选择吗?

回答


在选择手机屏幕保护材料时,康宁的Gorilla玻璃和蓝宝石玻璃各有优劣,需根据具体需求权衡。以下是详细对比分析:



1. 硬度与抗刮擦性能
蓝宝石玻璃:莫氏硬度为 9(最高),是已知最坚硬的天然材料之一,理论上能抵御绝大多数日常刮擦(如钥匙、金属制品)。
Gorilla玻璃:莫氏硬度为 6H(较蓝宝石低),但实际抗刮擦性能通过化学强化技术(如康宁的“强化工艺”)显著提升,已能抵御多数日常划痕。
结论:蓝宝石抗刮擦更优,但Gorilla玻璃在实际使用中已足够应对日常环境(如手机屏幕的日常磨损)。



2. 抗冲击与韧性
蓝宝石玻璃:脆性极高,即使轻微撞击也可能产生裂纹或碎裂,且碎片尖锐,存在安全隐患。
Gorilla玻璃:通过纳米级涂层和化学强化,具有更高的韧性,能有效吸收冲击能量,减少裂纹扩展。例如,Gorilla Glass 6的抗冲击性能比普通玻璃提高约5倍。
结论:Gorilla玻璃在抗冲击性上更优,更适合日常摔落场景,而蓝宝石的脆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3. 重量与厚度
蓝宝石玻璃:密度约为 3.1 g/cm³,比Gorilla玻璃(约2.5 g/cm³)更重,且需更厚的玻璃层(通常为1.1mm以上)以达到同等强度。
Gorilla玻璃:重量轻,厚度可控制在0.30.6mm之间,更符合现代手机轻薄设计需求。
结论:Gorilla玻璃更轻薄,更适合手机设计,而蓝宝石可能增加设备重量和厚度。



4. 制造成本与工艺
蓝宝石玻璃:生产成本高,需高温熔炼、精密切割和抛光,且边缘处理复杂,易产生毛刺或碎裂风险。
Gorilla玻璃:规模化生产成本低,且可通过化学强化技术实现高硬度与韧性,工艺成熟度更高。
结论:Gorilla玻璃在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更具优势,适合大规模量产。



5. 光学性能
蓝宝石玻璃:折射率约为 1.58,与普通玻璃相近,但可能因表面处理导致光线散射,影响显示效果(如颜色偏移)。
Gorilla玻璃:优化了光学透射率,能提供更清晰的显示效果,且抗指纹涂层可减少表面污渍。
结论:Gorilla玻璃的显示效果更优,而蓝宝石可能因光学特性导致屏幕失真。



6. 环保与可持续性
蓝宝石玻璃:生产过程中需高温熔炼,能耗较高,且蓝宝石矿石开采可能涉及环境问题。
Gorilla玻璃:使用硅砂等可再生资源,环保性更佳,且部分型号支持回收再利用。
结论:Gorilla玻璃在环保方面更具优势。



7. 实际应用案例
蓝宝石玻璃:苹果曾尝试在iPhone 8系列中使用蓝宝石玻璃,但因成本高、脆性问题和生产难度,最终改为其他材料(如钛合金或氧化锆)。
Gorilla玻璃:广泛应用于三星、谷歌Pixel、华为等手机,且康宁的Gorilla Glass 6和Gorilla Glass Victus 2已具备抗冲击和抗刮擦的双重优势。
结论:Gorilla玻璃在实际应用中更成熟,且能平衡性能与成本。



8. 用户使用场景对比
| 场景 | 蓝宝石玻璃 | Gorilla玻璃 |
||||
| 日常使用 | 防刮擦效果好,但易碎 | 抗冲击和防刮擦平衡 |
| 高强度使用(如运动) | 风险高,可能碎裂 | 更安全,适合摔落场景 |
| 轻薄设计需求 | 重量大,厚度高 | 重量轻,厚度可控 |
| 成本敏感度 | 高 | 低 |
| 显示效果 | 可能有轻微失真 | 显示更清晰 |



最终结论
蓝宝石玻璃:适合对抗刮擦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军事、高端手表),但存在脆性高、成本高、重量大的缺点。
Gorilla玻璃:在综合性能上更优,兼顾抗冲击、轻薄、成本和显示效果,是手机屏幕保护的主流选择。

建议:普通用户选择Gorilla玻璃更实用,而蓝宝石玻璃更适合对屏幕保护有极致要求的特殊场景(如工业设备、定制化产品)。若需进一步增强保护,可搭配钢化膜或纳米涂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先回答题主描述中的问题:

首先,蓝宝石(sapphire)硬度高于任何一种玻璃,这点毫无疑问,肯定是蓝宝石硬度高。

其次,康宁的内部测试说明在模拟使用条件下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比蓝宝石更不易碎裂

最后,蓝宝石(强调!绝对没有玻璃两个字)据我所知是不确保韧性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要先提一个经常有人会说的点:

屏幕划伤更多来自于沙尘,砂子颗粒硬度大于玻璃小于蓝宝石,所以玻璃屏幕肯定不如蓝宝石屏幕耐划伤。

这个观点没有错,莫氏硬度蓝宝石为9,砂子(石英)为7,大猩猩玻璃为6~6.5,这个数据也基本正确,康宁官方资料中没有给出大猩猩3代的莫氏硬度,不过肯定不到9,有7就挺不错了,毕竟大猩猩玻璃的主要组成就是石英(SiO2),因为玻璃中还含有其他助融和调整结构的组分,在结构上相对于石英晶体来讲是更疏松的并且呈无序状态,其硬度理论上肯定小于石英晶体。(←这句话经过

@王Leehom

提醒,已改正。)

对于划伤这件事来说,莫氏硬度是个最合适不过的参考指标,其定义就是比较一种矿物是否会对另一种矿物造成刻划的痕迹(就是划伤),由此跟参考矿物比对得到硬度分级。具体内容请参阅:

摩氏硬度

。那么莫氏硬度比屏幕材料的硬度高的东西就会造成屏幕划伤。一般室内的灰尘多是衣服等织物的纤维碎屑完全不能划伤屏幕,而室外的沙尘,多含有石英等矿物,难免会有一些硬度比较高的颗粒粘在屏幕上,再碰上摩擦就会划伤屏幕。说到这里,可以看出蓝宝石的优势,比它硬的矿物很少,所以被划伤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而对于玻璃来说,就比较容易受到划伤。

对于碎裂这件事来说,事关材料抵抗某种作用的强度,可以是冲击力(比如说砸,敲),静力(压,弯)之类的。直观的方法就是做个测试,题主给出的康宁测试视频就是一个环状的静压测试。再此借用

@子暮

童鞋的图片:

这个测试说明了一个问题,大猩猩玻璃可以承受更大的静压力而不碎裂。简单的说它很抗压。另外一个视频中做了落球实验,说明的是大猩猩玻璃抗冲击力的能力。两个结果都是说明大猩猩碎裂的可能性小小于蓝宝石。

回到题主的问题,蓝宝石和大猩猩那个更适合手机屏幕。我的答案是大猩猩。对于每一种材料都各有优势各有缺点,没有完美的材料,没有能满足所有需要的材料,材料的使用永远遵循:只选最合适的不选最好的。

我列举一下理由:

  1. 碎裂可能性小,大猩猩的机械性能非常好。相比之下蓝宝石是相当脆的,平常使用撞裂的可能性比玻璃大。
  2. 大猩猩不是没有划痕,而是划痕非常小。大猩猩的产品介绍里有下面一张图。图上是不同玻璃在一定载荷下划伤的痕迹。可见大猩猩的划痕没有小的碎裂扩展,非常细小。这种特性使得即使你的屏幕有划伤,但是能让这种损伤影响最小。
  3. 玻璃的透光效果比蓝宝石好。我不知道题主所说的vertu的蓝宝石屏幕供应商,我只查到了某一家蓝宝石sheet的资料,对比大猩猩的数据,见下图。图中是两种材料的透过光谱,我们只看可见光波段(400nm~700nm,即0.4μm~0.7μm)的数据,大猩猩透过率都在92%以上并且透过率曲线十分平整,蓝宝石的透过率均不超过90%且曲线有一定弯曲。透过率低会让手机亮度降低,透过率曲线不平就会影响屏幕的颜色(比如400nm附近透过率低,那么你看到的蓝紫色光就会偏少,颜色就会偏红),当然其实这种差别是很小的,影响并不大。另外,蓝宝石是各向异性材料如果使用的是a面的平板,那么就会出现双折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如果是c面的平板那么其成本就会更高,而且可能更容易碎裂。
  4. 很重要的成本和产能问题,大猩猩玻璃的连续生产线很成熟,但依然供不应求。相比之下蓝宝石生产更加困难和更高成本,生产速度慢了不知多少倍(我没有工厂的数据,但是对于实验室来说,制备一块玻璃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但是一块晶体起码需要半个月)。蓝宝石显然不够供应这么大的手机市场。

综上所述,我认为手机屏幕材料现阶段最合适的还是各种玻璃,蓝宝石不太可能普遍使用,但是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PS. 无论用什么做屏幕面板其实都无所谓,不管研发出多么好的材料,总是会隐藏在各种各样的膜下面,他们能见天日的机会大概只有刚出生和死去两次而已,无论他们有没有坚强的外表都可以完美无瑕的度过一生,不增不减,不破不花。

-----------------------------------------------我是分割线--------------------------------------------------

2013.11.11

感谢大家的支持!

看了看新的回答我觉得有必要推荐一下

@王心迪

的答案。我本也想提到“膜”这件事,但因为自己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没有多嘴了。

引用他一段话:

「“贴膜”是材料学上常见的提高材料特性的技术,比如相机镜头上的多层光学镀膜,金属材料表面的防腐镀膜等等。“贴膜”的核心思想就是复合型材料,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一层一层叠上去,从而让最终产品汲取各层材料的优点。」

这也就是所谓的镀膜技术,镀膜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器件上。可以说现在你所用到的一切光学器件,比如眼镜,照相机镜头,望远镜等等,都进行过镀膜处理。镀膜的首先改变了透光的性质,举个例子就是产生增加透过率增加反射率之类的改变,再者改变了材料表面的性质,因为表面被另一种材料(膜)紧密覆盖,所以体现出的是膜的性质。那么很简单,你镀上去一层硬度很高的膜,那么材料的表面硬度就会变高。

这种镀膜改变材料表面性质的应用很常见,比如金属的电镀可以防止铁质材料生锈,而且能让他闪闪发亮,同样金属表面的漆也是同理。对于玻璃来说,除了增透膜、增反膜之类的常用膜也有专门为增强表面抗腐蚀和硬度而镀的膜,这方面在军工上很常见,我就不多说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