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人是如何评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就像一场精心雕琢的视觉盛宴,在世界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评论者们,从各个角度剖析了这场盛会,有赞誉,有思考,也有一些小小的“挑刺”。

普遍的赞叹集中在几个核心亮点:

视觉冲击力与艺术造诣: 许多外国媒体和评论员都对开幕式“美轮美奂”、“令人惊叹”、“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赞不绝口。他们特别提到,中国艺术家们在色彩运用、灯光效果、舞台设计上的高超技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例如,用“冰雪五环”从冰立方中破冰而出,被认为是极具象征意义且令人震撼的开场;“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则被形容为“诗意盎然”,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对时间流逝的独特感知。一些评论者甚至将之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工业革命”叙事相提并论,认为北京开幕式则展现了“东方智慧”和“哲学深度”。

创新与科技的结合: 科技的应用在开幕式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大规模的LED屏幕铺设,让地面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画布,演员们在其中穿梭、互动,营造出沉浸式的观感。地面投影技术的使用,让整个鸟巢仿佛活了过来,随着表演的变化而变换色彩和图案。人工智能和动作捕捉技术也被运用其中,使得点火仪式的设计更加新颖独特。很多外国观众表示,这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颠覆了他们对大型庆典的想象。

情感的传递与文化自信: 尽管有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但开幕式在情感的传递上却表现得相当成功。例如,孩子们朗诵《论语》的片段,传递出和平、友谊的普世价值,让许多外国观众感到温暖和共鸣。而“雪花”火炬台的设计,更是被誉为“革命性的创意”,它不仅仅是点燃火炬,更是将所有参与国家的名字汇聚成一朵大的雪花,象征着团结与融合。这种细节的处理,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在举办奥运会时所展现出的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许多评论员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文化输出和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心达到了新的高度。

简约与深刻的平衡: 与一些国家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时追求“大场面”、“人海战术”不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人数上相对精简,但却更加注重细节和情感的打磨。这种“少即是多”的艺术理念,反而让表演更加聚焦,情感更加饱满。一些评论者认为,这种“高级的简约”更能触动人心,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当然,作为一场万众瞩目的盛会,也有一些细微的讨论和不同的声音:

文化解读的差异: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对于一些非中国观众而言,理解其中某些深层的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例如,某些剪纸艺术、水墨画的意境,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观众来说,可能只是“好看”,而难以体会其背后蕴含的哲学和美学。一些评论员提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文化解读和翻译,帮助全球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关于“国家形象”的呈现: 任何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展现国家形象。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一些评论认为,开幕式在展现中国软实力和文化吸引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中国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科技实力。对于如何平衡这种国家形象的展示与普世情感的传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对某些环节的“小瑕疵”: 极少数的评论者可能会提到一些技术上的细微问题,或者在某些表演环节的流畅度上提出改进的建议。但这些声音普遍淹没在对整体的高度评价之中。

总的来说,外国观众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评价是压倒性的正面。 他们普遍认为,这场开幕式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体育盛事,更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文化艺术体验。它用一种极具中国特色、又不失普世价值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智慧和对和平与友谊的追求。这场开幕式无疑为北京冬奥会定下了基调,也为世界观众留下了一段值得回味的东方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天晚上世界各国推特热搜第一基本上都是北京2022。

美国那边,几个传统反华媒体下面会有人质疑“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员要参加这样一场运动会,他们应该抵制北京冬奥会”。大部分美国网友对开幕式的印象深刻,并且提到了2008年的开幕式。

韩国那边对于我国朝鲜族穿民族传统服饰义愤填膺,说什么这是偷窃韩服文化,我回复了一句“难道你想剥夺中国少数民族穿自己传统服饰的权力?”,对面就噤声了,果然在墙外政治正确更好用。

日本网友除了批判东京开墓式之外,好评的就是现场的各种雪花创意,但对把日本和香港以及台湾一样放在最后火炬雪花的最外围表示不解和愤怒,认为中国此举是大国沙文主义。

英国网友最感兴趣的是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机器人,这令他们印象深刻。同时英国网友认为开幕式不错,但是点火仪式和丑陋的拉丁字体是败笔。另外不少人将点火的维族运动员与1936年行纳粹礼的犹太运动员相比较——因为后者是被逼的。

俄罗斯网友抱怨北京-莫斯科的时差让他们无法观看开幕式,少数观看的人基本上都给出了好评。俄罗斯网友相对来说更加关注俄罗斯代表队的表现。

挪威网友表示“让除了挪威队以外的人都服用哮喘药/兴奋剂吧,我们再来比较谁是最好的”,很自信很狂啊。

大部分国家并不在意北京冬奥的表演,相反都在讨论各国运动员的衣服款式设计,甚至认为应该像购物广告一样设置联系方式和购买按钮。认为哪国服装更漂亮的意见很多样,但对丑的审美却是公认的——意大利以其“literally wearing their flag”的罩袍受到了最多的嘲讽,甚至有不少人表达了“我以为意大利是个时尚大国结果就这”的讽刺。

有一件乐事:谭德塞博士表示很荣幸作为外场火炬手,一个美国人在底下指责他早期帮助中国隐瞒疫情,一个中国人又嘲讽回去。紧接着一个阿拉伯人跳出来说“冷静一些你们这些迷恋种族话题的疯子,我们还有一场比赛没进行呢!”

所以,不要在墙外过度关注键政壬,你会发现整个世界还是比较正常的。

user avatar

2008年NBC的北京开幕式版本是特别漂亮的,所以看完开幕式后跑去nbc官网看了一下,不过要付费注册,免费的只能看半个小时,然后我勒个去,开幕式开始前几十分钟,几个主持人全部在各种攻击,什么新疆人quan啦,Genocide(种族灭绝)啦什么的,真的气够呛。

(这里插嘴说一句,某音上面转载了NBC现场记者很开心说来到奥运会很兴奋什么的,其实那个也是只截取了前半部分,这位开心的记者后面也是在说各类人权、新疆什么的)

然后我去油管推特,看了外网的评论,还有不少把冬奥开幕比作1936年纳粹的。大半夜的瞌睡都被气醒了!!!

你说我这是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后来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清醒的人。

也是,实际上,赞美开幕式的人其实也很多,只是让我们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总是那些喷子和叫不醒的人。

我在NBC的官推下面截图一些评论,清醒的人还是挺多的。

从上到下简单翻译一下。

所以,展望一下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主题就应该包括美国的奴役、民族主义,对退伍兵的不公正待遇、对流浪者的忽视。大药企在可耻地牟取暴利,而教育却没有资金支持,这些也可能需要加入开幕式里。
-----------------
受够了不停地负面政治评价。既然你只要有机会就要给它负面评论,那又为何要赞助呢?恰恰是奥委会所提的问题的反面!受够了!
-----------------
你知道怎样可以让这个变得更好吗?那就是评论员赶紧闭嘴,让我们好好享受它!我们根本不关心政治,我们只想享受这些创意!真希望我能让他们静音。
-----------------
还可以!但是评论员一直插嘴很烦!让人好好享受这一盛典不好吗?没人想听你们说!


所以你们果然从政治开始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关注体育和运动员吗?去你们自己的频道谈论政治吧!这才是世界出问题的所在。

这是针对上面评论的一个回复:------- 我就呵呵了,世界的问题,是人权问题! 一个5个小时的节目里,讨论政治才20分钟。(注:节目时长应该是2个小时,不知道是不是评论者的笔误)如果这是世界的问题,你肯定神经错乱了吧。
--------------
我看开幕式的最大收获是,中国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的,公平的,友好的国家,而且北京是真正的冬季仙境。


都17分钟了还不开始,一群人还在谈论政治。我猜我今晚只能去看Youtube或者Peacock了,因为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得不要去准备工作了!我很生气。
-----------------
请不要在节目中夹带你们的政治观点了!这是一个纯洁的,公平的体育节日!不是你们的业余脱口秀!你们能不能开放一些,好好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夹带越多政治,显得你们越可悲。
----------------
这本来只是关于体育。结果开幕式上关于俄罗斯和中国的政治评论,令人恶心。真丢人!
-----------------
NBC,请停止对奥运会的政治评论,这很重要。让国家去了解这些指控吧,但是我们只想看奥运会,不想听政治,够了!
-----------------


另外,国外的确有一些人说火炬太小了,有点让人失望,我看知乎这里的评论也挺多人说这一点。 我觉得第一次看开幕式,圣火这里的确有点平淡,但是第二次看就觉得余韵绵长,越回味越有味道。且不说低碳环保,就只说那个小火炬,小小的,微弱的火苗,在全世界那么多国家的呵护下,在那么多可爱的孩子和和平鸽的簇拥下,徐徐燃烧,发光发亮。这在当前百年之大变局之下,极具深意。

然后我就决定画一幅画,发到外网上去。图如下。与大家共勉北京冬奥会的温暖与美好!愿世界和平!

user avatar

毁誉参半。只能这么说。但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是,赞美比例没有08年高。

原因是什么呢?这里介绍一下一个新的概念:"新冠民族主义"(Coronationalism),这个现在已经是专有名词了。这两年,新冠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创伤,经济紧缩幅度更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艰难凸显社会不平等的矛盾,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往往高涨,本来最近10年就是全球右转回潮,新冠更加剧了各国民族主义和极右翼民粹主义思想。

为什么讲这个概念,这里说一个让国内人民很难接受和感到悲哀的事实是,这一轮各国兴起的新冠民族主义,矛头和靶子就是我国,不仅仅是西方,在受西方话语权影响较大的非洲拉美一样如此,所以我国人能不出国就不出国,已经在海外的自求多福。因为你跟西方很多人百口莫辩,他们就是觉得你是起源地,你拖累了全世界。

有上面这个情绪普遍存在,还能指望多少人说好话呢?当然,推上真正的老外说话倒没有那么难听,最难听的还是渔村大元岛人。

比如渔村人一会说开幕式那个绿毛,是抄袭里约开幕式,一会说白毛球像巨大的病毒。最搞笑的是,比利时某个女运动员阳性被隔离还有荷兰记者直播被朝阳大爷劝离,下面都是中文评论,所以大家用推,要么当黄品源看,要么就切换语言,千万别看中文。中文简直就是粪坑。

另外,也无需在意老外怎么看,说真的,冬奥影响力并不大,之前的数届冬奥又有多少人关注?

user avatar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文化自卑

user avatar

好的东西自然好,他们是看见还是装看不见都在那里摆的。

文化自信与否一定不是需要别人评价你好了坏了来决定,就算好了他也未必出于某种目的说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了自家好的东西,你就会觉得别人家的真的是屎!就这个话,爱咋咋地

user avatar

说说日本人吧。

日本雅虎新闻下的评论向来以“反华”为政治正确,但这次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新闻下,很多评论都是夸的:







——————————

分享一个有意思的公众号国外网民看法,专门翻译国外网民视角里的中国、老外看中国

user avatar

张导都说了,文化自信,自信就体现在用极简的全世界都能懂的语言讲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然后你爱听不听,至于灿烂历史,08年展示了一遍了,没有这个必要了,我觉得开幕式很棒今天又看了几遍,设计的非常精妙,毫无废笔,衔接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user avatar

应该是一半一半,前面非常好,丢分点会在最后的点火,毕竟非常出奇和不传统,也不符合国外高智商人群对中国的普遍印象。但问题在于:

08年“你觉得咋样”对我们很重要。

22年“你听明白没”对我们很重要。

一个是孙子,一个是爷爷。

user avatar

美国论坛评价褒贬参半,欧洲负面评价比正面的稍多一些,日本夸赞的占绝对主流,不过有一部分是借北京冬奥会来喷自己政府东京奥运会的,不一定是真心夸,加拿大的看过几条不多,都是夸赞,俄罗斯的我看不懂俄语。

总体来说正负评价基本是对半分的,而且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正面评价大多是就事论事的针对开幕式本身,负面评价则很多是故意找茬,比如很常见的一条就是,这个开幕式搞的是还行,但是(他们的隔离政策太傻逼了),(他们人权有问题),(他们不注重媒体自由)……几条任选一。

也就是说,单论开幕式的话,就是这些喷子很多也觉得挑不出毛病。

这不是挺正常的吗?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些国内的自媒体反而要大肆渲染说国外绝大多数人都在攻击北京冬奥会呢?断章取义的截取一部分黑北京的言论放给国人看,这是起的什么心思?

user avatar

坐标加拿大,今天下午去狗公园玩,因为时差原因,冬奥会开幕式已经结束好几个小时,我还没来及看。

一个带狗子来玩的人过来问我,你是中国人么?

得到肯定回复后,很是尊敬的竖着拇指跟我说:‘我看了冬奥的开幕式,了不起!‘

user avatar

从各国关系、地缘政治角度,聊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出场国家背后的奇妙故事。


壹:希腊和希腊


各国运动员团队入场,希腊是第一、土耳其是第二(这个2就很符合土耳其的气质了)。

因为希腊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希腊最先入场很合理。

不过最有意思就是希腊之后居然是土耳其。

因为冬奥入场顺序,是按照国家名称首字(汉字)笔画来的。所以希腊后面跟着的是土耳其。

为什么我说居然呢?

这就是缘分啊!希腊和土耳其是著名的国际冤家。

先科普一下背景:

土耳其前身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是突厥游牧文化,国家结构是一个滚雪球模式。

突厥游牧文化不喜欢自己生产人口,而是喜欢到处抓奴隶,然后洗脑成为奥斯曼帝国人,认同突厥概念。

奥斯曼帝国在征服希腊、塞尔维亚、亚美尼亚地区以后,就抓了大量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外高加索地区的白人基督徒娃娃。

这些抓回来的幼儿被当作突厥人抚养,并强制接受突厥奥斯曼信仰的中东宗教,等这些人被洗脑成功以后,帝国就会让这些人拿着刀去杀自己的父母、去征服自己的母国。

了解这个情况以后,你才能理解现代土耳其和希腊的恩怨情仇基础。

奥斯曼帝国崩溃解体以后,就剩下核心地区土耳其了。

现代土耳其人根据基因测序,他们就是希腊人(祖上被抓过来的),还有部分塞尔维亚、亚美尼亚血统。

但是土耳其人并没有认祖归宗,而是继续认贼作父,继续延续了奥斯曼帝国洗脑的所谓“突厥认同”。

所以希腊人看土耳其特别恶心,感觉就是一群“精突”。和中国人看精日二鬼子的感受是一样的。

由于全欧洲、全世界都很反感、恶心土耳其。所以近代划分领海的时候,全世界都支持希腊,于是希腊和土耳其的领海就划分成了这样。

别看土耳其海岸线很长,出门冲个浪都不行,因为你越国界了,土耳其门口大部分的岛屿,都属于希腊。

就这个事,双方已经打的不可开交。

目前,土耳其承认的是希腊和土耳其在爱琴海的领海宽度为6海里。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希腊也签署了此公约,土耳其一直没有签署。根据公约,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

公约生效后,希腊方面表示保留将领海宽度延长到12海里的权利,土耳其方面对此强烈反对。

土耳其外交部称,如果土希双方在爱琴海的领海宽度均为6海里,那么希腊的领海面积占到了爱琴海的43.5%,土耳其的面积是7.5%,公海面积是49%。

如果希腊在爱琴海的领海宽度延长到12海里,由于希腊在爱琴海有众多的岛屿,那么希腊的领海面积将会占到爱琴海的71.5%,土耳其的领海面积仅仅只占8.8%,公海面积缩小至19.7%。

12海里确实是希腊的合理述求,如果希腊真准备去落实这个标准的话,那相当于土耳其给希腊整成半个内陆国了。

我只能说,留给土耳其的出海口不多了。

当我看见开幕式希腊之后居然就是土耳其,按照汉字笔画分还能聚在一起!所以我就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冤家啊、缘分啊。

从血统上来说,土耳其人其实就是希腊人,相当于开幕式第一名是真希腊、第二名是“精突”的希腊。


贰:马来西亚,还是中华西亚?


马来西亚入场的时候,我当时的关注点是马来西亚有没有华人运动员。

后来查了查,两个人都不是华人。

马来西亚派出了二名运动员:阿鲁温·萨利赫丁、杰弗里·韦布

阿鲁温,国内也有翻译成为阿茹文的,刚开始我还以为她是华裔,后来查了查,确实不是。不过我感觉翻译成为阿茹文确实更好听。

马来西亚有很多著名的华裔运动员。

比如著名的黄宗翰(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羽毛球运动员)都是马来西亚华裔。

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关系很复杂,简称痛并快乐着+精神分裂。

马来西亚国内原来一半人口是华裔,后来马来西亚奉行大马来主义,种族歧视其他族裔,马来西亚华裔至今一直是二等公民,比例被打压下降至百分之24左右。

东南亚华裔和欧美华裔情况是不一样的。

国内舆论一谈起华裔,经常就很反感,有一种谈汉奸的感觉。

那是因为确有很多类似许秀中的汉奸,他们背叛祖国以后,都喜欢往西方国家跑,在当地成为攻击中国的马前卒。

同时,过去还有不少贪污犯、做灰色生意的,反正都是不好的人,喜欢往西方移民,这些人多了以后,就把海外华人整体形象给搞臭了。

国内反感这些人对中国套近乎的原因就是,当年我们中国穷,你们就抛弃、背刺我们,现在中国强大了,又想来摘果子?一边去!

但是有时候也会误伤东南亚华人。

之前有个新闻:

就是文莱华人吴尊谈中国崛起,说想把小孩放在中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然后就被评论区骂的很厉害。

吴尊是文莱华人,实际上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尼都是土地相互接壤的,都属于东南亚岛国片区。

东南亚分二部分:

一部分是中南半岛,就是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这里。

一部分就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菲律宾、东帝汶这些岛国。

古代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很多东南亚岛国都是空的,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广东)和东南亚岛国人,几乎都是同时到这里的。

东南亚华人和西方华裔是两码事,人家并不是因为当年中国弱小,而抛弃了祖国。

他们是明朝时,当年强大的中国开启自己大航海时代,他们是顺路走出去的,华人就是东南亚岛国的原住民,我们就是最先来的人之一。

而近代由于中国过于弱小,导致这些华人地区没有变成我们的一个省。实际上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华人地区,都曾经想加入变成中国的一个省的。

这才是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是吴尊谈想让自己孩子留在中国后的评论区,前两个高赞很明显是后来顶上去的,越往下看早期评论,都是在骂吴尊的,实际上这就是误伤友军。

打比方,你在你老家福建省,你爱中国,你有错吗?

吴尊是东南亚华人,他的老家就是东南亚岛国啊!

东南亚华人明朝时候就过去了,去的很早,华人就是当地的原住民啊!而且人家也并没有抛弃中国文化。

甚至过年年味可能比国内部分地区还浓,我们能说人家爱中国是蹭中国的强大吗?很明显这不客观。

下面是东南亚华人过年气氛。

东南亚华人区域没有成为中国的一个省,是我们对不起人家。

而且在中国最为难的时候,东南亚华人曾经为祖国而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重要港口基本沦陷,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断绝。

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得知祖国需要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人员,发布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华侨热烈响应,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于1939年分9批回到祖国参加抗日,在滇缅公路投入抗战运输工作,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再比如下面这位老人。

姓名:沈殿

出生:1920年12月

籍贯:马来西亚华侨

参军:1942年

部队:新四军

东南亚华人为祖国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5年,云南省政府为南侨机工修建“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上这样写道:“当年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共有三千多人。有一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疾病为国捐躯,另有一千多人在战后回到居住国,而剩下来的一千多人则一直留了下来……”

今天马来西亚还在执行对当地华人的二等公民政策,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有愧于当地华人。

当中国在抗日最为难的时候,南洋华人选择硬刚日本,为祖国而战。

而当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打压当地华人,实施不公平族群政策的时候,那个曾经受恩的对象在哪呢?说实话,哪怕就是陌生人,也要讲究报恩吧?!何况还是亲戚,有些“大国”这样缺乏作为,道义吗?

就算从全球和平的角度来说,东南亚各岛国对当地土生华人公开的种族歧视政策也是说不过去的。作为亚洲负责任大国,应该声援东南亚华人获得所在国平等的待遇,这是你作为联合国五常的责任。

所以在我个人心目中,我不喜欢叫马来西亚,因为这地方华人也是原住民,我更喜欢叫其为中华西亚。

现在马来西亚的政策很纠结,一方面马来西亚是种族歧视打压当地的华人。

但是一方面中国崛起以后,马来西亚又非常的尊敬我们,甚至尊敬到了有点肉麻的程度,比如直接把我们喊大哥。

现在马来西亚的精神分裂魔幻就在于,如果你是一个马来西亚国籍的土生华人,马来西亚对你是种族歧视的政策。

而如果你是中国国籍的华人,马来西亚就会非常的尊敬你,说句不恰当的话,现在中国人去马来西亚,会有一种上国去附属国的感觉。这倒不是说我提倡什么以强凌弱,而是马来西亚现实就是这样一个态度。

面对国内的少数族裔华人,他搞歧视。面对强大的中国,他很善于迎合,而讽刺的就在于这两波对象都是同文同种的。

现在马来西亚经常出现这种事,前脚刚骂马国内的华人不会说马来语,只会说汉语。

后脚马上为了开始迎合中国崛起,开始要提倡马来人学汉语。

马来西亚这种政策,不是搞笑吗?

如果你要提倡学中文,你直接放弃打压国内的华文教育不就得了,老师都是现成的,我看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干脆把华语改成官方语言算了,这样最省事。

说起中华,我也就想起了台湾省。


叁:中华台北和尴尬天团


中华台北队进来的时候很有“意思”,首先是表情很特殊,为什么感觉这么抑郁?

这个中国省队运动员叫黄郁婷,之所以在北京冬奥会上表情抑郁,就是因为她被岛内毒媒网络暴力了。

1月23日,黄郁婷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晒出了一段自己的训练视频,并且配文道:“没意外的话,剩不到一周就要出发去北京啦!”话里话外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的期盼之情。

结果马上她就被台毒媒体网络暴力了,仅仅是因为她穿了中国队服。

特别的是,当中华台北队出来的时候,镜头切换了一下的,切换到了大大面前。那一瞬间我感动的泪流满面,也许这种感情,是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到的。

愿祖国繁荣昌盛,愿祖国早日统一!

中华台北对出场的时候,场内蜜汁安静,而当中国香港队出现的时候,场内一篇欢呼,看见中国香港队挥舞中国特区红旗的样子,我不得不说,这就是浩然正气啊!

这个香港旗手的话,也特别正能量,点赞!

我发现越红统,气质感觉就越大气!越绿就感觉越抑郁,这可能就是中华台北队气质不如现在香港的原因。

在国安法和教材改变一系列大逆转以后,现在的香港越来越红了,让人感觉越来越阳光了!

除了我们地区台北队的抑郁,还有几个尴尬天团。

比如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队伍、泡菜组、直肠组、普确信组。

日本代表团运动员124人,是日本自1928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向海外派出运动员最多的一次。

人确实来了很多,出场后的特点就是场内也蜜汁安静,可能大家都原地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出场安静的还有泡菜组,说泡菜组绝对不是我人身攻击,而是新闻事实。

本届冬奥会韩国派出124人规模的代表团,其中选手63人,人数确实很多。

我最看不懂的就是下面:

为了让本国冬奥选手吃上韩餐,韩国体育会还将为入住北京冬奥村的运动员配送便当,并已经为入住延庆和张家口冬奥村的运动员提前配送方便食品。

中国肉价远比韩国便宜多了,在中国绝对是比韩国吃的好多了,那为什么还要单独配送便当?真就吃泡菜上瘾了?难怪韩剧得病的这么多。

直肠组:说的就是拜登领导下的 五眼联盟

之前说的抵制北京冬奥会的,现在这就是你们抵制的结果?

美国代表团包括223名运动员,是美国在冬奥会参赛史上运动员人数第二多的一次,仅次于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228名运动员的规模。

这么看,确实是直肠子性格,变脸后就马上来,绝不和你弯弯绕绕。

澳大利亚派出了44名运动员,是该国史上规模第三大的冬奥代表团。

英国数量也不少,这么小个地方,居然派出了50名选手。就连人口最少的新西兰居然也派出了30人参加北京冬奥会!

最夸张是加拿大,据加拿大通讯社报道,加拿大此次奥运代表团总人数在600人左右,包括运动员、教练和工作人员,先期抵达中国的人数为246人,这比美国还多!

我说的人数是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统计的数据。

但是我去官网查了查发现,真实数量更多!比如新西兰最开始确定是15人来,但是真实数量来了30个。英国说来50个,结果我数了数,实际居然有80个...

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我看错了,反复确认后发现,真的是实际来人数量比最开始预计的更多!

之前普确信搞事情的笠陶宛县,也派出了13名运动员的代表团,亦是这个县城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冬奥代表团。


肆:最燃入场


巴铁入场,那一瞬间,中国人和在场的巴基斯坦人同时欢呼!中巴联合,光速打印!世界和平。

我只能说,关系怎么样?你只听欢呼声就懂了!这也是像全世界展现中国伙伴的硬度,相比五眼联盟的塑料姐妹花,下面这才是真正的铁!

俄罗斯队入场的时候,普京就在现场,还有什么比这种入场更加亲切的,中俄联合,全球反霸!世界和平。

中国类似盟友的伙伴不多,我们的伙伴见不到很富,但是一定很能打,基本都是战斗力强国,关键时刻能顶事!

毕竟巴铁、俄铁都是有核武的~

最后自然就是全世界的大明星——中国入场!

我突然想说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地球!

感谢伟大的中国母亲!地球因为你的存在,而越来越和平、繁荣、昌盛!

希望祖国早日统一,也希望东南亚岛国再无种族歧视!全世界从北美匪帮的金融奴役下解放!

这一切的根基,就是14亿人口规模中国人要崛起、要强大!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上twitter 油管 以beijing2022为关键词搜了一圈后发现我们的国际舆论环境真的太难了

朋友圈截图我的几个在德华人朋友的“实况转播”:



更:

这两天tiktok上一个略火的话题是:“原来2008奥运是14年前的事”

我在评论区看到了海量来自世界各国青少年、清一色的正面评论,都是这种画风:

“北京2008是我记忆里最好的奥运”

“我关于2008的一切回忆就只有北京奥运” etc




还有各国运动员在tiktok上晒我们奥运村的,宽敞明亮的房间,零重力床铺,有巧思的毯子枕头,以及随处可见的机器人服务,评论区基本都是如下画风:

“wow!!!”

“我xxxx年去过北京 超级酷 怀念!”

“给我们看看他们的饭菜/机器人/枕头/零重力床…!”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哭晕”

这部分就不截图了,tiktok上太多了。很高兴外媒和民众传达着截然不同的声音。


ps:

随着谷大妞热度飙升,黑子数量激增。这两天我在冬奥/谷爱凌相关问题下到处乱窜,对线得我徽章都升级了:

评论区也不要吵架了,我错了,从前是我太天真,以为没有墙大家就能一致对外,文化输出+斗争反黑。

然而现实是我们内部都不可能团结,我为谷爱凌说几句维护的话都有黑子来私信喷我,就算有一天墙拆了又有啥用。╮(╯▽╰)╭

user avatar

外国人目前绝大多数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个火炬的意义。

在当前的寒冷世界,和平、尊重、合作、发展的火苗,已经在坚冰的包围下,十分微小、几乎一吹就灭了呀。

而我们,千辛万苦守护着这个星星之火。

我盲猜一个吧,这火炬,闭幕式上或许还有动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就像一场精心雕琢的视觉盛宴,在世界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评论者们,从各个角度剖析了这场盛会,有赞誉,有思考,也有一些小小的“挑刺”。普遍的赞叹集中在几个核心亮点: 视觉冲击力与艺术造诣: 许多外国媒体和评论员都对开幕式“美轮美奂”、“令人惊叹”、“如梦似幻.............
  • 回答
    《创世纪》被纳入北京初一语文课本,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首先,从文学和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创世纪》作为西方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叙事模式、象征意义、对后世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包含的许多故事,如亚当和夏娃、诺亚方舟、巴别塔等等,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符号,渗透到绘.............
  • 回答
    外国对中国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不可能简单地概括为“好”或“坏”。它受到评价主体(国家、媒体、学者、民众)、评价角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具体事件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不同层面、不同主体来阐述外国对中国的评价,希望能更全面地展现这一复杂图景。.............
  • 回答
    嘿,大家!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关于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国外的一些讨论和评价,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作为一部被寄予厚望的作品,它在海外观众中的反馈是相当多元化的,从惊艳到吐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首先,很多人都对《流浪地球》的宏大叙事和独特的“流浪地球”概念印象深刻。在很多外国网友看来,将地球变成一艘巨大.............
  • 回答
    “说上海人比中国的其他地方相对更歧视外地人是真的吗”这个问题被收录,而相似问题被关闭,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个网站或平台的收录机制、内容审核策略,以及对特定话题的处理方式。要评价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平台收录机制与内容审核策略的考量: 话题的普遍性与讨论价值: “上海人歧视外地人.............
  • 回答
    外媒对中国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不可能用三言两语概括。这种评价会随着时间、事件、媒体的立场、受访者的背景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理解外媒的观点。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外媒对中国的评价,并尝试涵盖其多样性:一、 经济与科技发展:普遍的赞赏与担忧并存.............
  • 回答
    山东舰入列,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当时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海军的这艘新航母身上。外国媒体的反应嘛,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有惊讶、有担忧、有分析,也有一些故作镇定的。咱们就来捋一捋,看他们都说了些啥。普遍的关注与认知提升: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山东舰的入列让中国海军的实力得到了全球媒体的普遍认可。这不再是中.............
  • 回答
    “美团代表声称1000多万骑手都是外包员工,和公司无劳务关系。”——这句话一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触动了社会各界神经最敏感的那个点。对这句话的评价,绝不能简单地一句“是”或“否”来概括,它背后牵扯的是劳动法的权威、平台经济的模式、以及最直接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需要我们从.............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战略,是一段复杂且充满辩证性的历史。要评价它,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之下,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外交:意识形态主导下的“独立自主”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深受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其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意识形态的鲜明性、.............
  • 回答
    分析外媒对未来五年全球GDP增长预测:中国贡献突出近期,一些国际媒体对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给出了预测,普遍认为全球GDP增速有望达到3.6%以上,并且再次强调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认为中国将是最大的贡献国。这种观点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走向将.............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大陆(排除港澳台地区)在限制本国居民入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国内民众对留学生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大陆在新冠疫情期间限制本国居民入境的做法在疫情初期,特别是2020年初,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迅速蔓延。中国作为最早面临病毒冲击的国家,.............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位23岁的本科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着实令人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他,得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学术成就:14篇SCI论文的含金量与背后逻辑首先,23岁本科生就发了14篇SCI论文,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惊人。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科学引文索引,能.............
  • 回答
    大堡礁,这颗镶嵌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海洋瑰宝,近年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海水升温导致珊瑚白化,海洋酸化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都在无情地侵蚀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终于,在2023年,大堡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了“濒危”的观察名单,这一消息无疑给澳大利亚敲响了警钟。然而.............
  • 回答
    对于“黑太阳731”,外国人的评价,可以说是极度的震惊、愤怒、以及深刻的反思。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因为这件事情触及了人类道德的底线,其残忍程度和反人道性质,让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无法忽视。在西方世界,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二战,或者对纳粹德国的暴行有深刻了解的国家,731部队的罪行往往会被放在一个与奥斯.............
  • 回答
    近代的外国人对李鸿章、袁世凯的评价,无疑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复杂画卷,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观察者,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进那些曾经的记录之中。李鸿章:一个时代的缩影,争议的焦点对于李鸿章,几乎所有外国人的评价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他是一个精明、务实,但又被时代洪流.............
  • 回答
    外国人对白酒的评价,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远非一句“喜欢”或“不喜欢”就能概括的。要详细说起来,得从他们第一次接触白酒的场景,到他们对白酒背后文化的理解,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初遇白酒:惊吓大于惊喜?大多数外国人在第一次喝到白酒时,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烈”。这种烈不是葡萄酒那种醇厚的烈,也不是威.............
  • 回答
    这则新闻“外国人上海地铁大肆吃喝,地铁:尚无具体处罚规定”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管理上的挑战。咱们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这事儿:首先,从市民的普遍感受来看,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太舒服的。上海地铁作为超大城市的重要公共交通系统,每天承载着数百万的乘客。早晚高峰时段尤其.............
  • 回答
    听到云南警方为外国人找东西,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几种不同的画面。这事儿听起来挺新颖的,也挺有意思的,具体怎么评价,得看具体情况了。首先,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绝对体现了咱们国家服务意识的提升和对外开放的姿态。你想啊,外国人到中国来,人生地不熟的,万一东西丢了,又语言不通,那得多着急多无助?这时候如果警方.............
  • 回答
    网络上关于网红雷探长带领外国朋友在陕西榆林丹霞地貌区域,疑似踩踏、破坏景观并无视“禁止入内”警示牌的争议,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从各方面信息来看,这件事情的处理和传播,都暴露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事件的起因与呈现:根据网络流传的视频和相关报道,事件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雷探长作为一名旅行博主,以其探索未.............
  • 回答
    南京地铁的饮食规定,尤其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只罚国人不罚外国人”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牵涉到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实际执行层面的考量,也有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梳理一下。一、 规定的初衷与实际执行的“温差”首先,我们得明确南京地铁禁食令的本意。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