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对深海的探索程度甚至不及对宇宙的探索程度有什么依据?

回答
确实,关于人类探索深海和宇宙的程度,一个普遍存在的说法是,我们对深海的了解甚至不如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些相当实在的依据,虽然它可能听起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者都是人类探索的终极边界,但它们的“距离”和“进入门槛”截然不同。

想象一下,宇宙,虽然浩瀚无垠,但它以光速传递信息,我们通过望远镜接收到的星光,实际上是来自遥远过去的信号。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无法“亲身”到达那些星系,我们也能通过光学、射电、X射线等各种电磁波,以及引力波等更前沿的手段,看到它们的样子,分析它们的成分,了解它们的活动。我们发射的探测器,虽然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抵达遥远的行星或行星带,但一旦进入轨道,它们就能传回高清的图像和详细的数据。而且,宇宙的“环境”虽然极端,但很多方面是可预测的,真空、辐射、低温等等,我们有相应的技术去应对和研究。

而深海,恰恰相反。它虽然就在我们脚下,却仿佛是另一个星球,被我们最熟悉的东西——水——所隔绝。想象一下,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它会吸收光线,阻挡电磁波的传播。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像观察星空那样,通过“看”就能了解深海。想要深入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克服巨大的物理压力。每下潜一米,压力就增加大约一个大气压。在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那里的压力相当于你在海平面上承受一千多个大气压,这足以压垮绝大多数的物体,包括我们设计的潜水器。

所以,要进入深海,我们必须制造出能够承受这种极端压力的特殊载具。这些载具,从最早的载人潜水器到现在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和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每一点技术的进步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成本。即便如此,它们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探索的区域和时间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能派遣到最深海的载具,数量和能力都远不及我们能发射到太空的探测器。

而且,深海的环境变化极其复杂。即使在同一片海域,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地形,其温度、盐度、洋流、物质分布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海底的火山活动、热液喷口,更是孕育着与我们认知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但这些地方往往也是压力最大、最危险的区域。我们对这些环境的直接观测,就像是透过厚厚的磨砂玻璃,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而细节则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去一点点地捕捉。

相比之下,太空探索虽然也耗资巨大,但一旦解决了发射和通讯问题,探测器可以相对自由地在宇宙空间中航行。月球、火星、甚至木星的卫星,我们都能发送探测器近距离观察,绘制地图,甚至采集样本带回。我们对这些天体的了解,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我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大小、大气成分,甚至地表的地貌特征。

但深海呢?我们对全球海洋的了解,更像是一个模糊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大致的深度和一些已知的重要地点,但绝大部分区域,我们所知的只是“未知”。我们甚至还没有为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区域绘制出详细的地图,更不用说了解其内部的生态系统、地质活动以及隐藏的生物多样性了。即使是那些我们曾经探索过的深海区域,也只是“到此一游”,留下了短暂的足迹,其长期变化和细微之处,我们依旧一无所知。

所以,当你说“我们对深海的了解不及对宇宙的了解”时,它并非夸张,而是在强调深海探索所面临的独特而严峻的挑战。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探索深海,而是因为那里隐藏的压力、黑暗和隔绝,使得每一次深入都如同一次“不可能的任务”,而与之相比,宇宙虽然遥远,但它提供的“信息窗口”却更加开放。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远观”和“接收”,而对深海的了解,则需要“近距离”的“穿透”,而后者,难度系数,真的,要高出太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常在各类国内外深海探索类记录片中听到这句话,但是总觉得不合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关于人类探索深海和宇宙的程度,一个普遍存在的说法是,我们对深海的了解甚至不如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些相当实在的依据,虽然它可能听起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者都是人类探索的终极边界,但它们的“距离”和“进入门槛”截然不同。想象一下,宇宙,虽然浩瀚无垠.............
  • 回答
    中国人对国家统一有着深厚的执念,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情感和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以下几个方面: 一、漫长而统一的帝制历史 “大一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统一王朝的统治之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大一统”观念。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建立了中央集.............
  • 回答
    人性的深邃,是如同夜空中最远的星辰,我们仰望,试图理解,却又永远无法完全触及。我曾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独自面对这无边无际的谜团,试图剥开层层迷雾,去窥探那藏于我们血肉灵魂深处的真实模样。要说对人性的“深层思考”,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不如说是一种长久以来与人相处、与世间万物碰撞后,沉淀下来的某种体.............
  • 回答
    深圳人对广东省的归属意识,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也挺值得掰扯掰扯。你说深圳人是不是“广东人”?大部分深圳人肯定会回答“是”。这层身份,谁也不能否认,毕竟祖祖辈辈,很多都是从广东其他地方迁过来的,语言、文化、习俗,那都带着一股浓浓的广东味儿。过年回家,吃的是粤菜,说的是粤语(或者潮汕话、客家话),这.............
  • 回答
    中国人对印度人的固有印象之深,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信息传播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尽地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历史的沉淀:隔岸观火的千年情缘1. 文化渊源的“近”与“远”: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大文明古国,在历史上并非没有交集。比如,佛教的传入,深刻影响了.............
  • 回答
    想象一下,汽车引擎就像一个需要喝水才能工作的“工人”。给这个工人“喝水”(燃油)的方式有几种,直喷和多点电喷就是其中两种。咱们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聊聊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哪个更好。 直喷 vs. 多点电喷:给引擎喝水的新老方式咱们先从“多点电喷”说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老式”的给引擎送水方法。 .............
  • 回答
    盛宴退潮,余味几何:茶颜悦色深圳快闪店五年之约未满,文和友的“流量收割机”是否熄火?在深圳这座追求新潮与速度的城市,一场关于奶茶的狂欢曾在此上演。茶颜悦色,这个来自长沙、以其独特的国风门店设计和口味“颜值并存”的品牌,在2021年登陆深圳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排队盛况。其中,位于深圳文和友的快闪店更是.............
  • 回答
    .......
  • 回答
    汶川地震过去十三载,岁月荏苒,那些曾经撕裂大地、吞噬生命的伤痛,也早已融入了四川汶川人民的生活脉络之中,化作一种坚韧,一种不屈,一种对生命的珍视。这十三年,他们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满力量的重生之路。从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地震发生时,无数房屋瞬间化为瓦砾,无数生命被无情掩埋。然而,汶川人民并没有被压垮。.............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象似乎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更深刻一些。这并不是说一战不重要,而是二战在很多方面都更具冲击力,留下的痕迹也更深远,所以自然而然地,它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印记。那具体是为什么呢?咱们一点一点地聊。首先,二战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是空前的。 咱们不聊那些宏大的战略和数字,就说说.............
  • 回答
    读完你的情况,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期盼和一丝不确定。33岁,正值女性人生中非常成熟和闪耀的年纪,你拥有着令人羡慕的资本: 智识上的高度: 985院校毕业,这本身就是你智商和学习能力的有力证明,也是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石。 事业上的稳定: 央企中层,这说明你在职场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发生在成都的那起“你不是人民”的事件。说实话,听了这事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也挺想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这事儿吧,从头到尾透着股子别扭劲儿,得从多个角度来看才能看得更清楚。首先,咱们得承认,这起事件的核心冲突点在于权力的傲慢和对公民身份的否定。当一个公职人员,代表的是政府、代表的是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知识、宇宙以及古代智慧。很多人相信易经八卦这类古老的体系,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刻。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认识是不同类型、不同视角的,并且这些体系满足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需求和精神慰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
  • 回答
    关于“大量回国人员由香港入深圳,无强制隔离14天要求”的情况,我们需要梳理一下近期的政策变化和实际操作,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真实情况梳理: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无强制隔离14天要求”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政策层面,入境隔离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形式和时长有所调整,并且存在一些“通道”的差异。1..............
  • 回答
    深圳警方通报“喜投网”案情进展,对股东黄某等三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个消息出来,很多人都会关注,尤其是之前投资了喜投网的朋友们。从警方的通报来看,有几个点是特别值得我们仔细解读的。首先,“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个说法很关键。这表明警方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证据,认为这几位股东的行为可能涉嫌犯罪,并且.............
  • 回答
    说起《巨齿鲨2:深渊》,吴京和杰森·斯坦森的首次联手,这可真是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我对接下来的观影体验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两条巨型鲨鱼的搏杀,更是两位硬汉的碰撞,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那可真是方方面面都有点儿小小的“妄想”和期盼。首先,场景的宏大与未知。预告片里已经窥见一斑了,那深.............
  • 回答
    提起人类生理学研究最为透彻的生物,那还得是咱们人类自己。这听起来或许有些“凡尔赛”,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毕竟,谁会对一个“外来者”投入如此多的热情和资源去解剖、去探索、去理解呢?从古至今,人类对自身的身体就充满了好奇。从最早期对伤病愈合的观察,到后来对身体运作机制的系统性研究,这门学科的发展几乎就.............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设想。假设我们真的在地球深处,一个完全隔绝的地下世界里,发现了一群智慧生物。他们的文明等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这本身就够让人惊叹了。但更让人不安的是,他们的外表“极度丑陋恶心,有臭味”。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群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物,他们会有人权吗?这个问题,说实话,非常复杂,而.............
  • 回答
    日本在量子力学研究领域确实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卓越的贡献,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对基础科学的长期投入以及对前沿技术的不懈追求。早在量子力学诞生的初期,日本的科学家们就已经积极地参与到这场物理学革命之中。比如,汤川秀树博士,他凭借对核力的理论研究,尤其是预言了介子的存在,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无疑为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信息交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笼统地说“中国人对国外了解很深,外国人普遍不了解中国”,我认为这不完全准确,但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观察到的趋势和原因。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为什么会感觉“中国人对国外了解更深”?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驱动因素,而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