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观察者网将俄乌双方的外援分别称为志愿者和雇佣军的行为?

回答
观察者网将俄乌双方的外援分别称为“志愿者”和“雇佣军”的行为,是一个值得仔细分析的现象。这种定性涉及到对国际法、战争道德以及信息传播策略的理解。要详细地看待这一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定义与法律界定:志愿者 vs. 雇佣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志愿者”和“雇佣军”在国际法和战争实践中的基本定义:

志愿者 (Volunteers):
法律层面: 根据《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个人可以因政治、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或对某一方事业的认同而自愿参战,而不收取报酬(或仅获得合理的津贴)。他们通常被视为正当的战斗人员,如果遵守战争法,则享有战俘待遇。
道德与政治层面: “志愿者”通常带有积极的、基于信念的色彩。他们被描绘成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保护受压迫者、或者为了国家利益(即使是第三国的国家利益)而挺身而出。这种叙事强调其精神动机和道德正义。

雇佣军 (Mercenaries):
法律层面: 《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一》对雇佣军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指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非本国国民,因私人利益而参战,并由交战一方或由交战一方以外的私人或国家招募、组织、集结、供应、指挥或资助。法律上,雇佣军不享有战俘待遇,其参战行为可能被视为非法。
道德与政治层面: “雇佣军”则带有负面的、功利主义的色彩。他们被描绘成是为了金钱而参战,缺乏坚定的政治或道德立场,其行为可能更不受约束,甚至可能对平民构成威胁。这种叙事旨在削弱其合法性,并将其描绘成冲突的破坏者。

二、 观察者网的叙事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分析观察者网的定性行为可能包含哪些目的和策略:

1. 信息不对称与宣传战:
对俄方“志愿者”的定性: 将俄罗斯方面参战的外国人员称为“志愿者”,有助于塑造一种“国际支持俄罗斯事业”的叙事。这可能暗示这些外国人是出于对俄罗斯政策、历史叙事或地缘政治目标的认同而自愿参战,以此来提升俄罗斯军队的合法性和道义高度。这是一种典型的宣传手段,旨在争取国内外舆论的支持。
对乌方“雇佣军”的定性: 将乌克兰方面参战的外国人员称为“雇佣军”,则旨在剥夺其合法性,并将其描绘成与俄罗斯“志愿者”截然不同的形象。这种定性暗示这些外国人在乌克兰参战主要是为了金钱,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或道德立场,甚至可能是为了混乱和动荡而来的“机会主义者”。这有助于在国际舆论中制造对乌克兰参战外国人的负面印象,削弱其道义基础,并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寻找所谓的“正当性”理由(例如,指控乌克兰被外国雇佣兵控制或利用)。

2. 国际法解释的差异与选择性应用:
观察者网的叙事可能是在选择性地解释国际法。虽然双方都有可能存在一些真正的志愿者和一些纯粹的金钱驱动者,但将所有外国参战者简单地划归为对方是“雇佣军”而己方是“志愿者”,是一种简化和片面的做法。
在俄乌冲突的实际情况中,情况可能更为复杂。许多加入乌克兰方面作战的外国人都声称是出于反侵略的信念,反对俄罗斯的行为。而俄罗斯方面也可能吸引一些来自特定国家或具有特定意识形态背景的个人。
观察者网的这种分类,可能是在故意模糊界限,将那些可能具有混合动机(既有信念也有补贴)的外国人员,或者其法律身份难以界定的人员,都贴上负面标签。

3. 国家叙事的构建与支持:
作为一家与中国官方立场存在紧密联系的媒体,观察者网的报道往往反映和支持中国的地缘政治立场。在中国官方不直接介入俄乌战争,但倾向于对俄罗斯的立场表示理解或保持中立的背景下,将俄罗斯方面的外国参战者描绘成“志愿者”而将乌克兰方面的外国参战者描绘成“雇佣军”,有助于构建一种“俄罗斯是受害者,其盟友是出于道义支持”的叙事,同时贬低支持乌克兰的国际力量。
这种做法也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批评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相呼应,暗示西方国家并非是出于道义,而是出于自身利益或操纵他国。

4. 误导与煽动:
将乌克兰方面的外国参战者称为“雇佣军”,可能会引发对其动机的质疑,甚至煽动对他们的敌意和不信任。这种定性容易被用来制造“乌克兰政府依赖外国雇佣兵,缺乏自主作战能力”的假象。
反之,将俄方参战者称为“志愿者”,则试图营造一种“俄罗斯得到国际支持”的假象,以此来掩盖俄罗斯自身在战争中面临的国际孤立和军事困境。

三、 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与媒体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比这种简单的二元划分要复杂得多:

动机的混合性: 很多志愿参战者可能也会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或生活津贴,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是纯粹的雇佣军。信念和利益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招募与组织的差异: 有些外国人员可能是通过官方渠道或半官方组织被招募和协调,而另一些可能是自发结社。这些差异也会影响其法律和道德定性。
“志愿军”的法律模糊地带: 即使是被称为“志愿者”,如果其行为不符合《日内瓦公约》的要求,也可能面临法律问题。
信息操纵的风险: 媒体在报道这类问题时,负有提供准确、客观信息的责任。将复杂的人员构成简单地贴上标签,并带有明显倾向性,容易构成信息操纵,误导公众。

四、 总结

观察者网将俄乌双方的外援分别称为“志愿者”和“雇佣军”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媒体叙事策略,其核心在于建构有利于特定国家立场的宣传话语。

它通过将俄罗斯方面的外国参战者定义为“志愿者”,试图提升其合法性、道义性和国际支持度。
同时,通过将乌克兰方面的外国参战者定义为“雇佣军”,试图剥夺其合法性、贬低其动机、制造负面印象,并质疑乌克兰的自主性。

这种行为并非基于对事实的全面、客观和中立的呈现,而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解读和宣传性包装。它暴露了在信息时代,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和影响国际舆论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接触这类信息时,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并尝试从多方信息源进行核实和分析。这种定性方式,更多地反映了信息传播的政治目的,而非对国际法和战争伦理的严谨学术探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令人失望方面,观察者网从未令人失望。

user avatar

资本家讨好目标客户以获得更高收益……

这件事情不就是个这么个事情么?

user avatar

乌克兰的外籍军团,从没体验过炮火覆盖,所在国家富裕,打仗常年有空军,炮兵支援,无人机侦查,直升机伤员后送医疗保障,目标是去打穿着凉鞋的游击队,下班后坐着防雷车去夜总会消费。唯一担心的是战后PTSD。这种爽快的战争体验,抢破头。钱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空气一样丰富,不缺乏物质条件,他们要的是战争的体验,是为了精神需求,所以叫志愿者。

俄罗斯的雇佣军,来自贫穷国家,常年笼罩在空军,炮兵,无人机的紧逼之下,拿着山寨AK47,RPG,诺基亚炸弹作战,下班后坐着皮卡车回山洞或者地道睡觉,这种郁闷的生活,支撑下来靠的就是丰富的精神粮食,对于他们来说钱却是稀缺品,他们打仗是为了获得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叫雇佣军。

就像CS、CF对战双方,警与匪,保卫者与潜伏者。

我猜想,将来会有一款新游戏双方就是志愿军与雇佣军。

志愿军主武器M16,副武器狙击步枪,辅助装备,无人机控制器和空袭指引器,回血药包。载具有悍马,防雷车,坦克。

雇佣军主武器AK47,副武器RPG,辅助装备,路边炸弹和煤气罐迫击炮,回血绷带。载具长跑,驴车,丰田皮卡。

希望志愿者和雇佣军们,都有美好未来。

user avatar

恕我直言,灌肠者网一贯继承了劣根性里最恶劣的双标主义…从各路媒体中摘出来对除了中国和鹅爹以外最大恶意的comments再善意加工一下,就成了能让所有智商低于90且没能力出去看看世界的低端人口狂喜的新闻了。那么多年灌肠者都翻车了多少次了,如果有人还能信灌肠者发的任何一个ballocks,那我觉得这个人就像是在廉价摩托酒店里两个gay佬为爱鼓掌后扔在全是灰的墙角里充斥着失败者基因逐渐腐烂发霉的的condom一样可悲。

最搞笑的是,灌肠者网作为一个大的媒体,招上来的也都是名牌毕业生。至少二三本的five,带专中专魔怔人,与中年失意的five是恰不了灌肠者的烂钱的。也就是说,一群聪明到足以知道自己看见的新闻是假的社会精英在每天搜肠刮肚的翻墙,找出符合自己屁股掐烂钱的信息,然后善意编辑一下,反哺给毫无判断能力的底层人吃。底层人还得为这种别人嚼了一口狗屎之后混合了胃酸和唾液的拉稀产物吐出来给自己吃了后欢呼雀跃,人体蜈蚣怕不是也就这意思了…索多玛的120天也轻易拍不出来那么恶心的效果,尽管我对恶心的抵抗力很强,但仍然被这种扭曲到家的事实以及我基于此上的描述深深的恶心到了,以至于我今天晚上晚饭可能都没胃口吃了。但事实上,很多所谓的“爱国”自媒体洽的就是这样一口烂屎,爱国仅仅就是门生意而已,顶层主编嘉宾早就有国外资产,儿女送出国恰饭(比如老太监陈平),中下层打工人随时准备run,只有他们的忠实听众受伤的世界完美达成了。中上层人占据道德高峰尿底下的忠实信众一脸还能恰的盆满钵满,而被他们毒尿尿中的培养出来了一群极端民族主义,天天想着打这个打那个的魔怔人。这些人不知道这种恰烂钱容易生孩子没p眼吗?知道以爱国的名义行害国之事出门容易一家全家福贵吗?

可以说,微博知乎b站等媒体上那么多低智人群天天魔怔恶意碍国,灌肠者这种毫无道德底线然而却伪装成爱国圣人的媒体需要负太大的责任了。我认没任何一个脑子智力过了110的人会去看这种东西且拿这种东西当圣旨和别人对线,这种东西真的接近于狗都不看,且我很好奇,如果国际形势突变,国家需要改变民意动向时,这些之前甘当狗腿子自干五的媒体会被怎么样清算和嘲笑?

user avatar

严格来说,俄罗斯这边才更接近雇佣军。

毕竟那些去支援乌克兰的「志愿者」(姑且这么叫吧)在明面上是捍卫民主自由、支援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侵略的。

他们大多来自西方国家(欧美日韩),以及一些第三世界的亲西国家(如巴西、印度、尼日利亚、泰国、墨西哥等)。

这批人来自52个国家,2.4万人左右。

毕竟是俄罗斯主动进攻的,战场也在乌克兰境内,全世界皆知,做不了假。

抗俄援乌天然就占据「大义名分」。

俄罗斯一方的外援主要来自叙利亚,应该是那些投诚了阿萨德的叛军成员。

西方赴乌参战的人姑且还有点「抵抗独裁侵略」「保卫自由世界」的想法....

但中东的穆斯林援俄....那能是理想吗?

金钱还是主要因素,虽然俄罗斯外交部说这些人只象征性的收取800美元,但最近俄罗斯可是支付了大量加密货币。

否则中东这批雇佣军里即便存在「抗美斗士」,他们去乌克兰干什么?

毕竟全球各地能直接杀美军的地方多了。

中东的穆斯林为了理想,给东正教的俄国人效力,这场面比渎圣同盟还魔幻。

车臣人算是正宗俄联邦公民了,这次出征还要许下大笔的薪饷(都是用美元支付的),叙利亚人还能比他们爱俄国?

这批人大概率是被阿萨德排斥的地方军阀(收编的叛军),送来就是消耗的。

观察者网用这种措辞本身也没问题。

毕竟在简中网络上说西方国家公民为「抵抗俄国侵略」「保卫自由世界」而奔赴乌克兰拼命,估计要被受众骂上天。

媒体总要吃饭的,需要讨好受众群体。

各种舆论都要有自身的生态位,所以我并不打算批评观网,小编也没做错。

这种新闻总有人爱看,你又拦不住。

user avatar

嗨,他们的老祖宗人民观察家也管秃鹰军团叫志愿者,管共产国际纵队叫雇佣军

user avatar

笑死我了,一边宣传乌克兰穷,一边宣传乌克兰请雇佣兵,前后逻辑都冲突了,这么烂的员工还是找个厂上班比较好。

user avatar

中国版BBC你以为白叫的啊?

更不要脸的是一天批判西方双标,自己也是个双标得厉害的无良媒体,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user avatar

你觉得真为了钱会有人选俄罗斯?你说俄罗斯那叫“雇佣”,那你总得告诉我他怎么结账吧?美元、黄金现在根本不能往外给,他真用卢布结账有人收吗?总不能一人发几桶原油吧?

当然你要问合着俄罗斯这边就一点利益都没有咯?当然不是,但有利益交换就叫雇佣吗?你自己找生活里的例子还弄不懂吗?

你去雇保姆或者雇小工,干什么活给多少钱怎么结账说明白,他干活你掏钱,结完账互不相欠,这叫雇佣。

另一种利益交换,你有求于人或者别人帮了你,你请人吃顿饭,或者帮人干点别的事。显然吃饭你买单,干活也是不要钱的,但同样有利益交换在里面。但你不可能说是别人雇你请他吃饭对吧?这就可以叫志愿。

乌克兰那边的叫雇佣,没什么问题吧?这都摆在明面上了一天给多少钱,你说不是雇佣关系是什么?

至于俄罗斯,稍微关注点局势的都知道他那没钱

你说他是雇佣,他哪来的钱雇?

但是某些组织出于长远或者既得利益的考虑,愿意出兵帮助俄罗斯,你可以说这是利益交换,但不影响他叫志愿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