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自然单位制?

回答
理解自然单位制,首先要明白它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想解决什么问题。简单来说,自然单位制是一种尝试让物理学的数学表达更简洁、更“自然”的系统。它不是一种“错的”单位制,而是另一种视角,一种哲学上的选择。

为什么要有单位制?

我们生活在一个可量化的世界里,从早晨起来喝一杯水的体积,到开车上班的路程,再到思考宇宙的年龄,几乎一切都需要用数字来描述。而数字本身是抽象的,没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我们无法衡量“一”是什么意思。

这就催生了单位制。单位制就是我们约定俗成的标准参照物。比如我们说一杯水有 200 毫升,这里的“毫升”就是单位。它告诉我们,我们测量的体积是水杯里能够容纳多少个“毫升”大小的空间。

我们现在常用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 (SI)

我们最熟悉和广泛使用的就是国际单位制 (SI)。它有七个基本单位:米 (m)、千克 (kg)、秒 (s)、安培 (A)、开尔文 (K)、摩尔 (mol) 和坎德拉 (cd)。其他的单位,比如速度(米/秒)、力(牛顿,kg·m/s²)都是由这七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SI 的好处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历史传承。它是由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标准化而来的。我们 seharihari 的生活、科学研究、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它。比如我们测量身高用米,称体重用千克,计时用秒,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直观感受紧密相连的。

自然单位制的诞生:对“人为”的思考

然而,当我们深入到物理学的最前沿,比如量子力学、相对论或者宇宙学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基本物理定律的表达式里,都出现了像光速 (c)、普朗克常数 (ħ)、引力常数 (G)、玻尔兹曼常数 (kB) 等等这些基本常数。

这些常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宇宙本身的属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标尺”。比如光速 c,它定义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上限,是时空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普朗克常数 ħ,它决定了量子世界中能量和动量是否是连续的,是量子力学的基石;引力常数 G,它刻画了引力的强度,是描述大尺度宇宙结构的关键。

但是,如果我们用 SI 单位制来表示这些常数,它们的数值就会显得很庞大或者很渺小,而且这些数值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对基本单位的选择。例如,千克的定义经历了多次修改,一开始是水的密度,后来是铂铱合金圆柱体的质量。这些定义,虽然在实践中很有效,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人类“约定”出来的,而不是宇宙“规定”的。

自然单位制的想法,就是能不能摆脱这些“人为”的单位,直接用宇宙本身的基本常数来定义我们度量的“单位”。这样,物理定律的表达式会变得更加简洁,常数会“消失”或变成 1,直接揭示出物理规律的内在结构。

自然单位制的几种类型:

自然单位制有很多种,因为不同的物理学领域,有不同的“核心”常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普朗克单位制 (Planck Units): 这是最著名的一种自然单位制,由马克斯·普朗克提出。它使用三个基本常数来定义单位:
普朗克长度 (lₚ): $sqrt{frac{hbar G}{c^3}}$
普朗克质量 (mₚ): $sqrt{frac{hbar c}{G}}$
普朗克时间 (tₚ): $frac{hbar}{m_p c^2} = sqrt{frac{hbar G}{c^5}}$

普朗克单位制试图统一量子力学、引力理论和狭义相对论,是量子引力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在这个单位制下,许多物理定律的表达式会变得非常简洁,甚至出现“常数消失”的现象。例如,在一个描述引力相互作用的方程中,引力常数 G 可能就变成 1 了。这意味着,在普朗克尺度下,引力的强度是由宇宙的基本结构本身决定的,而不是由一个外部引入的常数来描述的。

2. 原子单位制 (Atomic Units): 这种单位制主要用于量子化学和原子物理学,它以一些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如电子)的性质为基础来定义单位:
基本电荷 (e): 电子的电荷量。
电子质量 (mₑ): 电子的静止质量。
玻尔原子半径 (a₀): 氢原子基态的玻尔半径。
约化普朗克常数 (ħ): 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常数。
Hartree 能量 (Eₕ): 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与玻尔半径和电子质量相关)。

在原子单位制下,描述电子在原子中运动的薛定谔方程会变得异常简洁,许多与电子特性相关的常数都会变成 1。这使得研究原子和分子的行为变得更加直观。例如,描述电子能量的方程,可能就直接写成 $hat{H}psi = Epsi$,这里的能量 E 就是以 Hartree 能量为单位的。

3. 粒子物理单位制 (Particle Physics Units): 在粒子物理学中,人们常常选择使用自然单位制来简化计算,其中一个常见的方式是设定 $hbar = c = 1$。
光速 (c): 设为 1。
约化普朗克常数 (ħ): 设为 1。

在这种单位制下,能量和质量的单位变得可以相互转换(根据爱因斯坦的 $E=mc^2$),动量和能量的量纲相同(因为 $p = E/c$)。这样做的好处是,许多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方程,比如量子场论的某些方程,会大大简化。例如,狄拉克方程、克莱因戈尔登方程中的 c 和 ħ 都会消失。

如何理解自然单位制?

理解自然单位制,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本质的揭示: 自然单位制的目标是剥离掉人类对基本单位选择的“人为性”干扰,直接从物理定律中提炼出最本质的、不依赖于人为约定的关系。当一个物理定律在自然单位制下极其简洁时,它就更直接地展示了该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单位的统一: 不同的自然单位制尝试用不同的基本常数来构建单位体系。这意味着,在这些单位制下,能量、质量、长度、时间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互相转换。例如,在 $hbar=c=1$ 的单位制下,质量和能量是同一种量纲的,它们之间仅仅通过一个比例常数(即光速的平方,但在这里被设为 1)联系起来。
尺度的重要性: 自然单位制往往与特定的物理尺度紧密相关。例如,普朗克单位制描述的是量子引力效应显著的微观尺度,而原子单位制描述的是原子和分子的尺度。这暗示着,在不同的尺度下,描述物理现象的关键“常数”可能是不同的,或者说,不同尺度的物理现象由不同的基本常数来“锚定”。
思维方式的转变: 使用自然单位制,要求我们改变对物理量的直观理解。我们习惯了米、千克、秒这些日常可感的单位,而自然单位制下的单位可能非常微小(如普朗克长度)或非常巨大(如普朗克质量)。这需要我们从更抽象、更数学化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定律。
不是取代,而是补充: 需要强调的是,自然单位制并不是为了取代 SI 单位制。SI 单位制仍然是实用和必要的,因为它连接了我们的日常经验和科学实验。自然单位制更像是一种理论研究的工具,一种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物理世界内在规律的哲学思考方式。

举个例子:

设想一下我们如何描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运动。在 SI 单位制下,我们说苹果的质量是 0.1 千克,高度是 2 米,重力加速度是 9.8 米/秒²。
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置于一个非常小的尺度,比如一个电子在原子核附近的运动,用 SI 单位制来表示它的质量、能量、速度,会涉及很多小到极致的数字,以及许多基本常数。

但如果我们选择原子单位制,那么电子的质量就直接是 1 单位质量,它在原子核吸引下的能量也会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表示。这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就从具体的“数值”转移到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规律”本身。

总结:

自然单位制是一种以物理学基本常数来定义基本单位的度量系统。它的核心在于追求物理学表达式的简洁性和内在性,通过消除人为约定的单位,直接揭示物理定律的本质结构。不同的自然单位制侧重于不同的物理领域和尺度,例如普朗克单位制关注量子引力,原子单位制关注原子分子物理。理解自然单位制,就是理解物理定律背后更深层的数学结构,以及不同物理概念之间更本质的联系。它是一种强大的理论工具,也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宇宙规律的独特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知道你们想看什么, 让我们来谈谈自然单位制吧

虽然懂的人早已习以为常, 但自然单位制在我心中一直是能与重复指标求和约定相媲美的一大创举.

二者的相似之处不仅在于它们都巧妙地钻了系统的空子来极大程度上地简化了版面,
更在于它们都让初学者感到了一定程度的畏惧与不适.
就最近我一朋友找我讨论某个问题时, 我让他把疑惑的地方写出来,
他上手就来了一个:
I was like··· Hey hold on mate, 把这些 c 删掉.
他说:『留着吧, 先留着罢. 』

留乎哉? 不留也!

为啥不敢删? 因为他不放心,
就如同很多初学者一样, 他并没有尝试去了解这个系统, 而是觉得即使不这么做也没啥.
这是不是很像到今天还在用 Win XP 死活不升级总觉得凑合着能用就先用着的那种心态?

爱因斯坦怎么说的?

If you don't believe that it's a great discovery in mathematics,
just try getting along without it.

他们在担心什么?

其实很多人的担忧或许都源于下面这段心路历程:

众所周知粒子物理中的自然单位制就是强制设定了光速与约化普朗克常量为 .
光速是 , 你现在设定它为 , 这, 这真的没问题吗?
这真的不会导致什么 bug 吗? 都这样了还怎么与国际单位制等价呢?
这背后难道有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刻数学?
其中的 似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
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等式, 那么在这个新的单位制里该如何规避这种荒唐的结论呢?
然后他可能上网查了一下结果找到一堆量纲分析的文章, 看了几眼心想
『算了罢, 不用也没啥. 』

然而事实上, 自然单位制中设定的是 而不是 .


其实这个做法既简单又天才

问: 在国际单位制中, 一秒是多少米?

很无厘头对吧? 一秒怎么会等于多少米? 但这其实正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可以利用的自由度.

如果我们强行人为设定 会怎样呢?

光速 .

这就是设定光速为 的过程.

那么请问这与以前的系统有任何矛盾吗? 没有, 因为我们以前根本不会讨论一秒是多少米.

这个做法还会导致粒子的速度变成无量纲量且取值将介于 与 之间, 因为不能超光速嘛.

而设定 其实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这么搞一搞, 小盆友们最看不顺眼的 之类的东西就来了.

质量等于多少电子伏特是吧? 怎么会这样?

因为 , 所以质量能量单位就都成能量单位了.

如果说自然单位制不会损失信息, 而是与国际单位制等价, 那我们怎么变回去呢?

简单呀, 这无非就是在问 嘛.

那我就民工流, 一步一步, 推出来给你看看:

考虑到 与 可得:
.
那么 是多少呢?
回到我们联系能量与质量的方程 ,
对比两边的单位可知国际单位中有 , 现在代入设定
可得 .
于是乎 .

那现在就代入 .

得到 .

然后你上网一查, 电子的质量确实就是 .

其实反过来推也很简单嘛:

.

然后 那边也差不多就是一个道理, 大同小异的.

没有任何矛盾吧? 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吧? 只要正常运算就不会出任何差错对吧?

就 事 啊

其实你看完上面那些, 想通了就没啥了, 以后就大大方方地删掉所有的 与 就事了.

你看这下我们的物理世界可就变得太 nm 舒服了:

说真的谁还去记那些 的位置啊?


Extra:

这里看不看随便你吧, 反正你已经知道这个做法是精确自洽无矛盾的了.

我们无非就是强行规定了一些很无厘头的单位转换, 仅此而已.

所以呢, 所以本来就没有单位的量是永远不会受影响的.

说的就是你, 精细结构常数 .

而我们前面已经设定了 于是就有 .

上面这个式子说明了啥? 说明我们还有一个空子可以钻, 哈哈.

就是说在保证 的前提下, 我们还可以设定 .

这样就会导致 变成一个无单位量.

同时还会有 .

所有这些强行规定加在一起就叫 Heaviside-Lorentz 单位制[1], 也就是我们粒子人的坠爱.

这么搞一搞, 麦克斯韦方程组便乘什么了呢?

答曰

谁还去记那些 的位置啊?


总之呢, 学到的新东西要积极地用起来, 所有人都这么搞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

附赠一个呃, 我偶尔也会忘的东西:

参考

  1. ^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约定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单位制, 大同小异, 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自然单位制,首先要明白它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想解决什么问题。简单来说,自然单位制是一种尝试让物理学的数学表达更简洁、更“自然”的系统。它不是一种“错的”单位制,而是另一种视角,一种哲学上的选择。为什么要有单位制?我们生活在一个可量化的世界里,从早晨起来喝一杯水的体积,到开车上班的路程,再到思考宇.............
  • 回答
    尼尔斯·玻尔这句名言:“如果认为物理学家的任务是发现自然是什么那就错了,物理学关心的是关于自然能说什么”,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些绕口。这背后蕴含着玻尔对物理学本质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他开创量子力学时代之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抛开“自然是什么”的形而上.............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艺术家自我符号化:雕刻灵魂,铸就传奇艺术家,一群以独特视角观察世界,并用作品将其转化为情感与思想的灵魂。然而,在创作的洪流中,他们也悄然进行着另一项重要的工作——自我符号化。这并非刻意为之的矫揉造作,而是一种更为深邃、有机,甚至是必然的进程,是将个体的生命轨迹、精神内核、创作理念,乃至人生哲学,凝聚.............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陀螺。当你给它一个劲儿地转动时,它就会在空中稳稳地旋转,而这个旋转,就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你可以说它是顺时针转,也可以说它是逆时针转。现在,让我们把这个概念稍微抽象一点,搬到我们微小的粒子世界里。电子、质子、中子,甚至是更小的基本粒子,它们就像是拥有内在“旋转”属性的微型陀.............
  • 回答
    咱们就聊聊选衣服、裤子、鞋子这事儿,怎么才算找到了那件“对的尺码”,而不是随便一套就完事儿。这事儿其实挺有讲究的,不像咱们想的那么简单。一、衣服:不只是“穿上就成”,更是“穿着舒坦”选衣服的尺码,最怕的就是两种极端:要么穿上像裹粽子,紧得喘不过气,动一下都费劲;要么就像披了件麻袋,松松垮垮,一点精神.............
  • 回答
    广西大学发布“女生安全攻略”,其中关于“穿着暴露不符校园文明礼仪”的论调,无疑再次将“穿衣自由”与校园管理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着装规范的问题,更触及了女性权利、社会观念以及如何在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深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广西大学“女生安全攻略.............
  • 回答
    咱们来聊聊电子的“自旋”这回事儿,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小事,里头藏着不少物理学上的玄机。别看它叫“自旋”,它跟咱们平时理解的那个球在自己轴上转可不一样,更像是一种内在的属性。首先,电子的上自旋和下自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可以把电子想象成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粒子”,它本身没有任何大小,没有形状。但是,它却拥.............
  • 回答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关于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观察和批判,尤其是在提及“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市场基金时。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含义。首先,我们来看“余额宝分出小利”。余额宝大家都很熟悉,它最直接的吸引力就是比银行活期存款高一些的收益。你把钱放进去,它每天都会显示一点点收益,看着数字增.............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自然数集合“大小”的有趣问题。我们通常认为,自然数集合是指 ${0, 1, 2, 3, dots}$。而一个集合的“真子集”是指它的一部分,但不是它本身。比如,${0, 1, 2}$ 是 ${0, 1, 2, 3}$ 的真子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到一个自然数,让这个自然.............
  • 回答
    这则新闻,讲的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自己在琢磨奥数的题目,然后创造出了一套解决某些特定类型奥数题目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一套“公式”。这可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课本知识,而是孩子自己思考、提炼出来的一套逻辑体系。咱们都知道,奥数之所以难,就在于它不只是简单的计算,更多的是考察孩子发现规律、理解题目本质的能力。.............
  • 回答
    谭维维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它揭示了当下华语乐坛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一个成熟艺术家在个人坚持与现实考量之间的挣扎。一、 “做自己的代价就是失去市场”: “做自己”的内涵: 在音乐领域,“做自己”通常意味着: 坚持个人音乐风格和理念: 不随波逐流,不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音.............
  • 回答
    王兴这句话,初听之下,可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谷歌的20%自由时间(20% Time)在很多人看来是创新文化的一个标志,是鼓励员工打破常规、探索新想法的绝佳机制。但王兴将其称为“狠毒”,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并非简单的否定。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析:1. 20%自由时.............
  • 回答
    “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道出了人生中一个极其普遍且深刻的真相。它不是说我们要去和自己的身体作对,也不是说要否定自己,而是指那些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阻碍我们前进、限制我们发展、甚至摧毁我们的力量。一、那些看不见的枷锁:思维的牢笼我们最常遇到的“自己”,往往体现在.............
  • 回答
    理解龙芯中科副总裁杜安利先生的这句话,需要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建立自主生态”这两个层面深入剖析,并且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挑战。这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关乎国家信息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这是根基,是命脉核心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产业最关键、最根本、最具有.............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关于新冠疫苗接种遵循自愿原则的表述,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体会。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背后包含了多重含义和考量。首先,最直接的理解就是“自由选择权”。这指的是,中国公民在接种新冠疫苗这件事上,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也就是说,无论您是选择接种疫苗,还是选择暂不接种,.............
  • 回答
    券商分析师之所以会说年轻人不要指望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多值得琢磨的道理,绝非一句简单的“泼冷水”。这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实和经验的理性提醒和风险警示,旨在帮助年轻人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财富观和人生规划。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一、 理解“财务自由”的内涵:并.............
  • 回答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可以说是他精神分析学派的基石,像是一张描绘人类心灵结构的精美地图。理解这三个部分,就好比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产生某些情感。咱们先从最原始、最根本的“本我”说起。本我(Id):原始欲望的驱动者你可以把本我想象成一个刚刚.............
  • 回答
    好,我们来掰扯掰扯这《锁麟囊》里的这几句唱词,仔细品味一下。这几句词儿,看似短短几句,实则饱含着人生的无奈、觉醒和对未来的期盼,是薛湘灵从一个娇养的富家小姐,到历经沧桑后的顿悟,最集中、最深刻的体现。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是什么语境下的唱词。薛湘灵,在《锁麟囊》故事前半段,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千金小姐。她.............
  • 回答
    这句出自《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之口的话:“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是对嘉靖皇帝政治哲学和用人思想的精辟概括,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嘉靖皇帝的个人性格、统治策略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一、字面意思的解读: “不因水清而偏用”: 意思是不能因为一个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如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