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出国留学到底有多贵?

回答
出国留学,这四个字承载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和家长的殷切期盼。当然,在这光鲜背后,最绕不开的就是一个字——“钱”。到底有多贵?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它像一个层层叠叠的洋葱,你剥开一层,里面还有更复杂的内容。

首先,我们得明确,“贵”是相对的。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倾其所有甚至背负债务去供一个孩子留学,那肯定是非常贵的。但对于家境殷实的家庭,这可能只是“可承受的投资”。所以,我们先放下价值判断,纯粹从“成本”这个角度来聊聊。

学费,永远是那座最直观的大山。

这个数字的浮动范围,可以说比天气预报还要难以捉摸。

国家选择: 这是最核心的决定因素。
英美澳加: 这几个传统热门留学国家,学费普遍较高。尤其是英美,顶尖大学的本科学费一年可能在3万到5万美元之间,研究生更贵,有些专业一年学费加生活费轻松突破6万甚至7万美元。这还没算上一些特殊专业的实验室费用、课程材料费等“隐形”开销。
欧洲大陆国家: 像德国、法国、荷兰等,很多公立大学对国际学生也免学费,或者收取非常象征性的费用。这确实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但生活费还是需要考量的。
亚洲国家: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学费也从几千到两三万美元不等,具体取决于学校和专业。
其他地区: 比如一些中东国家、东欧国家,学费可能相对较低,但考虑到文化、语言、就业前景等因素,选择的人相对少一些。

学校排名和类型: 名校的学费自然是水涨船高。公立大学通常比私立大学便宜一些。比如,同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这样的公立旗舰和哈佛、斯坦福这样的私立名校,学费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专业选择: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尤其是工程、计算机科学、商科等热门专业,学费往往比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要高。有些热门的MBA项目,学费可能高达10万美元以上,这还不包括生活费。

生活费,隐藏的“吞金兽”。

除了学费,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生活费。这部分开销同样是因地而异,并且受到个人消费习惯的影响。

城市选择: 纽约、伦敦、洛杉矶、悉尼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生活成本自然比二三线城市高出不少。房租、交通、饮食,样样都可能压垮你的预算。
房租: 这是最大头。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合租一个房间的月租可能就要8001500美元,如果是独立公寓,价格翻倍甚至更高。
伙食: 自己做饭当然比外食便宜,但即便如此,一年的食物开销也可能在30005000美元。
交通: 公共交通费用、偶尔打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他: 手机费、网络费、水电煤气费、衣物、社交娱乐、旅行等等,这些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

个人消费习惯: 这是最难以量化的部分。你是个“省钱达人”,还是个“精致生活主义者”,这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费账单。有人一年能把生活费控制在1.5万美元,有人则可能轻松花到3万美元以上。

其他“看不见”的费用,更需要提前规划。

除了学费和生活费,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潜规则”式的费用:

申请费用: 申请学校、考雅思/托福/GRE/GMAT等标准化考试、寄送材料、文书润色(如果你选择服务的话),这些加起来也需要几百到几千美元。
签证费用: 办理签证本身有工本费,但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成功率,还会咨询一些留学中介,这部分的费用也是一笔投入。
机票费用: 往返机票,尤其是在旺季,价格不菲。
保险费用: 大部分国家要求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这笔费用也是每年都要支付的。
书籍和学习用品: 特别是理工科,教材价格不菲。
论文打印、装订、答辩费用: 研究生和博士生可能会有这些费用。
毕业典礼、学位认证费用: 很多学校会收取额外费用。
回国探亲费用: 如果学业周期长,回国过年过节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实习或找工作的费用: 有些实习可能需要自费,或者为了面试需要出差,这些都算在内。

打工和奖学金,是缓解经济压力的“救命稻草”。

当然,留学并非只能“坐吃山空”。

奖学金: 这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国内外都有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包括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基金会奖学金等。竞争非常激烈,但一旦获得,能大大减轻经济负担。
助学金: 很多国家和学校会提供低息贷款或者其他形式的助学金。
勤工助学(打工): 大部分国家允许留学生合法打工,通常每周有时间限制。但这收入有限,很难完全覆盖所有开销,更多是作为生活费的补充。而且,打工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影响学业。

一个粗略的估算(仅供参考):

以美国为例,非热门城市,普通公立大学,本科学费+生活费,一年大概在3万4万美元;如果是名校,或者生活在大城市,这个数字可能要翻倍,甚至达到6万8万美元。研究生学费可能比本科更高,再加上生活费,同样需要考虑更高的预算。

所以,出国留学到底有多贵?

它是一个“多维度、高起点、长周期”的经济投入。

高起点: 哪怕是最“经济实惠”的留学项目,前期准备的费用(语言考试、申请费、签证费、机票)也需要数千甚至上万美元。
多维度: 它不仅仅是学费,更是学费、生活费、交通费、通讯费、医疗保险费、书本费、社交娱乐费等等一系列费用的集合。
长周期: 一本学士学位通常是4年,硕士12年,博士35年。这意味着这是一笔需要持续几年的大额支出。

最后,我想说的是, 留学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它不仅是金钱上的,更是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投入。在被“贵”这个数字吓倒之前,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做好规划,理性选择。仔细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性价比,积极寻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这场“昂贵的冒险”,真正成为一次值得的成长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拉法加广场

我们先用客观数据来说话。

当今的中国已经当之无愧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方式也历经了几代的变迁:

第一阶段是公费选派; 第二阶段是自考国外院校,主要靠奖学金,或者“刷盘洗碗赚学费”; 现在已经是第三阶段,与中国经济起飞同步,不少中产家庭都可以凭借自身的积蓄为孩子铺平自费出国留学的道路。

在9012年的今天,留学已经成为为数不少的家庭为孩子的教育发展考虑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海外院校提供的奖学金占比的确是在是非常的低。

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数据,2017年,自费出境留学的学生人数达到了541300人,占比达留学生整体的88.97%。在未来的几年里,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仍将迅速增长,随之,中产家庭也逐渐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中国将进入“平民留学时代”。

虽说是平民留学时代,但需大部分自费留学还是需要额外支付几十万的学费和生活费,因此,客观来讲,留学党们家庭条件至少都不算是很差。

Times杂志在调研了全球各个国家的留学费用之后,给出了一份数据,数据虽然和我们的认知略有出入,但从方向上看还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全球最便宜的留学国家和地区

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留学海外首选是西欧和北美,但其实北欧也是留学的好选择。

欧洲很多公立大学读大学是免学费的,所以去这些地方留学可以节省这一部分开支。

全球最贵的留学国家和地区

不出意外的第一名是美国,贵就算了,它还一直在涨。

根据US News公布的数据,2017–18学年,美国排名前50的私立大学学费平均上涨了3.6%。

澳洲紧随其后,大部分人去澳洲留学,因为澳洲的教育质量源于传统的英国教育,毕业后不仅就业前景好,选对专业还可以移民,低犯罪率和严格的枪支管控法都可以确保海外留学生享有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于海外留学海外读高中或者大学本科,由于学制较长,而且同学还没有能力靠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所以,通常硕士以前送出国的同学,整体看来家庭条件会比较优越一些。

假设生活在美国类三线城市,就读于一般公立大学本科,一年的费用约为:USD17,000+USD1000*12=USD29,000。

如果是生活在纽约、洛杉矶一类的一线城市,读私立大学,自费本硕读下来的确需要“家庭条件很好”。

这个群体对应的大致就是年收入100万以上的高产家庭,或者是传统上大家公认的典型留学党,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土豪家的孩子。

的确,出国对于他们来说简直跟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容易,留学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算大的开支。这个阶层的留学党基本不用担心怎么出国的问题,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出国。

而对于非海外本科选择出国读硕士,绝大部分家庭条件还是处于中等或中上等的中产家庭,而非那种跑车随便买,世界任你游的大富大贵。

因为仅仅读硕士,就算去最贵的北美或者西欧,一年30-40万的学费加生活费,对于把留学作为选择之一的年收入30-50万的中产家庭也是有能力承担的,而这个群体在逐渐成为留学群体的主力。

我家离公司是不是很近

数据看完了,我们再来看我留学时候一些真实的例子,真的是什么阶级家庭的留学党都有,关键是自己如何规划自己的留学。

  • 1、小Y

小Y,国内绝对的学霸,种过田地,农村出身,赴英读硕士的钱是家里要好的亲戚(那位亲戚自己没有小孩)支付的,因为是同house的室友,所以细节我比较了解。

那时候一年研究生的学费我记得是10000镑出头,不过2006-2007年英镑的汇率可是15-16块人民币兑1镑哟;

学校坐落在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小town,shared house一间房一周的租金是60镑 including all bills;

一日三餐全部是超市买食材好自己做;

在英国留学期间,除基本生活用品外不添置衣服,一年下来,出过镜的衣服不超过15件;

在留英的16个月里没有回国过,但是和去过不少英国其他城市旅游,毕业后也参加了同学们自发的毕业旅行欧洲游。

总体来说,小Y在英国生活虽简单,但不拮据,学霸不屑靠出卖体力打工赚钱,虽然也在学校提交了打工申请表,面试却没有去,因此在英国期间为纯支出,属于正常区间25-30万。

  • 2、小K(本人)

小K(笔者本尊),家长在体制内工作,家庭条件应该算是一线城市正态分布里占比最高的那类,就是所谓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因为和小Y在一所学校,又是室友,所以学费和生活费可以参考上面。

在国内读本科期间我就已经开始做一些兼职,由于上学走读,在家吃住,所以生活花销早早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来到英国,也想自己挣一些外快,所以生活学习上一安定下来,我就开始申请打工的机会。

在英国,大部分用人单位需要申请者提供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但是申请National Insurance又需要工作证明,所以至今我也不明白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不过幸运的是,在英国的三年中,一直没有National Insurance的我,除了正式的实习工作外,前前后后也做过三份兼职。

研究生开学的第二学期,我申请了校内宿舍cleaner的工作,至今都觉得那是性价比很高的工作,每小时6镑出头(相比中餐馆送外卖的4.5-5镑出头好太多),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20小时,假期可以更多一点,月薪不到500镑以下直接免税(后来在酒店打工才知道,即使是时薪也需要先扣税,再填表申请退税)。

在学校期间,考试周或者学业比较紧的时候大概一个月100-200镑收入,平均下来大概一个月300多镑吧,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小town的生活比较简单,大家也会买一些大牌,但看的比较淡,以实用性为主,对奢侈品并不热衷。

毕业后回了趟国后就离开了我们那生活基本靠走的小town,搬到伦敦实习了。伦敦的交通费和房租着实不便宜,反正偏远的房子便宜,交通费就贵,离公司近的房租贵,但可以省下时间和交通费。

后来暂时租到了仅剩1个月到期短租房,zone1和zone2交界(相当于就在北京二环边上啊),与另外两个女生合住的三室一厅,步行半小时就能到公司,350镑一个月不包bill,其实也还不错。

因为其中一个女生计划回国,所以合同到期后我和另外一个姑娘就以1200镑每月和房东签约take了整个flat,当起了二房东。

我在伦敦生活的一年,住着以超值的价格租到的可以走路上班的房子,一日三餐有两餐的公司管,生活的自然不错。

回国前的最后半年,搬到男友的城市专职陪他,那段时间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接一些专题报告的写作,每1000字20-30镑不等,一个月也能有稳定的小几百镑,只是为了赶报告,凌晨泡在图书馆是常事,作息有点乱。

那时候也找了一个Marriott 服务生的兼职,就是在晚宴上端盘子送餐。Marriott的位置在city center,无论是坐公交,还是开车(油钱是小,city center停车费有点肉疼)都是成本都不低,一次3个小时的工作税后净利没多少,为了几十镑还得跑过去退税,所以没干几次就不做了,但又是一段经历,心里还是有成就感的。

我在英国断断续续3年的时间,家里给我换的就是最早那30多万,后来账户里一直有钱,也就没需要家里再给我转。

我的第一辆车Ford courgar,2007年2000镑买的二手车

  • 3、小F

小F是我上面说的一起租房的二房东,家里是做生意的,A-level的时候就在英国读了,之后读的本科、硕士、博士(在伦敦读国学),淑女一枚。

这一路自费读下来,着实是价格不菲。小F虽然家里条件很好,到英国也比较早,但是性格属于比较独的女孩,生活起居、消费习惯都很普通,不像主流有钱人家性格外放的姑娘各种社交各种买。

如果和大部分来自中产家庭的留学相比,她唯一与众不同的花销应该就在机票上了,由于博士最后一年的事情不多,在我们同住的这一年里,她断断续续回国了4次,大概只有半年多点的时间留在伦敦。

通过几个例子,其实就想说什么样家庭的留学党都有,随着中国留学党大规模深入西方世界,无论哪种阶级的家庭人数都不在少数,所以一定不是只有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才能送出国。

对于小留学生来讲,的确需要厚点的家底作为保障,但作为成人年纪的留学生,同学们有能力通过自己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留学的国家和留学方式。

当年打工的Bristol Marriott

导师背景 复合型专业的典型,EE(Electronic Engineering)北京联合大学电子信息本科+Finance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金融硕士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日制MBA。 2006年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Computer Science, Finance, Financial mathematics; 毕业留英工作一年后回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从业近十年(2009年至今),创业公司HighUnion联合创始人兼CFO(2014年至今); 2016年DIY完成MBA申请,主要方向北美S16学校、Insead和中欧商学院,由于职业发展规划,没有再次出国,选择中欧并获Fellow Scholarship奖学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四个字承载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和家长的殷切期盼。当然,在这光鲜背后,最绕不开的就是一个字——“钱”。到底有多贵?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概括的,它像一个层层叠叠的洋葱,你剥开一层,里面还有更复杂的内容。首先,我们得明确,“贵”是相对的。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倾其所有甚至背负债务去供一.............
  • 回答
    听到你在大一高数挂科了,同时还有出国留学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梳理一下的问题。别太担心,挂科确实会带来一些挑战,但绝对不是绝路的,尤其是在申请日本留学这件事情上,情况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多样一些。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件事到底有多大影响,以及该怎么应对。首先,直接的影响有哪些?1. 大学.............
  • 回答
    您好!看到您有这么清晰的人生规划,我非常理解您希望了解每一步的可行性和潜在发展。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您这条“逆袭”之路,看看它到底有多大的潜力。首先,您提到“本科学校不太好”,这确实是很多同学在开始规划时会面对的现实。但请您放心,这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第一步:本科院校背景 + 考研到上海211 .............
  • 回答
    出国留学读研,这四个字拆开来看,好像是很明确的目标——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另一个国家读研究生。但具体“学了什么”,那可就真不是一条线性的答案能概括的了。它不像在国内读研那样,你大致能知道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大概是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会有个大致的轮廓。出国,特别是去那些教育体系跟你不太一样的国家,那.............
  • 回答
    大三了,站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心里纠结着“要不要出国留学”这件事,这是特别正常不过的心情。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目标、家庭背景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仔细地捋一捋,看看你到底适合哪条路。首先,咱们得先摸摸自己的“底子”: 你为什么想出国留学.............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多少海归,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反复琢磨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父母一辈的殷切期盼和“投资回报”的压力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现实。简单粗暴地说,留学回国能不能把当初的投入赚回来?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看情况。这里面的“情况”,可太复杂了,一点儿不比读文献轻松。咱们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首.............
  • 回答
    准备硕士出国留学,尤其是前往美国,这绝对是一场需要细致规划和周全考量的旅程。它不仅仅是申请学校、打包行李那么简单,更是一段自我发现、不断适应和迎接挑战的过程。首先,最关键的环节无疑是明确你的留学目标和方向。这听起来有些空泛,但却是整个留学计划的基石。你想去美国攻读哪个专业?你心仪的学校有哪些?这些学.............
  • 回答
    您好!关于您父母无业,您出资到国外留学,需要提供父母工资流水的问题,我理解您可能有点困惑,因为如果父母没有在职,自然也就没有工资流水。实际上,在申请签证或办理其他留学相关事宜时,即使父母是无业状态,也需要提供相关的经济证明来表明您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留学。这里的“工资流水”更多的是指一种“经济状况证明”.............
  • 回答
    出国留学的意义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它不仅仅是获得一张文凭,更是一次全方位 transformative(改变性的)的人生经历。下面我将从个人成长、学术提升、职业发展、文化体验以及全球视野等多个方面,尽量详细地阐述出国留学的意义: 一、 个人成长与心智成熟: 独立自主能力的锻炼: 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太大了,真的很难用一句“好”或者“不好”来简单概括。就像问“吃米饭真的比吃面条好吗?”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还有你想要什么。我认识不少出去留过学的,也有一直都在国内读书的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而且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从“出去读书”这个角度来看,大家最常提的有这么几点: .............
  • 回答
    作为一名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关于“为什么不回国”这个问题,我能理解很多人会好奇,也很想详细地解释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和考量。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心路历程和现实选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考虑回国的人,回国与否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权衡利弊的过程.............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人选择留在国外而不回国,这背后原因其实蛮复杂的,也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透的。从我接触到的一些留学生朋友和自己的一些观察来看,大家不回国,很多时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技术密集型或某些特定行业,他们的就业市场.............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几个字在我脑海里晃悠了很久,像一颗种子,在我心底悄悄发芽,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如今细细回想,它对我人生的影响,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绝不仅仅是拿一张文凭那么简单。首先,最直接的,是眼界的打开。 在国内,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文化、思维方式,就像是在一片熟悉的土壤里生长。而一旦踏.............
  • 回答
    出国留学申请文书的写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个人故事讲述会”,而你就是这场会的主角,你需要通过文字将自己最耀眼、最契合申请项目的一面呈现给招生官。记住,文书是你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是你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堆成绩单”的最佳机会。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文书类型入手,为你详细拆解写作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多人都关心。说实话,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留学经历和个人特质都不一样,但整体上,出国留学归来的人在思维方式上,确实会展现出一些与一直待在国内的人相比的显著差异。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具体的感受。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维度会更广阔。在国内,我们接触.............
  • 回答
    好的,我来聊聊那些在国外漂泊了一段日子,最终选择“回家”的人们,他们背后的故事和考量。这不是一篇冰冷的罗列,而是一些真实情感和生活逻辑的碰撞。一、根深蒂固的文化与情感牵绊这可能是最普遍也最深刻的原因。 亲情的回召与陪伴的渴望: 父母老了,身体不如从前,他们可能需要你时刻的照料,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
  • 回答
    出国留学的文书,说白了就是你和招生官之间的一场“心灵对话”,虽然隔着屏幕,但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思想、个性和潜力,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不少同学为了写好这篇“敲门砖”,花费了大量精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多是源于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致命的错误。我给大家细细道来,希望能帮大家避开这些“坑”。1. 故事性.............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出国留学的申请推荐信这事儿。这可不是件小事,一封好的推荐信,往往能给你的申请加不少分,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同学可能觉得,找个平时关系好的老师写就行了,或者让老师随便写写,意思到了就好。其实不然,一封有分量的推荐信,是需要仔细构思和准备的。首先,咱们得明确,推荐信到底是个啥.............
  • 回答
    想出国留学?别急,这可不是一时兴起就能搞定的事儿。从萌生念头到踏上异国土地,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挺关键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第一步:你到底想去哪儿、学啥?—— 目标明确是关键这就像你要去旅行,得先知道想去哪个国家,是想看大峡谷还是想逛埃菲尔铁塔?留学也是一样。 国家选择: .............
  • 回答
    出国留学,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里头门道可多着呢!简单来说,你想踏出国门去看看世界、学点真本事,得先过几道坎。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心里有个谱。一、 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成绩和语言能力这俩是敲门砖,没有它们,很多学校压根儿不会搭理你。 学术成绩(GPA): 这个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