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历来主张,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其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逆实时之潮流,为苟且之行径,则是封建。
宜实时之情况,为革新之举措,则是进步。
倘若有一日,进步之人不再进步,则必有新人将其消而灭之,取而代之,这便是历史的演化。
蔡元培其人虽看起来是个戴着圆镜笑吟吟的小老头,但为人好义任侠,少忍当行,处事决绝,这使得其年轻时披肝沥胆,年老时杀伐果断,前者有为革命之先锋,后者有阻革命之浪潮。
但蔡孑民任北大校长期间,此也是其最为人称道与大放异彩之时,仍使北大之治学面貌焕然一新,教文气学风有所整饬,可以说,亲手培养了一批消灭自身阶层的新势力,并为其时中国之走向有造梯修道之功。单是这份功劳,便足以光炳当下,为北大学子乃至中国学子侧目。
换句话说,你以为每个手上沾有共产党人鲜血的人,在官方的评价都能像蔡元培一样高吗?
少有其风评也。
蔡元培在北大时标榜宽容并包,那是因为他作为国民党元老,故意要利用文士给北洋政府捣乱。也是为了派系斗争服务,他要用浙党干掉桐城派。等到北伐胜利,他主政国府教育时就成党化教育鼻祖了。当初他是煽动学生闹事的,没想到九一八后也被学生好像扔出窗外。 他对老蒋说:北伐前我们得用群众运动,现在我们夺得了天下,还搞群众运动干嘛? 四一二清党,屠杀民族青年精华,让国民党自己也元气大伤的宣言就是蔡元培、吴稚辉等人领衔牵头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